1
|
井地电磁法在塔河油田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
马学军
侯海龙
张庆
赵国
曲昕馨
许士朝
李清坤
刘娟
|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三角洲平原多期分流河道储层隔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西湖凹陷黄岩区B气田H6砂组为例 |
张妍
刘英辉
程超
荣乘锐
马恋
路颖
|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番禺油田群稠油油藏储集层构型特征及剩余油挖潜 |
涂乙
戴建文
杨娇
王亚会
王华
唐中昊
李琦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4
|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田储层分类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 |
王双龙
岳宝林
祝晓林
郑炀
赵兴刚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5
|
基于不连续边界识别的辫状河储层夹层研究——以渤海海域P油田馆陶组为例 |
刘建华
侯亚伟
申春生
王鹏飞
高明轩
|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强边底水断块油藏剩余油二次富集规律及开发策略 |
姚秀田
徐磊
闫森
文章
薛继梅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
徐安娜
穆龙新
裘怿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36
|
|
8
|
冲积扇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
伊振林
吴胜和
杜庆龙
张保国
岳大力
李艳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7
|
|
9
|
基于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
岳大力
吴胜和
程会明
杨渔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9
|
|
10
|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
封从军
鲍志东
杨玲
思雄
徐桂彬
韩雄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8
|
|
11
|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 |
郑松青
杨敏
康志江
刘中春
龙喜彬
刘坤岩
李小波
张世亮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4
|
|
12
|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
魏斌
陈建文
郑浚茂
李胜军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0 |
35
|
|
13
|
致密油储层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
李海波
郭和坤
刘强
孟智强
王学武
孙玉平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9
|
|
14
|
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
王敬
刘慧卿
徐杰
张宏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0
|
|
15
|
时变油藏地质模型下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
姜汉桥
谷建伟
陈民锋
孙梦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7
|
|
16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与展望 |
饶良玉
吴向红
韩冬
李贤兵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4
|
|
17
|
水驱油藏注CO_2非混相驱油机理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
胡伟
吕成远
王锐
杨阳
王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7
|
|
18
|
储层非均质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
许建红
钱俪丹
库尔班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07 |
36
|
|
19
|
渗透率级差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 |
刘道杰
田中敬
孙彦春
王红
张雪辉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20
|
低渗透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以长庆油田Y19井区为例 |
李向平
段鹏辉
汪澜
康博
李转红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