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套地区边界层辐合线形成及其对流触发作用
1
作者 孙永刚 孟雪峰 +4 位作者 计燕霞 崔曲馨 刘珂 云静波 姜雨蒙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利用加密小球探空、野外地面加密观测站、ERA5再分析资料、临河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22年7—8月内蒙古黄河河套地区由河套灌区与库布奇沙漠地表差异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BLCL)及其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B... 利用加密小球探空、野外地面加密观测站、ERA5再分析资料、临河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22年7—8月内蒙古黄河河套地区由河套灌区与库布奇沙漠地表差异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BLCL)及其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BLCL是由地表差异、边界层大气环流、复杂地形共同影响所形成,主要发生在河套灌区东南部的库布奇沙漠地区,长度在100~200 km,为浅薄系统,垂直厚度约为1000~1100 m。BLCL日变化明显,在12:00—17:00为高发时段,占80%。7—8月BLCL形成概率高达60%,且有39%的BLCL会触发对流。BLCL形成的预报指标为:河套灌区杭锦后旗较库布奇沙漠哈百来更的2 m气温低2.5℃以上、露点温度高6℃以上、相对湿度高20%以上;河套套内库布奇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区域为持续强劲的偏南风,地面10 m风速大值中心大于4 m·s-1;海平面气压场西低东高,黄河“几”字弯为等压线密集带,气压梯度达3~4 hPa·100 km-1。BLCL的形成对对流触发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对流触发、加强、组织等作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天气系统叠加配置下会触发局地对流、有组织强对流,导致河套地区暴雨等天气。河套BLCL在这一特定地区的生成和对流触发作用,与河套地区降水自西向东急剧增多的分布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边界层辐合线 地表差异 复杂地形 对流触发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区桥址区地形模型的边界过渡段线型
2
作者 张明金 颜庭辕 +2 位作者 胡博 陈红宇 李永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3-1430,共8页
复杂山区桥址区地形模型过渡段曲线直接影响到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性,为探究桥址区地形模型边界过渡段所采用线型的合理形式,基于设置过渡段的2种思路,提出构造过渡段线型的基本原则;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比研究3类典型过渡段线... 复杂山区桥址区地形模型过渡段曲线直接影响到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性,为探究桥址区地形模型边界过渡段所采用线型的合理形式,基于设置过渡段的2种思路,提出构造过渡段线型的基本原则;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比研究3类典型过渡段线型在均匀来流流经时沿程气流分离特性、平均风速剖面、风攻角剖面及湍流动能沿程分布;分析过渡段斜率变化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方正弦曲线在气流分离特性终同位置最大剪应力差为3.77×10^(−3) Pa,风特性过渡性能上同高度最大风速差0.09 m/s,最大湍流动能差1.46×10^(−3) J,均优于其他线型,为桥址区地形模型过渡段线型选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区 地形模型 过渡段 风场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岛礁区热带气旋不同空间分辨率风场模拟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晓 方伟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15,共15页
中国岛礁数量众多,地形复杂,受热带气旋灾害影响大。高空间分辨率热带气旋风场模拟有助于表达风速空间异质性,对面积相对较小的岛礁地区开展高分辨率模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热带气旋路径、岛礁分布、土地覆盖以及数字高程数据,按照1... 中国岛礁数量众多,地形复杂,受热带气旋灾害影响大。高空间分辨率热带气旋风场模拟有助于表达风速空间异质性,对面积相对较小的岛礁地区开展高分辨率模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热带气旋路径、岛礁分布、土地覆盖以及数字高程数据,按照1000、90和30 m分辨率风场模型模拟了中国岛礁区历史热带气旋风速,分地形类型对比分析了各分辨率下岛礁模拟风速大小的差异性,并比较了不同空间分辨率热带气旋100 a一遇风速的差异。结果表明:1)30 m空间分辨率风速模拟准确率更高,模拟风速与8个站点实测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4.28 m/s,比90和1000 m模拟结果误差分别降低了0.08和1.04 m/s;2)不同空间分辨率模拟风速误差与地形类型相关,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90和1000 m模拟风速与30 m模拟风速的对比表明,平均风速模拟差异比例在山峰地形下分别为6.57%和7.61%,山谷地形下分别为21.28%和17.35%,峭壁地形下分别为22.85%和23.37%,且30 m模拟风速对于迎风坡与背风坡地形转换更敏感;3)对于100 a一遇热带气旋风速,30 m模拟风速会出现最大的风速值且空间差异更大。以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为例,1000、90、30 m分辨率下的模拟风速最大值分别为71.13、73.18和79.97 m/s,标准差分别为3.88、3.72和7.1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场 空间分辨率 复杂地形 岛礁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山区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溪晗 冯文兰 +4 位作者 秦鱼生 陈琨 喻华 仙巍 蒲怡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6-2095,共10页
【目的】研究环境变量的筛选和土壤类型空间推理方法的选择,为有效提高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盐源县为研究区,将气候要素、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利用野外采样点数据和环境协变量因子,采... 【目的】研究环境变量的筛选和土壤类型空间推理方法的选择,为有效提高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盐源县为研究区,将气候要素、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利用野外采样点数据和环境协变量因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环境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特征筛选和组合优选,通过对比决策树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土壤分类方法的制图精度,探索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理论提高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的途径。【结果】(1)气候和地形特征在研究区土壤分类中起重要作用,采用单一气候因素作为土壤筛选分类的环境变量可获得土壤分类筛选精度为83.22%,依次增加地形和生物特征可分别使筛选精度提升至85.78%和89.43%;(2)与其他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制图效果更好,对比采样点数据的土壤分类总体精度为77.10%,Kappa系数为0.72;(3)气候因子以及地形因素对水热条件的影响是决定研究区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年均气温、年积温、年降水量、相对湿度、高程、地形湿润度等环境特征因子与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结论】在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基于随机森林方法使用气候、地形和遥感数据进行数字土壤分类制图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气候要素 地形要素 土壤-环境关系 复杂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次数3维计算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司马文霞 郑皓元 +3 位作者 杨庆 袁涛 姜文东 曹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2-668,共7页
实际线路参数超出其有效计算条件的范围时,传统耐雷性能评估方法便不能反映弧垂和输电线路走廊复杂地形对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计算分析复杂地形下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EGM),考虑... 实际线路参数超出其有效计算条件的范围时,传统耐雷性能评估方法便不能反映弧垂和输电线路走廊复杂地形对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计算分析复杂地形下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EGM),考虑3维空间内导、地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变化以及输电线路走廊复杂地形的影响,以单个档距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求取导线暴露面的水平投影面积来直接计算出该线路的绕击跳闸次数。以某复杂地形下的500 kV输电线路为例,绕击跳闸次数计算结果为0.000 77次/a,与实际运行数据相符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准确简便地计算出单个档距输电线路的绕击防雷性能,并能较好地反映出线路走廊地形的影响,可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绕击跳闸次数 导线暴露面 单个档距 差异化防雷技术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复杂地形区不同天气状况下陆气能量交换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娟 李跃清 +1 位作者 蒋兴文 高笃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7-791,共15页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已有大气陆面—边界层研究工作多集中于不同下垫面,很少有对复杂地形区的研究。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地区2013年5月20日至7月9日四个野外试验站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高原复杂地形区不同下垫...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已有大气陆面—边界层研究工作多集中于不同下垫面,很少有对复杂地形区的研究。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地区2013年5月20日至7月9日四个野外试验站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高原复杂地形区不同下垫面的陆—气能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在各站向下短波辐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地形较陡的北坡阔叶林站感热通量远大于其他3个站点;下垫面植被覆盖最多的南面麦田站潜热通量最大。各站能量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晴天时,感热通量和净辐射明显大于阴雨天,而潜热通量随天气状况变化不大。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环境比不同天气条件对于感热通量的影响更显著;不同地形阴雨天时对于潜热通量有明显的影响。当南亚季风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到林芝地区时,该地区以阴雨天为主,反之则以晴天为主。林芝地区地—气通量的月内变化明显受南亚季风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复杂地形区 不同天气状况 陆-气能量交换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变异修正普通克里金的矿区复杂地形高精度建模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广婷 刘同文 +4 位作者 王琦 潘懋 李涛 宋冠涵 刘善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普通克里金法是构建矿区三维地形模型并揭示地表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但普通克里金法存在平滑效应的问题,导致估计值的空间变异程度小于实际,无法真实反映矿区复杂地表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本文结合矿区实际地形采样数据... 普通克里金法是构建矿区三维地形模型并揭示地表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但普通克里金法存在平滑效应的问题,导致估计值的空间变异程度小于实际,无法真实反映矿区复杂地表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本文结合矿区实际地形采样数据,提出了一种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并将其应用于矿区复杂地形的高精度建模,并与已有方法在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平滑效应对建模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能力,在矿区复杂地形高精度建模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建模工具用于矿区复杂地形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复杂地形 高精度表面建模 普通克里金 空间变异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三峡库区城市的生态图景——以云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珂 巫昊燕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4期61-65,共5页
地形复杂、生态敏感以及多地缘移民的社会融合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云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云阳县城迁建十余年来城市建设所出现问题的全面解析,以"生态维护与培育"为第一要义,综合运用... 地形复杂、生态敏感以及多地缘移民的社会融合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云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云阳县城迁建十余年来城市建设所出现问题的全面解析,以"生态维护与培育"为第一要义,综合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方法,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地和谐的三峡库区移民新城建设的生态规划途径,构建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契合的城市生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规划 复杂地形 山地城市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架空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研究
9
作者 朱雪凌 张娟 +1 位作者 平增 张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10656-10662,共7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对某山区110 kV易击线路段两个相邻档距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进行绕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此方法在充分考虑沿线路档距方向输电走廊任意点处的海拔高度和地面倾角的情况下,以悬链线方程为依据,计算出输电线... 采用一种改进的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对某山区110 kV易击线路段两个相邻档距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进行绕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此方法在充分考虑沿线路档距方向输电走廊任意点处的海拔高度和地面倾角的情况下,以悬链线方程为依据,计算出输电线路任意点处的导、地线对地实际高度,及任意点处所对应的保护角;然后,以输电线路位于山脉不同位置时的绕击跳闸率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MATLAB开发应用程序对输电线路任意档距范围内任意点处的绕击跳闸率进行计算分析,并于实际雷击数据进行比较;其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高海拔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跳闸率 山区 复杂地形 电气几何模型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紧凑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政 郑皓元 +3 位作者 杨庆 司马文霞 袁涛 董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紧凑型输电线路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在复杂地形下的防雷性能研究却很少。笔者提出了一种计算分析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输电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中。该方法基于经典电气几何模型,考虑三维空间... 紧凑型输电线路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在复杂地形下的防雷性能研究却很少。笔者提出了一种计算分析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输电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中。该方法基于经典电气几何模型,考虑三维空间内导、地线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变化以及输电线路走廊地形的变化,以一个档距为研究对象来计算分析输电线路的绕击防雷性能。以某500 kV紧凑型输电线路的一段线路为例,计算其在复杂地形下的绕击防雷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反映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并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紧凑型输电线路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跳闸率 差异化防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的山区逆温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幸 曾燕 邱新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7,28,共8页
山区实测资料短缺对研究山地逆温带来不便,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模拟的气温结果,对天山、哀牢山、武夷山山区逆温的高度、厚度、强度进行了研究,描述了逆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山都... 山区实测资料短缺对研究山地逆温带来不便,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模拟的气温结果,对天山、哀牢山、武夷山山区逆温的高度、厚度、强度进行了研究,描述了逆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山都存在多层逆温,相比山体上部来讲山脚逆温出现频率高,强度较大,厚度达到400 m。不同坡向逆温出现的海拔高度、厚度、强度不同,但不同年份的总体走势变化不大。经过对比,证明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得出的逆温结果与前人成果具有一致性,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不同气候区域山地区逆温随坡向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对局地小气候的特征规律也能够较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逆温 复杂地形 月平均气温 分布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区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估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涛 王文勇 余文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51-5652,共2页
根据复杂山区地形的特点,以箱模式为基础,引入地形修正系数,建立梯形模型。通过山区地形内混合层以下大气污染物执行标准,在理想状态下,将箱体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浓度可以看做处处相等且为执行标准值,通过环境现状监测值,估算出复杂山... 根据复杂山区地形的特点,以箱模式为基础,引入地形修正系数,建立梯形模型。通过山区地形内混合层以下大气污染物执行标准,在理想状态下,将箱体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浓度可以看做处处相等且为执行标准值,通过环境现状监测值,估算出复杂山区地形内的理想大气环境容量,并以竹马工业园区为例计算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大气环境容量 工业园区 梯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凤凰2号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寰宇 胡杰 +4 位作者 潘志军 陈信朋 孙汉武 王用鑫 孙怀凤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73-1582,共10页
为解决我国西南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勘探难题,采用地面激发、空中接收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开展试验研究,优化航线设计与数据采集流程、构建基于α-trimmed均值滤波器的天电噪声去除和基于多项式拟合方法的运动噪声去除方法、确定数... 为解决我国西南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勘探难题,采用地面激发、空中接收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开展试验研究,优化航线设计与数据采集流程、构建基于α-trimmed均值滤波器的天电噪声去除和基于多项式拟合方法的运动噪声去除方法、确定数据叠加方式与时窗积分参数、全域视电阻率计算与探测区域三维成像、隧道充填型岩溶发育区视电阻率特征分析与探测结果综合解释,并通过隧道实际开挖资料对探测结果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能够较准确地推断含水破碎带、岩溶发育区等不良地质结构的范围和深度,能够提前探明隧道地质风险区域并获得地下导电性分布特征,展示了该方法在复杂地形岩溶山区隧道勘察中相较于传统地面物探方法具有地形适应性强、探测效率高等特点;2)通过三维视电阻率成像和关键位置切片结果获得的地质异常区域推断与隧道开挖实际揭露异常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可以为隧道岩溶处置预案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撑,能够有效避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因隐伏岩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 复杂地形 隧道 探测 岩溶发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识别复杂地形废弃煤矿富水空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范莹琳 潘树仁 +7 位作者 杜松 李萌 赵岳 张玉峰 丁晏 宋思彤 车巧慧 王锋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9,共11页
煤矿关闭后产生不明源头的酸性矿井涌水是困扰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南方煤矿区普遍存在地形条件复杂,矿硐基数大,点多面广等问题,因此开展大面积的地下污染源头识别难度较大。为了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煤矿富水空间调查研... 煤矿关闭后产生不明源头的酸性矿井涌水是困扰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南方煤矿区普遍存在地形条件复杂,矿硐基数大,点多面广等问题,因此开展大面积的地下污染源头识别难度较大。为了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煤矿富水空间调查研究,追溯地表酸性矿井涌水源头,以处于闽西南坳陷带的福建省龙岩市雁石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为例,利用以无人机为载体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法,以高阻包裹的低电阻率特征为探测目标,以富水区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特征为参考依据,结合多源数据识别地表以下300 m范围内的含水异常区,分析异常区含水性,划定富水空间的地理位置,为废弃煤矿酸性矿井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1)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对地下富水空间探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高阻包裹的低阻异常区可有效反映地下空间的含水性;(2)研究区内历史采空区分布广泛,但并非所有历史采空区都富水,利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地质剖面共圈定了8处富水采空区、大量近圆形通道富水区及3处断裂带富水区;(3)研究区内的历史采空区并非地下主要的富水空间,与采空区含水性相比,近圆形通道及断裂带的含水性也普遍较高,因此近圆形通道及断裂带积水区治理对于地表酸性矿井水涌水治理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复杂矿区 半航空瞬变电磁 废弃煤矿 含水性识别 酸性矿井水 涌水水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区植被覆盖度遥感精细估算方法——以青藏高原山地区为例
15
作者 何邦科 朱文泉 +4 位作者 史培军 张慧 刘若杨 杨欣怡 赵涔良 《生态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9039-9052,共14页
植被覆盖度(FVC)是刻画地表植被覆盖的重要参数,是生态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已成为区域尺度FVC估算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受限于地形所导致的太阳辐射变化及遥感像元内部较强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复杂地形区的FVC遥感估算精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植被覆盖度(FVC)是刻画地表植被覆盖的重要参数,是生态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已成为区域尺度FVC估算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受限于地形所导致的太阳辐射变化及遥感像元内部较强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复杂地形区的FVC遥感估算精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研究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发展了一种综合遥感地表反射率、地形特征和观测几何信息的复杂地形区FVC遥感精细估算方法(SRTVG)。选择青藏高原祁连山区、黄河源区和横断山区为测试区,利用Sentinel-2影像对新方法进行了应用,并利用基于无人机影像获取的FVC数据和现有FVC遥感产品对新方法进行了评估。加入地形特征与观测几何信息后,新方法估算FVC的R^(2)为0.89,均方根误差(RMSE)为0.13;相较于未加入地形特征与观测几何信息,新方法估算FVC的RMSE降低了19.26%—28.02%;相较于已有的MultiVI FVC产品和GEOV3 FVC产品,新方法估算FVC的RMSE分别降低了40.91%和16.67%。新发展的SRTVG方法提高了复杂地形区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精度,丰富了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技术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复杂地形区 地形效应 光学遥感 遥感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三维激光点云与BIM的复杂山区地形建模方法
16
作者 甄博 樊旭宏 葛文慧 《金属矿山》 2025年第8期253-259,共7页
复杂的地形特征和多变的环境条件使得传统地形测绘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面临诸多挑战。提出了一种融合三维激光点云与BIM的复杂山区地形建模方法,旨在提升地形建模精度、完整性及处理效率。首先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确保数据质... 复杂的地形特征和多变的环境条件使得传统地形测绘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面临诸多挑战。提出了一种融合三维激光点云与BIM的复杂山区地形建模方法,旨在提升地形建模精度、完整性及处理效率。首先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处理效率。然后基于BIM模型的几何和语义信息,将其与点云数据进行空间对齐与信息融合,形成完整的地形与建筑物集成模型。在地形重建阶段,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生成初步地形网格,并结合BIM模型中的建筑物边界信息进行网格优化,确保地形模型与建筑物的空间一致性和细节准确性。最后,通过拉普拉斯平滑算法对地形表面进行优化,提升模型的细节表现力。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精度方面显著优于传统三维点云方法,平均误差降低了47%,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44%,最大误差降低了50%。同时,建模时间缩短了75%,大幅提升了建模效率,并且在复杂地形和建筑物交界处表现出更高的细节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BIM Delaunay 三角剖分算法 地形建模 复杂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