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水库群调蓄影响下的三峡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
1
作者 钟斯睿 郭生练 +3 位作者 孙博凯 郭乐 梁志明 王何予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8,共10页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现有设计洪水及145 m汛限水位难以应对新时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长江上游大型水库众多、暴雨洪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地区组成法无法直接适用于复杂水库群运行期设计洪...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现有设计洪水及145 m汛限水位难以应对新时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长江上游大型水库众多、暴雨洪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地区组成法无法直接适用于复杂水库群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本文采用混合Copula函数构建联合分布,同时反映年最大洪水系列和典型年大洪水分布组成规律,基于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和最不利洪水地区组成法,分别推求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结果表明:混合Copula函数能显著提高复杂水库群的洪水地区组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受上游重点大型水库群调蓄影响,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削减了15%~20%;在确保防洪标准和防洪高水位不变的前提下,经调洪演算求得汛控水位为155.5 m。该研究可为三峡调度规程修订和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运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期 设计洪水 汛控水位 复杂水库群 洪水地区组成 混合Copula函数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景晔 张革 +1 位作者 童英 徐喜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34,共3页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资料 ,针对传统的构造油藏 ,对利用压汞资料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柱高度法”进行了方法改进。通过对油藏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成藏机理及区域地质规律综合研究 ,提出成藏时期存在“准油水界面”的观点。利用...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资料 ,针对传统的构造油藏 ,对利用压汞资料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柱高度法”进行了方法改进。通过对油藏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成藏机理及区域地质规律综合研究 ,提出成藏时期存在“准油水界面”的观点。利用储层物性资料、相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和试油成果证实油水同层的产水率 ,并求出油藏的准油水界面 ,然后 ,用压汞和油藏资料制定的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油柱高度关系图 ,求出油藏各油层的含油饱和度。该方法在葡西地区的葡萄花油层进行实际应用 ,与密闭取心蒸馏法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对比 ,精度为 93 6 % ,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藏 原始含油饱和度 油藏工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油田滚动建产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耿玉广 张伟 杨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0,共3页
以小断块、岩性隐蔽油藏为代表的复杂油田已成为华北二连油区新建产能的主要对象,由于其油藏规模小、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单井产能低、原油物性差,因此在产能建设程序及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上均与常规油田有很多... 以小断块、岩性隐蔽油藏为代表的复杂油田已成为华北二连油区新建产能的主要对象,由于其油藏规模小、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单井产能低、原油物性差,因此在产能建设程序及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上均与常规油田有很多不同。在认真分析研究近年来复杂油田滚动建产成功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应复杂油田开发的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在控制油田建设投资、提高产能建设到位率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田 产能建设 采油工程方案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河库连通工程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解文静 茅樵 曹升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69,共4页
将济南市河库连通工程河库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提供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4类,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费用法、碳税法、费用支出法等方法评估了该工程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济南市河库系... 将济南市河库连通工程河库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提供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4类,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费用法、碳税法、费用支出法等方法评估了该工程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济南市河库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多样,且价值巨大,尤其是发挥人居环境功能、休闲旅游功能、水供给功能的价值,评估结果符合济南市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影子价格法 替代费用法 河库连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家嘴增建泄洪洞工程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范雪宁 宋学东 冯学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0-23,共4页
论述了巴家嘴水库增建泄洪洞工程设计中的泄洪方式比较、泄流规模选定、洞线布置和洞型比选、水力设计、结构设计、黄土高边坡设计等问题 .对同类工程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巴家嘴水库 泄洪洞工程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竭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钻采工程方案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延平 刘飞 董德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43-146,17-18,共4页
据统计 ,目前 ,世界已有约 4 2 7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利用枯竭油气藏改建而成的 ,约占总库数的76 .8%。该类储气库所具有的工作条件和生产运行的内在特性与外在要求 ,决定了在储气库的建设工程上 ,须全面认识和掌握其与油气藏开发建设... 据统计 ,目前 ,世界已有约 4 2 7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利用枯竭油气藏改建而成的 ,约占总库数的76 .8%。该类储气库所具有的工作条件和生产运行的内在特性与外在要求 ,决定了在储气库的建设工程上 ,须全面认识和掌握其与油气藏开发建设工程的异同 ,以便更好地满足要求。结合大港油田集团钻采工艺研究院对大张坨枯竭凝析油气藏所建第一、第二、第三储气库所做的工作 ,对枯竭油气藏改建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工程中钻采工程方案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 :采用钻采一体化工程设计思想 ,在钻井、固井、射孔完井等工序过程中采取的油气层保护措施 ,其效果是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油气藏 地下储存 储气库 钻井 采气 注气 地面工程 方案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L46块开发前期油藏工程研究
7
作者 赵启双 陈刚 +2 位作者 郑贺新 苏继洪 邱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13,31,共4页
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L46块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开发前的油藏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井的部署原则,实施要求,指出该块必须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给出了合理的井冈井距、即合理井距为300m,采用正方形并... 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L46块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开发前的油藏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井的部署原则,实施要求,指出该块必须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给出了合理的井冈井距、即合理井距为300m,采用正方形并网,确定了油井产能为平均单井产油10t/d,最后予测了年产原油6.6×104t/d,采油速度为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辽河油田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某滑坡抗剪强度参数的反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亚明 彭军还 +1 位作者 张彬 王磊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研究了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分析了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应用边坡稳定性反演分析原理,对边坡滑移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并评价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滑坡体当前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抗剪强... 研究了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分析了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应用边坡稳定性反演分析原理,对边坡滑移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并评价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滑坡体当前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抗剪强度参数c和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均很显著,其中φ的显著性强于c。给出了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φ=10.0°,c=10.0kPa,提出了滑坡的工程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工程治理 反演分析 抗剪强度参数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储层多尺度“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朱海燕 龚丁 张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6,共11页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致密砂岩气储层开发的关键技术,其中储层甜点是井位部署和储层压裂分段和射孔位置优选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致密砂岩气储层通常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天然裂缝展布情况与地应力状态复杂,且“地质—工程...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致密砂岩气储层开发的关键技术,其中储层甜点是井位部署和储层压裂分段和射孔位置优选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致密砂岩气储层通常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天然裂缝展布情况与地应力状态复杂,且“地质—工程”双甜点识别精度低、重合度低、压裂改造参数优化缺乏依据。为此,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建立了考虑全烃含量、储层孔隙度等因素的地质甜点预测模型,提出了考虑岩性、破裂形态、断裂力学特征、扩容剪胀效应等因素的多尺度三维工程甜点评价新方法,随后形成了致密砂岩气储层“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新模型。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田为例,建立了多尺度三维双甜点模型,并优选两口井,对其双甜点剖面与施工压力和改造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剪胀角对研究区域工程甜点分布影响最大,其次为耗散能、弹性模量和断裂能;②高地质甜点段并不一定是页岩气高产段;③高工程甜点段施工压力相对较低,改造相对充分;④优质地质甜点与优质工程甜点在空间位置上一致性较差。结论认为,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改造应以地质甜点为基础,工程甜点为核心,综合考虑双甜点的分布,该多尺度“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新方法为致密砂岩气储层甜点预测及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储层 复杂地质条件 多尺度 地质工程一体化 双甜点评价 扩容剪胀效应 布井 井眼轨迹 射孔位置 压裂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