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研究方法论:需求牵引、假说驱动、多层次综合、研究-过程尺度匹配、定性定量结合、应用验证
1
作者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不少生态研究结果不能可靠地解释、预测野外现象,更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方法论出了问题。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由具有独特...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不少生态研究结果不能可靠地解释、预测野外现象,更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方法论出了问题。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由具有独特内在性质的适应主体组成;子系统种类多,非线性相互作用类型多;系统不同层次间相互作用不稳定。根据这些特点,基于科学哲学原理、复杂性科学理论及生态学研究成功案例,文章首次提出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六个原则,建立了生态学研究范式。原则1:需求牵引。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生态学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故更应注重需求牵引,提出与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原则2:假说驱动。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这对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假设可使我们从复杂现象中抓住解决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开展直奔主题式的研究设计。原则3:多层次综合分析。由于不同层次间作用动态变化,且各层次成员间普遍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故对此类系统的研究应进行多层次综合分析。至少要考虑三个层次,即现象发生的中心层次及其邻近的高、低两个层次。首先应对中心层次宏观量进行归纳分析,建立经验关系即宏观格局,进而探讨宏观格局与高层次背景及历史演化的关系,然后开展宏观格局的低层次机制研究。原则4:研究尺度与过程尺度相匹配。研究尺度与所研究现象相关过程的尺度不匹配是导致众多生态研究结论不可靠的最重要原因。尺度不匹配有两种类型:实验与现象的时间、空间和组织尺度不匹配;调查数据分析尺度与相关过程尺度不匹配。因此,生态研究尺度必须与过程尺度相匹配。首先必须开展野外观测,开展恰当尺度的分析,然后在近自然系统开展长时间模拟实验,证实野外结论,分析机制;中小宇宙实验应能模拟相关生态过程。原则5:定性机制与定量模型相结合。对于适应系统,精确的定量关系难以建立,其原因是变量异质性、难以运用统计量演绎法。据此特点,适应系统研究应首先阐明定性机制,即建立概念模型。定性机制很重要,不仅自身就有解释、预测能力,而且为定量模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基于机制,定量模型才能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预测能力。为了减少变量异质性的影响,可在不同区域对定量模型进行率定,以提高预测能力。原则6:应用验证。除实验验证外,应不断进行应用验证,以检验所得规律是否真正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并确定其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复杂适应系统 生态系统 物理系统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FDTD的复杂细缝屏蔽效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强 徐勇 +3 位作者 孟雪松 郑宇腾 闫丽萍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0-55,共6页
围绕强电磁脉冲的细缝“后门”耦合问题,介绍了基于CP-FDTD的细缝屏蔽效能分析高效数值模拟方法。在证明CP-FDTD准确性的基础上,从入射电磁场极化方向、入射角度和计算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CP-FDTD在处理工程复杂细缝电磁... 围绕强电磁脉冲的细缝“后门”耦合问题,介绍了基于CP-FDTD的细缝屏蔽效能分析高效数值模拟方法。在证明CP-FDTD准确性的基础上,从入射电磁场极化方向、入射角度和计算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CP-FDTD在处理工程复杂细缝电磁脉冲耦合时的适用性。通过将CP-FDTD算法集成于自主研发软件JEMS-FDTD,形成可以高效分析工程复杂细缝屏蔽效能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应用于工程部件细缝结构的屏蔽效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FDTD 复杂细缝 屏蔽效能 JEMS-FDT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影响机制——基于SCP与CAS融合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19,共11页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予以刻画,在绩效上表现为增值性不强、共享性不足和生态性不佳。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共生单元、网络结构、共生机制、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5个维度提炼出脆弱性影响因素;以网络动态能力为结合点,将SCP(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和CAS(Complexity Adaptive System)两种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一个以共生单元素质、网络结构特征、共生机制属性、政策有效性为外因变量,以网络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网络脆弱性为结果变量,以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框架。未来可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废弃物 产业共生网络 系统脆弱性 “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复杂系统适应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nets学习的复杂度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惊雷 廖士中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215,共5页
CP-nets是一种简单且直观的图形化偏好表示工具,其表示、推理和学习是3个基本问题。不同于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文中基于逻辑理论来研究二值CP-nets的学习问题。首先,建立命题公式的可满足性和CPnets表示的偏好公式之间的联系,将... CP-nets是一种简单且直观的图形化偏好表示工具,其表示、推理和学习是3个基本问题。不同于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文中基于逻辑理论来研究二值CP-nets的学习问题。首先,建立命题公式的可满足性和CPnets表示的偏好公式之间的联系,将CP-nets的学习问题转化为命题的推理问题。随后,给出两类具有特殊结构的CP-nets的学习问题的计算复杂度,其中最复杂的无环CP-nets上的学习问题是NP-complete,而最简单的集合结构CP-nets上的学习问题是P。这些结论给出了CP-nets(如链结构、有界树宽)学习问题复杂度的上下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值条件偏好网 推理与学习 命题公式的可满足性 有界树宽的cp-nets 复杂度的上下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感知系统信息理论与构建方法
5
作者 葛建军 唐思琦 +3 位作者 李明强 韩丛英 王彤 徐根玖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63,共13页
该文面向高动态强对抗战场环境下复杂感知系统在探测、跟踪及抗干扰等核心任务中的适应性难题,提出以信息驱动为核心的系统理论模型与构建方法体系。具体而言,构建基于语法、语义、语用的多层信息描述框架突破单一语法结构及表层语义的... 该文面向高动态强对抗战场环境下复杂感知系统在探测、跟踪及抗干扰等核心任务中的适应性难题,提出以信息驱动为核心的系统理论模型与构建方法体系。具体而言,构建基于语法、语义、语用的多层信息描述框架突破单一语法结构及表层语义的局限,提出系统动态演化架构打破传统静态建模与固定模式设计的应用壁垒。此外,将上述理论成果应用于分布式雷达探测系统实践,针对系统寻优的复杂性难题,设计基于有限场景交互学习机制与结构化分层优化算法,实现系统有序组织与能力涌现,为复杂战场环境下智能感知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范式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感知系统 多层信息描述框架 系统动态演化架构 分布式雷达探测系统 分层寻优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结合DE-GWO-SVR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5
6
作者 杜尊峰 邵玄玄 王晓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0-118,共9页
结构仅输出的振动信号往往是各种源信号通过复杂规律形成的混合信号,对结构损伤特征提取与数据挖掘造成了很大困难。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BSS)理论的复杂度追踪(CP)算法结合差分进化(DE)改进灰狼(GWO)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R... 结构仅输出的振动信号往往是各种源信号通过复杂规律形成的混合信号,对结构损伤特征提取与数据挖掘造成了很大困难。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BSS)理论的复杂度追踪(CP)算法结合差分进化(DE)改进灰狼(GWO)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R)用于解决复杂结构的模态与损伤识别;CP算法基于信号预测性函数通过使分离信号的时间预测性度量最大化找到其线性混合矩阵,使分离分量具有最小复杂度并据此估计源信号。利用CP算法对结构响应信号进性分离得到信号分布向量(SDV)与分离源信号,通过定义差值曲率分布向量可以对结构损伤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对于损伤程度的识别,提出了一种DE改进的GWO对SVR进行优化的算法,即在GWO算法迭代过程中利用差分进化思想引入动态缩放因子以及交叉概率因子提高搜索和收敛速度,扩大种群所搜范围;利用不同工况下CP算法提取的差值曲率分布向量对结构损伤程度进行识别。通过对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数值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CP算法对于高阶模态参数识别较fastICA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优越性;同时,DE-GWO能够提高收敛速度,通过SVR算法对损伤的识别结果相比于BP神经网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BSS) 复杂度追踪(cp)算法 差分进化(DE) 灰狼优化(GWO)算法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 损伤识别 支持向量机(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对齐:复杂范式下AI大模型发展的价值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喻国明 金丽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有效加速与超级对齐作为大模型发展与治理的一体两面,并非线性对立而是动态博弈、相辅相成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价值对齐现状与困境,提出应以复杂范式重新审视对齐理念,用韧性对齐的宽频、范围、动态控制取代单一标准的静态对齐。对... 有效加速与超级对齐作为大模型发展与治理的一体两面,并非线性对立而是动态博弈、相辅相成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价值对齐现状与困境,提出应以复杂范式重新审视对齐理念,用韧性对齐的宽频、范围、动态控制取代单一标准的静态对齐。对齐在实践中作为复杂性系统工程,存在底线与高线之分。其中,基础性价值对齐关乎底层准则,所有具体规则都不能违背;结构性价值对齐关乎具体规则,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可因地制宜进行构建与调整;功能性价值对齐则强调根据服务对象、具体场景进行灵活调整,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地适应多样化场景。对齐目标随时间、空间的复杂流动而变化,存在目标控制、过程控制、细节控制等不同层级。复杂范式下的价值对齐,核心在于厘清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边界,在人类—技术—社会动态博弈中寻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达到可对话、可调整、可控制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价值对齐 超级对齐 有效加速主义 韧性对齐 生成式AI治理 复杂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由策略的电力CPS连锁故障建模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国威 贺瑞娟 +4 位作者 田猛 代荡荡 彭祥礼 袁慧 王先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45-3152,共8页
电力CPS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力系统分析方法更多关注孤立的电力网或信息网,缺乏对电力CPS耦合特性的完整认识。为研究信息网对电力CPS连锁故障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拥塞感知路由算法,以研究不同路由策略... 电力CPS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电力系统分析方法更多关注孤立的电力网或信息网,缺乏对电力CPS耦合特性的完整认识。为研究信息网对电力CPS连锁故障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拥塞感知路由算法,以研究不同路由策略对信息网传输效率的影响;然后提出了考虑信息网路由策略的电力CPS连锁故障模型;最后基于所提模型研究了路由策略及路由策略相关参数对电力CPS连锁故障的影响。仿真结果发现,所提改进路由策略可有效减小电力CPS连锁故障发生概率,提高电力系统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由策略 连锁故障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 复杂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关怀:时空互渗与教育范式转换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4,共19页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未来是复杂的时空互渗的动力系统。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的根本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共同体。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在未来关怀的视野下推动教育范式的转变。在一般意义上,教育范式的转换包括从学校教育到泛在教育、从过去导向到时空互渗、从技术主导到意义建构、从还原主义到复杂思维、从结构决定到自主选择。未来关怀的教育不是为了自证预言的实现,而是影响未来的行动教育,提升未来素养是未来关怀教育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关怀 未来素养 未来研究 复杂系统 时空互渗 教育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认知图学习算法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倩 张英俊 +3 位作者 秦家虎 李卓凡 梁伟玲 李宗溪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74,共25页
模糊认知图(Fuzzy cognitive map, FCM)是建立在认知图和模糊集理论上的一类代表性的软计算理论,兼具神经网络和模糊决策两者的优势,已成功地应用于复杂系统建模和时间序列分析等众多领域.学习权重矩阵是基于模糊认知图建模的首要任务,... 模糊认知图(Fuzzy cognitive map, FCM)是建立在认知图和模糊集理论上的一类代表性的软计算理论,兼具神经网络和模糊决策两者的优势,已成功地应用于复杂系统建模和时间序列分析等众多领域.学习权重矩阵是基于模糊认知图建模的首要任务,是模糊认知图研究领域的焦点.针对这一核心问题,首先,全面综述模糊认知图的基本理论框架,系统地总结近年来模糊认知图的拓展模型.其次,归纳、总结和分析模糊认知图学习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学习算法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深度阐述各类学习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优缺点.然后,对比分析各类学习算法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应用特点以及现有的模糊认知图建模软件工具.最后,讨论学习算法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认知图 学习范式 因果推理 软计算 复杂系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前缀的空分复用系统均衡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刘柱 郑之龙 +3 位作者 薛玉玲 胡少华 张静 邱昆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在空分复用系统中,为了实现模式解复用,需要在接收端采用多入多出(MIMO)的均衡方案。随着传输模式数或者传输容量的上升,MIMO的计算复杂度急剧升高,致使对应的硬件模块功耗过大,必须降低MIMO均衡的计算复杂度。【方法】针对少... 【目的】在空分复用系统中,为了实现模式解复用,需要在接收端采用多入多出(MIMO)的均衡方案。随着传输模式数或者传输容量的上升,MIMO的计算复杂度急剧升高,致使对应的硬件模块功耗过大,必须降低MIMO均衡的计算复杂度。【方法】针对少模光纤短距传输系统,文章提出了用基于循环前缀(CP)的频域联合均衡技术来代替基于块卷积且带有独立色散补偿模块的频域均衡技术以降低MIMO均衡计算复杂度。【结果】基于VPI仿真软件中的少模光纤模型,搭建了6×6少模光纤仿真平台验证所提技术的性能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在训练符号长度有限的前提下,不同CP占比的均衡性能和计算复杂度降低也有所差异。相同仿真条件下,CP占比越大,计算复杂度降低越大;CP占比越小,计算复杂度降低越小。在保持均衡性能一致的前提下,CP占比为11.11%的频域均衡方案的计算复杂度仅为传统的基于块卷积的频域均衡方案的15.29%。【结论】在均衡性能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块卷积且带有单独的色散补偿模块的频域均衡方案,文章所提出的添加CP的频域均衡方案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分复用 频域均衡 循环前缀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组织的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霍艳芳 齐二石 +1 位作者 汪洋 程文明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6-49,共4页
复杂产品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由多个组织、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共同完成,虚拟组织模式为复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文章在分析了复杂产品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虚拟组织模式对复杂产品开发的适用性。之后,按照... 复杂产品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由多个组织、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共同完成,虚拟组织模式为复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文章在分析了复杂产品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虚拟组织模式对复杂产品开发的适用性。之后,按照虚拟企业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复杂产品系统全生命周期集成化项目管理模式,并研究了该模式实现的IT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产品系统 虚拟组织 项目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 模式研究 IT 系统工程 集成开发 解决方案 集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理论对作战实践的指导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剑文 张维明 刘忠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1,共4页
比较研究了机械模式与复杂系统模式的两种作战系统观,分析了复杂系统的整体性、非线性、开放性、自适应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然后,根据作战系统是一复杂系统这一基本观点,并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作战中的指挥控制、进攻作战、防... 比较研究了机械模式与复杂系统模式的两种作战系统观,分析了复杂系统的整体性、非线性、开放性、自适应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然后,根据作战系统是一复杂系统这一基本观点,并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作战中的指挥控制、进攻作战、防御作战的一些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模式 机械模式 指挥控制 进攻 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和α-萘乙酸包络物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敏 孔旭新 +1 位作者 余亦华 陈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943,共5页
利用溶液2D-ROESY谱、13C固体高分辨谱以及自扩散系数测量等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环糊精(CD)和α-萘乙酸(α-NA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α-CD和β-CD均能与α-NAA形成包络物,但是由于尺寸更为匹配,-βCD与α-NAA体系的包络相互作用强度明... 利用溶液2D-ROESY谱、13C固体高分辨谱以及自扩散系数测量等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环糊精(CD)和α-萘乙酸(α-NA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α-CD和β-CD均能与α-NAA形成包络物,但是由于尺寸更为匹配,-βCD与α-NAA体系的包络相互作用强度明显比α-CD和α-NAA体系的大;通过测量-βCD与α-NAA混合溶液中α-NAA的自扩散系数,计算出包络物结合与解离的平衡常数,以此为基础对-βCD/α-NAA体系在实现α-NAA缓释方面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ROESY ^13C cp/MAS 自扩散系数 包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盖立春 郑长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教师效能研究的消隐以及教师认知研究和教师生态研究的复兴表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从简单性范式向复杂性范式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效益,在本体论模型上要实现从"简单小系统"向"复杂巨系统"... 教师效能研究的消隐以及教师认知研究和教师生态研究的复兴表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从简单性范式向复杂性范式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效益,在本体论模型上要实现从"简单小系统"向"复杂巨系统"的回归;在价值观操守上要实现从"探究普适性的客观规律"向"寻求情境化的教学意义"的转变;在方法论准则上要实现从"还原论方法"向"系统论方法"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课堂教学行为 筒单性范武 复杂性范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13)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纤维素与木素连接方式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松明 谢益民 +1 位作者 杨海涛 姚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88-2491,共4页
为了阐明裸子植物中纤维素与木素之间的连接方式,从多糖的角度分析糖单元与木素苯丙烷结构单元之间的共价键连接方式,合成了带6-13 C标记的纤维素前驱物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并将其与PAL酶的抑制剂AOPP及外源性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 为了阐明裸子植物中纤维素与木素之间的连接方式,从多糖的角度分析糖单元与木素苯丙烷结构单元之间的共价键连接方式,合成了带6-13 C标记的纤维素前驱物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并将其与PAL酶的抑制剂AOPP及外源性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一起投入生长中的银杏植物体内。碳13丰度检测得知纤维素在细胞壁的沉积主要是从在初生壁开始,高分辨率固体核磁13 C NMR分析证实了纤维素6位碳与木素以苯甲醚键等方式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13C标记 cp/MAS NMR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猪链球菌S_2株在兔中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文金 孙融冰 黄引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对Ⅱ型猪链球菌S2株进行了研究。作者用S2制备了3种不同抗原:荚膜多糖,多糖蛋白复合物,灭活菌苗。通过血清学方法证明荚膜多糖(CPS),多糖蛋白复合物与S2株有共同的抗原,免疫兔后,保护指数在1/2至2/2之间。... 本文对Ⅱ型猪链球菌S2株进行了研究。作者用S2制备了3种不同抗原:荚膜多糖,多糖蛋白复合物,灭活菌苗。通过血清学方法证明荚膜多糖(CPS),多糖蛋白复合物与S2株有共同的抗原,免疫兔后,保护指数在1/2至2/2之间。本试验用ELISA法检测了3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免疫荚膜多糖组在第2周就能检测到抗体,并持续到第4周,免疫多糖蛋白复合物组在第4周才有抗体出现,免疫灭活苗组第2周出现较低滴度的抗体,第4周就降到零。从抗体滴度看,CPS反应快,多糖蛋白复合物产生抗体迟,灭活苗产生抗体滴度低。本文还比较了3种不同佐剂(铝胶,蜂胶,EMULSIGENR)对3种抗原的佐剂活性作用。铝胶能促使兔体对荚膜多糖产生抗体,蜂胶次之,EMULSIGENR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 猪链球菌 荚膜多糖 多糖蛋白复合物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13
18
作者 尹弘飚 靳玉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1,共6页
实践的课程范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复杂科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体的、混沌的、非机械决定论的世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调整课程开发模式 ,注重课程设计的情境性 ;更新课程内容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 实践的课程范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复杂科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体的、混沌的、非机械决定论的世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调整课程开发模式 ,注重课程设计的情境性 ;更新课程内容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范式 复杂科学 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法法典化的深层功能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梓太 程飞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8,共9页
环境法律文本兼具矛盾性、繁复性与动荡性三种特征,可以用法律复杂化统一概括。环境法法典化虽然旨在破除法律复杂化,但是仅围绕立法体例和立法技术,并不足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环境法律复杂化始于对策法学的研究范式。对策法学以解决问... 环境法律文本兼具矛盾性、繁复性与动荡性三种特征,可以用法律复杂化统一概括。环境法法典化虽然旨在破除法律复杂化,但是仅围绕立法体例和立法技术,并不足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环境法律复杂化始于对策法学的研究范式。对策法学以解决问题为本意,以提出对策为手段,以热点问题为聚焦。这些特征和环境法律文本的矛盾性、繁复性与动荡性密切相关。为了避免未来的环境法典再次落入法律复杂化的窠臼中,环境法法典化应在重塑环境法律文本之外,拥有纠正对策法学的深层功能。这不仅要求环境法法典化具备对应的潜质,还需要在法典的编纂模式上做改变。首先,环境法法典化的特点、目的与愿景都与对策法学有着显著不同,加之消除对策法学不利影响的自救意识,环境法法典化既有潜力,也有动力纠正对策法学。其次,应当坚持以弱对策导向的适度法典化模式。这一法典编纂模式旨在弱化解决问题的导向,重新回归到以调整环境法律关系的原始本位,同时待环境法治达到了一定阶段,再适当进行法典化。其中的重点在于,要对我国环境实践中的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它们的思路,掌握它们的规律,将那些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法律复杂化 研究范式 对策法学 法典编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两种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敏 董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7,共4页
通过分析与比较经典科学和系统科学,两种产生于不同的时空及文化背景中、不同范式指导下的科学形态及其不同的认识论模式,提出在人类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以多元化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科学。
关键词 经典科学 系统科学 简单范式 复杂范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