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scal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 An intrinsic measure for indicating two-phase flow structures
1
作者 窦富祥 金宁德 +2 位作者 樊春玲 高忠科 孙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85-96,共12页
We extend th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CECP) to propose a multi-scal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MS-CECP) and further use the proposed method to discriminate the determi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 We extend th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CECP) to propose a multi-scale complexity entropy causality plane(MS-CECP) and further use the proposed method to discriminate the determi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il-in-water flows. We first take several typical time series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S-CECP and find that the MS-CECP not only describes the continuous loss of dynamical struc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scale, but also reflects the determinacy of the system. Then we calculate the MS-CECP for the conductance fluctuating signals measured from oil–water two-phase flow loop test fac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S-CECP could be an intrinsic measure for indicating oil-in-water two-phase flow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water two-phase flow fluid dynamics complexity entropy MULTI-SCA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油相乳化炸药基质的非等温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帅 刘锋 +3 位作者 汪猛 郭子如 何志伟 程扬帆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了掌握新型复合油相制备的乳化炸药的热分解特性,利用TG-DTG技术测试了其制备的乳化炸药基质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求解相关动力学参数。通过模型拟合法推测其热分解机理,并用非模型拟合法... 为了掌握新型复合油相制备的乳化炸药的热分解特性,利用TG-DTG技术测试了其制备的乳化炸药基质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求解相关动力学参数。通过模型拟合法推测其热分解机理,并用非模型拟合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油相制备的乳化炸药基质分解率为15%~95%时,其热分解平均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lg(A/s^(-1))分别为142.12kJ/mol和13.26,热稳定性高于复合蜡制备的乳化炸药基质,热分解过程符合三维(3D)扩散控制机理(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复合油相 乳化炸药基质 TG-DTG 非等温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绿鳍马面鲀鱼油中分离制备高纯度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冬 洪盈 +2 位作者 陈光文 王圣符 宋宏锐 《沈阳药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现代医学证明,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报道:通过综合运用金属盐沉淀法、尿素包合法、真空蒸馏法以及反相液相层析法从绿鳍马面纯鱼油中分离得到95%纯度的DHA甲酯。
关键词 鱼油 尿素 二十二碳烯酸 绿鳍马面Tun 分离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油相材料的物化性质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褚万伟 李志武 张茂煜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2,共4页
文章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 ,系统地阐明了复合油相材料的物化性质对乳化炸药各种性能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采用 L9(34 )正交实验法来研究复合油相材料的四个物化性质 (酸值、粘度、熔点和针入度 )在高、中、低三个水平上的不同组合对乳... 文章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 ,系统地阐明了复合油相材料的物化性质对乳化炸药各种性能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采用 L9(34 )正交实验法来研究复合油相材料的四个物化性质 (酸值、粘度、熔点和针入度 )在高、中、低三个水平上的不同组合对乳化炸药性能 (殉爆距离、猛度、抗水性能和稳定性 )的影响。该文得出的结论为复合油相材料的生产厂家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炸药 复合油相材料 物化性能 酸值 粘度 熔点 针入度 殉爆距离 猛度 抗水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统一乳化炸药油相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龙德权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5,共4页
油相材料是乳化炸药生产中不可少的重要原料。文中介绍了 MF系列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在乳化炸药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该复合蜡可完全替代石蜡、地蜡、机油和凡士林等 ,可明显改善乳化炸药药态 ,并提高乳化炸药爆炸性能和储存稳定性 。
关键词 乳化炸药 油相材料 复合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管路油水两相流动的统一机理模型
6
作者 赵麟 汪志明 曾泉树 《石油科学通报》 2018年第4期410-421,共12页
石油行业中的复杂管路通常由各种不同的管道和管件通过串联或并联组合而成,油水两相混合流动是其中最常见的流动形式。目前对复杂管路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恒径管道。本文基于管路串并联理论、流型转变准则、双流体模型和均相流模型,建... 石油行业中的复杂管路通常由各种不同的管道和管件通过串联或并联组合而成,油水两相混合流动是其中最常见的流动形式。目前对复杂管路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恒径管道。本文基于管路串并联理论、流型转变准则、双流体模型和均相流模型,建立了复杂管路油水两相流动的统一机理模型,通过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油水两相在复杂管路中的分流情况和压降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性,在体积含水率为0%~100%条件下,模型预测的绝对平均偏差最高为14.4%,总体平均偏差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管路 油水两相 流型转变 机理模型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 被引量:6
7
作者 尚晓玥 麻文效 张艳飞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6-39,共4页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分别和明胶复合为壁材,以失水山梨醇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试验结果表明,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3,体系p H值为6时,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7%,包埋率为...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分别和明胶复合为壁材,以失水山梨醇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试验结果表明,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3,体系p H值为6时,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7%,包埋率为42%的微胶囊;以海藻酸钠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4,p H值为4,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5%,包埋率为44%的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相变微胶囊 复凝聚 棕榈油 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微—纳米孔缝油气原位形成与富集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小军 崔宝文 +5 位作者 冯子辉 邵红梅 霍秋立 张斌 高波 曾花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5-1115,1220,共12页
通过生烃热模拟、微米与纳米CT、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电镜、激光共聚焦和二维核磁等实验分析,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生成模式、储集结构与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古龙页岩中存在大量微微型藻、微型藻和沟鞭藻,这些形成于微咸—半... 通过生烃热模拟、微米与纳米CT、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电镜、激光共聚焦和二维核磁等实验分析,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生成模式、储集结构与富集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古龙页岩中存在大量微微型藻、微型藻和沟鞭藻,这些形成于微咸—半咸水的藻类共同构成了富氢页岩的生油母质;②青山口组页岩生油物质大多以有机黏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有机质在成熟演化过程中黏土矿物具有抑制和加氢催化双重作用,扩大了页岩油生成窗口的下限、增加了轻烃生成数量;③古龙页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溶蚀和生烃作用有关,随成岩作用增强微纳米孔隙数量增加、孔隙直径变小,与页理缝发育数量增多同步,构成了古龙页岩特有的纳米级孔-微米级页理缝双重介质储集层;④古龙页岩微—纳米级储油单元具有独立的油气赋存相态,表现为小孔凝析态、大中孔气液两相(或液态)和全孔径含油的特征。古龙页岩油形成与富集机制的新认识对推进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级储油单元 油气赋存相态 有机黏土复合体 原位成藏 古龙页岩油 白垩系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