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生态补偿政策设计——基于长三角地区选择实验及偏好机制分析
1
作者 张倩 苏培煌 +1 位作者 周奕韦 孙洪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75-2085,共11页
本文针对稻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缺乏推广机制、主体应用意愿低的现实问题,面向江、浙、皖17个行政村、130个水稻生产主体,分别开展了农田智慧排水装置、炭基有机肥生态补偿政策选择实验与偏好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应针对炭基有机... 本文针对稻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缺乏推广机制、主体应用意愿低的现实问题,面向江、浙、皖17个行政村、130个水稻生产主体,分别开展了农田智慧排水装置、炭基有机肥生态补偿政策选择实验与偏好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应针对炭基有机肥实行价格补贴,对经营规模0.667 hm^(2)及以下主体最宜补贴标准为300~460元·t^(-1),0.667 hm^(2)以上主体则应补贴300~420元·t^(-1);政策方案选择取决于差异化补贴标准下主体对不同有机肥替代量产生的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肥料、施肥)预期,具有明显的规模异质性;当补贴标准达到不同阈值时,其对主体有机肥替代率的影响效应存在断点式跃迁或下跌的门槛特征。在不征收农田尾水排污费情景下,建议将智慧排水装置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补助资金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100~3750元·hm^(-2);在加征排污费情景下,建议将智慧排水装置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名录,补贴标准宜为每台1140~2010元。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类型技术、主体进行差异化补偿工具选择与标准厘定,方可有效发挥生态补偿政策激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生态补偿 选择实验 偏好机制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孟钰 魏剑林 +4 位作者 管新建 王慧亮 吕翠美 王田野 严登华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23,250,共10页
围绕补偿机制、控制阈值、标准与价值3个维度梳理了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国内外研究成果。流域补偿问题需要突破单一水量或水质控制因素的限制,兼顾水污染与水生态两方面,建立水质与水量阈值联合控制下的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架构;补偿... 围绕补偿机制、控制阈值、标准与价值3个维度梳理了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国内外研究成果。流域补偿问题需要突破单一水量或水质控制因素的限制,兼顾水污染与水生态两方面,建立水质与水量阈值联合控制下的流域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架构;补偿标准需要实现实际价格到经济价格,再到与生态经济价格的属性叠加与内涵拓展。提出未来应在点面结合的多源河流水环境损害补偿控制阈值、考虑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水量补偿控制阈值、水质与水量相互作用机理与双控演化博弈下多模式补偿策略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补偿 补偿机制 补偿控制阈值 补偿标准 补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其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杨春 董红钰 关小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5-782,共18页
近年来,基于亚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S(Ⅳ)-AOPs)受到广泛关注,但活化S(Ⅳ)过程中涉及各种含硫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物种的转化,使得S(Ⅳ)-AOPs的反应机制较为复杂,同一种S(Ⅳ)-AOP的反应机制常常存在争议.然而,鲜有研究对现有的S(Ⅳ)-AOPs... 近年来,基于亚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S(Ⅳ)-AOPs)受到广泛关注,但活化S(Ⅳ)过程中涉及各种含硫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物种的转化,使得S(Ⅳ)-AOPs的反应机制较为复杂,同一种S(Ⅳ)-AOP的反应机制常常存在争议.然而,鲜有研究对现有的S(Ⅳ)-AOPs及其反应机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类与总结.基于此,总结了S(Ⅳ)的理化性质以及S(Ⅳ)-AOPs中含硫自由基的转化机制,综述了各类活化S(Ⅳ)的方法,系统阐述了S(Ⅳ)-AOPs的反应机制、活性氧化剂的产生及贡献,解析了影响S(Ⅳ)-AOPs氧化水中污染物效能的因素.针对目前S(Ⅳ)-AOPs的研究现状和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S(Ⅳ)-AOPs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技术 亚硫酸盐 反应机制 影响因素 水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钢 李睿萌 +1 位作者 段睿睿 牛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突发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调水的重大安全隐患,亟须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应由中线局承担责任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突发水污染场景,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出发,明确了中线局向... 突发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调水的重大安全隐患,亟须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应由中线局承担责任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突发水污染场景,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视角出发,明确了中线局向纳污地政府提供生态补水的突发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中线局与纳污地政府合作联盟的纳什议价模型,并以河南省邓州市为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补水天数与纳污总损失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伴随纳污总损失逐步增大,中线局议价能力对补水天数的影响能力呈现出边际递减特征。②中线局生态补水成本与生态补水天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随着中线局议价能力的增强,生态补水成本的规模效益呈现一定的弱化趋势。③在一定的生态补水规模范围内,中线局与纳污地政府能够达成有效的合作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突发水污染 纳什议价博弈 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氮磷污染防治政策建议:生态补偿.污染控制·质量考核 被引量:29
5
作者 秦延文 赵艳民 +4 位作者 马迎群 郑丙辉 汪星 王丽婧 李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中下游超过80%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仅实施国家统一的COD和氨氮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已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安全要求.为保障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东海海域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应按照湖泊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控制与治理.新安江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水质补偿试点,2010—2013年,为加强新安江水污染防治,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中央财政、浙江、安徽两省共拨付资金12.7×10~8元,试点工作启动后,新安江跨界断面连续3 a水质均符合补偿协议要求,ρ(COD_(Mn))、ρ(氨氮)和ρ(TP)均下降,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借鉴新安江流域水质补偿试点实施的成功经验,就"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国家、下游和上游省(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长江流域水质补偿专项资金;(2)科学制订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强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控制;(3)建立并实施长江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三峡库区 水污染防治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研究——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及国内外经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小娟 曲福田 +2 位作者 冯淑怡 石晓平 姜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82-89,共8页
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创新的环境保护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已展开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本文根据生态补偿的付费主体,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划分为政府付费型和使用者(受益者)付费型,发现流域生态补偿机... 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创新的环境保护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已展开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本文根据生态补偿的付费主体,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划分为政府付费型和使用者(受益者)付费型,发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选择受到生态服务的类型与性质和交易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太湖流域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及存在问题,尝试设计多地区—多主体—多层次的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框架,为太湖治理提供政策参考,进而推广到其他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 流域管理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藏的液相伤害与防治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大椿 周理志 +3 位作者 袁学芳 熊新明 刘举 李远亮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4期8-11,共4页
液相伤害是凝析气藏产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包括反凝析伤害和外来液、地层水的伤害。凝析气井开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小于露点压力时,将在地层中发生反凝析现象,导致产气量下降,同时,外来液、地层水造成的"水锁"现象也致使... 液相伤害是凝析气藏产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包括反凝析伤害和外来液、地层水的伤害。凝析气井开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小于露点压力时,将在地层中发生反凝析现象,导致产气量下降,同时,外来液、地层水造成的"水锁"现象也致使气相渗透率明显降低。通过文献调研介绍了凝析气藏的反凝析和水锁现象对地层的污染,其伤害机理主要包括多孔介质吸附作用、多孔介质毛细凝聚作用、气体滑脱作用、液阻效应和毛管数效应等;并阐述了各种反凝析污染的评价方法及具体的防治措施,如对于单一的油相伤害可采用注气、注溶剂和注溶剂+气的复合段塞,对于反凝析和水锁双重伤害,可用注甲醇和注CO2混相来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凝析污染 伤害机理 水锁 评价方法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多层协商策略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海炜 张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8,共5页
针对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问题治理困难的现状,采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及水事纠纷。根据目前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问题的层次性特点,指出长江三角洲应针对不同的治理需求建立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多层次协商机制,分别从战略层... 针对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问题治理困难的现状,采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及水事纠纷。根据目前长江三角洲跨界水污染问题的层次性特点,指出长江三角洲应针对不同的治理需求建立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多层次协商机制,分别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和地方层面进行水战略协商、水行政协商和水事纠纷协商,各层次协商采用不同的协商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协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水污染 水污染治理 协商机制 多层协商策略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流域水污染治理约束优化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阳 黄德春 +1 位作者 汤云超 汪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2,共5页
从水污染治理监管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机会利益角度出发,建立博弈双方的优化模型,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实践验证该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收费,加大查处概率和惩罚强度等手段来实现博弈均衡下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 约束机制 机会利益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继善 戴若林 +1 位作者 王孟钧 张彦春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5期6-9,共4页
基于生态环境补偿的理念,提出了建立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探讨了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模式等相关问题,并结合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建立国家层面的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的... 基于生态环境补偿的理念,提出了建立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探讨了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模式等相关问题,并结合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建立国家层面的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的具体建议。缓解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矛盾,调动上下游合力治污的积极性,对流域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补偿机制 外部性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原理 国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博 王亦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3,共4页
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管理实践中存在管理目标不统一、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兼容、管理体系缺乏统筹联动、管理环节衔接不顺畅、管理内容有交叉等问题,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建立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协作机制。分析认为,... 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管理实践中存在管理目标不统一、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兼容、管理体系缺乏统筹联动、管理环节衔接不顺畅、管理内容有交叉等问题,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建立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协作机制。分析认为,有效的协作机制能从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体监测的规范化管理、水体监测体系建设和水环境联合执法、河湖水体污染过程监督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和地下水资源保护等主要方面促使多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应分别在国家、流域和地方层面分别建立相应的议事协调制度。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规划编制、制定政策性文件等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治 协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三峡库区水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变 被引量:9
12
作者 文传浩 秦方鹏 +1 位作者 王钰莹 张雅文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三峡库区是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狭隘的库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新要求,需要实现"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的战略转变。应从流域发展视角调整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是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狭隘的库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新要求,需要实现"从库区管理到流域治理"的战略转变。应从流域发展视角调整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区的范围,探索构建三峡库区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区;要设立三峡库区(流域)环境保护分支机构,逐步建立"五维一体"的多层次生态补偿体系;同时,要注意对各种政策的融合和创新,实现各部门、各区域的协同治理,并积极实施五大工程,为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后三峡时期 水环境管理 库区管理 流域治理 污染治理 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太湖水污染补偿量测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绍青 吴永祥 +3 位作者 王高旭 丰华丽 周宏伟 杨洪林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回顾我国水污染补偿研究及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太湖水污染状况,提出太湖水污染补偿量测算方法:在确定水污染补偿参与主体、考核断面、考核指标、污染物补偿标准的基础上,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角度建立太湖水污染补偿模型,分别进行入... 在回顾我国水污染补偿研究及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太湖水污染状况,提出太湖水污染补偿量测算方法:在确定水污染补偿参与主体、考核断面、考核指标、污染物补偿标准的基础上,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角度建立太湖水污染补偿模型,分别进行入湖污染物总量考核和出湖水质考核的补偿量测算。利用2006年出入湖水量、水质资料进行环太湖各行政区水污染补偿量的实例测算,测算结果为,环太湖各行政区的补偿量总共为41 030.4万元,其中苏州市3 918.9万元,无锡市14617.8万元,常州市17913.6万元,湖州市4580.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补偿 补偿量测算 污染物总量控制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危害、成因及其防治 被引量:28
14
作者 虞锡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1期176-179,共4页
跨界水污染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保护,严重干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客观分析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多方面危害的基础上,揭示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水环境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缺失是跨界水污染的... 跨界水污染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保护,严重干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客观分析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多方面危害的基础上,揭示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水环境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缺失是跨界水污染的三大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第一,实现流域管理体制创新是破解跨界水污染难题的根本。第二,创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破解跨界水污染难题的关键。第三,构建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是破解跨界水污染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水污染 流域 水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水器负荷参与一次调频下考虑机组最小调频容量约束的优化调度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婧 武汉 +2 位作者 李世春 杨莉 徐鸣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0-398,共9页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机组并网替代了部分常规火电机组,致使当前确定的一次调频备用容量无法满足系统发生大扰动下的充分性要求。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以电热水器为代表的需求侧响应资源是极佳的调频备用,利用补偿机制刺激其积极参与系统一...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机组并网替代了部分常规火电机组,致使当前确定的一次调频备用容量无法满足系统发生大扰动下的充分性要求。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以电热水器为代表的需求侧响应资源是极佳的调频备用,利用补偿机制刺激其积极参与系统一次调频,并构造了计及系统惯性、调速器爬坡率、调频死区和电热水器负荷的一次调频动态响应模型,形成机组最小一次调频容量的约束条件。在考虑机组一次调频容量安全约束前提下,将一次调频辅助服务成本纳入系统运行成本中来,以运行成本最小构建目标函数并利用Matlab-Yalmip-Cplex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基于改进型的IEEE-30节点标准测试系统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验证了电热水器负荷能在频率事故初期快速响应,有效降低频率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响应 电热水器负荷 动态响应 调频辅助服务 补偿机制 一次调频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航运水污染控制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群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130,共5页
从内河航运水污染现状分析入手,对目前内河航运水污染控制机制与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并对前期研究成果、研究的可行性等研究基础进行了论述,为后续的深入研... 从内河航运水污染现状分析入手,对目前内河航运水污染控制机制与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并对前期研究成果、研究的可行性等研究基础进行了论述,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平台。期望通过制定有效的机制和政策来引导、规范和约束具有环境影响力的航运行为,这对妥善解决和控制内河航运对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内河航运 水污染 控制机制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俊燕 刘永功 《水利经济》 2014年第5期50-54,74,共5页
通过阐述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结合在太湖流域的调查发现,认为构建流域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更好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流域 水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发电调度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二)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补偿机制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尚金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0,共5页
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连续可靠供电为约束,以节能、环保、经济、公平为优化目标,设计了节能发电调度的6种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补偿机制及结算模式。最后,对主要经济补偿机制进行了比较和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 节能发电调度 节能减排 行政手段 市场机制 宏观调控 经济补偿机制 发电权交易 利用率低限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DPC的流域水污染物减排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宝 王秀波 罗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针对我国现行的污染减排制度和减排方案与环境质量改善联系不紧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减排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与考核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均累积(APDPC)的流域水污染物减排新机制,通过人均参考配额及人均累积参考配额,建立流域... 针对我国现行的污染减排制度和减排方案与环境质量改善联系不紧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减排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与考核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均累积(APDPC)的流域水污染物减排新机制,通过人均参考配额及人均累积参考配额,建立流域内不同区域间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以淮河流域为例,对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四省片区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公平、高效、简便、易操作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累积法 水污染物 减排机制 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治理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因素与培育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国俊 肖云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6,共12页
水污染治理关乎民生福祉、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明确水污染治理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既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有助于从根源上提升治理绩效。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入水环境治理领域,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企业社... 水污染治理关乎民生福祉、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明确水污染治理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既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有助于从根源上提升治理绩效。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入水环境治理领域,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模型,得出7个潜变量和21个观察变量形成正式问卷,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52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发现,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推动力最强,其次是经营因素的吸引力、社会监督力、企业文化约束力、规制因素的强制力,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的推动力最小。基于此,有必要从内外两个维度去统筹构建企业水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培育机制。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内部利益相关者互动机制、经营战略调整机制和企业责任文化培育机制,实现三者的协同促进;另一方面,要系统构建政府推动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影响机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内外联动,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企业水污染治理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 企业社会责任 动力因素 培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