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5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and Inspiration of the Them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
作者 Ren Ji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8-302,共5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nfluences the express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literature. Literature can spy on the nature explor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values in the thinking and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nfluences the express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literature. Literature can spy on the nature explor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values in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patterns,expr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Through expressions of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the West,we draw lessons from W estern literary expressions in the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get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文学 西方 中国 行为模式 人类社会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2
作者 Cao Guihu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2-310,共9页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unprecedented depth and breadth.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riental culture and even the world culture,has been developed,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conflict,digestion,and absorption while entering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inclusive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made it survive and thrive in absorbing the quintessence of foreign culture,which makes it contain new contents.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some parts of the ess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ch are ignored should be given certain inclination in policy and guided 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西方 世界文化 东方文化 外来文化 全球化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Dahongliutan pluton in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被引量:12
3
作者 DING Kun LIANG Ting +5 位作者 YANG Xiu-qing ZHOU Yi FENG Yong-gang LI Kan TENG Jia-xin WANG Rui-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20-3435,共16页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S zircon U Pb age,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r-Nd-Hf isotopes,and the first detailed Li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Dahongliutan pluton.LA-ICP-MS zircon U Pb dating shows that 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were emplaced in the Late Triassic((213±2.1)Ma).Geochemical data show relatively high SiO2 contents(68.45 wt%73.62 wt%)and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A/CNK=1.111.21)indicates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granite.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e.g.,Rb,K,Th),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e.g.,Nb,Ta,P,Ti).TheεNd(t)values range from 8.71 to 4.73,and(87Sr/86Sr)i=0.70870.71574.Zircons from the pluton yield 176Hf/177Hf values of 0.2826181 to 0.2827683,andεHf(t)values are around 0;th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range from 0.974 to 1.307 Ga.Theδ7Li values are 0.76‰3.25‰,with an average of 2.53‰.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pluton suggest a mixed trend betwee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 and a juvenile mantle-derived material.This study infers that the Dahongliutan rock mass is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environment,when the collision between South Kunlun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s results in the closure of the Palaeo-Tethys.The mantle-derived magma results in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zircon U Pb age petrogeochemistry Li-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 Dahongliutan pluton west Kunlun oroge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D Methodology in the Education in the Mid-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4
作者 Yi Hong Deng Xiaogu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308,共6页
Due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in China dedicat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e particular emphasis was given on the universities in Mid-west university of China,w... Due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in China dedicat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e particular emphasis was given on the universities in Mid-west university of China,where the economics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are relatively less developed comparing to other regions.In contrast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ologies of social science,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an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ology,called Environment-Based Design(EBD).The EBD procedure allows to derive the solutions step-by-step based on a holistic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thus an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教育系统 高校 工程设计方法 教育质量 交通设施 传统方法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制造业信息化The West Ch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林岩 赵沂蒙 +2 位作者 王端民 徐和平 陈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推动制造业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分析制造业信息化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以及信息化对西部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提出西部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实施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西部大开发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RUPT CHANGE OF LAKE ENVIRONMENT IN WEST CHINA: AN EVIDENCE FOR GLOBAL CLIMATE WARMING
6
作者 Li Shijie, Shi Yafeng, Li Wanchun, Wu Jinglu, Yin Yu, Yang Xiangdong,Xia Weil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75-376,共2页
Expanding or shrinking of lakes, especially in the closed basin, directly reflects the balance situation of water\|heat regime in the catchment. Fluctuations of the water\|level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climatic... Expanding or shrinking of lakes, especially in the closed basin, directly reflects the balance situation of water\|heat regime in the catchment. Fluctuations of the water\|level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uthors have investigated many lakes in West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lakes in the Tibet Plateau and in the arid area in the northwest China. We found that all lakes have been in shrinkage, some of them were changed into swamp and some dried dramatically up, which caused the abrupt change of the lake environment. This change led the grassland to be retrogress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made the eco\|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in West China.The Xingcuo Lake, in the height of 3425m ASL with 29km\+2 drainage area, located in the Zoige Basin, Northeastern Tibet Plateau, had changed into swamp in the area of 2km\+2 , and the vast area of peripheral marsh changed into grassland by the years of 1990. But the topographic map in the scale of 1/100000 and aerial photography surveyed at the end of 1960’s show clearly that this lake was in the area of 3 3km\+2 and surrounded by vast area of marshland. In the north central part of the Tibet Plateau, the Gourencuo Lake, in the height of 4650m ASL, was in the area of 23 5km\+2 with the average water depth of 1 3m in 1990. Then a dramatic change had been appearing in the recent years. When authors went there again in 1998,they found that the lake dried fully up. A thin salt crystal layer with saturated brine covered the flat central lake floor. This means that at least 30×10 6 m 3 water volume stored in the lake had been lost by the evaporation in 8 years, and many sand dunes had been formed. This abrupt change of lake environment could be recognized as the result of natural process or climate warming because of no human activity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UPT change LAKE environment west china CLIMATE WAR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界历史目的看“价值语词”内涵的中西差异——以“自由”内涵的中西比较分析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宏政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F000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个“价值语词”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早已被使用。尽管中西使用很多相同的“价值语词”,但这些“价值语词”只在作为“抽象符号”的“语词”时才是相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个“价值语词”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早已被使用。尽管中西使用很多相同的“价值语词”,但这些“价值语词”只在作为“抽象符号”的“语词”时才是相同的,每一个“价值语词”的理论内涵却是不相同的。相同的“价值语词”之所以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归根结底是因为中西对“世界历史目的”持有的根本立场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放弃了世界历史的“终极关怀”,因而其“价值语词”脱离了物质生产关系而仅成为抽象的“天赋观念”;而马克思则为世界历史重新确立了终极关怀,即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目的,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每个“价值语词”的理论内涵,并与西方的“普世价值”具有本质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自由 价值语词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秋雨期极端降水事件及其环流特征
8
作者 唐红玉 吴遥 +2 位作者 董新宁 白莹莹 魏麟骁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1-723,共13页
利用1961—2022年华西地区373个气象观测台站秋季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西秋雨期持续性与非持续性两类极端降水事件的最新变化特征,并从关键大气环流系统等角度,对两类事件的环流特征及差异... 利用1961—2022年华西地区373个气象观测台站秋季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西秋雨期持续性与非持续性两类极端降水事件的最新变化特征,并从关键大气环流系统等角度,对两类事件的环流特征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年来,华西秋雨期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呈降水量和频次增加、强度增强和对秋季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的变化趋势;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呈降水量减少,强度、频次及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变化不明显的特征。两类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时,北半球欧亚中高纬度均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且槽脊的位置基本一致,但强度有较大差异:持续(非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时,黑海和里海以北槽、巴尔喀什湖和贝加尔湖以北脊及鄂霍次克海以东以北槽偏强(弱),低纬度地区印缅槽偏强(相对稍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更偏北偏西(相对偏南偏东)。华西秋雨期内发生的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过程中,除对流层中低层大尺度环流背景对其极为有利外,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北界会提前南退东缩,副热带西风急流建立发展,故提前关注和监测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和形态变化以及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可以为提前预测持续性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提供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极端降水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南海中西部上升流海域趋光性中上层鱼类群落特征研究
9
作者 于杰 唐振朝 +1 位作者 陈作志 陈国宝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8,共12页
为了解南海中西部上升流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利用2014年夏季灯光罩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趋光性中上层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上升流核心区有鱼类13种,隶属于3目8科11属,优势种为鳞首方头鲳Cubiceps squamice... 为了解南海中西部上升流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利用2014年夏季灯光罩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趋光性中上层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上升流核心区有鱼类13种,隶属于3目8科11属,优势种为鳞首方头鲳Cubiceps squamiceps;周边海域采集鱼类11种,隶属于2目8科10属,优势种为扁舵鲣Auxis thazard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鱼类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上升流核心区低于周边海域。上升流核心区平均渔获率为45.9 kg/h,是周边海域的1.63倍。鱼类种类数最大值出现在上升流核心区的FT1断面,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大值所处断面一致,但渔获率最大值出现在叶绿素a质量浓度次高的FT2断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上升流核心区和周边海域鱼类群落具有边缘显著差异,主要分歧种为鳞首方头鲳、扁舵鲣、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大眼金枪鱼和圆舵鲣Auxis rochei。相关性分析显示,海表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研究海域鱼类丰度空间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鱼类 群落结构 南海中西部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地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研究
10
作者 常芳 王雅洁 +1 位作者 马慧劼 史耀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83,共20页
社会情感能力与学生的人力资本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西北某省3市13县的田野调查数据,探究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女生、留守儿童、非寄宿学生、非单亲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和家庭经... 社会情感能力与学生的人力资本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西北某省3市13县的田野调查数据,探究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女生、留守儿童、非寄宿学生、非单亲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和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其社会情感能力得分更高;第二,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家庭资产、理解型父母、亲子交流、与朋友玩耍、阅读课外书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关系是正向的,而惩罚型父母和上网、玩手机等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呈负向关系;第三,社会情感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成绩、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校园欺凌以及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第四,在社会情感能力的国际比较中,苏州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大多国际同龄学生的水平,西北农村地区学生的宜人性处于国际学生的中间水平,但是社会情感能力的其他方面处于弱势。此外,国际趋势表现出女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家庭资产较高的学生在社会情感能力上普遍优于男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家庭资产较低的学生。因此,应更加重视处于教育资源不利地位的农村地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让学校和家庭共同联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情感能力 西北农村 相关关系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来华预科中文教材有效性实证研究
11
作者 刘涛 乔梦羽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30名接受来华预科教育的学习者进行教材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学在中国》教材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语言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教材部分板块内容对学习者学习动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30名接受来华预科教育的学习者进行教材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学在中国》教材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语言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教材部分板块内容对学习者学习动机与策略有正向调控与促进作用;教材具有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等特点,能满足短期内提高中文水平的需求。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开发与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在中国》教材 实验对比 来华预科生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华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敦煌写经叙录
12
作者 伏俊琏 李君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西华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有5件敦煌写经,其中01号《大通方广经卷下》有“开元九年题记”,可与国家图书馆藏BD02687(律字087)号写经相缀合。
关键词 西华师大 敦煌写经 叙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体验的中美在线老年课程平台比较研究
13
作者 陈文娇 陈志琳 贺怡菲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老年人在线学习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常常忽视老年人的学习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为此,构建在线老年课程平台评价指标,提升在线课程平台质量极为重要。经过中美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对比发现,... 老年人在线学习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常常忽视老年人的学习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为此,构建在线老年课程平台评价指标,提升在线课程平台质量极为重要。经过中美在线老年课程平台对比发现,我国平台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有特色且系统性强。但是,在学习环境体验、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效果体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建议在技术层面,提升平台的交互性和便利性;在行为层面,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适用性;在情感层面,增强老年人学习活动的愉悦性和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课程平台 老年人 学习体验 老年教育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关键金属矿产研究:中美对比
14
作者 代世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515,共10页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 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从其勘探和开采到分离、提纯和应用全过程,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进入大国间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战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是煤地质学、矿床学、冶金学和选矿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和美国是煤系关键金属研究最重要的2支力量。总结了目前中美两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勘探、提取和分离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彼此的优势和短板。近10 a来,美国在煤系关键金属矿床的发现和分离提取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中国在煤系关键金属成矿理论、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前者得益于美国能源部统一部署(明确研发时间节点和核心研发技术)与大量资金投入,后者得益于中国的复杂成煤地质条件,使煤系中关键金属矿床种类多、关键金属的组合形式及空间赋存形式多。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了对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因此,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煤系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状况、研发现状及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对进一步发挥我国优势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作用,应对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稳定供应的严峻挑战以及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关键金属 中美对比 提取技术 成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比较视野下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治理效应与治理智慧
15
作者 李红权 杨东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9,共10页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势、基本模式,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模式,高度契合反腐败成功的基本要素。一体推进“三不腐”为中国国家治理打开了廉政突破口、创造了廉政转折点、创造了廉政机遇期,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并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一体推进“三不腐”释放了显著的治理效能,为世界范围内解决转型期腐败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充分体现了破解腐败治理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腐败治理模式 一体推进“三不腐”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产业结构与中国产业实力——基于全球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产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16
作者 何志毅 吴柯 +1 位作者 叶晨 陈志鹏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208,共13页
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和全球产业分类标准(GICS)对各国、各产业、各企业进行多维度比较。结果显示:美国在大部分产业的国家... 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和全球产业分类标准(GICS)对各国、各产业、各企业进行多维度比较。结果显示:美国在大部分产业的国家产业实力系数上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内地稳居第二且在部分产业上具备规模优势,但在先进领域和产业领军企业数量上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对产业领军企业和冠军企业的数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美国产业头部企业集中度与盈利能力均显著高于中国内地,而中国内地在传统产业(如煤炭、房地产开发等)具备优势,在部分新兴领域(如家用电器、新能源发电等)也开始崭露头角。总体而言,加强对中国内地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与路径研究,对于建设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及培育世界一流产业领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产业 产业实力 产业领军企业 产业比较系数 中美对比 现代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李玲 王玉杰 +4 位作者 张远彬 蒋豪 李平 补春兰 涂卫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 为了探究华西雨屏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凋落物分解特性,在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布设了阔叶、柳杉、草本及其混合凋落物样品,分析了2.1 a内凋落物质量及营养元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柳杉、阔叶、草本和混合t95%分别为11.85、5.89、4.03、8.13 a,凋落物最终质量残留率在20%~60%之间;(2)草本、阔叶和混合分解速率在初期最大,并呈季节性变化,柳杉分解速率在后期最大,无季节性变化;(3)混合凋落物分解呈非加和效应,各组分在1.0 a之前表现为协同效应,1.0 a之后表现为拮抗效应,其分解速率在秋冬季降幅最大,出现了C、N、P、K的积累,对季节变化最敏感;(4)4种凋落物的分解具有质量与营养元素双重释放格局,C、N、P最终残留率在20%~60%之间,C、N、P浓度随着时间增加基本呈波动性变化;(5)凋落物初始分解速率与初始C/N不完全相关,但从总的分解过程来看,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N在该区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分解 季节变化 非加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网络安全政策比较研究——基于“演进-工具-主题”的三维框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宇鹏 陆小文 +1 位作者 卢明欣 石进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研究目的]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针对中美网络安全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并揭示两国在网络安全战略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为我国安全战略体系的优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政策工具理论、主题模型、比较分析法、内容... [研究目的]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针对中美网络安全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并揭示两国在网络安全战略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为我国安全战略体系的优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政策工具理论、主题模型、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法,将定性与定量结合,构建“演进-工具-主题”三维分析框架,通过选取1994-2024年间中美共105篇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政策具有先发优势,其演进融合继承与创新,工具应用均衡健全,主题侧重治理与应对;而中国则强调系统规划战略构建,工具运用不够均衡,主题更偏向基础建设与产业应用。基于此,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规划、完善立法、优化工具结构以及关注安全可控技术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网络安全战略体系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政策 中美对比 政策演进 政策工具 政策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沸腾”的COP28看中美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源 张永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和风向标。2023年全球气温刷新器测纪录,年底的COP28更是打破历次COP参会人数纪录,正式注册参会代表超过8万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大会成果还是参会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和风向标。2023年全球气温刷新器测纪录,年底的COP28更是打破历次COP参会人数纪录,正式注册参会代表超过8万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大会成果还是参会人员都直接反映了气候治理背后的推动力和各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动向。通过分析历届COP参会人员及构成、中美两国COP28的参会代表组成,结合中美两国气候政策以及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现状,探讨COP28大会上中美两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注焦点。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气候政策和行动与COP大会参与代表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美国政府一改特朗普时期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大会。COP28大会期间,美国侧重于政治层面发力,以联邦政府官员作为主要参会群体。中国在积极开展政治磋商的同时,参会代表中更多出现的是新能源等行业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中美气候政策和公众认知的梳理表明,中美两国国内气候政策和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增强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28 气候治理 公众认知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梅雨和华西秋雨特征的丹江口水库汛期分期研究
20
作者 汪肖雅 郭生练 +3 位作者 王俊 时毅军 董付强 杨海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5,93,共9页
梅雨和华西秋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气象特征,与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汛期划分密切相关。采用丹江口水库1961—2023年的日入库流量系列,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均值变点、矢量统计等)初步确定丹江口水库的汛期分期时间。长江中下游梅雨在湖北... 梅雨和华西秋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气象特征,与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汛期划分密切相关。采用丹江口水库1961—2023年的日入库流量系列,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均值变点、矢量统计等)初步确定丹江口水库的汛期分期时间。长江中下游梅雨在湖北省域最晚结束日期为8月8日,出梅后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减轻,丹江口水库可逐步释放预留的防洪库容;华西秋雨8月下旬从四川开始逐步东移至秦岭山脉,具有显著的时序和周期性特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汛期分期结果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丹江口水库流域夏汛期为6月21日—8月10日,过渡期为8月11日—8月31日,秋汛期为9月1日—10月10日。依据气象部门预报的出梅日期和华西秋雨信息,可逐步将夏汛期的汛限水位抬高至秋汛期的汛限水位,把握提前蓄水时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库蓄满率。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水库运行调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汛期分期 长江中下游梅雨 华西秋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