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饱和粉质粘土模型支盘桩试验研究
被引量:
42
1
作者
卢成原
孟凡丽
+1 位作者
王章杰
周奇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2-525,共4页
根据挤扩支盘桩的实际工作性状,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以及影响因素,通过与等直径模型桩的对比试验表明支盘桩的承载力远远高于等直径桩,而沉降变形则要小得多。试验还证实盘底土体的侧阻对桩的承载...
根据挤扩支盘桩的实际工作性状,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以及影响因素,通过与等直径模型桩的对比试验表明支盘桩的承载力远远高于等直径桩,而沉降变形则要小得多。试验还证实盘底土体的侧阻对桩的承载力贡献很小,在紧邻盘底的位置甚至可能产生负摩擦作用,设计时应给予充分重视。另外,根据土工试验表明,通过盘的挤扩作用使其周围土体产生较明显的挤密作用,这种挤密效应对桩的承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个支盘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盘桩
模型试验
承载力
变形
荷载传递
挤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试验研究及设计分析
被引量:
31
2
作者
巨玉文
梁仁旺
+1 位作者
赵明伟
白晓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8-311,315,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挤扩支盘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深入地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特性,同时,给出了挤扩支盘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挤扩支盘桩在加荷后期支盘承担50 %以上荷载,且支...
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挤扩支盘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深入地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特性,同时,给出了挤扩支盘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挤扩支盘桩在加荷后期支盘承担50 %以上荷载,且支盘阻力体现端承力的性质;挤扩支盘桩与普通直桩相比,单桩承载力可提高60 %~1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支盘桩
荷载传递
变形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挤扩支盘桩在非饱和土体中的挤密效应探讨
被引量:
5
3
作者
卢成原
孟繁丽
+1 位作者
周明芳
战永亮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86-89,共4页
介绍了挤扩支盘桩的成桩方法和工作原理 ,通过对试验桩桩周土的开挖取样做室内土工试验 ,得出挤扩分支盘挤压应力对桩周土的挤密效应所引起的土干密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发现最大干密度可提高 2 0 %以上 ,并提出了挤密效应综...
介绍了挤扩支盘桩的成桩方法和工作原理 ,通过对试验桩桩周土的开挖取样做室内土工试验 ,得出挤扩分支盘挤压应力对桩周土的挤密效应所引起的土干密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发现最大干密度可提高 2 0 %以上 ,并提出了挤密效应综合影响系数的概念 ,建议设计时可适当考虑支盘底部土体承载力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支盘柱
试验研究
挤密效应
非饱和土体
建筑工程
桩基
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
23
4
作者
杨志龙
顾晓鲁
张国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根据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 (以下简称多支盘桩 )的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 ,分析多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 ,由上到下各承力盘或分支先后发挥其端承作用 ;各承力盘或分支上、下一定范围内桩侧摩阻力不能...
根据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 (以下简称多支盘桩 )的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 ,分析多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 ,由上到下各承力盘或分支先后发挥其端承作用 ;各承力盘或分支上、下一定范围内桩侧摩阻力不能发挥出来 ,建议在多支盘桩设计时 ,承力盘或分支间距宜不小于 (4~ 6)d (d为桩径 ) ;对于粉土、粉质粘土 ,桩侧极限摩阻力为 30~70kPa,所对应的极限位移为 5~ 2 0mm ;桩侧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位移随土层埋深而增大。在相同条件下多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高 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多支盘桩
现场试验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模型预测基桩承载力
被引量:
4
5
作者
许小健
钱德玲
+1 位作者
郭文爱
王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预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指数曲线模型的函数表达式是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处理时,往往由于计算复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
预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指数曲线模型的函数表达式是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处理时,往往由于计算复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指数曲线模型的参数和理论极限承载力进行优化,并基于MATLAB环境下编写了模型的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对挤扩支盘桩静载荷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和有效地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且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具有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因素小、通用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曲线模型
参数优化
遗传算法
单桩极限承载力
支盘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
被引量:
9
6
作者
范孟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95-298,共4页
通过对相邻2盘间破坏面形态的分析,总结了支盘桩整体破坏面形态的判断方法,推导出了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在相邻2盘间可能出现的破坏面有大圆柱形和小圆柱形两种,最可能出现的是抗力最小者。...
通过对相邻2盘间破坏面形态的分析,总结了支盘桩整体破坏面形态的判断方法,推导出了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在相邻2盘间可能出现的破坏面有大圆柱形和小圆柱形两种,最可能出现的是抗力最小者。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是各段抗力最小的破坏面的组合,各段的最小抗力之和即是整根支盘桩的总承载力;支盘桩所有可能出现的整体破坏面中抗力最小者即为支盘桩的承载力。在判别受压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状态时,要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最上段和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对受拉桩,要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抗力
支盘桩
承载力
临界盘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饱和粉质粘土模型支盘桩试验研究
被引量:
42
1
作者
卢成原
孟凡丽
王章杰
周奇辉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2-525,共4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117)
文摘
根据挤扩支盘桩的实际工作性状,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以及影响因素,通过与等直径模型桩的对比试验表明支盘桩的承载力远远高于等直径桩,而沉降变形则要小得多。试验还证实盘底土体的侧阻对桩的承载力贡献很小,在紧邻盘底的位置甚至可能产生负摩擦作用,设计时应给予充分重视。另外,根据土工试验表明,通过盘的挤扩作用使其周围土体产生较明显的挤密作用,这种挤密效应对桩的承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个支盘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关键词
支盘桩
模型试验
承载力
变形
荷载传递
挤密效应
Keywords
piles
with
branches
and
plates
model test
bearing capacity
deformation
load transfer
compaction
effect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试验研究及设计分析
被引量:
31
2
作者
巨玉文
梁仁旺
赵明伟
白晓红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8-311,315,共5页
文摘
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挤扩支盘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深入地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特性,同时,给出了挤扩支盘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挤扩支盘桩在加荷后期支盘承担50 %以上荷载,且支盘阻力体现端承力的性质;挤扩支盘桩与普通直桩相比,单桩承载力可提高60 %~100 %。
关键词
挤扩支盘桩
荷载传递
变形
承载力
Keywords
cast-in-situ pile
with
expanded
branches
and
plates
load-transferring mechanism
deformation
bearing capacity
分类号
TU4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挤扩支盘桩在非饱和土体中的挤密效应探讨
被引量:
5
3
作者
卢成原
孟繁丽
周明芳
战永亮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
石油大学建工系
出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86-89,共4页
文摘
介绍了挤扩支盘桩的成桩方法和工作原理 ,通过对试验桩桩周土的开挖取样做室内土工试验 ,得出挤扩分支盘挤压应力对桩周土的挤密效应所引起的土干密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发现最大干密度可提高 2 0 %以上 ,并提出了挤密效应综合影响系数的概念 ,建议设计时可适当考虑支盘底部土体承载力的提高 。
关键词
挤扩支盘柱
试验研究
挤密效应
非饱和土体
建筑工程
桩基
灌注桩
Keywords
compaction piles with expanded branches and plates
experimental research
extrusion effect
分类号
TU473.1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
23
4
作者
杨志龙
顾晓鲁
张国梁
机构
天津大学
北京华俊公司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文摘
根据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 (以下简称多支盘桩 )的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 ,分析多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 ,由上到下各承力盘或分支先后发挥其端承作用 ;各承力盘或分支上、下一定范围内桩侧摩阻力不能发挥出来 ,建议在多支盘桩设计时 ,承力盘或分支间距宜不小于 (4~ 6)d (d为桩径 ) ;对于粉土、粉质粘土 ,桩侧极限摩阻力为 30~70kPa,所对应的极限位移为 5~ 2 0mm ;桩侧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位移随土层埋深而增大。在相同条件下多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高 50 %。
关键词
承载力
多支盘桩
现场试验
荷载传递
Keywords
pile
with
expanded
branches
and
plates
,field test,load transfer
分类号
TU473.1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模型预测基桩承载力
被引量:
4
5
作者
许小健
钱德玲
郭文爱
王鉴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文摘
预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指数曲线模型的函数表达式是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处理时,往往由于计算复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指数曲线模型的参数和理论极限承载力进行优化,并基于MATLAB环境下编写了模型的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对挤扩支盘桩静载荷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和有效地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且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具有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因素小、通用性强等优点。
关键词
指数曲线模型
参数优化
遗传算法
单桩极限承载力
支盘桩
Keywords
exponential curve mode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
single pile limit bearing capacity
pile
with
expanded
branches
and
plates
分类号
O143 [理学—基础数学]
TU47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
被引量:
9
6
作者
范孟华
机构
河南大学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95-298,共4页
基金
河南大学第八批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08-90)
文摘
通过对相邻2盘间破坏面形态的分析,总结了支盘桩整体破坏面形态的判断方法,推导出了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在相邻2盘间可能出现的破坏面有大圆柱形和小圆柱形两种,最可能出现的是抗力最小者。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是各段抗力最小的破坏面的组合,各段的最小抗力之和即是整根支盘桩的总承载力;支盘桩所有可能出现的整体破坏面中抗力最小者即为支盘桩的承载力。在判别受压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状态时,要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最上段和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对受拉桩,要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
关键词
最小抗力
支盘桩
承载力
临界盘间距
Keywords
minimum resistance
pile
with
expanded
branches
and
plates
bearing capacity
critical plate spacing
分类号
TU4-55 [建筑科学—土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饱和粉质粘土模型支盘桩试验研究
卢成原
孟凡丽
王章杰
周奇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试验研究及设计分析
巨玉文
梁仁旺
赵明伟
白晓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挤扩支盘桩在非饱和土体中的挤密效应探讨
卢成原
孟繁丽
周明芳
战永亮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杨志龙
顾晓鲁
张国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模型预测基桩承载力
许小健
钱德玲
郭文爱
王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
范孟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