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视域下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的逻辑转向与革新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在教育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正迎来向高质量跃升的关键期,数字技术赋能成为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本研究以教育强国战略为政策导向与价值引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 在教育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正迎来向高质量跃升的关键期,数字技术赋能成为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本研究以教育强国战略为政策导向与价值引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剖析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的困境与逻辑转向,并提出革新路径。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面临深层结构性矛盾,呈现制度保障悬浮化与短效化、数据治理碎片化与低质化、技术应用形式化与割裂化三重困境。据此,构建从行政供给到需求响应的制度逻辑转向,从壁垒阻碍到灵活赋能的数据逻辑转向,从设备堆砌到精准适配的技术逻辑转向;提出启动阶段的共识凝聚与试点破冰、攻坚阶段的体系构建与全面推广、深化阶段的生态环境共生与效能跃升等革新路径,从而实现数字技术与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数字化转型 城乡一体化 学校体育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波动对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 以费孝通、张之毅“云南三村调查”为基础
2
作者 杨清媚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75,共25页
1938—1942年,费孝通和张之毅观察并分析了内地农村受国民政府金融政策影响出现的社会崩溃。通过对他们的研究的再分析,本文归纳了“燕京学派”农村金融研究的内容:乡村共同体的现金周转调剂、乡村工业的资金积累、乡村商业资本和土地... 1938—1942年,费孝通和张之毅观察并分析了内地农村受国民政府金融政策影响出现的社会崩溃。通过对他们的研究的再分析,本文归纳了“燕京学派”农村金融研究的内容:乡村共同体的现金周转调剂、乡村工业的资金积累、乡村商业资本和土地金融问题。随着通胀恶化,这些方面的相应变化显示了城市金融危机对农村社会严重的“虹吸效应”。“燕京学派”意识到中国乡村自身的嵌入性特征和世界经济已经脱嵌之间的矛盾,试图探索一条保护乡村社会的道路。与费孝通同时期的“双轨政治”相呼应,“燕京学派”关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研究也呈现出“双轨制”特点。他们对今天的启发在于,中国金融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保卫社会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独特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通胀 燕京学派 城乡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的教研共同体帮扶模式研究
3
作者 马秀芳 陈家权 王朋利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共8页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文简称为“国家平台”)赋能的教研共同体成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壁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经大规模调研发现,国家平台在教研帮扶方面效能发挥不足。为...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文简称为“国家平台”)赋能的教研共同体成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壁垒、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经大规模调研发现,国家平台在教研帮扶方面效能发挥不足。为此,该研究提出依托国家平台构建教研共同体,聚焦资源、师资、课堂、课题等关键要素并实施全面帮扶,形成多要素协同的实践模式,同时构建了CIPP帮扶效果评估框架。研究以覆盖全国14个市、区、县70所学校的跨区域教研共同体为对象,开展两年多的实践追踪与干预,经过CIPP评估发现,“共同体组建-智能化升级-生态重塑”递进式帮扶体系,有效促进了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深度融通,大幅提升了资源的适配度及传播效率;名师引领与双师课堂协同机制,充分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研共同体的课堂帮扶路径,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课题帮扶模式,实现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双向互促与转化。研究表明,该模式通过精准化资源匹配、数据驱动决策及生态化协作机制,有效缩小区域教育数字化差距,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教研共同体 教育帮扶 城乡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学校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脉络、演进逻辑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子琦 司晓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3,共8页
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发展对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二十余年的演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探索、推广和覆盖四个阶段。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发展以优质资源辐射为内生需... 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发展对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二十余年的演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探索、推广和覆盖四个阶段。城乡学校共同体的发展以优质资源辐射为内生需要,以实现校际优质均衡为本质目标,形成了顶层与基层的双向推动以及城市与乡村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促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的未来发展,需要充分发掘共同体理念的凝聚作用,探索数字技术创新共同体形式,进一步完备城乡学校共同体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学校共同体 优质资源 优质均衡发展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与均等化:我国乡村体育教师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挑战及纾解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健 何浩 +1 位作者 张铁民 王惠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教师优质均衡发展面临多维现实挑战。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系统论述我国乡村体育教师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挑战、底层逻辑及纾解路径。研究发现,当前城乡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呈现显著差异:... 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教师优质均衡发展面临多维现实挑战。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系统论述我国乡村体育教师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挑战、底层逻辑及纾解路径。研究发现,当前城乡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呈现显著差异:城市中心主义引发的人才选择机制差异,导致城乡教育失衡;传统观念扎根以及“离农”“为农”矛盾相互交织,进一步扩大了乡村体育教师的缺口;重智轻体的痼疾长期存在,促使传统体育文化和乡土知识内容逐渐消弭;教师“易下难留”与生源“城挤村空”的局面并存,加剧了教育内卷化。为解决乡村体育教师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基于政府、教师和实践三个层面的底层逻辑,提出了以下纾解路径:借鉴“定期流动制”填补乡村体育教师缺口,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扭转“离农为农”矛盾,通过均衡配置编制资源与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为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提供坚实支撑;培育共生共荣关系,激活教师的多元角色赋能,共同促进课程文化的软实力建设;塑造乡村教育思维新格局,缓解教育内卷化问题,形成教育多元协同发展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体育教师 城乡体育一体化 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秦李希 罗米扬 +4 位作者 李可欣 周阳 陈艳华 谭雅卿 王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3,共10页
目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与肥胖率持续上升,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城乡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环境不同,超重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探究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 目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与肥胖率持续上升,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城乡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环境不同,超重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探究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研究对象,共纳入湖南省14个市(州)197084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人群与空间分布特征,使用ArcGIS绘制超重率与肥胖率空间分布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湖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7%和10.9%,城区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郊县(分别为16.0%vs 13.9%、12.1%vs 10.2%)。无论城区还是郊县,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高年级超重率均高于低年级,高年级肥胖率均低于低年级;城区汉族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郊县汉族学生肥胖率均低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均P<0.05)。湖南省各市(州)城区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7%~18.7%和8.4%~20.6%;郊县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9%~17.2%和6.6%~13.7%。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常德、张家界城区及娄底、怀化、邵阳等地的郊县出现了超重率/肥胖率的高值聚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段、民族、新鲜蔬菜摄入频率、睡眠时间与湖南省城区和郊县中小学生超重和/或肥胖有关;油炸食物及新鲜水果摄入频率、早餐习惯、日常及假期身体活动、用电脑时间与城区中小学生超重和/或肥胖有关;看电视时间和久坐时间与郊县中小学生超重和/或肥胖有关。结论:湖南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情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超重率/肥胖率的高值聚集区域,并结合城乡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超重与肥胖 城乡差异 空间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学校新内生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飞 黄国栋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学校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式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乡村学校新内生式发展强调构建以本体认同为核心、地方赋权为动力、内外联动为机制的综合体系,旨在克服...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学校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式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乡村学校新内生式发展强调构建以本体认同为核心、地方赋权为动力、内外联动为机制的综合体系,旨在克服传统内生式发展过度依赖内部资源而忽视外部支持的局限性。该模式通过有效内化外部资源,不仅促进了乡村学校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显著增强了其在乡村文化振兴、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教育促进美好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在激发教育主体的“主体性自觉”的基础上,形成“校村一体化”发展模式,挖掘并释放乡村教育的发展潜力,构建内外联动的发展机制,以全面促进乡村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生式发展 乡村学校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8
作者 王飞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7,共13页
推进课程建设既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积极回应了“城乡融合”战略激活乡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的要求。基于城乡融合战略的城乡平等、城乡互补等理念,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首先应改变城市偏向和追赶思维,变短处... 推进课程建设既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积极回应了“城乡融合”战略激活乡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的要求。基于城乡融合战略的城乡平等、城乡互补等理念,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首先应改变城市偏向和追赶思维,变短处为长处,积极发挥其多重优势,例如:师生数量少,课程建设共识更易达成;教师兼任多门科目,跨课程建设更易实现;家长和社会要求少,课程建设压力小。其次,应改变传统的三级课程分而建设的操作路径,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旨归。再次,应结合乡村振兴的使命要求,确立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建设的产业、生态、文化、治理和生活的五维愿景及其课程体系,并基于课程审议达成学校课程建设的广泛共识、通过政府适当赋权学校提升课程建设活力、提供多元社会帮扶、构建支持氛围等保障课程建设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小规模学校 课程建设 内生动力 课程愿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边界、挑战与进路——基于责任伦理视角
9
作者 赵磊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面向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如何负责任地建构城乡学校共同体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研究基于责任伦理视角,从角色责任、契约责任、文化责任及前瞻责任4个核心维度,厘定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边界。从多元主体角色关系冲突... 面向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如何负责任地建构城乡学校共同体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研究基于责任伦理视角,从角色责任、契约责任、文化责任及前瞻责任4个核心维度,厘定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边界。从多元主体角色关系冲突与胜任力水平不足、城乡学校利益整合缺乏合宜化契约引领、城乡教育文化同质危机凸显及在地化传承缺乏、前瞻愿景设计受困于循证式决策服务体系缺乏等方面,揭示了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风险。据此,提出数字化驱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构的责任伦理规约路径:强化角色对话,架构数智时代城乡一体化办学的角色协同机制;重塑契约精神,构建指向城乡学校利益协调的数据治理体系;凸显人文浸润,借力数字平等对话打造城乡学校文化共同体;立足循证决策,构建面向前瞻责任的办学风险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城乡学校共同体 责任伦理 前瞻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endotoxin exposure on development of pediatric asthma among Egypytian school children 被引量:1
10
作者 Malak Shaheen Sherin El Sayed +2 位作者 Ahmed Abdel Karim Alfrid Edward Magid Ibrahim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20-326,共7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school indoor exposure to microbial products and prevalence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rural and urban children.Method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n a rural and an urban sc...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school indoor exposure to microbial products and prevalence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rural and urban children.Method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n a rural and an urban school.Environmental endotoxin level was measured in multiple samples of the ambient indoor air dust collected on special aseptic filter papers from the two schools.For two hundred children history taking,clinical examination,allergen skin prick test and basic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were preformed.Results: Environmental endotoxin level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values(P<0.01) in rural school(3 EU/mg) as compared to the urban school(0.1 EU/mg) with(OR=5.163;95% CI: 0.95-28).History of allergic symptom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in urban than rural students(P=0.01).Mean values of pulmonary function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in urban students compared to rural students.Skin prick test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reactions to all tested allergens in urban children compared to rural children(P<0.05).Conclusion: There is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endotoxins and susceptibility for allergic manifestations in school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儿科 哮喘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丹 范先佐 郭清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入学机会不均等;校际空间隔离,跨校资源共享难以稳定持续等。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的逻辑理路:以教育规划理论引领布局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以“公平、效率、质量”框架重构布局规划目标;以“集中+分散”布局结构为乡村振兴奠定教育服务基础;以“入学可达性提升”促进乡村儿童入学机会均等;以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同时,围绕“空间可达、服务范围、学校规模、校际发展优质均衡程度、能否促进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等维度因地制宜设置学校布局标准,并提供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综合区位因素,构建小规模学校布局与乡村振兴规划融合系统;以参与式GIS技术为基础,优化学校布局规划程序;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妥善处理好布局规划中的伴生问题;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小规模学校与县镇学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乡村小规模学校 布局优化 优质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景涛 戴永梅 +8 位作者 罗健英 曹彦俊 罗维 彭驰 季烨林凡 张翠军 黄玉 郑清 沈鹤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43-2252,共10页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亟待开展全域范围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我国七大地区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索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均衡提升的赋能路径。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3月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七大地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高中学校按照市区县与乡镇村进行分层抽样,然后随机整群分别选取市区县高中学校和乡镇村高中学校各1所,共62所学校42523名在读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同时收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数据(BMI反映身体发育水平,肺活量反映身体功能,坐位体前屈反映躯体柔韧度,引体向上、50 m跑、立定跳远反映上下肢爆发力量水平,1 min仰卧起坐反映躯体核心力量水平,800 m跑、1000 m跑反映心肺耐力水平),并运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42523名高中生的中位年龄为16.0(16.0,17.0)岁;男生20074名(47.2%)、女生22449名(52.8%),市县区21725名(51.1%)、镇乡村20798名(48.9%)。七大地区高中生性别、城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大地区高中男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华中)、体质量(东北>华北>华中)、BMI(华中>东北>华北)、肺活量(东北>华中>华南)、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西北)、坐位体前屈(华南>西南>华中)、引体向上(华南>西南>西北)、1000 m跑(华南>华中>西南)。市县区高中男生的肺活量成绩高于镇乡村,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0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七大地区高中女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西北)、体质量(东北>华北>西北)、BMI(东北>华北>西北)、肺活量(东北>华南>华中)、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华中)、坐位体前屈(东北>华中>华南)、1 min仰卧起坐(华北>华中>华东=西南)、800 m跑(东北>华中>华南)。市县区高中女生的身高、体质量、BMI成绩高于镇乡村,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 min仰卧起坐、8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与BMI、1000 m跑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000 m跑次之;1000 m跑成绩与BMI、肺活量、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引体向上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与BMI、肺活量、立定跳远、800 m跑成绩呈正相关,与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P<0.05),BMI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800 m跑成绩与BMI、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与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MI次之。结论我国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与镇乡村相当,但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女生的身体发育水平高于镇乡村女生。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上下肢爆发力量、躯体核心力量、心肺耐力水平均显著低于镇乡村。除身体发育水平以外,华南地区的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测试成绩水平的优势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质健康测试 城乡 心肺耐力 爆发力 核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发展政策可否缓解城郊“农村”学校现实之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作为城-郊学校集群发展政策的重要对象,城郊“农村”学校何以感知、识别集群发展的关系潜能与可能风险,并以此进行新身份建构的策略性行动,直接决定着城区与郊区教育融合发展程度、水平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个案研究发现,城-郊学校集群... 作为城-郊学校集群发展政策的重要对象,城郊“农村”学校何以感知、识别集群发展的关系潜能与可能风险,并以此进行新身份建构的策略性行动,直接决定着城区与郊区教育融合发展程度、水平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个案研究发现,城-郊学校集群互动中城郊“农村”学校呈现出三类角色行动方式:跟跑者的优质资源双循环汲取,以缩小与他者差距;能动者的社会关系建构,着力自我发展提档进阶;自适者的张力平衡与压力回避,以求在既定轨道自我超越。不同于被动同一和自我依附的学校教育现代化,城-郊学校集群发展中的城郊“农村”学校角色行动显示出一种具有主体性、位置性、策略性、差异性的城乡教育共同体知识再生产的本质追求,城郊“农村”学校也走向了“和而不同”、互利共生的多样分化,描摹出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图景。当然,这一目标达成需要加速集群骨干教师双向流动,选派兼具城区、郊区学校工作经历的校长和适时吸纳教师教育研究的高校学者与教研专家参与集群互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学校集群发展政策 城郊“农村”学校 能动者 身份建构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的成就、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翠翠 徐继存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0,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成为缓解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实践在城乡布局、管理架构、标准建设、机制保障、方式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成为缓解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实践在城乡布局、管理架构、标准建设、机制保障、方式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级政府统筹联动机制不协调,乡村学校资源转化的内生动力薄弱,城乡教师的流动悖论等挑战依然存在。新时代的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必须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市级政府的枢纽功能,提升省级统筹与以县为主的上下联动效力;立足自主和特色发展,促进乡村学校活力发展;聚焦教师“走网”建设,健全城乡师资弹性流动机制,才能适切回应城乡融合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学校一体化 城乡学校共同体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过疏—偏僻地域义务教育社会政策调适研究——以日本教育振兴政策为例
15
作者 边清音 田毅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206,共16页
对于业已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达国家而言,其社会仍面临过疏—偏僻地域与过密城市之间均衡发展的矛盾与挑战。如何维系过疏—偏僻地域社会生产与生活,保障各项公共服务良性运转,是回应过疏—偏僻地域社会何以可能这一带有根本性意义追问... 对于业已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达国家而言,其社会仍面临过疏—偏僻地域与过密城市之间均衡发展的矛盾与挑战。如何维系过疏—偏僻地域社会生产与生活,保障各项公共服务良性运转,是回应过疏—偏僻地域社会何以可能这一带有根本性意义追问的关键环节。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出台了教育相关社会政策。一方面,基于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在推动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同时,对过疏—偏僻地域采取社会政策性倾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规模学校优势,提升过疏—偏僻地域义务教育质量。日本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针对过疏—偏僻地域义务教育问题展开的政策调适,为后发国家探讨如何维系和改善公共服务,支撑过疏—偏僻地域社会良性运行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过疏化 偏僻地域 乡村义务教育 小规模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35
16
作者 柳思维 晏国祥 唐红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轨迹可以总结为"三观"之变: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朴素城乡整体观发展到后来的城乡分割发展观,随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城乡联系的城乡融合发展观。综观国外统筹城乡理论多年来的研究,其主要... 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轨迹可以总结为"三观"之变: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朴素城乡整体观发展到后来的城乡分割发展观,随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城乡联系的城乡融合发展观。综观国外统筹城乡理论多年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注重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异与区域之间的比较,注重空间分析与社会因素相结合。国外相关研究也存在定量研究过少,理论假定过窄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发展 城乡发展 理论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发展差距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叶雷 曾刚 汪彦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5,共7页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发展差距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教育城镇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教育城镇化呈现'倒U型'关系,城乡教育经费差距与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扩大...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发展差距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教育城镇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教育城镇化呈现'倒U型'关系,城乡教育经费差距与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扩大推动了教育城镇化发展。控制变量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乡村学校撤并与交通基础设施均对教育城镇化的推进具有显著影响,且乡村学校撤并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验证了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大规模乡村学校调整对教育城镇化的显著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城乡发展差距 乡村学校撤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城乡中小学男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学武 刘瑞莲 +1 位作者 谢军 屈红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江西省城乡中小学男生体质健康现状,为优化城乡中小学体育健康课提供依据,缩小城乡中小学男生体质间的差距。方法:采取实验测试与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江西省南昌、赣州和宜春市选择城市和乡镇中小学男生,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测试... 目的:研究江西省城乡中小学男生体质健康现状,为优化城乡中小学体育健康课提供依据,缩小城乡中小学男生体质间的差距。方法:采取实验测试与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江西省南昌、赣州和宜春市选择城市和乡镇中小学男生,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江西省城镇中小学男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堪忧,且城乡差异较大。究其因,与城乡经济、家庭因素、受教育程度及体育锻炼的重视度等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城镇 中小学 男生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建平 么广会 +3 位作者 常金栋 任贞玲 苏涛 周维臻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11,120,共14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及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AMOS 7.0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内涵是...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及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AMOS 7.0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内涵是由生理健康价值观、体育娱乐价值观、个性及信念价值观、民族及社会价值观4个层面构成。2)根据结构方程原理,发现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结构中4个层面对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效应大小分别为生理健康价值观(0.89)、体育娱乐价值观(0.74)、个性及信念价值观(0.83)、民族及社会价值观(0.62),其中,生理健康价值观对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直接效应最大。3)运用t检验得到,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及各维度得分的均值看,城市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要高于乡镇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4)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体育态度等特征下,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学校因素是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乡村 中学生 体育价值观 认知结构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西部城乡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因素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娜梅 寿在勇 +2 位作者 梁建平 张望 王桂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表明:农村学校体育地位的不公平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城乡统筹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提出:转变观念,促进农村学校体育...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表明:农村学校体育地位的不公平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城乡统筹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提出:转变观念,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地位公平;加强城乡学校体育师资流动,促进农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均衡;加大投入,促进城乡学校体育物力资源公平;提高课程内容的区域适应性和推广性,统筹城乡学校体育特色等建议,以期能为学校体育城乡统筹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学校体育 不平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