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1
作者 Li Yongm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5-206,共12页
The human society is an interdependent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Rooted in the foundation of “Great Harmony” ideolog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idea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an im... The human society is an interdependent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Rooted in the foundation of “Great Harmony” ideolog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idea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m though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new era.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ultures are the base of complementation and premise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the source of conflicts.The core value of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is harmony,which with the goal of win-win can be achieved only by actively advocating cultural diversity,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 and equal 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and complementing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or civilizations,and creating an inclusive,tolerant and reasonable peaceful environment.In this respect,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should inevitably play its irreplaceable role as a bridge to enable the communication,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nd cultures.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is homogeneous 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al soils as well as national cultures is heterogeneous.During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of literature works,it’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the literature content under cultural differences.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not only a new idea for global governance but also a new kind of expression of the habitat guarding and building awareness;it is the real and physically objective existence and also the imaginary and emotional spirit pursuit.In the context that 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trying to develop into the world literature,it’s the mission for mankind to make it possible the wide transmission,reading and studying of the diversified and unique literature works of different countries,which can manifest the common value connotation of human beings,and to spare no effort to remove obstacles from the path to the destina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VAL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2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Identifica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3
作者 Chen Deshe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As a kind of“global view”beyond the country and ideology,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the core of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s,and also a Chinese strategy for the future of mankind... As a kind of“global view”beyond the country and ideology,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the core of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s,and also a Chinese strategy for the future of mankind,which is proposed by China to adapt to the interrelation of human societies with a view of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ontained in such concept refers actually to the promotion and abandonment of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Cross-cultural identification means that the national culture constantly absorbs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foreign cultures while discards its negative factors,so as to promote the benign combination of the both and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latter.In the longer term,the most direct mission of the proposal of such concept is to answer the goal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to promote the common revitalization of all countries and resurgence of civilizations.This concept 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and also integrates the Chinese dream with the world dream.Therefore,the study on cross-cultural identification of all countries should exp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broad consensus,on the basis of the global perspective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nd under the principle of“symbiosis,negotiation,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sharing and a win-win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ross-cultural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背景下的中俄海洋合作
4
作者 张建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90,I0002,I0003,共20页
海洋对于中俄两国各自国家利益、对外战略和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海洋观都朝着“海陆并重”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在其“转向东方”战略的背景下,采取了加快远东及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重塑供应链等措施,从而强化... 海洋对于中俄两国各自国家利益、对外战略和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海洋观都朝着“海陆并重”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在其“转向东方”战略的背景下,采取了加快远东及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重塑供应链等措施,从而强化自身在双边、多边层面的参与度,为中俄在双边、区域、国际秩序构建和全球治理层面带来了海洋合作的新机遇,此举将进一步助推双方的海洋合作,促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但中俄海洋合作仍存在合作维度不均匀,观念、需求和潜力尚未充分匹配,主观定位和合作实践未完全同步等问题,需要两国克服挑战,推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俄罗斯“转向东方” 海洋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变革 海洋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对小岛屿国家气候援助的实践及影响:以“澳图条约”为视角
5
作者 李明杰 张海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3,共14页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小岛屿国家最关切的议题之一,但多数小岛屿国家受限于其发展程度,只能依赖他国援助和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近年以来,这种需求正在变得愈发迫切。在2023年11月签订的“澳—图睦邻联盟条约(Australia-Tuvalu Fa...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小岛屿国家最关切的议题之一,但多数小岛屿国家受限于其发展程度,只能依赖他国援助和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近年以来,这种需求正在变得愈发迫切。在2023年11月签订的“澳—图睦邻联盟条约(Australia-Tuvalu Falepili Union Treaty)”(以下简称“澳图条约”)中,图瓦卢以包括允许澳大利亚介入其外交和安全事务在内的高昂代价,换取澳大利亚的气候援助承诺。气候变化对小岛屿国家国际法人格和海洋权利的潜在影响,是理解双方合意缔结该条约真实动因的重要切入点。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澳图条约”反映着部分大国以气候援助为支点,愈发深入地介入小岛屿国家内外事务的实践趋向。倘若类似“气候合作”由个例演变成固定的范式,大国将不断扩张在小岛屿国家的势力范围,其他小岛屿国家也将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而寻找大国的庇护,小岛屿国家为对抗大国控制而建立的区域组织也将被瓦解,进而彻底改变目前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大国与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博弈,将对我国与小岛屿国家的深度合作产生潜在影响。有鉴于此,中国应从尊重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出发,坚决抵制以气候合作为名干涉小岛屿国家内外事务的做法,并积极为小岛屿国家提供针对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推动前瞻性的“气候外交”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岛屿国家 气候合作 海平面上升 全球海洋治理 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42
6
作者 傅梦孜 陈旸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5,共10页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新时代中国整体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探索和战略实践。当前,全球海洋治理处于酝酿渐变的形成期,也是百舸争流的博弈期,中国需要萃取传统特质,因应现实需求,制定符合发展目标的中国...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新时代中国整体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探索和战略实践。当前,全球海洋治理处于酝酿渐变的形成期,也是百舸争流的博弈期,中国需要萃取传统特质,因应现实需求,制定符合发展目标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全球治理理论正遭遇现实政治的严峻挑战,基于现有的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历史实践经验,中国既不能当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亦不能遵循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应以海洋强国建设为基础,以和平正义为特质,以合作共赢为导向,以人海和谐为追求,为全球海洋治理注入新的中国海洋观。通过由己及人、由片及面、由易到难的路径,循序渐进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海洋国际秩序中推进"蓝色伙伴关系",积极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在海洋环境领域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在海上安全方面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网络,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球海洋治理 海洋强国 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 蓝色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治理视野下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 被引量:21
7
作者 贺鉴 王雪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82,共12页
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是中国持续开展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的结果,也是其更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倡议。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拥有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问题。中非"蓝色伙伴... 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是中国持续开展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的结果,也是其更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倡议。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拥有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问题。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建构将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彰显南南合作的强大力量,对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政治关系,发展全球可持续性蓝色经济,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和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中非"蓝色伙伴关系"的发展,应从加快中国自身的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入手,合理规划中非海洋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国家;在涉非三方合作问题上积极作为,减轻域外大国势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要特别重视与联合国和非洲发展计划相关议程相对接,为化解全球海洋治理难题和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 蓝色伙伴关系 中国 非洲 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法治视角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瑶 徐琬晴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6,共15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包含和平、安全、发展、合作、可持续等要素的理念,在法治层面上体现为维护海上安全、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等全人类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方面的共同利益。进入21世纪,全球海洋治...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包含和平、安全、发展、合作、可持续等要素的理念,在法治层面上体现为维护海上安全、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等全人类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方面的共同利益。进入21世纪,全球海洋治理赤字加剧,面对传统海洋治理体系日益面临碎片化和霸权主义等重大挑战,中国针对性地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全球海洋法治的视角看,中国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依托,从建章立制、推进合作、塑造共识三个维度对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问题提出实践解决方案,为将政治愿景转化为法律行动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引。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一步落实,需要推进全球海洋法治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法治 海洋命运共同体 全球海洋治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治理的软法之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3
9
作者 叶泉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9,共19页
随着全球海洋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日趋严峻,现行以国际硬法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无法有效应对。而海洋事务的重要性、复杂性与敏感性,使得无论是修改现行的硬法抑或是出台新的硬法都难以一蹴而就。国际软法凭借更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 随着全球海洋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日趋严峻,现行以国际硬法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无法有效应对。而海洋事务的重要性、复杂性与敏感性,使得无论是修改现行的硬法抑或是出台新的硬法都难以一蹴而就。国际软法凭借更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在全球海洋治理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如此,由于国际软法缺乏强制约束力,其在实践中存在权威性不足、加深集体行动困境以及加剧现有治理体系碎片化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国际软法的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应不断探寻优化路径,包括努力提升国际软法制定的正当性、合理设定国际软法遵守的奖惩制度以及积极推进国际软法与硬法的衔接适用。作为正在迈向建设海洋强国征程的新兴大国,中国应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软法的制定,积极利用与搭建助推国际软法发展的话语平台,科学选择国际软法介入的治理领域,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 国际软法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条件准备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薛桂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实践,蕴含着中国特色治理观的变革逻辑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标追求,契合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和需求,具有在国际层面推广应用的潜力和影响力。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机制正处于...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实践,蕴含着中国特色治理观的变革逻辑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标追求,契合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和需求,具有在国际层面推广应用的潜力和影响力。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机制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对国际海洋规则的完善与创新是中国特色治理观实践其核心价值的重要场域和契机。中国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机制的变革和国际规则的完善,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维护和谐海洋秩序提供中国方案和贡献。在此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普世性、可推广的海洋治理机制和规则,实现中国特色治理观在国际层面的制度性安排。为此,中国需要在全球治理的宏观层面、规则制定的制度层面和国际合作的实践层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全球海洋治理 中国特色治理观 海洋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国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英杰 姚嘉瑞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4,共9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能够在共同面对海洋灾害风险中承担起大国责任,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内海洋防灾救灾体系与灾害防御国际合作机制。通过阐述海洋灾害防御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能够在共同面对海洋灾害风险中承担起大国责任,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内海洋防灾救灾体系与灾害防御国际合作机制。通过阐述海洋灾害防御的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当前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完善我国海洋灾害防御国际合作机制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探讨,以期得到稳定的海洋环境,更好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防灾减灾 人类命运共同体 海洋命运共同体 国际合作 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海海洋治理--基于墨家哲学在新型国际关系上的嵌入
12
作者 余吉安 薛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0-1200,共11页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明:1)域内治理目标的不清晰和治理保障的不落地,以及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有限,共同造成南海海洋治理的困境。2)南海海洋治理以自然海洋与人文海洋的统一为治理客体,以主权国家为最主要的行为主体,需要国家主体间的协同治理。3)从墨家哲学中提取1个核心要点、3个指导要义和4个关键要素,应用于南海海洋治理。在战略功能上以“兼爱非攻”和“义利一体”为价值取向,打破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局限,以“功利主义”和“志功合一”为行为标准,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在实操路径上,要嵌入墨家哲学的“法”要素,以规范和标准为牵引,并嵌入墨家哲学的“求”“节”“巧”要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治理 地缘政治 墨家哲学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全球海洋公域治理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游启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72,共11页
全球海洋公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而为全人类所有的海域及其所包含的资源,既具有主权的无归属性、使用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利用的规范性特征,也在经济、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球海洋公域治理正面临治理态势的... 全球海洋公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而为全人类所有的海域及其所包含的资源,既具有主权的无归属性、使用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利用的规范性特征,也在经济、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球海洋公域治理正面临治理态势的权力政治化、治理供给的赤字化和治理价值导向的私有化挑战。完善全球海洋公域治理,需要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治理主体的包容与协商原则、治理方式的多元与规范原则、治理收益的共享原则。中国可以从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深化治理机制改革、主动宣扬和践行"中国话语"三方面出发,积极参与全球海洋公域治理进程,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公域 全球海洋公域治理 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海洋观的演化--走向“海洋强国”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7
14
作者 廖民生 刘洋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102,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原创性海洋发展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国家的海洋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了更好地领悟和阐释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原创性海洋发展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国家的海洋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了更好地领悟和阐释新时代国家海洋观的时代意蕴与嬗变特征,本文基于时空演化视角,从海洋经济观、海洋生态观、海洋外交观等多重维度,系统梳理新时代国家海洋观的发展脉络,全面阐述海洋观的理论构架与实践成效,积极探索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国家海洋观的未来路径,促进海洋强国建设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海洋观 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治理视域下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意涵及路径 被引量:44
15
作者 马金星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共15页
理念是全球海洋治理的顶层设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下,以理念为切入点解构全球海洋治理诸多困境,是寻求破解全球性海洋危机的必由路径。共同体理念因应了多极化时代背景和全人类价值共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以人类... 理念是全球海洋治理的顶层设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下,以理念为切入点解构全球海洋治理诸多困境,是寻求破解全球性海洋危机的必由路径。共同体理念因应了多极化时代背景和全人类价值共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论聚合全球海洋治理共识,遵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以《联合国宪章》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构筑开放包容的国际海洋秩序,践行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环境治理路径,助力以蓝色伙伴关系破解全球经济发展壁垒。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世界海洋格局变化,将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 海洋命运共同体 价值共识 国际海洋秩序 国际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法治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傅崐成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91,共11页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致力于依法治海,合作建设全球海洋法治的环境。然而目前国际社会面对这一需求,不但欠缺成文的国际海洋法规范,习惯国际法也因为种种困难而高度欠缺。加上世界上许多小国欠缺依法治海的科技能力或财务能力,导...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致力于依法治海,合作建设全球海洋法治的环境。然而目前国际社会面对这一需求,不但欠缺成文的国际海洋法规范,习惯国际法也因为种种困难而高度欠缺。加上世界上许多小国欠缺依法治海的科技能力或财务能力,导致海洋上的权利关系不平衡。此外,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还是若干传统海洋霸权国家的政治领袖,始终默默抱持着“欧洲中心主义”或冷战思维,无意推展海洋法治。本文就这些挑战一一举出了具体的实例与分析,并建议善用双边与区域协议,提高习惯法的地位,强化联合国系统,联合世界上坚持主权平等的国家群体,共同面对困难,发挥集体智慧,不急不躁地逐步推展海洋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法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习惯法 成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环境治理:规范演化与标准设置
17
作者 肖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21,共7页
北冰洋环境治理是实现北极善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北冰洋溢油治理是重中之重。以北极理事会为代表的北极治理国际机制,建立了应对北冰洋海洋污染治理的规范体系,并主动与国际海事组织进行了规范融合实践。北冰洋环境治理具有议题敏感... 北冰洋环境治理是实现北极善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北冰洋溢油治理是重中之重。以北极理事会为代表的北极治理国际机制,建立了应对北冰洋海洋污染治理的规范体系,并主动与国际海事组织进行了规范融合实践。北冰洋环境治理具有议题敏感性低、国际合作意愿强、机制运作灵活度高等特征,同时也面临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行业标准推广难度大、国际互信程度低等现实挑战。北极理事会为北极海上防溢油治理设置了一系列操作标准,同时开启了国际机制竞争从议题设置权竞争向标准设置权竞争的序幕。中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坚持制度性参与北极环境治理的方针,深化务实合作,为北冰洋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环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极理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