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Scheduling of Communication,Sensing,and Control for UAV-aided FSO Systems
1
作者 LU Dingshan YU Yinchang +1 位作者 SU Daopeng WANG Jinyuan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2-902,共11页
Recently,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aided free-space optical(FSO)communicatio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s.However,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only.The authors investig... Recently,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aided free-space optical(FSO)communicatio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s.However,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only.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ed scheduling of communication,sensing,and control for UAV-aided FSO communication systems.Initially,a sensing-control model is established via the control theory.Moreover,an FSO communication channe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loss,atmospheric turbulence,geometrical loss,and angle-of-arrival fluctuation.Th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ion control of the UAV and radial displacement is obtained to link the control aspect and communication aspect.Assuming that the base station has instantaneous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or statistical CSI,the thresholds of the sensing-control pattern activation are designed,respectively.Finally,an integrated scheduling schem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sensing,and control is proposed.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ime-triggered scheme,the proposed integrated scheduling scheme obtains comparable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erformance,but reduces the sensing consumed power by 5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O communications integrated scheduling of communication sensing and contro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nel estimation in integrated rada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power amplifier distortion
2
作者 LIU Yan YI Jianxin +2 位作者 WAN Xianrong RAO Yunhua HAO Caiy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098-1108,共11页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power amplifier(PA)nonlinear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waveform with high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in integrated radar and co...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power amplifier(PA)nonlinear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waveform with high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in integrated radar and communication(RadCom)systems is studied,the channel estimation in passive sensing scenarios.Adaptive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based on different pilot patterns,considering nonlinear distortion and channel sparsity.The proposed methods achieve sparse channel results by manipulating the least squares(LS)frequency-domain channel estimation results to preserve the most significant taps.The decision-aided method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sparse channel results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nonlinear distortion.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nel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pilot patterns.In addition,the bit error rate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 and passive radar detection performanc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have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estimation integrated radar and communication(RadCom) passive sensing nonlinear distortion power amplifier(PA) pilot patte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物联网的通感算智融合:关键技术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新奕 费泽松 +1 位作者 周一青 胡杰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908,共21页
智慧城市、智能工厂等物联网新兴业务对通信速率、感知精度、计算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算力网络的发展与通信网络内生感知与内生智能能力的挖掘为构建通信-感知-计算-智能融合的物联网奠定扎实基础。该文首先结合未来业务概述了物联网对通... 智慧城市、智能工厂等物联网新兴业务对通信速率、感知精度、计算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算力网络的发展与通信网络内生感知与内生智能能力的挖掘为构建通信-感知-计算-智能融合的物联网奠定扎实基础。该文首先结合未来业务概述了物联网对通信、感知、计算、智能4个功能的需求;然后基于对物联网典型特征分析,阐述4项关键技术的技术原理、方法,提出通感算智一体物联网新范式,总结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技术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计算-智能融合 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 物联网 网络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的通感算融合网络稳健资源优化
4
作者 李斌 沈立 +1 位作者 赵传信 费泽松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通感算融合是6G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通信-感知-计算模式的用户能耗大、计算不确定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稳健的通感算融合网络资源分配与决策优化方案。首先,由于任务复杂度的不可预测,构建一个稳健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以... 通感算融合是6G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复杂场景下通信-感知-计算模式的用户能耗大、计算不确定等问题,该文设计一种稳健的通感算融合网络资源分配与决策优化方案。首先,由于任务复杂度的不可预测,构建一个稳健的计算资源分配问题以优化卸载决策的不确定性。其次,在满足用户功耗、处理时间、雷达估计信息率等条件下,联合优化任务卸载比例、波束赋形和资源分配,建立用户总能耗最小化问题。由于该优化问题是多变量耦合且非凸的,将其建模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SAC)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训练时更加稳定,能有效增强计算稳健性,与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和优势动作评论算法相比,所提SAC算法在用户能耗方面分别减少了9.57%和40.72%。此外,用户数越多,能耗减少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通感算融合 深度强化学习 计算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智能反射面辅助感通算一体化车联网的联合功率时间分配方法
5
作者 束锋 张钧豪 +3 位作者 张旗 姚誉 卞弘艺 王咸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6-1042,共17页
当前车联网(V2X)环境普遍存在频谱资源紧缺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感知、通信和计算车联网系统(ISCC-V2X)以提升车辆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ISCC-V2X中采用雷达感知技术帮助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空洞进行车联网通信,在车辆... 当前车联网(V2X)环境普遍存在频谱资源紧缺和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感知、通信和计算车联网系统(ISCC-V2X)以提升车辆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ISCC-V2X中采用雷达感知技术帮助次用户接入主用户频谱空洞进行车联网通信,在车辆用户中加入计算单元提升数据传输卸载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车联网通信和计算性能并同时降低系统功耗,在ISCC-V2X中引入混合智能反射面(H-RIS)。该研究从时间和功率资源分配的角度出发,对H-RIS辅助的ISCC-V2X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采用了一种两阶段的优化方法,对功率分配、时间分配和反射元件进行交替优化求解,以找到最佳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定义联合吞吐量(JTC)的性能指标来表征次用户的数据传输能力和计算性能。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表明,在H-RIS辅助ISCC-V2X场景中存在一种时间功率联合分配的最优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次用户的联合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 混合智能反射面 联合吞吐量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通感算一体化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6
作者 吴子君 张海君 +1 位作者 马旭 任语铮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6-887,共12页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作为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融合了通信、感知和计算功能,为未来智能网络的高效协同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文首先介绍了通感智能协同和云雾边算力协同技术,并结合区块链技术,研究了通感算一体化体系架构,提升... 通感算一体化网络作为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融合了通信、感知和计算功能,为未来智能网络的高效协同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文首先介绍了通感智能协同和云雾边算力协同技术,并结合区块链技术,研究了通感算一体化体系架构,提升了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随后,深入分析了高精度感知与干扰管控方法,包括按需适配的高精度感知机制、双层优化频谱共享框架以及通感互干扰的优化策略。最后,围绕弹性接入与资源优化,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资源分配框架和动态资源优化与调度策略,有效提升多维资源利用率和网络适应能力,满足未来高效、智能、安全的通感算一体化网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算一体化 资源分配 干扰管控 无线通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能协同网络资源管理技术综述
7
作者 武燕燕 吴松 邓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48-2472,共25页
针对6G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能协同网络(6G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ensing,and Computation Enabled 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lligent Network,6G-ICSC-STIN),该文在总结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未来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能协同网络的... 针对6G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能协同网络(6G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ensing,and Computation Enabled 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lligent Network,6G-ICSC-STIN),该文在总结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未来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能协同网络的关键技术,分析了频谱共享技术、高精度感知算法、动态计算资源调度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等四大关键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通感算融合衡量指标,提出了6G-ICSC-STIN架构。为满足未来通信网络对高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的多元化需求,设计了高效分布式智能资源管理策略,并在此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博弈论-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资源管理架构。最后,基于跨域技术融合创新以及资源融合表征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网络架构 天地一体通感算智能协同网络 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从通信到通感算智融合
8
作者 刘光毅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共7页
移动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6G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不仅要在通信性能上有质的飞跃,更需要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AI)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首先分析了6G网络的驱动力,包括业务发展需求、网络建设与运维... 移动通信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6G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不仅要在通信性能上有质的飞跃,更需要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AI)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首先分析了6G网络的驱动力,包括业务发展需求、网络建设与运维痛点、AI技术引入的挑战。随后,详细阐述了6G网络架构的关键设计转变,包括从多能力烟囱式部署到通感算智多能力一体融合、从单一服务到通感算智多能力差异化服务、从外挂式AI到内生式AI,以及网络运维从事后高成本处理到事前低成本干预。最后,介绍了6G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云原生及服务化无线接入网(RAN)、内生AI以及网络数字孪生。这些技术为6G网络的高效、智能、灵活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通感算智融合 云原生 服务化RAN 内生AI 网络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通算融合和信息年龄优化的车联网多节点协同感知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一青 张浩岳 +3 位作者 齐彦丽 蔡青 刘玲 王江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面向未来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实时性业务需求(如高清地图更新),基于感知-通信-计算融合,引入信息年龄作为实时性度量,设计感通算融合的车联网多节点协同感知机制。在通信-计算资源和车辆能耗约束下,优化调度感知节点信息采集和传输处理,最... 面向未来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实时性业务需求(如高清地图更新),基于感知-通信-计算融合,引入信息年龄作为实时性度量,设计感通算融合的车联网多节点协同感知机制。在通信-计算资源和车辆能耗约束下,优化调度感知节点信息采集和传输处理,最小化感知信息的平均信息年龄;提出基于李雅普诺夫的在线调度算法,将复杂的长期随机优化问题转化为单时隙在线优化问题,并设计低复杂度算法求解。仿真表明,与现有仅考虑通信与计算融合的机制相比,所提机制信息实时性可提高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感知信息实时性 感知-通信-计算融合 信息年龄 李雅普诺夫随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备池通感一体通信噪声抑制方案(封面文章·特邀)
10
作者 裴丽 左晓燕 +4 位作者 白冰 王建帅 宁提纲 李晶 郑晶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通感一体技术可利用已大范围铺设的光纤网实现智能传感,具备智能识别、信息融合优势。在同波长通感共传信道中,通感信号串扰及光纤传输噪声严重影响通信信号质量,需提升发射功率来保证低误码率,但增大了非线性噪声和功耗。提出了基于光... 通感一体技术可利用已大范围铺设的光纤网实现智能传感,具备智能识别、信息融合优势。在同波长通感共传信道中,通感信号串扰及光纤传输噪声严重影响通信信号质量,需提升发射功率来保证低误码率,但增大了非线性噪声和功耗。提出了基于光储备池计算神经网络的通感共传信道通信失真均衡方法,搭建了信道均衡仿真系统,实现了低发射功率下前向通信信号噪声均衡。周期线性调频光和56 Gb/s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分别用于分布式瑞利散射传感和数据通信。仿真结果表明,在5~14 dBm入纤功率时,与未均衡信号相比该方法可提供高于3个数量级以上的误码率优化。此方法在短距离模块间15~24 km光纤传输和0.5~2.0 GHz带宽线性调频感测脉冲下均实现了2个数量级以上的误码率下降。依托光储备池计算芯片的低能耗和低延时优势,该方法可为进一步提升通感一体系统中噪声抑制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 光信号失真均衡 光子集成芯片 储备池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地一体化场景中的6G通感算融合与数字孪生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辉 孟士尧 贾敏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随着接入需求的增加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大,需要在6G网络将通信、感知和计算3类技术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整体系统性能的提升,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增强系统的实时维护和建模能力。分析了5G的局限性,研究了通感算融合技术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 随着接入需求的增加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大,需要在6G网络将通信、感知和计算3类技术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整体系统性能的提升,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增强系统的实时维护和建模能力。分析了5G的局限性,研究了通感算融合技术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在构建未来“数字孪生、智慧泛在”世界时发挥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通感算融合技术的数字孪生网络实现方案,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映射至数字世界,实现反作用于物理世界,并展望了6G在通感算深度融合、全域覆盖方面的需求与优势,以期达到“一念天地,万物随心”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算融合 空天地一体化 数字孪生 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泛在感知、潜在通信、融合计算、内生安全综述: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刊 李东 +3 位作者 张奇勋 马丁友 冯志勇 禹继国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243,共21页
毫米波频段的通信与感知面临两方面挑战:感通干扰制约彼此性能,耦合作用规律及解耦方法尚不成熟;毫米波强指向性特点导致信息传输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智能交通系统感通算融合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问题,定义泛在感知、潜在通信、融合计算与内... 毫米波频段的通信与感知面临两方面挑战:感通干扰制约彼此性能,耦合作用规律及解耦方法尚不成熟;毫米波强指向性特点导致信息传输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智能交通系统感通算融合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问题,定义泛在感知、潜在通信、融合计算与内生安全的概念,刻画四者的耦合作用关系;梳理感通算安的研究现状及局限性,阐述资源优化分配、感通耦合干扰认知与建模、感通安性能制约机理等的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泛在感知 潜在通信 融合计算 内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感算融合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窦成龙 吴远 +1 位作者 钱丽萍 Tony Q.S.QUEK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支撑空天地一体化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亟需发展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此,首先概述了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研究背景和通感算融合网络研究现状;进一步地,... 为了进一步支撑空天地一体化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亟需发展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此,首先概述了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研究背景和通感算融合网络研究现状;进一步地,聚焦于通信、感知和计算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了通感算融合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通感算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面临的未来挑战与发展前景。本研究有望为未来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网络 通感算融合 空天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智简无线网络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宇红 王启星 李娜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共7页
5G的发展激发了更多的业务创新,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维的业务需求。为了更高效支持不同场景的差异化、碎片化、定制化需求,6G无线网络需结合5G的经验,在服务模式、技术能力、发展范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通过构建异构硬件云平台底座、通感... 5G的发展激发了更多的业务创新,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维的业务需求。为了更高效支持不同场景的差异化、碎片化、定制化需求,6G无线网络需结合5G的经验,在服务模式、技术能力、发展范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通过构建异构硬件云平台底座、通感算智融合内核、按需动态服务编排中枢,提升网络的灵活性、开放性、共享性,实现网络对千行百业的精准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按需服务 通感算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Tools的大口径积分球辐射特性仿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洪兴 任建伟 +4 位作者 李宪圣 万志 刘则洵 李葆勇 孙景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0-965,共6页
为了研制辐射特性相对理想的大口径积分球,采用LightTools仿真分析了5种光源位置和3种照明模式,共15种直径为3 m积分球模型的辐照度面均匀性和朗伯特性。相比依靠经验设计积分球,计算机仿真研究具有周期短、成本低、重复性高等优点。仿... 为了研制辐射特性相对理想的大口径积分球,采用LightTools仿真分析了5种光源位置和3种照明模式,共15种直径为3 m积分球模型的辐照度面均匀性和朗伯特性。相比依靠经验设计积分球,计算机仿真研究具有周期短、成本低、重复性高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照明模式和光源位置对积分球开口处辐照度面均匀性影响很小;而对开口处朗伯特性产生较大影响。首先,光源方向上的朗伯特性最差,其次,对称式照明模式则会改善朗伯特性,另外,随着光源与积分球前后半球交汇面的距离不断增加,积分球的朗伯特性逐步变优。最后,测试了直径为3 m积分球在不同照明模式下的辐照度面均匀性、光源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朗伯特性,实测辐射特性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特性 计算机仿真 积分球 遥感 LightTo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发展模式 被引量:35
16
作者 段向阳 杨立 +2 位作者 夏树强 韩志强 谢峰 《电信科学》 2022年第3期37-48,共12页
面向5G-Advanced演进系统和未来6G新系统,与通感算智相关的新功能、新业务被不断地开发拓展并融入系统中。阐述了在5G-Advanced和6G不同阶段,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场景用例和未来技术模式功能的需求预期,从中提炼出其技术五大发展模式特征... 面向5G-Advanced演进系统和未来6G新系统,与通感算智相关的新功能、新业务被不断地开发拓展并融入系统中。阐述了在5G-Advanced和6G不同阶段,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场景用例和未来技术模式功能的需求预期,从中提炼出其技术五大发展模式特征,并以此指导未来5G-Advanced系统开发和6G新系统的标准化开展,使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能得到有效的落地应用和未来商业价值最大化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演进 6G 通感算智一体化 技术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通信-计算融合的智能车联网挑战与趋势 被引量:24
17
作者 尉志青 马昊 +1 位作者 张奇勋 冯志勇 《中兴通讯技术》 2020年第1期45-49,共5页
针对单车感知无法满足未来自动驾驶安全需求的现状,面向多车传感器信息融合与时效性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感知-通信-计算融合的智能车联网方法与解决思路。该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协同环境感知能力,并通过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 针对单车感知无法满足未来自动驾驶安全需求的现状,面向多车传感器信息融合与时效性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感知-通信-计算融合的智能车联网方法与解决思路。该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协同环境感知能力,并通过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降低车间感知信息传输负载,提高多车协同的信息融合与处理效率,最终实现基于多车智能协同的安全自动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通信-计算融合 智能车联网 自动驾驶 M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用红外成像系统新概念新体制的发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范晋祥 岳艳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近年来,新的军事需求对军用红外成像系统提出了持久性监视、大范围覆盖、对目标区高分辨率成像、快速检测出目标事件等多项挑战,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军用红外成像系统的新概念、新体制研究成为热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军用红外成像系统... 近年来,新的军事需求对军用红外成像系统提出了持久性监视、大范围覆盖、对目标区高分辨率成像、快速检测出目标事件等多项挑战,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军用红外成像系统的新概念、新体制研究成为热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军用红外成像系统的新概念、新体制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概述了压缩感知理论在新概念红外成像系统领域的应用情况,及用于新概念红外成像系统的微光机电系统和智能化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系统 编码孔径成像 计算成像 压缩感知 自适应光谱成像 一体化感知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忆阻器的感存算一体技术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章 李超 +4 位作者 韩婷婷 许傲 程心 刘钢 解光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8-1509,共12页
忆阻器的低功耗、高响应、纳米级、非易失性等特性,在实现非冯·诺依曼计算架构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基于忆阻器的高密度横梁阵列可实现数据存储及并行计算一体的逻辑电路和类脑计算电路。此外,纳米传感器与忆阻器进一步集成,采集的... 忆阻器的低功耗、高响应、纳米级、非易失性等特性,在实现非冯·诺依曼计算架构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基于忆阻器的高密度横梁阵列可实现数据存储及并行计算一体的逻辑电路和类脑计算电路。此外,纳米传感器与忆阻器进一步集成,采集的信号直接送往忆阻器阵列进行运算和存储,感知、存储与计算一体化的芯片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文对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技术、感存算一体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给出研究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感存算一体 非冯·诺依曼计算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多维交互系统概念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凯波 冯珊 唐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6-729,共4页
基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期的先进计算技术基础设施 ,在已有人工智能嵌入面向智能体方法的AIAOM开发平台上 ,为建立人与环境在视、听和体感诸界面具有沉浸、交互、构想特征的虚拟环境 ,创造更好更实用的VR/VE系统 ,提出一种基于VR/VE的人... 基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期的先进计算技术基础设施 ,在已有人工智能嵌入面向智能体方法的AIAOM开发平台上 ,为建立人与环境在视、听和体感诸界面具有沉浸、交互、构想特征的虚拟环境 ,创造更好更实用的VR/VE系统 ,提出一种基于VR/VE的人 机多维信息交互系统的概念设计和仿真实验技术路线。结合基于BICC体系结构的Agent设计及实现的形式化描述 ,说明该系统的可行性。最后 ,展望系统发展方向 ,并指出待努力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信息 人-机交互 感觉集成 虚拟现实 多AGENT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