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贵州清水江流域的地域化宗族形态演变 |
龙泽江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民族数字互嵌社区研究 |
王伟
林婉冰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国家动力机制研究——以宁波市ZX社区为例 |
青觉
白云腾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脱域视角下网络空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青觉
白云腾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5
|
边境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
温士贤
|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基于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声景特征及保护策略--以阿者科为例 |
谢辉
朱颖
罗俊
田雨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7
|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
孙九霞
罗意林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8
|
满学研究视角下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
常越男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城市群建设视域下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的多维探析——基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调查 |
陈永亮
李思睿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
徐黎丽
黄嫚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1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青壮年支援新疆建设述略 |
闫存庭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传承与分化:湘南与粤北瑶族村寨居住文化的对比研究 |
丁传标
肖大威
陶金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3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巴蜀文化的特征与时代意义 |
王川
胡聪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14
|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
张梧
顾超一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5
|
移动的“地界”(mu ddix):小凉山彝族家支的分化与整合 |
杨铭君
李建明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关系述论 |
王文光
翟国强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17
|
跨族际艺术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以纳西族为例 |
杨福泉
杨琼珍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8
|
拉祜族厄莎信仰与基督教的互动整合 |
苏翠薇
刘劲荣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9
|
民族文化交融的原因、途径探析——基于甘肃省临潭县的调查研究 |
满珂
刘春艳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20
|
多元一体——论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之一 |
伍雄武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