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RS-OIS实现噪声压制与数据插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童思友 杨锴 +1 位作者 孔剑冰 魏茂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3-757,共5页
CRS-OIS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将这一特色用于陆地二维地震数据处理的噪音压制与数据插值计算,理论与实际数据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CRS-OIS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将这一特色用于陆地二维地震数据处理的噪音压制与数据插值计算,理论与实际数据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体现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s-OIS crsBIN 噪声压制 数据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最佳零炮检距地震照明成像——CRS叠加之几何阐述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马在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3期27-31,共5页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 ,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 (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 ,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 ,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 (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 ,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 ,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 (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 ,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 ,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 (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 ,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点 (CRP)轨迹进行叠加才能达到偏移到零炮检距 (MZO)的目的。根据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理论 ,CRS叠加面是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CRP轨迹的集合 ,所以沿CRS叠加面应能得到最好的零炮检距剖面。以几何描述的方式 ,在常速介质假设下通过图示定性描述CRP与CRS叠加之间 ,NMO/DMO叠加、叠前深度偏移 (PreSDM )与CRS叠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零炮检距 地震照明成像 地震勘探 偏移到零偏移距 crP轨迹 crP叠加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面 空间-半偏移距-时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和模拟退火混合寻优一步法三维CRS叠加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小东 侯孟睿 +2 位作者 任丽娟 王伟奇 李振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288,I0009,共7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CRS)叠加充分利用了菲涅耳带半径内的地震信息,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信噪比,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的有力手段。同时,CRS叠加考虑了地下反射层的倾角和局部曲率,具有更高的...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CRS)叠加充分利用了菲涅耳带半径内的地震信息,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信噪比,是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成像的有力手段。同时,CRS叠加考虑了地下反射层的倾角和局部曲率,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常规的三维CRS叠加,多步依次求取的八参数精度较低,影响了最终叠加效果。为此,提出了一步法三维CRS叠加的实现策略。结合遗传算法快速搜索的优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收敛特性,采用两种算法混合的多种群分层式并行寻优算法,即顶层采用遗传算法中的热槽法产生初始种群,中层执行并行的遗传迭代算法实现种群进化,底层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全局寻优。该CRS叠加方法及混合算法的设计方案明显降低了参数的优化成本并提高了精度。实际资料的测试验证了混合寻优一步法三维CRS叠加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参数耦合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 参数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S叠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滕厚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45-251,共7页
在常规处理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间域成像和叠后偏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时间域成像技术和叠前偏移方法,CRS(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共反射面元)叠加便是其中的一种。CRS叠加是一种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 在常规处理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间域成像和叠后偏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时间域成像技术和叠前偏移方法,CRS(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共反射面元)叠加便是其中的一种。CRS叠加是一种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ZO)剖面而不依赖于速度信息的叠加方法。二维和三维CRS叠加不仅能够改进模拟ZO剖面,提高深层的信噪比,而且给出了可用于反演速度场的多参数剖面。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起伏地表的CRS叠加不需要先对原始数据做静校正,而且得到叠加结果后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基准面重建。另外,利用CRS得出的出射角及波前曲率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偏移速度建模,这也是今后CRS研究的一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s叠加 基准面重建 波场参数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分解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锴 许士勇 +1 位作者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48-1155,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 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剖面成像方法,传统的CRS叠加实现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对属性参数进行自动搜索并对其进行优化合成相应的CRS叠加算子,通过该算子进行叠加能够得到信噪比和连续性更高的零偏移距剖面.但是数据驱动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倾角歧视现象”,它造成了弱有效反射信号损失和运动学特征失真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倾角分解CRS叠加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CRS叠加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 倾角歧视现象 倾角分解 倾角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7-331,T007,共6页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实现共反射面元叠加依赖于 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 ,它们分别是零偏移距射线的出射角α、Normal波和NormalInci dentPoint波出射到地表的...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实现共反射面元叠加依赖于 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 ,它们分别是零偏移距射线的出射角α、Normal波和NormalInci dentPoint波出射到地表的波前曲率半径RN 和RNIP.在CRS叠加的理论基础上 ,本文阐述如何在实际数据上实现CRS叠加 .首先 ,通过简洁的一维相关性分析在常规叠加剖面上找到对应该共反射面元的一组初始波场属性参数(α ,RN,RNIP) ,然后在对应的叠前数据上应用最优化算法对这组参数进行优化处理 ,相比初始属性参数 ,优化后的属性参数能够更好地聚集来自地下反射层的能量 ,最后应用优化后的属性参数实现最优CRS叠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 叠加 属性参数 数据驱动 单纯形法 最优化 零炮检距剖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数据的共反射面元叠加初步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锴 徐蔚亚 王华忠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叠加 ,CRS叠加算子能够将地下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的能量进行聚焦并实现同相叠加 ,因此能得到更好的零炮检距剖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叠加面 零炮检距剖面 属性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理论——从共反射点到共反射面元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华忠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一般的共反射点走时关系基础上 ,引入两种特征波———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 ,就可以在傍轴近似假设下 ,将CRP走时关系推广到反射点邻近的各反射点 ,将这些反射点的CRP走时关系加以组合就得到了关于该反射点的共反射面元的走时关系 .考察从共反射点 (CRP)到共反射面元 (CRS)的过渡 ,这一过程提供了CRS叠加的应用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 crs 叠加 共反射点 Normal波 傍轴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邓金华 李栋 +1 位作者 王立歆 徐兆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3,323,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通过引入相干阈值方法求得目标点处的全局和局部最大值,有效解决了零偏移距剖面中同相轴相交的问题。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相比,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考虑了同相轴相交的情况,模拟的零偏移距剖面更加真实可靠,成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 参数搜索 相干阈值 相交同相轴 多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深地震反射剖面联线关键处理成像技术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海燕 高锐 +3 位作者 匡朝阳 李文辉 李洪强 赵玉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9,共8页
华南大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地下构造复杂,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干扰强、振幅不一致、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为完整地揭示华南大陆深部细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对重庆—邵阳、邵阳—漳浦2条深地震反射剖面(3套数据)进行... 华南大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地下构造复杂,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干扰强、振幅不一致、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为完整地揭示华南大陆深部细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对重庆—邵阳、邵阳—漳浦2条深地震反射剖面(3套数据)进行了拼接联线处理。针对数据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处理系统相结合,使用数据拼接整合、复合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与综合寻优剩余静校正、共反射面元叠加和偏移成像等关键处理技术,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成果剖面,为研究华南大陆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深部地震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 数据处理 数据整合拼接 复合多域去噪 共反射面元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覃天 贾明辰 +2 位作者 凌勋 周作铭 刘全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4-606,共3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和,进而扩大叠加次数,达到增强反射信号能量、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质量的目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共反射面元叠加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像 面元 共中心点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及其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1 位作者 滕厚华 李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5期465-469,504,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通过描述本征波波前的运动学参数来生成叠加算子,能够提高叠后数据的信噪比,改善深层反射成像的质量。但对CRS叠后数据的偏移处理,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对CRS常规流程进行了改进,借助于CRS运动学参数同时实现数据的叠加和偏移。由于CRS参数剖面与成像射线相对应,因此有助于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孔径的估算。模型数据试算结果表明:由改进的CRS流程得到的参数谱质量更高,相干剖面上的同相轴连续性更好。因此,利用改进后的CRS流程进行参数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运动学参数 法向射线 成像射线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波场属性参数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覃天 段云卿 赵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3,共4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 共反射面元叠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双曲型时距关系式进行泰勒二阶展开,求得CRS叠加公式。由于这种叠加方法考虑到了地下反射面不同的几何状态,而且是在一个菲涅尔带内的叠加,所以此法更加接近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对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应用此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而且可以获得三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有利于提高地震波速度反演的精度、剩余静校正量的求取精度以及AVO分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叠加 波场属性 剩余静校正 速度反演 AVO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原理及其在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华 李庆春 +1 位作者 唐小平 肖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度模型无关、能够产生对地下反射界面最佳照明及提高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成像质量的优势。针对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还未在国内工程地震勘探中进行广泛应用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使用一套人工合成断层模型数据及来自某高速公路段附近一条二维测线的实际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测试计算。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在工程地震勘探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可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质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震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 数据处理 信噪比 零偏移距 共反射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纵弯线气枪震源陆地反射资料叠加成像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晶晶 酆少英 +4 位作者 姬计法 王宏伟 魏学强 李稳 田一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603,I0002,共13页
为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深部地震探测中的应用,2015年10月在安徽铜陵段开展气枪流动激发试验。该试验采用沿长江航道激发、岸边固定排列接收的工作方式,因受长江航道及江岸地形的影响,加上原始记录中干扰波发育、静校正问题突出等,基于... 为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深部地震探测中的应用,2015年10月在安徽铜陵段开展气枪流动激发试验。该试验采用沿长江航道激发、岸边固定排列接收的工作方式,因受长江航道及江岸地形的影响,加上原始记录中干扰波发育、静校正问题突出等,基于常规的共中心点叠加的数据处理方法已不再适用。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本文采用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叠前多域多道集去噪以及非纵弯线共反射面元叠加等一系列处理技术,结果显示所获测线经过区域的深部构造叠加剖面较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 非纵弯线 共反射面元叠加 安徽铜陵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参数搜索的共反射面元叠加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小东 贾延睿 +1 位作者 李振春 宋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2-786,I0009,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借助于菲涅耳带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在CRS叠加中,叠加效果取决于波场运动学参数,因此对参数的搜索尤为重要,而一些局部优化算法效果受限于参数初值的选取。本文采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二维CRS参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借助于菲涅耳带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在CRS叠加中,叠加效果取决于波场运动学参数,因此对参数的搜索尤为重要,而一些局部优化算法效果受限于参数初值的选取。本文采用粒子群(PSO)算法实现对二维CRS参数的搜索,在不影响叠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参数搜索效率,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模型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 菲涅耳带 信噪比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化方法的共反射面元叠加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小东 李振春 丁仁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49,53,共5页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合优化的难题。基于CRS参数搜索的具体问题,对模拟退火算法中的三函数两准则做了最优设计。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叠加 波场参数 模拟退火算法 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娄兵 郑鸿明 +2 位作者 郭宏宪 范旭 张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4,共2页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同时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对改善低信噪比资料的叠前成像质量... 基于输出道成像方式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是一种以输出道成像方式实现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成像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仅能够输出一张高质量的叠加剖面,同时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对改善低信噪比资料的叠前成像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应用,证明了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缘山前带 低信噪比 共反射面元 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振春 滕厚华 孙小东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5期330-333,360,共5页
复杂地表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未作静校正的数据。在基准面重建时,利用CRS运动学波场参数可将CRS叠加剖面校正到某一选定的水平面上。在复杂地表CRS叠加中,波场三参数的耦合需要用到组合参数优化策略,因此实际处理过... 复杂地表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未作静校正的数据。在基准面重建时,利用CRS运动学波场参数可将CRS叠加剖面校正到某一选定的水平面上。在复杂地表CRS叠加中,波场三参数的耦合需要用到组合参数优化策略,因此实际处理过程中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来实现。地震数据的试算表明,复杂地表CRS叠加得出的剖面比常规处理剖面有较高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另外,对CRS叠加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s叠加 波场参数 基准面重建 模拟退火 组合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明忠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75-279,共5页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 随着勘探进程的深入和天然气勘探的需要,针对深层地质目标的勘探越来越迫切、难度也越来越大。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石炭系目的层埋藏深、资料信噪比低,且火成岩反射不规则和波场复杂,给该区资料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多域叠前去噪、视各向异性动校正等精细叠前道集处理的基础上,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共反射面叠加技术相结合,在提高石炭系火成岩偏移归位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火成岩低信噪比反射的成像效果,使该区针对石炭系火成岩的勘探攻关获得了重要突破,奠定了该地区天然气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勘探 石炭系火成岩 视各向异性动校正 叠前时间偏移 共反射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