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M在淮河流域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伟 郭振海 宇如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4-775,共12页
文中利用 1998年HUCEX资料对CommonLandModel(CLM )的模拟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CLM不但能够较好地模拟陆 气间各种能量通量 ,而且还能模拟出土壤中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春季 ,CLM对潜热模拟偏高 ,从而引起土壤温度模拟偏低 ;而... 文中利用 1998年HUCEX资料对CommonLandModel(CLM )的模拟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CLM不但能够较好地模拟陆 气间各种能量通量 ,而且还能模拟出土壤中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春季 ,CLM对潜热模拟偏高 ,从而引起土壤温度模拟偏低 ;而在夏季 ,潜热模拟偏低 ,在旱地下垫面由于净辐射模拟偏低使土壤温度的模拟仍然偏低 ,水田下垫面的土壤温度模拟趋向合理。夏季的水田无论在对大气的能量输送还是土壤的温度分布上 ,都有其特殊性 ,需在陆面模式中予以特殊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水田 夏季 旱地 净辐射 春季 试验 下垫面 陆面模式 能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模式CLM对若尔盖站冻融期模拟性能的检验与对比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渤黎 罗斯琼 +1 位作者 吕世华 张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9-658,共10页
陆面模式CLM(Community Land Model)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并被广泛应用的陆面过程模式。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对CLM3.0版本及CLM4.0版本在上述地... 陆面模式CLM(Community Land Model)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并被广泛应用的陆面过程模式。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对CLM3.0版本及CLM4.0版本在上述地区的模拟性能进行了检验与对比。通过比较观测值与模拟值,验证了模式在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适用性,发现CLM4.0较CLM3.0在模拟结果上有了一定提高。CLM4.0加入了未冻水参数化方案,使模式可以模拟到冬季土壤冻结后存留的未冻水,显著增加了冻融期间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同时减小了土壤含冰量的模拟值。并因此增大了模拟的冻土热容量,减小了热导率,使冻融期间土壤温度的模拟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模拟中也发现对于较深层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冻融期间较观测显著偏低。另外,在消融(冻结)过程阶段CLM4.0模拟的土壤含水量骤增(骤降)的时间均较观测提前。消融过程、冻结过程阶段模拟时间偏短,而完全冻结、完全消融阶段模拟时间偏长。因此CLM对于高原冻土地区的模拟仍是其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模式 陆面过程 土壤冻融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M模型的植被覆盖变化对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平 沈润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754-5760,共7页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本文结合GIMMS/NDVI遥感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并将其与模型模拟试验相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本文结合GIMMS/NDVI遥感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并将其与模型模拟试验相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的NDVI、气温和降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982—2006年,区域滑动平均NDVI、气温和降水的线性变化斜率分别为5E-04/10a、0.061℃/10a和-0.492mm/10a;研究区域内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同期滑动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459和-0.23,且均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应用CLM陆面过程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增加后,植被覆盖发生变化地区的净短波辐射有所增加,净长波辐射有所减少,导致地表吸收净辐射有增加趋势;研究区域内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有所增加,且潜热通量的增加更为明显,这可能对植被覆盖增加后气温的降低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区域内的土壤含水量和地表蒸散均呈增加变化,这可能导致降水增加。但是,植被覆盖增加对区域气温降低和降水增加的影响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陆面过程模型(clm)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少锋 林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4-699,共16页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温跟实测较为接近,同时CLM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温度随时间... 利用野外观测资料,考察了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对东亚地区3种典型下垫面(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森林、水田)的模拟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CLM模拟的地表气温跟实测较为接近,同时CLM还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土壤温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但模式模拟的地面温度的幅值跟观测相比显著偏小;对于能量通量而言,除感热通量外,CLM所模拟出的其它能量通量的变化均与观测实况比较一致。对于淮河流域的森林下垫面,CLM所模拟出陆气间的各能量通量均与实测较为接近,尤以夏季(8月份)的模拟性能最好。对于水田下垫面,CLM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各能量通量的主要变化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如水田的净辐射以及潜热通量夏季最大,而感热通量则是秋季最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陆面过程模式 能量通量 高原稀疏植被下垫面 森林 水田 东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CLDAS/CLM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萍萍 沈润平 +4 位作者 师春香 韩帅 王绍武 袁帅 鲁青芸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利用最新的高时空分辨率(1 km、1 h)的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RCLDAS-V1.0)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由NCAR发展的通用陆面模式(CLM),对青藏高原地区2015年1月1日至9月30日的土壤湿度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 利用最新的高时空分辨率(1 km、1 h)的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RCLDAS-V1.0)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由NCAR发展的通用陆面模式(CLM),对青藏高原地区2015年1月1日至9月30日的土壤湿度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1 km、1 h)土壤湿度能够体现出青藏高原地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较好地表现出各层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特征,6~9月土壤湿度波动较大,1~5月波动较平缓,上层土壤湿度变幅较大,深层变化较平缓。0~5 cm、0~10 cm和10~40 cm深度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其中0~5 cm土层的相关系数达到0.92,各层土壤湿度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均方根误差变化则相反,3个土层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偏差均小于0.04 mm 3 mm-3,但模式对于研究时段土壤湿度变化的低值有高估现象,且模拟能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HRCLDAS/clm系统 陆面模式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下垫面变化对土壤湿度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海清 李云鹏 +4 位作者 师春香 于燕 孙小龙 杨晓华 吴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5-1181,共17页
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调查土壤质地数据(SNSS)和中国区域陆地覆盖资料(CLCV)将陆面过程模式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中基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发展的土壤质地数据(FAO)和MODIS卫星反演的陆地覆盖数据(MODIS)... 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调查土壤质地数据(SNSS)和中国区域陆地覆盖资料(CLCV)将陆面过程模式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中基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发展的土壤质地数据(FAO)和MODIS卫星反演的陆地覆盖数据(MODIS)进行了替换,使用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强迫场资料,分别驱动基于同时改进土壤质地和陆地覆盖数据的CLM3.5(CLM-new)、基于只改进陆地覆盖数据的CLM3.5(CLM-clcv)、基于只改进土壤质地数据的CLM3.5(CLM-snss)和基于原始下垫面数据的CLM3.5(CLM-ctl),对内蒙古地区2011~2013年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试验,研究下垫面改进对CLM3.5模拟土壤湿度的影响。将四组模拟结果与46个土壤水分站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控制试验,CLM-clcv、CLM-snss和CLM-new都能不同程度地改进土壤湿度模拟,其中CLM-clcv主要在呼伦贝尔改进明显,CLM-snss则在除呼伦贝尔以外的大部地区改进显著,CLM-ctl模拟的土壤湿度在各层上均系统性偏大,而CLM-new模拟土壤湿度最好地反映出内蒙古地区观测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显著改善了土壤湿度的模拟,体现在与观测值有着更高的相关系数和更小的平均偏差与均方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 土壤湿度 下垫面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面过程模式的热红外卫星遥感影像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雪 沈斌 +2 位作者 阎广建 段四波 李召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0-336,共7页
遥感服务于气象、气候领域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地表过程模式与遥感数据之间的联系,利用过程模式的可靠输出参数来模拟卫星影像,并与真实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本文建立了一个以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相关参数为地表输入信息,以再分... 遥感服务于气象、气候领域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地表过程模式与遥感数据之间的联系,利用过程模式的可靠输出参数来模拟卫星影像,并与真实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本文建立了一个以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相关参数为地表输入信息,以再分析大气廓线为大气输入信息的卫星影像模拟系统,以期通过模拟数据与真实卫星数据的比较,为模式背景场、强迫场的修订及预报精度的提高服务.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由植被和土壤等组成的自然地表,模拟的热红外卫星信号主要取决于过程模式输出的地表温度,模拟的地表方向性辐射温度与模拟的大气层顶部表观辐射温度相关性高达0.99.模拟到的表观辐射温度与AVHRR影像对应的辐射温度差异比较大,最大值超过30 K,大多数像元温差分布在-20~20 K之间.温差在高海拔地区普遍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CLM对高海拔地区的温度估计偏低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陆面过程模型 查找表 模拟 遥感 热红外 大气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6
8
作者 罗斯琼 吕世华 +4 位作者 张宇 胡泽勇 马耀明 李锁锁 尚伦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71,共13页
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及"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ujiao(BJ)站2002—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与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 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及"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ujiao(BJ)站2002—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与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表明CoLM较成功地模拟了该地区的能量分配。模式对向上的短波辐射、向上的长波辐射、净辐射及土壤热通量模拟得较好,但冬季存在偏差。进一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发现浅层60 cm土壤温度模拟较好,深层存在偏差,表现为土壤温度变化滞后于实际变化。土壤湿度总体偏小,尤其是冬季冻结期,土壤冻融过程中忽略了土壤液态水在温度0℃以下仍能存在,含冰量模拟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BJ站 陆面过程 CoLM模式 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陆面过程模式在西北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对比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扬 杨启东 +1 位作者 孙旭映 王丽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417,共13页
利用NOAH(The Community Noah Land Surface Model)、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和CLM(Community Land Model)3个不同的陆面过程模式及兰州大学(Semi-Arid Climate Observatory and Laboratory,SACOL)2007年的观测资料,对黄土... 利用NOAH(The Community Noah Land Surface Model)、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和CLM(Community Land Model)3个不同的陆面过程模式及兰州大学(Semi-Arid Climate Observatory and Laboratory,SACOL)2007年的观测资料,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与观测值间的对比,考察不同陆面过程模式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模式在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有较大差异。其中,CLM模式模拟的20 cm以上的浅层土壤温度最优,SHAW模式模拟的深层土壤温度最优;SHAW模式模拟的土壤含水量与观测值最为接近,而NOAH和CLM模式模拟值有较大偏差;3个模式均能较好地模拟地表反射辐射,其中SHAW模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偏差最小;对地表长波辐射的模拟,CLM模式的模拟最优;3个模式均能较好地反映感热、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其中CLM模式对感热的模拟性能优于其他两个模式,在有降水发生后的湿润条件下,CLM模式对潜热的模拟性能最优,而无降水的干燥条件下,CLM模式的模拟偏差最大,NOAH模式对冬季潜热的模拟最优。总体而言,CLM模式能够更好地再现半干旱区地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及干燥条件下的潜热通量的模拟较差,模式对半干旱区陆气间的水文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NOAH模式 SHAW模式 clm模式 半干旱区 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下垫面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燕 刘新 李伟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91,共11页
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选取青藏高原上3个不同下垫面观测站(藏东南站、纳木错站和珠峰站)的观测资料,对这3个野外观测站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根据3个测站的试验数据,对模式中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进行了优化,... 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选取青藏高原上3个不同下垫面观测站(藏东南站、纳木错站和珠峰站)的观测资料,对这3个野外观测站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根据3个测站的试验数据,对模式中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进行了优化,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土壤层薄的特点,对模式中土壤分层方案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分层方案后的CoLM模式对3个测站土壤湿度的模拟性能较原分层方案有明显提高,平均偏差均减小0.014以上。但是与观测值相比,藏东南站土壤湿度的模拟整体偏低,纳木错站和珠峰站则整体偏高。对土壤温度而言,3个测站模拟与观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9以上,珠峰站偏差较大,调整分层方案后模拟的偏差有一定的改进。模式较好地模拟了3个测站的净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情况,调整分层方案后潜热通量的改进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oLM 陆面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海英 郭振海 +1 位作者 张宏昇 何金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45,共11页
利用CLM(Common Land Model)模式对我国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带沙漠和农田两种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外场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沙漠还是农田试验,CLM都能够较好地模拟其辐射通量和土... 利用CLM(Common Land Model)模式对我国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带沙漠和农田两种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外场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沙漠还是农田试验,CLM都能够较好地模拟其辐射通量和土壤中的热传导特征,CLM的模拟结果能够真实地再现试验期间土壤热传导过程对天气过程的响应。相比而言,模式对沙漠地区长波辐射通量和干燥时期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结果好于农田,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农田下垫面植被及土壤特征较沙漠复杂,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农田地表反照率和温度模拟的偏差。而对农田热传导的模拟结果好于沙漠,反映了CLM对含水量较大、持水力较强的农田下垫面的热传导模拟能力较好,而对含水量较小、持水力较弱的沙漠下垫面的热传导模拟能力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clm模式 农牧交错带 热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植被数据的陆面覆盖及其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锋 谢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1-697,共17页
本文基于中国1:100万植被图、马里兰大学AVHRR森林覆盖资料和中国753个气象站点40年的降水气温资料,发展了一套用于气候模拟的中国陆面覆盖资料(Chinese land cover derived fromvegetation map,简称CLCV)。该套资料与CLM(Community Lan... 本文基于中国1:100万植被图、马里兰大学AVHRR森林覆盖资料和中国753个气象站点40年的降水气温资料,发展了一套用于气候模拟的中国陆面覆盖资料(Chinese land cover derived fromvegetation map,简称CLCV)。该套资料与CLM(Community Land Model)原来所用的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 maging Spectro-radiometer)陆面覆盖资料相比有较大不同:其中裸土比例减少了14.5%,森林、灌木、草原和农作物比例分别增加了3.3%、4.8%、4.4%和0.3%,冰川、湖泊和湿地比例分别增加了0.4%、0.8%和0.6%。将CLCV和MO-DIS资料分别与全国土地资源概查汇总结果分省统计资料和基于中国1km土地利用图的土地利用资料比较表明,CLCV与两者较为接近。最后,利用CLM模式分别采用CLCV与MODIS陆面覆盖资料在中国区域内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使用CLCV资料所模拟的蒸散增加了约7.7mm/a;地表反照率、感热和径流分别减小了约0.7%、0.3W/m2和7.6mm/a;与MODIS卫星反演地表反照率和GRDC(Global Runoff Data Centre)径流资料比较表明,利用CLCV资料所模拟的地表反照率有一定改进,并能基本模拟出径流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被图 陆面覆盖 通用陆面模式clm 陆面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M模式在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辛羽飞 卞林根 张雪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7-574,共8页
运用CoLM(CLM3.0)模式对典型干旱区(张掖站)和青藏高原区(安多站、MS3478站)进行了off-line验证试验,检验了CoLM模式在典型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性能。结果表明:CoLM模式对典型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的陆面过程模拟较好,土壤各层温度的日... 运用CoLM(CLM3.0)模式对典型干旱区(张掖站)和青藏高原区(安多站、MS3478站)进行了off-line验证试验,检验了CoLM模式在典型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性能。结果表明:CoLM模式对典型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的陆面过程模拟较好,土壤各层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化趋势都能较准确地模拟出来,模拟的地表温度与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885,均方差为0.873;模拟的5 cm土壤温度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44,均方差为0.891。在高原地区能量平衡分量的模拟中,净辐射、感热模拟效果较好,潜热分量模拟值偏大,故将CoLM模式用于高原地区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M模式 陆面过程 黑河实验 GAME-Tibet试验 Off—line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陆面模式对土壤质地和亮度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梁晓 戴永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5-597,共13页
使用前苏联Valdai 1966~197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通用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模拟的水分循环和地表通量在12种土壤质地和8种土壤亮度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模拟的热通量对土壤质地和亮度都... 使用前苏联Valdai 1966~197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通用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模拟的水分循环和地表通量在12种土壤质地和8种土壤亮度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模拟的热通量对土壤质地和亮度都比较敏感,而地表水文过程只对土壤质地敏感。土壤亮度相同时,相对砂性土壤,粘土含量高的土壤保水性强,土壤湿度、地表蒸发和径流量都比较大(月均最大差值:土壤湿度约为5kg·m^-2,地表蒸发和径流量约为年降水量的7%和1.2%),相应地在热通量分配上存在明显差异(月均最大差值为8W·m^-2);土壤质地相同,亮度由亮变暗时,潜热通量变化很小,地表温度略有升高,而感热通量和净辐射增加显著(月均摄大差值为7W·m^-2)。土壤质地和亮度对模拟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降水少、植被覆盖度低的3~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陆面模式 土壤质地 土壤亮度 水分循环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M模式地表温度变分同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春雷 张朝林 刘长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5-994,共10页
本文采用变分方法对通用陆面模式(CoLM)中的地表温度进行同化。同化伴随约束条件采用CoLM模式中的地表及植被能量平衡方程,调节因子采用裸土及植被蒸发比。采用美国通量网(AmeriFlux)中的Bonville站数据对同化方法进行了单点验证,验证... 本文采用变分方法对通用陆面模式(CoLM)中的地表温度进行同化。同化伴随约束条件采用CoLM模式中的地表及植被能量平衡方程,调节因子采用裸土及植被蒸发比。采用美国通量网(AmeriFlux)中的Bonville站数据对同化方法进行了单点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同化后地表温度以及蒸散结果更加接近于实测值。选取中国华北地区对同化方法进行区域验证,结果显示每天仅采用白天一次观测值对地表温度进行同化的方法是有效的。通过对同化前后地表温度误差直方图比较可以发现,在有MODIS观测值的区域,同化后白天地表温度误差大大降低,同时,同化后地表蒸散空间分布图也发生了变化。单点验证以及区域验证结果都表明了变分同化方法是可靠的。变分同化方法可以改进陆面模式模拟结果,对于地表过程研究中的植被生态、水文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陆面模式可以与数值预报模式进行耦合,改进数值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同化 CoLM模式 地表温度 蒸发比 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模式中土壤和植被经验参数随机误差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晓 戴永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7-470,共14页
数据质量问题和模式参数化方案的非完备性是陆面模拟中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本文将高斯误差传播原理(Gaussian Error Propagation,GEP)应用于通用陆面模式(the Common Land Model,CoLM),研究关键的植被和土壤属性参数随机误差在模式中... 数据质量问题和模式参数化方案的非完备性是陆面模拟中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本文将高斯误差传播原理(Gaussian Error Propagation,GEP)应用于通用陆面模式(the Common Land Model,CoLM),研究关键的植被和土壤属性参数随机误差在模式中的传播,确定由此类误差导致的CoLM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基于本研究给定的土壤和植被参数的不确定性,CoLM模拟的表层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植被蒸散通量(植冠蒸腾+地表蒸发)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11%、34.07%和5.58%;砂土和稀疏森林上模拟效果最差。土壤参数随机误差对CoLM模拟的影响高于植被参数,而土壤水文参数(孔隙率、饱和基质势、气孔尺寸分布指数和饱和导水率)对各模拟量不确定性的贡献率均远大于热力参数(饱和反照率和热容)。对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模拟变量而言,最关键的参数均是气孔尺寸分布指数b,这可能与描述基质势与体积水含量关系的函数有关,其次重要的是砂土的孔隙度和粘土的饱和导水率。混交森林上的根深分布和苔原上的动力学粗糙度对蒸散通量贡献显著。本身相对误差大的经验参数对CoLM模拟不确定性的贡献不一定多。(2)干燥条件下(表层液态水饱和度小于0.1)土壤温度的不确定性大;相变发生时刻附近(表层土壤温度在0℃附近且表层液态水含量大于0)土壤湿度不确定性显著;蒸散通量的不确定性随本身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对温暖干燥环境中(表层土壤温度高于280K且表层液态水饱和度小于0.3)其不确定性最高。研究证实,GEP能够辨识CoLM中需优先提高观测精度的关键参数和关键参数化过程,对陆面模拟的参数选定、不确定性评估和模式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误差传播原理 通用陆面模式 随机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0年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面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云环 马柱国 +1 位作者 李明星 陈亮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90,共16页
基于2001年和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土地覆盖数据,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CLM)模拟真实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对地表能量平衡和... 基于2001年和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土地覆盖数据,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CLM)模拟真实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2001~2010年,中国LUCC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带、半干旱半湿润区过渡带和南方地区;中国区域荒漠减少0.92%,草地减少0.01%,农田增加0.77%,森林增加2.86%,植被覆盖度整体增加。2)在2001年和2010年两种土地利用/覆盖背景下,LUCC使大部分地区感热通量增加,植被蒸腾、蒸发潜热通量增加,土壤表面蒸发潜热通量减小。3)LUCC使大部分地区地表径流减小;中国西北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减小,其他地区土壤湿度增加,仅干旱半干旱过渡带上的土壤湿度发生了显著变化。4)当典型过渡带区域由荒漠变为草地后,感热通量增加1.11 W m-2,潜热通量增加0.14 W m-2;冠层蒸腾和蒸发分别增加0.039 mm d-1、0.009 mm d-1。土壤湿度平均减小0.01 m3 m-3,且随深度增加变干更明显,这是由于根系吸收了较多深层土壤水分,以满足植被显著增加的蒸腾而产生的结果。当草地变为灌木时,其能量通量和水分循环的变化与上述结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型(clm) 陆面过程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气强迫数据集对流域地表温度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含 金继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5,95,共8页
为探讨不同大气强迫数据集对陆面模式模拟地表温度的影响,基于不同大气强迫数据集(CMFD,GSWP,CRU-NCEP)和通用陆面模式CLM 5.0,对黄河流域上中游冬、夏季地表温度的多驱动输出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CLM5.0模式对地表温度... 为探讨不同大气强迫数据集对陆面模式模拟地表温度的影响,基于不同大气强迫数据集(CMFD,GSWP,CRU-NCEP)和通用陆面模式CLM 5.0,对黄河流域上中游冬、夏季地表温度的多驱动输出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CLM5.0模式对地表温度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2) 3种强迫数据集中,CMFD数据集驱动模式得到的夏季地表温度结果最好,偏差为0.54℃,均方根误差为0.63℃,相关系数为0.95;(3) GSWP数据集驱动模式得到的冬季地表温度结果最好,偏差为0.87℃,均方根误差为1.24℃,相关系数为0.95。因此,不同大气强迫数据集对陆面模式模拟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后续预测未来气候和水文过程时有必要选择最优大气强迫数据集驱动陆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大气强迫数据集 通用陆面模式 黄河流域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土壤有机质及砾石影响水热传输特性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马琴 刘新 +1 位作者 李伟平 丁宝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7-351,共15页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和砾石含量较高的特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参数化方案以描述土壤有机质和砾石对土壤导热率、导水率的影响。通过对通用陆面模式CoLM中的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以及地表蒸发阻抗三方面...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和砾石含量较高的特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参数化方案以描述土壤有机质和砾石对土壤导热率、导水率的影响。通过对通用陆面模式CoLM中的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以及地表蒸发阻抗三方面的逐步改进,对青藏高原藏东南站和纳木错站两种不同下垫面进行单点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原方案与最终优化方案的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的CoLM模式对藏东南站土壤湿度模拟性能明显提高,平均偏差减小到0.04,而对纳木错站浅层20 cm以上土壤湿度的模拟偏差略微增大。新方案在藏东南站对土壤内部温度的模拟改善较为显著,平均偏差减小了0.2°C;而在纳木错站40 cm以上有所改进。新参数化方案较好地模拟了两个观测站表面能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纳木错站7、8月份的潜热通量改进尤为明显,比原方案减少大约20 W m^(-2),与观测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oLM模式 有机质砾石 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