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烈士纪念活动情感表达及其功能
1
作者 柏晓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纪念活动是中共情感表达的载体,中共纪念活动饱含情感,中共烈士纪念活动尤是如此。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纪念所有为中华民族利益牺牲之士,集中表达了对烈士的尊崇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自信与担当之情、对国际友人和国际... 纪念活动是中共情感表达的载体,中共纪念活动饱含情感,中共烈士纪念活动尤是如此。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纪念所有为中华民族利益牺牲之士,集中表达了对烈士的尊崇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自信与担当之情、对国际友人和国际社会的感激之情、对法西斯帝国主义的痛恨之情。中共烈士纪念活动情感表达提升了中共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中共情感认同、实施了有效的抗日情感动员。这一历史显示情感及其表达对中共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抗日战争 烈士纪念活动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敢于斗争的历史审视
2
作者 冯兵 曾理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199,共10页
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高贵品质。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巨... 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高贵品质。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巨大胜利,其中明确斗争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方向指引,站稳斗争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价值导向,坚定斗争意志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动力,增强斗争本领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能力保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只有继续发扬敢于斗争的历史主动精神,才能以强大的战斗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精神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翻译实践先锋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文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国家翻译实践是个人或机构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开展的翻译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译者群体便是其真实写照。回顾历史,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以国家名义开展翻译实践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坚持“译行合一”,即自建党起,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一批先... 国家翻译实践是个人或机构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开展的翻译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译者群体便是其真实写照。回顾历史,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以国家名义开展翻译实践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坚持“译行合一”,即自建党起,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翻译、接受、传播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这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译行合一”可成为译学领域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与建构的先导与示范,彰显党员译者在国家翻译实践中的模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建党伟业 译行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伶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6,共5页
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事。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钥,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宝贵教育资源。新时代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夯实新时代青年... 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事。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钥,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宝贵教育资源。新时代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夯实新时代青年的信仰之基,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之心,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砥砺新时代青年的奋进之志,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筑牢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之魂,从思想、目标、行动、品德四个方面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 新时代 青年 成长成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的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5
作者 何金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共识的思想支柱,政治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定和谐意识的政治保障,社会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小康到大同社会意识的社会环境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态意识的自然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引领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 民族凝聚力 五种因素 苏联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坤 王华倬 高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40,247,共9页
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学校体育10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旨在为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本经验和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组织开展的学校体育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学校体育10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旨在为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本经验和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组织开展的学校体育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展开的学校体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组织开展的学校体育不断取得新进展,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学校体育的地位,构建体育为基础的育人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聚焦学生体质健康,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立足中国本土实际,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学校体育 发展历程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中共东北大学筹建、成立、迁校时间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曲晓范 石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近现代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民国中共东北大学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四个最直接的前身学校之一,它曾经历过两次筹办、建校及建校初期的多次易地迁址的复杂历史演变过程。由于该校诞生于激烈的国共内战时期,频繁转移造成原始... 在近现代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民国中共东北大学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四个最直接的前身学校之一,它曾经历过两次筹办、建校及建校初期的多次易地迁址的复杂历史演变过程。由于该校诞生于激烈的国共内战时期,频繁转移造成原始的建校历史档案严重缺失和集体记忆的混乱和错位,导致对其筹建和成立等重大历史时间的记载出现严重的疏漏和舛误。根据翔实的历史文献进行考证,可证明中共中央东北局是建立中共东北大学的第一责任者,1946年3月13日是该校的创立日,江华、凯丰、舒群、张松如等四人是决定学校筹建、定名、成立、迁校的关键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中共东北大学 筹建 建校和迁校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法治基因及其百年历史演进 被引量:26
8
作者 叶海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8,共12页
党章是根本性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根据。在马列主义党建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章建设,自成立伊始便制定党章并不断强化党章的规范性,以党章为基础和依据形成并统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依规治党中根植法治... 党章是根本性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根据。在马列主义党建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章建设,自成立伊始便制定党章并不断强化党章的规范性,以党章为基础和依据形成并统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依规治党中根植法治的基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依规治党经历了自发产生、自主推进和自由规划的渐进历程,其中隐含的法治基因也经历了被抑制、快速壮大、显化于外并统领党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主要遵循规范体系内在统一和权力有效制约监督的法治原则。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法治理念和基本方略,推动并保障了法治中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依规治党 法治中国 党内法规 建党10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特征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
9
作者 尹作亮 戴俊 王立杰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回顾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分析其特征及新时代的路径选择。学校体育经历了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和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呈现出社会的发展是学校...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回顾建党百年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分析其特征及新时代的路径选择。学校体育经历了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和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变迁历程,呈现出社会的发展是学校体育价值取向选择的根本遵循、学科的发展是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体育价值取向考量的重点内容等特征。提出新时代的路径选择:贯彻“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满足新时代对教育的诉求;围绕“四位一体”的学科目标,实现学校体育本位价值;解读“核心素养”的价值引领,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践行“以体育人”的本质属性,推进体教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建党百年 体育价值取向 变迁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付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0,共4页
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资源。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奠定了文本基础、做好了组织准备、夯实了群众基础、指明了推进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忽视纪念活... 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资源。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奠定了文本基础、做好了组织准备、夯实了群众基础、指明了推进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忽视纪念活动这一政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纪念活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分众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之比较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运祥 代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分众传播的思路和特点。运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等相关理论,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的比较为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不同定位、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报...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分众传播的思路和特点。运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等相关理论,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的比较为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不同定位、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报刊在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3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分众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从"小众"传播到"大众"理解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分众传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报刊定位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历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承坪 潘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3,共9页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是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等多学科需要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历了三个有鲜明特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是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等多学科需要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历了三个有鲜明特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这段时期,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第二阶段是自1978年12月至2013年10月,这段时期,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三阶段是自2013年11月至今,这段时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梳理新中国70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历程,总结经验与教训,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有效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政府与市场'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既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也有助于为世界其他国家改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借鉴,为创新经济理论、政治理论、行政理论等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演变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的四重来源及其整合——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视角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英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于中国近百年以来的特定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定现代化目标创造出的重要政治制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这一制度的形成与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于中国近百年以来的特定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定现代化目标创造出的重要政治制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这一制度的形成与成熟完善,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彰显的规律性,政党制度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性,政党制度运行的合理性和政党制度国家治理绩效的有效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的主要来源。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背景下,这四重来源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实现整合,以共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增强其优越性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具有说服力和传播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话语体系,从而在学理上阐明它对世界政党制度与政党理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制度优越性 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建党10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乡村发展的演进进程、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唐任伍 唐堂 李楚翘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7,共11页
乡村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摒弃“乡村改良”的建设思路,经历“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四个阶段,聚焦“乡村现代化”这一“... 乡村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摒弃“乡村改良”的建设思路,经历“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四个阶段,聚焦“乡村现代化”这一“大历史”“大叙事”,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理论谱系,即“革命—建设—发展—转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乡村改造 乡村建设 乡村改革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20
15
作者 袁利平 姜嘉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83,共15页
话语是民族符号图式、实践形态、文化价值和生存空间等特质属性的有力表达。中国乡村教育话语是在乡村教育实践探索基础上,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时代主题,彰显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教育发展道路为旨归的本土化诉求和现代性追求。建党百... 话语是民族符号图式、实践形态、文化价值和生存空间等特质属性的有力表达。中国乡村教育话语是在乡村教育实践探索基础上,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时代主题,彰显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教育发展道路为旨归的本土化诉求和现代性追求。建党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在话语体系上呈现出艰难探索、稳步积淀、转折发展和守正创新4个历史时期。国家在场的话语空间、人民需求的话语内容、现代性的话语实践以及治理的话语自觉,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品格和时代表达;回归乡村教育本真、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厚植乡村人力资本以及确保乡村社会兴盛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价值逻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乡村教育战略地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治理创新、乡村教育价值立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等维度上进一步彰显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保江 杨丽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共11页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工业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托幼服务供给研究: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放 马洪旭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5,共13页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托幼服务供给变迁内嵌于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之中,历经萌芽期、建构与发展期、解体与分化期、重建与发展期四个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等事件的触发下,托幼服务供给呈现出“钟...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托幼服务供给变迁内嵌于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之中,历经萌芽期、建构与发展期、解体与分化期、重建与发展期四个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等事件的触发下,托幼服务供给呈现出“钟摆式”的演进逻辑路径,政府责任、供给主体、供给机制、供给模式在不同的演进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特征。新时期托幼服务供给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家庭日益增长的托幼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托幼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重教育轻托育”和“公退民进”的结构性供给矛盾、选择性托育服务供给模式的局限性等。“十四五”期间,建立与完善托幼服务供给的多元投入机制、推进托幼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托幼一体化”为主的托育服务供给模式是优化人口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然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托幼服务 服务供给 人口政策 托幼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与正确党史观的确立和发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宋月红 周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中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个历史决议确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党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百年奋斗 历史决议 正确党史观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土地法治建设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雪阳 高林娜 蒋仁开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8,共8页
研究目的:从法治角度梳理、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研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的独... 研究目的:从法治角度梳理、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研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的“引导型土地法模式”,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探索的“改革型土地法模式”,为社会主义焕发青春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构建的“创新型土地法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研究结论:百年土地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坚持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坚持理论创新是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土地法治 革命 改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建党纪念话语的百年变迁——以“七一”建党纪念文本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祖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6,共14页
抗日战争以来每年“七一”尤其是逢十、逢五周年建党纪念日前后发表的建党纪念文本,相继推出“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革命话语、“进行三大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建设话语与“实现三大飞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 抗日战争以来每年“七一”尤其是逢十、逢五周年建党纪念日前后发表的建党纪念文本,相继推出“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革命话语、“进行三大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建设话语与“实现三大飞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话语,建构了“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作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宏大叙事;相继推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话语,建构“两个先锋队”“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自身形象,推进从整风整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展示了“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方位转换;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纪念文本 话语变迁 三次“伟大飞跃” 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