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蔽、澄明与“双减”:创新人才涌现的哲学基础与关键 被引量:5
1
作者 卢晓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中,范式与教-学间的联系是常规科学时期科学教育的本质所涉,不适当的教-学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范式陷阱。范式陷阱作为隐喻与海德格尔的“遮蔽”隐喻虽有不同但高度类似,彼此唤醒。教-学中的教科书以“真”的文字和语言形成了作为掩埋的遮蔽而类似“陷阱”,扭曲/失真的遮蔽使反常现象难以被“看见”和发现,改信的困难凸显范式陷阱作为“陷阱”的特征。在海德格尔处,真理的本质揭示自身为自由,即不被旧范式遮蔽的自由或不陷入范式陷阱的自由。Doublelighten作为英译方使“双减”概念中隐藏不露的微光与澄明得以显露。与遮蔽相对的隐喻是澄明,减少本科学习量和“双减”的哲学本质在澄明。澄明和自由是自然科学领域真理发现和创新人才涌现的本质和关键,全民族始终要将学生在(旧)范式中、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中所保有的澄明和自由视为珍宝。本文是勾连库恩和海德格尔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拔尖创新人才 科学教育 钱学森之问 科学革命 范式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财政政策的碳生产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玉焕 樊顺安 刘思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4,共17页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绿色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城市碳生产率,并推动了城市低碳发展。具体而言,实施该绿色财政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改善城市创新环境、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等提升城市碳生产率。同时,在非资源型、非工业型、环境信息公开和地方政府环保意识强的城市中,政策效应更显著。拓展研究发现,除铁岭市和铜川市外,其他试点城市在政策实施期间经济增长速率均高于碳排放增长速率,表现出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趋势。绿色财政政策在推动城市减碳、促增长、提升碳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低碳发展应以绿色财政为抓手制定因应之策,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减污降碳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财政政策 碳生产率 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型”政府视角下“双减”政策的问题检视与机制重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聚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6,共15页
“双减”政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时代党和国家推动义务教育变革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回应型政府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双减”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 “双减”政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时代党和国家推动义务教育变革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回应型政府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双减”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深入探究“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认为:“双减”政策在革除教育功利短视行为、扭转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教育倒挂、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情绪、匡正“影子教育”过度市场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出现了执行行为机械生硬、制造出新教育不公平、引发学校教育秩序混乱、协同减负功能丧失等问题。“双减”政策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从回应型政府建设的角度构建政策机制,导致政府政策对社会实践关切不够。为此,本研究提出:从塑理念、建机制、强供给、促参与来打造回应型政府,以促进“双减”政策不断切实回应社会公众需求,这对强化政府的主动性和责任性,提升政府双减政策效果,满足社会公众对教育“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型政府 “双减”政策 影子教育 校外培训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研究脉络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惠玉 梁丹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小微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减税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对象。首先,介绍文献收集过程,分析文献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小微企业”的基本内涵;其... 小微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减税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对象。首先,介绍文献收集过程,分析文献特征,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小微企业”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微观企业经营与宏观经济影响的双重视角,全面梳理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成效的研究成果;再次,从税收制度、微观企业和宏观经济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小微企业减税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探讨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优化路径;最后,分析当前小微企业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关注的四个方向。即深入研究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制、深入开展减税政策之间及减税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联动效应研究、引入更为精确的分析工具以提升减税政策设计的精准度与有效性、开展国际比较研究为我国减税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减税政策效应 制约因素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能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吗?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海平 杨琳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4,共13页
家长教育焦虑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利用“双减”政策实施后全国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能否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以及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对家长... 家长教育焦虑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利用“双减”政策实施后全国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能否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以及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对家长教育焦虑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还是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都会显著加重家长的教育焦虑,且对大城市、高社会经济地位家长教育焦虑的刺激作用更强。为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建议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性选择校外培训;防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新内卷”态势,警惕教育焦虑扩散;加大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力度,消解家长教育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校外培训 教育焦虑 教育竞争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税降费促进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芳 李心月 卫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8,共1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在深化体制改革中注意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减税降费是否促进了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减税政策和降费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在深化体制改革中注意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减税降费是否促进了产业结构深度转型升级,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减税政策和降费政策对产业结构高质量化的直接影响、影响机制与环境异质性分析,还明晰了相关税收政策与减税降费政策的协同效应,利用2006—2022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加速资金回流、激发创新活力和稳定市场预期三大机制,最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研究表明,在地方行政保护力度较大和税收监管较强的地区,减税政策更有利于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而降费政策对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未存在显著差异,这有可能与降费政策的具体措施、减免机制有关。此外,税务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了协同效应,税务“放管服”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说明组合型的税收政策能够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不同税种的减免力度、优化地方税收环境、税务体制改革与税费优惠政策协调等提出了减税降费的政策建议。文章深入剖析了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影响,为精准制定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经验证据;在研究路径方面,构建了包含资金回流、创新活力和市场预期在内的机理分析框架,不仅揭示了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地区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还深入挖掘了其内在机理。通过多维度的剖析,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经济引导效应,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好地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在推动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此外,从政策执行全流程视角出发,探究了地方税收行政保护、税收征管力度对减税降费政策的异质性影响,为税务部门本身更好发挥税制改革的经济赋能作用,完善地方税务服务提供改革方向;最后,通过协同税务部门体制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的政策合力作用,为税务部门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 税务体制改革 政策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交易的减排福利调节机理
7
作者 龙飞 韦玉琼 +1 位作者 祁慧博 成铭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130-9140,共11页
通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中引入林业碳汇交易模块,构建起不同减排政策的福利效应综合评估模型,同时,通过设计不同减排政策组合的协同减排情景,分别对“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交易作用于不同减排政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碳税政策)... 通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中引入林业碳汇交易模块,构建起不同减排政策的福利效应综合评估模型,同时,通过设计不同减排政策组合的协同减排情景,分别对“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交易作用于不同减排政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碳税政策)而改变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模拟分析,以揭示不同政策协调情景下林业碳汇交易对不同减排政策福利效应的调节过程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林业碳汇交易的纳入对“双碳”目标下碳减排政策福利提升具有正面的影响。与实施单一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政策协同情景相比,林业碳汇交易的加入对减排政策福利提升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可以减轻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征收带来的负面影响。林业碳汇交易的调节效应大小与林业碳汇的抵消比例相关,抵消比例越大,居民福利效应提升幅度越大。提出如何通过林业碳汇交易调节而改进减排政策福利效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林业碳汇交易在统一碳市场背景下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政策协同能力,为政府有效地运用复合型减排政策以提升社会福利效应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 碳税政策 减排政策 福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财政政策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来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证据
8
作者 薛钢 贾天悦 刘刚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8,共13页
绿色财政政策是引导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统筹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治理工具。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为切入点,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履行环境责... 绿色财政政策是引导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统筹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治理工具。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为切入点,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承担环境责任,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绿色创新补偿效应”与“减负纾困效应”实现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处在市场亲密度或法治水平较高城市的企业,以及大型企业、高融资约束或低代理成本企业,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其环境责任履行的积极影响更明显。拓展性检验发现,媒体关注和分析师关注在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财政政策 节能减排 企业环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作业改革策略研究——基于诸暨市学生作业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陈群 刘强 +2 位作者 张纲 张镇潮 吴翌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57,共8页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支持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和家长面临的要求逐步提高,平台在作业“智慧化”方面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研究通过深入分...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支持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和家长面临的要求逐步提高,平台在作业“智慧化”方面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行为,聚焦作业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行为现象,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不同学段学生作业时注意力分散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在课后作业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行为差异受个体特点、作业负担、作业环境和家庭氛围四个维度的多重因素影响,不同维度中的具体指标对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基于此,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多维视角,提出未来平台优化与提升的具体策略建议,以全面促进作业改革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课后作业 注意力分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政策组合使用效能差异及提升策略
10
作者 杨霞 何刚 +1 位作者 张世玉 蒋怀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9-1712,共14页
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根据碳交易碳税是否参与,设计四种碳减排政策工具使用情景.基于稳定性分析,阐释碳减排政策组合使用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通过敏感性分析厘清博弈系统主要敏感性因素及影响方向.以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案例... 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根据碳交易碳税是否参与,设计四种碳减排政策工具使用情景.基于稳定性分析,阐释碳减排政策组合使用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通过敏感性分析厘清博弈系统主要敏感性因素及影响方向.以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案例为实证对象,仿真碳交易和混合碳政策使用情景博弈主体演化轨迹,识别关键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动态递增税率和动态奖惩策略优化混合碳政策使用情景策略.研究发现:相较无碳交易无碳税、有碳交易无碳税、无碳交易有碳税情景,混合碳政策使用情景碳减排效能最佳;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仍有待于加强,政企双方未达到(监管,碳减排)最优状态,成本和惩罚因素对博弈系统影响明显,补贴因素作用方向不确定;混合碳政策情景融入动态递增税率和动态奖惩策略,系统呈螺旋式上升,获得(监管,碳减排)稳定均衡点,其中动态补贴-动态惩罚为最佳奖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政策组合 演化博弈 效能差异 动态奖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领导力、组织韧性与组织价值重塑——基于新东方响应“双减”政策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11
作者 梁林 王洁 段世玉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41,共18页
组织如何借助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实现组织价值重塑,是组织成功实现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通过选择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成功转型的新东方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双减”政策情境下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影响组织价值重塑的机制。... 组织如何借助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实现组织价值重塑,是组织成功实现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通过选择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成功转型的新东方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双减”政策情境下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影响组织价值重塑的机制。研究发现:(1)对应资源准备、能力发挥和机会衍生三个阶段,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的机制作用分别为资源储备、动力给予和方向把控。(2)伴随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的过程,组织韧性发挥的作用分别是资源冗余→有效识别、活性激活、市场定位→战略转型。(3)伴随组织韧性发挥作用的过程,组织韧性影响组织价值重塑的机制分别是维稳、赋活、优化。最后构建出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影响组织价值重塑的框架模型,解构了危机领导力激活组织韧性的机制及组织韧性影响组织价值重塑的机制,既补充了危机领导力、组织韧性和组织价值重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又可为组织韧性作用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危机领导力 组织韧性 激活 价值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红利效应:经济、环境与就业的平衡考虑
12
作者 王军 苏坤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2,共8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重要抓手,研究其实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红利效应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2年我国278个地级市以及沪深A股数...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重要抓手,研究其实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红利效应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2年我国278个地级市以及沪深A股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加以考察。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有效释放经济发展、减污降碳以及就业增长三重红利,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提升城市和企业的创新水平,且从创新效果差异性的角度发现低碳城市试点能显著促进实质性创新,进而带动红利效应释放。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资源禀赋、环境压力以及工业基础视角,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非资源型城市、环境信息公开城市以及非老工业基地城市更能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和减污降碳红利,而就业增长红利有所欠缺,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经济发展 减污降碳 就业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否协同推进了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
13
作者 孙慧 张学峰 +1 位作者 夏学超 杨泽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2,共13页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亦是纾解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障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利用中国148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以下简称“示范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亦是纾解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障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利用中国148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以下简称“示范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别使用耦合协同模型和超效率CCR模型测度降碳减污协同指数和扩绿增长水平,进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示范区政策实施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①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降碳减污同时实现扩绿增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异质性处理效应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创新激励效应来实现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但是协同互补效应仅在降碳减污方面存在调节作用,扩绿增长方面并未产生有效作用。③异质性结果表明,示范区政策在复合型城市、高环境关注城市和工业化水平高的城市显著地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④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第二批试点城市,示范区政策第一批试点城市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在未以牺牲经济绩效为代价的前提下,示范区政策有效地释放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四重红利。该研究从多视角评估了示范区政策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政策效果,拓展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的相关研究,且为中国推动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降碳减污 扩绿增长 政策效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碳中和效应的多维评估——来自城市与企业的宏微观证据
14
作者 田时中 王鹏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5,共11页
探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研究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利... 探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研究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多维度评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检验影响机制,并拓展研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探讨该政策实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政策退出效应。结果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有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在能源消费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提升了碳排放效率;在能源供给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推动了清洁能源发展,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方式加快碳中和进程。异质性分析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碳中和的影响,因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环境规制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拓展性分析表明,微观层面,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且对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能耗行业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碳中和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策退出后,示范城市仍表现出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放大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效发挥财政和技术创新机制作用,持续提高能源供需效率;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推进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财政政策 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低碳转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校外培训参与和支出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庞小冬 薛海平 肖凤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6,共20页
“双减”政策提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校外培训支出负担”的目标,而当前对该政策工作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估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利用基于全国抽样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大样本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提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校外培训支出负担”的目标,而当前对该政策工作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估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利用基于全国抽样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大样本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校外培训参与和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和支出存在显著降低效应,结论通过PSM-DID稳健性检验;(2)“双减”政策对学生参加“学期中和寒暑假”“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存在显著降低效应,结论通过PSM-DID稳健性检验;(3)“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和支出存在显著增加效应,结论未通过PSM-DID稳健性检验;(4)异质性分析发现“双减”政策显著降低了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家庭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和支出,对高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家庭不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评估“双减”政策工作目标达成程度提供了证据,为实施“双减”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不断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加大力度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校外培训参与 校外培训支出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财政的制度保障:来自减税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士坤 马海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民生支出的崛起是近年来地方财政的突出特征,然而其背后的制度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收集2012—2021年地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全面减税政策与地方支出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减税政策冲击下,地方政... 民生支出的崛起是近年来地方财政的突出特征,然而其背后的制度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收集2012—2021年地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全面减税政策与地方支出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减税政策冲击下,地方政府的支出水平显著下降,而民生支出占比显著提升。此外,本文还发现距离行政中心的距离、支出分权程度能够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削减行为。研究认为政府间财政关系在解释地方政府民生支出保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上述发现为理解近年来民生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制度性解释,并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及完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支出 减税政策 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试点政策发展现状及其对公共建筑的碳减排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维娜 秦颖 +1 位作者 马丁媛 黄道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6,共8页
2013年我国通过碳交易试点政策将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4—2021年的数据,从公共建筑碳交易重点控排单位统计分析、配额清缴、配额分配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在城市公... 2013年我国通过碳交易试点政策将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4—2021年的数据,从公共建筑碳交易重点控排单位统计分析、配额清缴、配额分配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北京市碳交易试点政策在城市公共建筑领域的交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公共建筑实际碳排放量,以历史排放法结合基准线法核定公共建筑碳配额量。结果表明,2014—2021年北京市公共建筑碳配额缺口量累计值约为619.70万吨,支付碳配额缺口量的交易成本累计值约为4631.92万美元;公共建筑碳配额交易量以及碳配额缺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进一步基于公共建筑碳配额缺口量的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北京市公共建筑碳排放起到积极的减排效果。最后基于扩大公共建筑碳交易市场、稳步推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提高碳核算体系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等提出相关建议,以期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提升公共建筑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政策 碳交易 公共建筑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智慧农业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俊杰 潘志齐 崔维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8-21,共4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寿光市智慧农业在“双碳”政策下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及农民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虽然农民对智慧农业有较高的认可度,但因建设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和电商应用不... 该研究旨在探讨寿光市智慧农业在“双碳”政策下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及农民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虽然农民对智慧农业有较高的认可度,但因建设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和电商应用不足,智慧农业的普及受到限制。结论指出,为推动智慧农业的低碳化发展,建议加强宏观政策调控、促进各级机构合作,并提升科技和人才素质,以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 “双碳”政策 绿色农业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市场和家庭私域:“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分层响应机制探究——以江苏省追踪数据为例
19
作者 李佳丽 樊启星 姚继军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共10页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追踪数据,运用DID、PSM-DID、DDD模型,结合“模糊性—冲突性”政策执行框架与时间资源分配等相关理论,评估“双减”政策不同目标的实施成效与差异化机制。研究发现:校外学科类补习治理呈“低模糊×...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追踪数据,运用DID、PSM-DID、DDD模型,结合“模糊性—冲突性”政策执行框架与时间资源分配等相关理论,评估“双减”政策不同目标的实施成效与差异化机制。研究发现:校外学科类补习治理呈“低模糊×高冲突”的政治执行特征,政策效果受市场空间与政策执行力度双重调节,市区与试点地区补习参与率显著下降,而村郊、非试点地区效果不显著,体现密集型监管治理的短期有效性和易反弹性;作业减负呈“低模糊×低冲突”的行政执行特征,政策效果显著但同质化严重,对深层教学改革推动有限;家长精力减负呈“高模糊×低冲突”的适应执行特征,释放的时间主要转向生活陪伴,家庭投入由“补习资源分层”转向“亲子陪伴分层”,隐含新型教育分化风险。本文提出“双减”政策三层响应机制框架,揭示不同执行情境的差异路径与成效,为优化减负政策与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校外学科类补习 校内作业 家长精力 政策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扩展的深度强化学习混合流水车间调度
20
作者 汤怀钰 王聪 +2 位作者 张宏立 马萍 董颖超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5-200,共6页
针对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hybrid flow shop problem, HFSP),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最小总能耗为求解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扩展的深度强化学习新方法。将状态特征由传统单一方式转变为多特征状态元组,并通过引入新的动作选择规... 针对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hybrid flow shop problem, HFSP),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最小总能耗为求解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扩展的深度强化学习新方法。将状态特征由传统单一方式转变为多特征状态元组,并通过引入新的动作选择规则来优化加工机器的选择。设计了奖励机制为最大加工时间和能耗的负相关,激励系统在调度过程中尽量减少加工时间和总能耗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将PPORL方法应用于不同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并与现有算法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探索性和泛化能力,显著提高了调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有效地解决了多目标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混合流水车间调度 深度强化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