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蓼氮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华 刘可慧 +4 位作者 周振明 苏银萍 陈孟林 陈朝述 于方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7-521,共5页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Mn、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锰超富集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生长、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酶(GOGAT)、谷氨酸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以及硝态氮(NO3-)、铵态...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Mn、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锰超富集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生长、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酶(GOGAT)、谷氨酸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以及硝态氮(NO3-)、铵态氮(NH4+)、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水蓼对Mn、Zn的吸收和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蓼根、茎、叶中Mn、Zn含量,随着Mn、Zn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水蓼对Zn和Mn的转移系数分别维持在1.0-1.8和1.0-11.9,表明Zn对水蓼体内Mn的转移影响较为明显;Mn/Zn单一及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水蓼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P〈0.05),但是叶绿素a/b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Mn/Zn复合处理抑制了根系生长及株重,T8时,根长仅为对照组的64.93%,而T9时,株重仅为对照组的65.45%;单Zn及Mn/Zn复合处理均降低了水蓼根系中NO3-的含量,以及抑制NR活性,T5时,叶片和根中NR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44.36%和34.41%,但提高了叶片与根系中NH4+的含量,T9时叶片中的NH4+含量是对照组的2.35倍,T8时根中的NH4+含量是对照组的1.58倍,以及增加了GS活性,T9时,叶和根中GS活性分别使对照组的1.32和1.57倍,Zn及Mn、Zn复合处理对水蓼叶片与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GS活性以及GDH活性提高在消除NH4+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复合污染 水蓼 氮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Cr(Ⅲ)在黄土上共存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艳 唐晓武 刘干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7-1502,共6页
重金属是土体污染中最重要的污染物质之一,土中的重金属污染往往是复合污染的形式。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锰铬重金属共存时在黄土上的吸附特性。在Mn(II)、Cr(III)重金属复合体系中,Mn(II)在黄土上的吸附明显受到抑制,吸附... 重金属是土体污染中最重要的污染物质之一,土中的重金属污染往往是复合污染的形式。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锰铬重金属共存时在黄土上的吸附特性。在Mn(II)、Cr(III)重金属复合体系中,Mn(II)在黄土上的吸附明显受到抑制,吸附量减小14.6%~46.5%,而Cr(III)在黄土上的吸附基本不受Mn(II)的影响。Mn(II)的吸附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受Cr(III)的抑制而不能很好地符合Fredunlich、D-R模型,Cr(III)的吸附仍能较好地符合Fredunlich、D–R模型。在p H=5~7酸性条件下Cr(III)促进了Mn(II)在黄土上的吸附,Mn(II)对Cr(III)的吸附稍有抑制;在碱性条件下,Cr(III)基本不受影响能完全被去除,而Mn(II)的吸附受到很大的抑制作用。重金属本身的物理属性比如水解常数大小以及黄土中的矿物成分都对Mn(II)、Cr(III)在黄土上吸附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吸附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O联用K2FeO4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锰及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仕荣 吴小芳 +1 位作者 黄茂林 杨学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1348,共8页
针对饮用水源中锰及氨氮复合污染问题,研究了次氯酸钠(NaClO)、高铁酸钾(K2FeO4)、NaClO联用K2FeO43种预氧化方式强化混凝工艺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预氧化时间及pH值对锰、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并比较了3种预氧化方式消毒副产物... 针对饮用水源中锰及氨氮复合污染问题,研究了次氯酸钠(NaClO)、高铁酸钾(K2FeO4)、NaClO联用K2FeO43种预氧化方式强化混凝工艺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预氧化时间及pH值对锰、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并比较了3种预氧化方式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量。结果表明,当锰和氨氮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L、0.8 mg/L时,联用方式最佳的反应条件为pH=7,NaClO投加量7.5 mg/L,K2FeO4投加量6 mg/L,预氧化时间10 min,此时锰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8.0%、45.5%,出水水质能满足锰质量浓度低于0.1 mg/L、氨氮质量浓度低于0.5 mg/L的要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氧化剂投加量和pH值是影响联用方式除锰及氨氮的主要因素,预氧化时间则影响不大。与单独投加NaClO相比,联用工艺减少了DBPs的生成量,其中三氯甲烷、三氯乙腈、二氯一溴甲烷的质量浓度分别降低56.5%、55.2%、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锰与氨氮复合污染 次氯酸钠 高铁酸钾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固化剂对湘潭锰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子旗 刘希灵 +2 位作者 李志贤 李伟亚 曾星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762-769,共8页
为探究生石灰(CaO)、羟基磷灰石(HAP)2种固化剂对湘潭锰矿区土壤中重金属锰(Mn)、铅(Pb)、铬(Cr)的固化效应,将2种固化剂以不同的施入量进行单一和组配固化处理,测定土壤中有效态Mn、Pb、Cr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生石灰(CaO)、羟基磷灰石(HAP)2种固化剂对湘潭锰矿区土壤中重金属锰(Mn)、铅(Pb)、铬(Cr)的固化效应,将2种固化剂以不同的施入量进行单一和组配固化处理,测定土壤中有效态Mn、Pb、Cr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固化处理均可极显著(p<0.01)降低土壤中有效态Mn、Pb的含量;对于土壤中有效态Cr,单一生石灰固化处理可极显著(p<0.01)降低其含量,而羟基磷灰石施入量为1%时方可使其含量降低80.40%,同时组配处理对Cr的固化效果也不理想。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石灰的施入量与土壤中有效态Mn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羟基磷灰石的施入量与土壤中有效态Mn、Pb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故2种试剂的单一和组配处理对湘潭锰矿区土壤中Mn、Pb有较好的固化效果,单一生石灰处理对湘潭锰矿区土壤中Cr有较好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潭锰矿区 重金属污染 生石灰 羟基磷灰石 单一处理 组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