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立式板状油藏注采井网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兴梁 张仕帆 +2 位作者 汪鹏 王彭 张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复杂,传统井网部署易产生低产能井,需构建立体注采井网以提高产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塔里木富满油田满深3和满深4井区立体注采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预测...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复杂,传统井网部署易产生低产能井,需构建立体注采井网以提高产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塔里木富满油田满深3和满深4井区立体注采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并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预测产能。结果表明,满深3井区注气井与采油井单个交错排状分布时波及系数最大;采油井纵向深度越大,波及系数越大;平面注采井距在500~1000m波及系数相对稳定,井距增至1500m时,波及系数大幅度减小。满深4井区注气井、注水井与采油井单个交错排状分布时波及系数最大。先导试验中,满深3和满深4井区分别采取“浅部注N_(2),深部采油”和“顶部注N_(2),底部注水,中部采油”的井网构建方案,阶段末采出程度分别达到21.3%与22.4%,相比于基础衰竭式开发和注水开发方案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满油田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立体注采井网 井网构建 波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开发参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军军 杨兴利 +2 位作者 辛毅超 柳朝阳 仝波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5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为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并不利于油田进行油藏地质研究、开发政策制定与成本控制。对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比、含水率、注水利用状况及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为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并不利于油田进行油藏地质研究、开发政策制定与成本控制。对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比、含水率、注水利用状况及采收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产量递减规律为双曲递减模式;区块注水开发潜力较大,目前该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74.54%,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为36.94%,注采连通率为27.27%;合理注采比约为2.5,随着采出程度增加,含水率上升速度先增大,后有所减小;根据存水率、耗水指数及水驱指数可知,开发后期,区块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好,最终采收率增加,研究区在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率应尽量小于6.1%,地层合理压力应大于9.1 MPa,在该开发条件下,研究区最终采收率约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藏 递减规律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注采比 含水率 注水利用状况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热热储改造技术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作 赵乐坤 +1 位作者 卫然 刘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我国深层地热资源量非常丰富,但因具有温度高、硬度高、应力高、施工压力高等“四高”特征,通过热储改造经济利用其热能难度极大,大量深层高温沉积岩及干热岩等深层地热资源因技术与经济原因尚未得到规模动用。总结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深... 我国深层地热资源量非常丰富,但因具有温度高、硬度高、应力高、施工压力高等“四高”特征,通过热储改造经济利用其热能难度极大,大量深层高温沉积岩及干热岩等深层地热资源因技术与经济原因尚未得到规模动用。总结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深层地热热储改造技术的最新进展,认识到传统的直井或斜井注采模式及笼统的压裂改造方法难以满足深层地热效益开发需求。为此,提出了大力发展“直井+水平井”或“水平井+水平井”联合注采井网+分段压裂技术及配套的耐高温工具、材料与裂缝系统定量表征技术等建议,可为加速我国能源转型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 联合注采井网 热储改造 复杂裂缝系统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化 被引量:60
4
作者 凌宗发 胡永乐 +1 位作者 李保柱 王丽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查明水平井注采井网的开发效果及其与传统直井注采井网的区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注采井网部署方案。结果表明:与直井注水相比,水平井注采井网可形成线性驱动,推迟注入水突破时间、提高波及效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水平井水... 为查明水平井注采井网的开发效果及其与传统直井注采井网的区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注采井网部署方案。结果表明:与直井注水相比,水平井注采井网可形成线性驱动,推迟注入水突破时间、提高波及效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水平井水平段压力损失影响水平井注水开发效果,平行对应反向井网考虑了压力损失的影响,可有效地克服压力损失造成的注入水局部突进现象,平行交错反向指指井网既考虑了水平段压力损失的影响,又可扩大井网控制面积,为最优的水平井注采井网;对于均质薄层油藏,水平井在油藏中位置的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水平井注水技术在哈得4薄砂层油藏的开发中起到了降低注入压力、增加注入量、有效保持地层压力的作用,所设计的水平井注采井网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注水 水平井注采井网 井网优化 低渗透油藏 薄层油藏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采井网构建及开发意义——以塔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39
5
作者 鲁新便 荣元帅 +1 位作者 李小波 吴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8-664,共7页
为了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复杂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的注采井网。从不同岩溶地质背景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风化壳型、断控型和暗河型储集体的缝洞空间结构特征、注采关系特点和井网形式,提出了"注采空间结构井网&... 为了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复杂缝洞结构和连通关系的注采井网。从不同岩溶地质背景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风化壳型、断控型和暗河型储集体的缝洞空间结构特征、注采关系特点和井网形式,提出了"注采空间结构井网"的理论概念,即以缝洞体空间展布为基础,结合缝洞形态、尺度、连通结构等信息,在三维空间上构建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的配置关系,最大程度提高缝洞控制、水驱储量动用及采收率。研究认为:风化壳型注采关系以"低注高采,缝注孔洞采、小洞注大洞采"为特点,适宜建立"面状"注采井网;断控型注采井组以"等高注采、缝注洞采、边注中采"的注采关系为主,应建立"条带状"的注采井网;暗河型注采井组易形成"低注高采、洞注洞采"的注采关系,可建立"线状"注采井网。同时应形成与井网形式相匹配的差异化注水方式,以全面体现注采空间结构井网"多向注采、多段注采、立体注采"的构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关系 注水开发 注采井网 缝洞型油藏 提高采收率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联合井网型式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孙致学 姚军 +3 位作者 唐永亮 卜向前 庞鹏 董立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116,共4页
随着低渗透油藏储量的不断增加和水平井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逐渐向规模化发展,需要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井网型式进行研究。基于低渗透油藏参数,对水平井井网型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纯的水平井井网,... 随着低渗透油藏储量的不断增加和水平井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逐渐向规模化发展,需要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井网型式进行研究。基于低渗透油藏参数,对水平井井网型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纯的水平井井网,由于水平井控制面积大,不宜采用注采比过大或者过小的井网型式,平行交错五点井网较佳;而对于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不同注采比下井网的最终采收率差别不大,而含水率变化差别比较大,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五点井网型式开发效果较好,同时结合分段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井网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由于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水平井和直井井网布井型式更为灵活,对不同的水平井和直井特殊井网型式通过合理优化井距排距,可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井网 联合井网 注采比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齐银 白晓虎 +4 位作者 宋辉 杜现飞 殷桂琴 康博 吕昌盛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83-485,49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孔喉细微,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藏,超前注水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提高其开发效果。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华庆油田长6超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注采井网根据水平井段与注水井的相...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孔喉细微,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藏,超前注水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提高其开发效果。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华庆油田长6超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注采井网根据水平井段与注水井的相对位置,将常规压裂和体积压裂进行组合设计,在距离水线较近的井段实施小规模压裂,距离水线较远的井段实施大规模体积压裂。该方案的实施,在减小早期水淹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人工裂缝和井网、注水的适配性。同时,开展了8口水平井新型压裂设计的矿场试验,与采用常规压裂设计的邻近水平井相比,试油产量提高20 m3/d左右,投产初期3个月累计产油量提高184 t,含水率较低且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注采井网 组合压裂设计 单井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青 李小波 +3 位作者 谭涛 宋正聪 张杰 刘洪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为构建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井网,增大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断溶体油藏的水驱开发效率,以塔河油田缝洞结构精细识别和刻画为基础,根据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展布特征,裂缝连通状况及油水分布模式,提取出典型缝洞组合模式... 为构建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井网,增大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断溶体油藏的水驱开发效率,以塔河油田缝洞结构精细识别和刻画为基础,根据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展布特征,裂缝连通状况及油水分布模式,提取出典型缝洞组合模式,建立概念模型。依据概念模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能反映断溶体油藏特点的数值模型,考虑其平面及纵向储集体发育都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设计了"平面上不同位置注采,纵向上不同深度注采"的井网优化方案。通过结果优选,得到适用于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最佳井网模式。研究表明,平面上,针对有一定破碎宽度的带状油藏,两翼同时注水,核部采油效果最好,针对破碎带宽度较小的板状油藏,宜采用线状井网,且注水井部署在断裂带中间的开发效果好于注水井部署在两端;纵向上,深注浅采的注采关系更有利于断溶体油藏水驱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断溶体 缝洞组合 注采井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评价关键技术 被引量:68
9
作者 郑得文 胥洪成 +5 位作者 王皆明 孙军昌 赵凯 李春 石磊 唐立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4-801,共8页
从储气库与气藏在开采方式和运行规律方面的差异性出发,考虑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评价技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了储气库特色建库评价关键技术,并进行了矿场应用实例分析。通过总结国内第1批商业储气库建设运行经验,深入研究储气库短期大... 从储气库与气藏在开采方式和运行规律方面的差异性出发,考虑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评价技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了储气库特色建库评价关键技术,并进行了矿场应用实例分析。通过总结国内第1批商业储气库建设运行经验,深入研究储气库短期大流量往复注采的内在机理,提出圈闭动态密封性、建库有效孔隙空间、高速不稳定渗流有限供给等理念,创建了圈闭密封性评价、库容参数设计、注采井网优化和监测方案设计4项储气库特色关键技术,分别解决储气库保存条件、容量大小、高效注采、安全运行方面的技术瓶颈,丰富和完善了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技术体系。这些技术成功指导了某气藏建库地质方案设计和现场工程实施,扩容达产效果好,实际动态与方案设计指标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动态密封性 库容参数 产能评价 注采井网 监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及调整方式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方艳君 刘端奇 +2 位作者 王天智 冮明立 楼唤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5,共4页
喇萨杏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部分区块层系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针对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主要特点,研究建立了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方法,对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确定了注采... 喇萨杏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部分区块层系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针对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主要特点,研究建立了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方法,对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确定了注采系统调整的主要方式,对典型区块的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调整可以归结为反九点面积井网、四点法面积井网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3种类型的调整模式。高含水后期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可以取得较好的调整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0.9个百分点左右。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萨杏 注采系统 评价方法 调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注采配置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世明 周英杰 +4 位作者 戴涛 宋勇 田同辉 许强 董亚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7,114-115,共4页
针对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注采配置关系,对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复杂的注采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微单元划分的思想,结合注采微单元水驱效果差异,确定五点井网是最适宜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基础井网。在此基础上按照发挥有利微单元、调整不利微单... 针对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注采配置关系,对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复杂的注采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微单元划分的思想,结合注采微单元水驱效果差异,确定五点井网是最适宜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基础井网。在此基础上按照发挥有利微单元、调整不利微单元、实现均衡驱替的原则,从调整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井形参数和注采关系2方面,系统研究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调配方向。根据优化结果,按照不规则鱼骨状分支水平井面积井网的整体静态规则化和不均衡注采参数的整体动态均衡化的原则,提出基于五点井网的3种井网优化调整对策,建立了合理的整体开发不规则面积井网模式。预测结果显示,3种调整策略都可以有效地改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注采井网的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状分支水平井 注采特征 注采微单元 数值模拟 注采配置优化 井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极限注采井距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侯晓春 陆程 +1 位作者 蔡文 郑兴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低渗透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布井方式至关重要。首先利用劈分流场的方法直观地给出常规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的产能评价方法;然后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点,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建立新的井网渗... 低渗透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布井方式至关重要。首先利用劈分流场的方法直观地给出常规储层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的产能评价方法;然后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点,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建立新的井网渗流物理模型并求解得到产能评价公式;最后经分析计算给出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面积井网极限注采井距关系曲线。研究结果为低渗透储层部署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 劈分流场 启动压力梯度 极限注采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九点井网产能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春兰 程林松 +1 位作者 张丽华 郎兆新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从基本的渗流理论(保角变换、镜像反映、叠加原理等理论)出发,推导出了三种水平井九点井网产能计算公式,并与电解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关键词 水平井 渗流 注水井 产能 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史海涛 王朔 +2 位作者 吕楠 张佩佩 罗艳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4,157,共4页
针对胜利油田z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低、井间剩余油较多的问题,首选蒸汽驱作为蒸汽吞吐后的接替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对Z区块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转驱时机、注汽干度等技术参数进行... 针对胜利油田z区块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采收率低、井间剩余油较多的问题,首选蒸汽驱作为蒸汽吞吐后的接替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对Z区块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转驱时机、注汽干度等技术参数进行优选。实施过程中使用了30t/h超高干度注汽锅炉,出口注汽干度可高达95%以上,保证了注汽井的注汽强度为1.6m3/(d·km2·m)左右。先导试验区7口水平井蒸汽驱见到明显效果,平均日产油增加了4~8t/d。研究成果为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在胜利油田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水平井蒸汽驱 注采井网 注汽干度 采注比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注水技术在裂缝性古潜山油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吉昌 靳海龙 +1 位作者 梁武全 于学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139,共4页
针对大民屯凹陷古潜山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水窜严重、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加强了古潜山内幕研究,在对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将常规水驱方法与渗析采油机理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井型组合注水、古潜山分层注水、异步... 针对大民屯凹陷古潜山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水窜严重、水驱采收率低等问题,加强了古潜山内幕研究,在对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将常规水驱方法与渗析采油机理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井型组合注水、古潜山分层注水、异步注采等多元化注水技术,在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方面有良好效果。该研究对同类型古潜山油藏的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异步注采 古潜山分注 组合注采 渗析采油 裂缝性古潜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点井网产能快速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万静 王晓冬 +1 位作者 陈建阳 陆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6-731,共6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水平井等对井网评价的要求,从直井五点注采井网产能分析入手,采用镜像反演法、压力叠加法,并引入形状因子、裂缝和水平井当量井径、启动压力梯度等参数,将无穷井排的稳定渗流问题转化成为封闭体中一口注水井或... 针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水平井等对井网评价的要求,从直井五点注采井网产能分析入手,采用镜像反演法、压力叠加法,并引入形状因子、裂缝和水平井当量井径、启动压力梯度等参数,将无穷井排的稳定渗流问题转化成为封闭体中一口注水井或者采油井的拟稳态渗流问题,通过求取封闭边界中油井、注水井的拟稳态压力方程得到注采压差和产量的关系式,建立不同注采井网、不同注采井型、不同投产方式、不同油藏类型的产能计算通式,形成了一套井网产能评价新方法。该方法在大庆榆树林油田井网调整优选中的应用表明,其具有公式简单、计算方便、扩展性好的优点,适用于油田现场井网产能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点井网 产能评价 当量井径 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 被引量:26
17
作者 徐正顺 王凤兰 +2 位作者 张善严 田晓东 姜雪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2,共7页
喇萨杏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及其在多种驱替方式、多套井网开发下的主要矛盾,立足于精细挖潜和综合调整,发展了层系井网调整、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及调整、区块开发效果评价和综合调整等特高含水期... 喇萨杏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针对多层非均质油层的特点及其在多种驱替方式、多套井网开发下的主要矛盾,立足于精细挖潜和综合调整,发展了层系井网调整、单砂体注采关系评价及调整、区块开发效果评价和综合调整等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及应用效果的系统总结与概括,明确了改善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思路和对策,有力地推进了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井网调整 注采系统调整 综合调整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注采井网条件下加密水平井产能评价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阴国锋 徐怀民 +2 位作者 叶双江 李玉蓉 仇建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97,共5页
对于以水平井井网整体开发的油藏,后期加密的水平生产井产能评价过程应综合考虑其他油水井的干扰影响。基于镜像反映原理与微元线汇理论,给出任意水平井注采井网条件下加密水平井产能正、负因子的定义,建立任意水平井注采井网条件下加... 对于以水平井井网整体开发的油藏,后期加密的水平生产井产能评价过程应综合考虑其他油水井的干扰影响。基于镜像反映原理与微元线汇理论,给出任意水平井注采井网条件下加密水平井产能正、负因子的定义,建立任意水平井注采井网条件下加密水平井稳态产能评价半解析模型,在考虑井网内部其他油水井干扰以及井筒内由于井壁摩擦与流体加速度造成的压力降对加密水平井产能影响的前提下,定量分析不同油水井工作制度、不同注采井距对加密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应用实例表明:新模型的产能计算结果与实际产能相对误差小于15%,是水平井注采井网条件下加密水平井产能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井网内部油井产能随水井注入量的变化呈线性变化,胜利油田某油藏的合理注采井距应控制在1.0~1.5倍水平段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注采井网 有限导流 加密水平井 产能评价 半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组织模式发展的阶段性及当前的选择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向国成 肖国安 李媛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36,共5页
本文把农业组织模式划分为“小农生产+小农经营”、“小农生产+大农经营”、“大农生产+小农经营”、“大农生产+大农经营”四种类型,以此为基础,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组织模式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认为当前小农生产在... 本文把农业组织模式划分为“小农生产+小农经营”、“小农生产+大农经营”、“大农生产+小农经营”、“大农生产+大农经营”四种类型,以此为基础,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组织模式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认为当前小农生产在短期不能从整体上改变的情况下,政策重点应放在大农经营及其与小农生产的有机结合上,也就是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加大对大农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以协调利益关系为核心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实现小农生产与大农经营的有机结合,做到农业生产“小而不散”、“小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组织模式 农业生产 农业经营 有机结合 小农生产 大农经营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和分类评价方法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芳玉 程时清 +3 位作者 雷启鸿 潘杰 刘丽丽 李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针对特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特点,引入注水见效周期、水平段产液率新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水平井网注水开发效果的9个评价指标。基于直井与水平井开发的动态差异性以及特低渗油藏与常规油藏开发的不同点,采用类比分析、水平井等效评价、虚拟... 针对特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特点,引入注水见效周期、水平段产液率新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水平井网注水开发效果的9个评价指标。基于直井与水平井开发的动态差异性以及特低渗油藏与常规油藏开发的不同点,采用类比分析、水平井等效评价、虚拟开发等综合方法,初步给出了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分类评价指标。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等价、因果、过程等关系,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采用模糊数学法,构建了水平井开发的综合评价体系。实际油田应用效果表明新体系评价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注采井网 注水见效周期 水平段产液率 开发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