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晓阳 陈检锋 +7 位作者 付利波 王志远 陈华 王伟 杨艳鲜 张庆 杨济达 尹梅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148,共7页
本研究聚焦云南辣椒产业中化肥过量施用引发的作物品质下降问题,致力于探寻科学合理的化肥配施方案以提高辣椒产量与品质。以云南市场中常见的二荆条辣椒为试验对象,设置化肥配施不同比例绿肥秸秆处理以及100%施加化肥的对照处理(CK),... 本研究聚焦云南辣椒产业中化肥过量施用引发的作物品质下降问题,致力于探寻科学合理的化肥配施方案以提高辣椒产量与品质。以云南市场中常见的二荆条辣椒为试验对象,设置化肥配施不同比例绿肥秸秆处理以及100%施加化肥的对照处理(CK),确保各处理小区氮、磷、钾养分总量恒定。在辣椒成熟期与关键生长阶段,测定辣椒产量、叶绿素含量、果实形态、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配施30%的绿肥秸秆后辣椒产量显著提升了22.29%,辣椒结果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提升了7.47%,辣椒果实形态更符合市场需求;果实品质方面,氮、磷、蛋白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5.63%、9.48%、9.96%和25.96%,有害物质硝酸盐含量也显著降低了20.5%。化肥配施绿肥秸秆不仅能显著提高辣椒产量,还能改善果实形态指标、提高营养成分含量并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其中,70%化肥+30%绿肥(SF3处理)的效果最佳,为云南辣椒种植的化肥减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化肥减量 绿肥秸秆 配施方案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夏玉米产量、光温及养分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鸣腾 曾冲 +8 位作者 杨东霞 李帅 王梓萌 周明远 秦丁 王宜伦 盛开 李刚 李岚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8-979,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发酵方式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夏玉米产量、光温生理及养分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6—10月在河南省原阳县布置不同发酵方式有机肥配施化肥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自然堆肥+化肥(T2)、水调控槽式堆肥... 为探究不同发酵方式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夏玉米产量、光温生理及养分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6—10月在河南省原阳县布置不同发酵方式有机肥配施化肥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自然堆肥+化肥(T2)、水调控槽式堆肥+化肥(T3)、酸调控槽式堆肥+化肥(T4)和槽式堆肥+化肥(T5)六个处理,于夏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并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与灌浆期测定叶片SPAD值、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冠层温度,分析植株养分转运分配及养分吸收积累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提高夏玉米产量,T4处理最高,与T1相比,产量显著增加15.71%,较T2、T3和T5相比产量平均增幅为7.07%。此外,T4处理显著增强了各生育时期夏玉米光温利用性能,叶片SPAD值、冠层光合有效辐射较其他有机肥处理分别平均增加2.39、3.10、3.23个SPAD单位和10.65%、7.94%、5.23%,冠层温度则平均降低5.42%、4.08%和6.54%。T4处理明显增加了夏玉米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积累量,提高其花前钾素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贡献率和花后氮、磷素转运量以及花后氮、磷素对籽粒贡献率。Logistics回归方程拟合结果显示,氮、磷、钾素吸收总量和平均吸收速率均以T4最佳,较T1分别提高了42.09%、40.76%、33.01%和0.45、0.23、0.75 kg·hm^(-2)·d^(-1)。本试验条件下采用酸调控槽式堆肥配施化肥(25%∶75%)模式可有效提高夏玉米产量,增强冠层光温利用效率,促进夏玉米养分吸收以及籽粒转移效率,可以在豫北砂质潮土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发酵方式 有机肥配施化肥 光温生理特性 养分转运与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复垦耕地土壤团聚体构成及稻田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一梓 宋文杰 +5 位作者 张欢 李天鹏 毛伟 杨洪建 赵海涛 居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 为促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的快速培肥与水稻产量的协同提升,基于持续4年(2019—2022年)有机肥配施化肥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肥(T0)、100%化肥N(T1)、40%鸡粪肥N+60%化肥N(T2)、40%蚯蚓粪肥N+60%化肥N(T3)、40%菜籽饼肥N+60%化肥N(T4),测定水稻产量、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有机碳(OC)、全氮(TN)含量,并评估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幅为3.15%~9.93%。同时,各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还促进了土壤团聚体从微团聚体(<0.25 mm)向中团聚体(0.25~2 mm)转变。此外,这些处理还提高了全土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TN含量,增幅分别为6.95%~24.68%及4.03%~58.28%和23.38%~57.14%(OC)、10.00%~31.85%及19.14%~78.95%和28.44%~71.25%(TN)。相关分析表明,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比例以及>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OC和TN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越强。相关和冗余分析表明,>2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的OC和TN与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而<0.25 mm粒径团聚体的OC、TN与水稻产量相关性则相对较弱。综上所述,在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上,采用40%有机肥N+60%化肥N不仅有助于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还能提升水稻产量,在3种有机肥中,蚯蚓粪和菜籽饼肥的效果优于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配施化肥 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土壤 土壤团聚体 土壤碳氮含量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对夏玉米土壤理化特性及NH_(3)挥发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鸣腾 曾冲 +8 位作者 李帅 蔡迦铭 楚静雅 周明远 王宜伦 苗玉红 李刚 刘雪峰 李岚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2-1505,共14页
研究不同发酵方式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NH_(3)挥发损失的影响,可为华北平原农田玉米合理施肥及土壤培肥与地力提升提供支撑。2023年于河南省原阳县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布... 研究不同发酵方式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NH_(3)挥发损失的影响,可为华北平原农田玉米合理施肥及土壤培肥与地力提升提供支撑。2023年于河南省原阳县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布置不同发酵方式猪粪堆肥配施化肥田间试验(有机肥∶化肥=25%∶75%),共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自然堆肥+化肥(T2)、水调控槽式堆肥+化肥(T3)、酸调控槽式堆肥+化肥(T4)和槽式堆肥+化肥(T5)6个处理。分别于夏玉米播种前、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试分析土壤pH,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容重,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碳氮比,NH_(3)挥发动态与累积效应,并于夏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计算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与CK和T1相比,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可提高夏玉米产量,处理间以T4最高,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9.90%和15.71%;此外,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均可有效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及容重,且以T4效果最佳。与T1相比,T4处理成熟期0.25~2 mm、≥2 mm土壤团聚体分布比例及各粒级团聚体碳氮比分别平均增加45.40%、67.11%和26.47%。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以T4最高,较T1于各时期平均增幅分别为26.77%、24.89%和26.15%。此外,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可有效降低土壤NH_(3)挥发通量峰值与累积量,且以T4减排效应最佳,比T1分别平均降低29.66%和40.18%。与T1相比,T4处理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提升17.28%、56.64%和25.19%。综上所述,酸调控槽式堆肥与化肥以25%∶75%比例配施可有效提高夏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碳氮比,增强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氮素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水平。该结果可为华北平原化肥减施增效及土壤地力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猪粪堆肥 发酵方式 猪粪堆肥配施化肥 土壤理化性质 团聚体 酶活性 NH_(3)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雪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王飞 秦方锦 +4 位作者 章余 车春华 胡伋 黄郑宸 郑振浩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分量,下同)。结果显示,当地主推的配方施肥模式(基肥20-15-10配方肥、尿素提苗、春发肥21-6-13配方肥)较CK化肥减量37.7%,雪菜显著增产12.0%,每公顷增加效益10465.5元;缓控释肥模式(24-12-12缓释肥作基肥、高氮低磷配方肥作春发肥,不施提苗肥)较CK化肥减量33.8%,雪菜增产2.7%,每公顷增加效益4947元;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每公顷施用商品有机肥7500 kg,与当地主推配方肥配合施用)较CK化肥减量36.1%,雪菜显著增产11.0%,每公顷增加效益5290.5元。综上所述,配方施肥模式减肥节本增收效果佳,推广应用价值最大;缓控释肥模式有助于实现轻简化施肥,但新肥料大面积应用需经过田间试验验证;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增产显著,需进一步探索适宜的有机肥用量以及化肥减量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化肥减量增效 配方施肥 缓控释肥 有机无机配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土壤质量、百合植株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何震 何雨辉 +1 位作者 刘铭钰 周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4,共8页
本研究于2021—2022年连续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玉山镇七彩百合园开展试验。试验选取东方百合品种‘索邦’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减量20%与有机肥配施(MNPK)、化肥减量20%与生物有机肥配施(BNPK)共4个处理,研... 本研究于2021—2022年连续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玉山镇七彩百合园开展试验。试验选取东方百合品种‘索邦’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减量20%与有机肥配施(MNPK)、化肥减量20%与生物有机肥配施(BNPK)共4个处理,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百合植株养分吸收、产量和土壤肥力及CO_(2)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及NPK处理相比,MNPK和BNPK处理均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土壤CO_(2)排放速率在不同处理下随百合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以7月份最高;各处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BNPK>MNPK>NPK>CK,与NPK处理相比,MNPK和BNPK处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18.47%和22.57%。施肥处理百合各器官N、P、K养分含量均高于CK。2021和2022年,MNPK、BNPK处理的百合产量较NP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6.60%、21.96%和36.02%、30.05%;与NPK相比,2021年MNPK和BNPK处理的肥料贡献率显著增加50.50%和63.64%,2022年显著增加37.08%和47.58%。此外,BNPK处理的产量和肥料贡献率总体上高于MNPK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有机肥在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CO_(2)排放及提高百合植株各器官养分吸收和产量方面具有替代部分化肥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化肥减量提质增效和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 土壤质量 土壤CO_(2)排放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杜永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169-170,173,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潜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了包括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及不同比例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在内的7个处理。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M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春小麦的产量,相较于单...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潜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了包括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及不同比例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在内的7个处理。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M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春小麦的产量,相较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处理,NM处理的产量达到了634.23 kg/667 m^(2),增产效果较为显著(P<0.05)。同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还显著改善了春小麦的农艺性状(株高和穗长显著增加),有助于提升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化肥 有机肥 配施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22-25,共4页
为深入探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质量的综合效应,从而为当地小麦生产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在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空白对照组(CK)、常规化肥单独施用... 为深入探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质量的综合效应,从而为当地小麦生产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在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空白对照组(CK)、常规化肥单独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化肥用量减少4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以及化肥用量减少60%并配合有机肥施用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特性、最终产量表现及土壤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当化肥用量减少20%并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条件下,小麦的产量达到较优水平(8910 kg/hm^(2))。相较于单一使用化肥的情况,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不仅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与高产,还能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土壤质量,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 产量 土壤质量 化肥减量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贺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89-190,共2页
为了探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设置了6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B(140 kg/hm^(2)尿素+40 kg/hm^(2)有机肥+70 kg/hm^(2)硫酸钾+50 kg/hm^(2)过磷酸钙)的有机... 为了探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设置了6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B(140 kg/hm^(2)尿素+40 kg/hm^(2)有机肥+70 kg/hm^(2)硫酸钾+50 kg/hm^(2)过磷酸钙)的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量最有利于促进大豆产量、品质及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配施 大豆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02
10
作者 郝小雨 高伟 +3 位作者 王玉军 黄绍文 唐继伟 金继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设施番茄 产量 品质 硝态氮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寒地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基华 张烨 +5 位作者 张淑梅 陈静宇 姜威 曹旭 李晶 吴皓琼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5-812,共8页
为了解决大豆种植过程中因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问题,从真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角度评估微生物菌肥对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肥等不同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大豆花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结构组... 为了解决大豆种植过程中因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问题,从真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角度评估微生物菌肥对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肥等不同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大豆花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要菌门,其中子囊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类群。同一地块不同施肥方式,其根际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复合菌肥可以有效降低镰刀菌属丰度,单施微生物菌肥可有效提高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科(Aspergillaceae)丰度。综上,微生物菌肥可以增加有益菌丰度,减少病原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土壤微生物 根际真菌多样性 减施化肥 IT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条件下芹菜产量、品质及硝酸盐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高伟 朱静华 +2 位作者 李明悦 黄绍文 唐继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664,共8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芹菜产量、品质及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高氮素肥力水平下,与高量施肥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芹菜产量...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芹菜产量、品质及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高氮素肥力水平下,与高量施肥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芹菜产量稳定,显著提高芹菜经济效益,平均增收22306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与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能显著降低芹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6.7%和26.1%;而Vc含量分别提高36.8%和112.2%。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在深层(60—80和80—100 cm)土体内有明显累积;而减施肥料的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土壤硝态氮在0—100 cm的土体内未发生累积。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能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57.5%和61.9%;其中施用(3/4)化肥N+(1/4)猪粪N处理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最少。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是(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芹菜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产量 品质 硝酸盐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烤烟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任小利 王丽萍 +4 位作者 徐大兵 王秋君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8,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纯氮比例分别为0∶100、5∶95、10∶90、20∶80、30∶70)对烤烟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后能获得与单施无机肥相近或较高的烤烟产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纯氮比例分别为0∶100、5∶95、10∶90、20∶80、30∶70)对烤烟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后能获得与单施无机肥相近或较高的烤烟产量。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处理上等烟比例提高了6%~10%。在不同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中,纯氮比例为10∶90的处理烤烟品质较好。随着菜粕堆肥替代比例的增加,烤烟根表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而真菌的数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纯氮比例为20∶80的处理综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菜粕堆肥替代无机肥氮的比例为10%~20%时,既能保证烤烟产量,又能提高烤烟质量和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粕堆肥 无机肥 配施 烤烟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氮水平和有机无机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志勇 红梅 +2 位作者 杨殿林 李鹏 庞凤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4,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NO3--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主要受施氮量影响,不受有机无机配施影响;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保证土壤...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NO3--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主要受施氮量影响,不受有机无机配施影响;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保证土壤长期和短期的氮素的供应;增施有机肥可以协调土壤氮素的供应,降低土壤NO3--N含量,从而可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夏玉米季的施氮安全值在200 kg/hm2较为适宜,且有机肥无机肥配比以3∶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土壤硝态氮 有机无机配施 氮肥安全施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5
15
作者 许小伟 樊剑波 +3 位作者 陈晏 张其海 何园球 郑学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182-5190,共9页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对红壤花生旱地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主要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配施花生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比例为40%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单株结果数及百粒...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对红壤花生旱地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主要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配施花生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比例为40%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单株结果数及百粒重效果增加最明显,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20.14%、26.92%、27.87%和7.08%;(2)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40%有机肥在花生生育期结束后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加了17.89%、22.96%、12.57%;(3)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增高而增加;40%有机肥配施比常规施肥处理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提高:71.62%、40.42%、43.94%。(4)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转化酶活性,其中有机无机中量配施(40%有机肥)、高量配施(60%、80%有机肥)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20%有机肥)接近于常规施肥水平。综上表明,在等量N、P、K养分条件下,配施40%猪粪N更有利于红壤地区土壤肥力及产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红壤旱地 土壤生物学性质 土壤速效养分 花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茶园有机肥化肥配施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昆 孙永明 +5 位作者 万雅静 李小飞 武琳 林育炯 王永刚 叶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7-61,共5页
试验研究了100%、70%、50%、30%和0%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对江西茶园春季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有机肥处理(CK)在第一批春茶采摘时产量最高,100%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低,且差异显著;第二批春茶采摘时以70%有机肥处理... 试验研究了100%、70%、50%、30%和0%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对江西茶园春季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有机肥处理(CK)在第一批春茶采摘时产量最高,100%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低,且差异显著;第二批春茶采摘时以70%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61.7 kg/hm^2;两批样品的芽头密度均以50%有机肥处理的最大,百芽重则均以70%有机肥处理的最重。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70%有机肥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提高7.83%、11.98和18.69%,达显著差异水平;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均有提高,以10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但同50%~70%有机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量碳以7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达89.85μg/g;微生物量氮则以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达49.3μg/g。综合不同有机肥配施比例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初步认为配施70%有机肥是江西绿色茶园建设和生产上最佳的有机肥化肥配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茶园 有机肥化肥配施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与紫云英联合还田提高黄泥田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2 位作者 何春梅 刘彩玲 黄毅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4,共9页
【目的】稻秆与紫云英为南方稻田培肥的重要有机肥源。研究福建黄泥田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中低产田改良培肥及化肥替代提供依据。【方法】开展连续4年的田间... 【目的】稻秆与紫云英为南方稻田培肥的重要有机肥源。研究福建黄泥田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中低产田改良培肥及化肥替代提供依据。【方法】开展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等氮投入条件下,设置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与化肥不同配比6个处理,稻秆与紫云英二者氮素投入总量分别占农田总氮投入的0%(RM0,CK)、20%(RM20)、40%(RM40)、60%(RM60)、80%(RM80)与100%(RM100),分析了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肥力因子的变化。【结果】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与化肥配施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籽粒与秸秆产量均以RM20最高,4年平均分别比CK显著增产了15.4%与23.6%,但产量增幅随有机物料替代比例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构成中,RM20处理有效穗增加最为明显。与CK相比,有机物料联合还田下的水稻地上部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增幅分别为2.4%~15.4%、2.6%~17.4%、2.0%~22.3%。除RM100处理外,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的氮素回收率较CK提高2.0~13.5个百分点,以RM20处理最高。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还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RM80处理除外)、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而降低了土壤容重。【结论】连续进行稻秆和紫云英联合还田有效提高了黄泥田土壤肥力质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率。综合考虑增产效应、化肥减施与肥力改善因素,在等氮投入下,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替代20%~40%化肥可促进水稻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紫云英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氮素回收率 化肥替代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郝小雨 高伟 +4 位作者 王玉军 金继运 黄绍文 唐继伟 张志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3-1085,共13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设施芹菜和番茄施基肥后5~7 d(灌溉后1~3 d)出现土壤N2O排放通量峰值,追肥后(施肥与灌溉同步)1 d出现土壤N2O排放通量峰值;芹菜季和番茄...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设施芹菜和番茄施基肥后5~7 d(灌溉后1~3 d)出现土壤N2O排放通量峰值,追肥后(施肥与灌溉同步)1 d出现土壤N2O排放通量峰值;芹菜季和番茄季施用基肥后20 d内N2O排放量分别占当季总排放量的40%~65%左右,是土壤N2O主要排放期。2)施用基肥后至定植灌水前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量逐渐降低,灌水后N2O排放通量迅速上升。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43~0.72之间。3)土壤N2O排放主要发生在番茄季,番茄生育期各处理土壤N2O总排放量是芹菜生育期的3.1倍;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与5 cm土层温度之间总体上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40~0.58之间。4)设施菜田大幅减施化肥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土壤N2O排放量和肥料损失率,芹菜季和番茄季土壤N2O排放量较习惯施肥处理分别降低66.3%和85.1%,肥料损失率分别降低45.2%和74.9%。5)等氮量投入时,施用秸秆较施用猪粪可有效降低土壤N2O排放,芹菜季和番茄季分别降低43.4%和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设施菜田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夏文建 柳开楼 +10 位作者 张丽芳 刘佳 叶会财 邓国强 李大明 李祖章 王萍 李瑶 杨成春 彭春瑞 陈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研究长期施肥下红壤双季稻田土壤胞外酶活性(EEAs)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可为该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持续了37a的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CK)、化肥(NPK)、高倍化肥(HNPK)和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采... 研究长期施肥下红壤双季稻田土壤胞外酶活性(EEAs)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可为该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持续了37a的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CK)、化肥(NPK)、高倍化肥(HNPK)和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4个处理,采用微孔板荧光法测定了土壤胞外酶活性,分析了土壤化学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土壤胞外酶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与CK处理相比,NPKM处理土壤MBC和MBN分别提高了60.2%和60.4%,土壤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提高12.7%、41.1%、36.2%和50.0%,酚氧化酶(POX)活性下降29.7%。红壤稻田土壤EEAs的变化主要由养分因子驱动,其中土壤全氮(TN)和MBC是关键的决定因子,分别解释了酶活性变异的34.3%和20.9%。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胞外酶活性提高,是维持作物高产和提升土壤质量最优的施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化肥有机肥配施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养分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旱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许小伟 樊剑波 +3 位作者 陈晏 张其海 何园球 郑学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82,共9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红壤区花生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了花生生理特性,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a+b)、超...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红壤区花生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了花生生理特性,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a+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先增加后减少,配施35%和5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花生植株营养生长和产量,有机肥比例越高,植株性状越优良,有机肥比例为65%时,花生在成熟期主茎高、侧枝长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8.01 cm和11.20 cm;而有机肥比例为35%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单株结果数及百粒重效果增加最明显,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20.14%、26.92%、27.87%和7.08%。(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提升花生品质作用明显,配施35%处理的花生籽仁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3.58%、5.03%及12.16%。总之,在等量N、P、K养分条件下,配施35%~50%猪粪N更有利于红壤地区花生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红壤 花生 生理特性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