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云大麦14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
作者 乔祥梅 王志龙 +4 位作者 刘列 王志伟 黄廷芝 程耿 程加省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43-47,共5页
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云大麦14号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设置3个种植密度梯度(A1:195万株/hm^(2);A2:225万株/hm^(2);A3:25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B1:不施肥;B2:150 kg/hm^(2)尿素;B3:3000 kg/hm^(2)农家肥;B4:75 kg/hm^... 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云大麦14号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设置3个种植密度梯度(A1:195万株/hm^(2);A2:225万株/hm^(2);A3:25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B1:不施肥;B2:150 kg/hm^(2)尿素;B3:3000 kg/hm^(2)农家肥;B4:75 kg/hm^(2)尿素+农家肥1800 kg/hm^(2);B5:45 kg/hm^(2)尿素+农家肥2400 kg/hm^(2);B6:105 kg/hm^(2)尿素+农家肥1200 kg/hm^(2)),测定成熟期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互作对云大麦14号的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显著,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对施肥处理不敏感。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产量最佳的组合是A3B6,其次是A2B3,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济效益最高的组合也是A3B6,其次是A1B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云大麦14号在种植密度255万株/hm^(2)、施肥水平为105 kg/hm^(2)尿素+农家肥1200 kg/hm^(2)时产量最佳,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大麦14号 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和基肥对长喙乌头生产的影响
2
作者 戚淑威 康平德 +5 位作者 杨少华 徐天才 程远辉 杨文宏 杨丽云 陈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187-191,共5页
[目的]研究密度和基肥对长喙乌头产量和块根重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基肥施用类型和用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_(16)(4^(4)),研究不同密度(A)和基肥(复合肥B、有机肥C、生物菌肥D)处理对长喙乌头产量、块根繁殖倍数、块根重的影响... [目的]研究密度和基肥对长喙乌头产量和块根重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基肥施用类型和用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_(16)(4^(4)),研究不同密度(A)和基肥(复合肥B、有机肥C、生物菌肥D)处理对长喙乌头产量、块根繁殖倍数、块根重的影响。[结果]不同因素对长喙乌头产量、块根繁殖倍数和块根重影响的方差分析表明,4个因素对长喙乌头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A>C>B>D,适宜的水平都能促进产量的提升;因素A对块根繁殖倍数有极显著影响,密度过高时,块根繁殖倍数下降,因素C对块根繁殖倍数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可增加长喙乌头块根繁殖倍数;A、B、C对块根重有极显著影响,块根重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适宜有机肥、复合肥可提高长喙乌头块根重。[结论]长喙乌头种植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15 cm×15 cm,施复合肥450 kg/hm^(2)、有机肥45000 kg/hm^(2)、生物菌肥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喙乌头 正交试验 密度 基肥 最优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大豆泉豆20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3
作者 叶志雄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探索泉豆20高产高效肥密栽培方案,加快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用四因子(全实施)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X_(1))、氮肥(X_(2))、磷肥(X_(3))和钾肥(X_(4))4个因素对泉豆20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泉豆20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次回归... 为探索泉豆20高产高效肥密栽培方案,加快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用四因子(全实施)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X_(1))、氮肥(X_(2))、磷肥(X_(3))和钾肥(X_(4))4个因素对泉豆20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泉豆20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个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的拟合度较好。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的一次项为显著水平、二次项为极显著水平;氮肥、磷肥、钾肥的二次项均为极显著水平;磷肥和钾肥的互作效应为显著水平。各因子对泉豆20产量的影响顺序是:钾肥>密度>氮肥>磷肥。根据该模型,初步确定了泉豆20产量超过2 270.07 kg·hm^(-2)的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4.31~26.23万株·hm^(-2),氮肥78.42~91.59 kg·hm^(-2),磷肥252.60~311.10 kg·hm^(-2),钾肥81.96~93.5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豆20 肥料 密度 高产栽培 数学模型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肥料对泽泻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彭志芸 刘小波 +6 位作者 杜勇利 廖霏霏 熊湖 夏魁 李之兰 苟才明 张德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52-55,64,共5页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 [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0.909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程度较为可靠。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其中密度和肥料的互作效应达显著水平。根据统计频数选优,得到泽泻目标产量大于3300 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为密度14.69万~15.08万株/hm^(2)、氮肥219.10~234.50 kg/hm^(2)、磷肥124.80~150.00 kg/hm^(2)、钾肥152.55~179.55 kg/hm^(2)。[结论]合理的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均能有效提高泽泻产量,以密度增产效果最佳,氮肥次之,钾肥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小,在保障密度和氮肥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磷钾肥能达到泽泻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肥料 泽泻 产量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密因子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威鹏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肥密优化方案,基于四因子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肥密因子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模型的方程解...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肥密优化方案,基于四因子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肥密因子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模型的方程解析与寻优结果表明:建立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模型与实际的拟合度较好。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与施钾量的一、二次项均为极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施磷量的一次项为显著水平、二次项为极显著水平,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互作效应为显著水平。各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钾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根据该模型提出每667m^(2)马铃薯目标产量2750 kg的肥密优化组合方案为:每667m^(2)种植密度4488~4748株;每667m^(2)施N量17.11~18.39 kg;每667m^(2)施P_(2)O_(5)量6.31~7.04 kg;每667m^(2)施K_(2)O量18.32~19.4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密度 马铃薯 地膜覆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实生苗生长对N、P配施的响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跃敏 李根前 +2 位作者 李莲芳 赵敏冲 刘代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共4页
为了有效促进云南松苗木生长,采用3×3回归设计,田间排列结合拉丁方和随机排列的特点,对实生苗进行N、P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与N、P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元二次方程,反应曲面为钟形曲面模式,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 为了有效促进云南松苗木生长,采用3×3回归设计,田间排列结合拉丁方和随机排列的特点,对实生苗进行N、P配施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与N、P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元二次方程,反应曲面为钟形曲面模式,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N、P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N、P用量的增大反而下降。根据肥料效应模型求得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根、干和叶片生物量最大时的N用量(以土计)分别为0.12、0.17、0.16、0.17、0.21g/kg,以及P用量(以土计)分别为0.85、1.13、1.08、1.24、0.94g/kg,最佳ω(N):ω(P)分别为1.00:7.08、1.00:6.65、1.00:6.75、1.00:7.29和1.00:4.48,对应的最高理论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92、0.19cm,最高理论根、干和叶片生物量分别为0.091、0.042、0.269g,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0.2%、28.4%以及279%、425%和97.8%。其中,施肥对树干发育的作用最明显,但各个构件对肥料用量和比例的响应规律不同,较高的P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高生长和根系发育,较高的N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氮磷配施 肥料效应方程 最佳施肥用量 最佳施肥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耐密植大豆合农76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灿东 郭泰 +5 位作者 郑伟 张振宇 赵海红 盖志佳 郭美玲 王志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2,736,共7页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合农7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播种密度(25万,30万,35万,40万及4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耐密植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该...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合农7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播种密度(25万,30万,35万,40万及4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耐密植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该品种最佳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升高趋势,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株高、节数和百粒重呈升高趋势,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及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最高产量处理组合各产量相关性状均未达到最佳表现,而是达到最优配置,群体产量得到最大发挥。在播种密度为40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40 kg·hm^(-2)、尿素45 kg·hm^(-2)及氯化钾3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3 309.77 kg·hm^(-2)),在播种密度为35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20 kg·hm^(-2)、尿素40 kg·hm^(-2)及氯化钾30 kg·hm^(-2)条件下,产量次之(3 302.07 kg·hm^(-2))且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环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密植 大豆 播种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晖 李丽淑 +4 位作者 何新民 唐洲萍 何虎翼 何海旺 谭冠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测定小区鲜薯产量,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栽插密度因素对京薯6号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钾量和施氮量,施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栽插密度和施钾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京薯6号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a,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 135 kg/ha、P2O545.0 kg/ha、K2O270 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薯6号 栽插密度 施肥量 产量 最优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勇 刘强 +3 位作者 宋海星 官春云 荣湘民 彭建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591,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高施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低施肥处理,且4个施肥水平间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施肥而种植密度小和...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高施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低施肥处理,且4个施肥水平间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施肥而种植密度小和低施肥而种植密度大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所设的24个处理中,产量最高为2 696.15 kg/hm2(施N肥180 kg/hm2、施P肥90 kg/hm2、施K肥158 kg/hm2、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肥量高的处理氮磷钾积累量相对较高,其变化趋势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盛花期和收获期氮素和磷素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差异不明显,但远大于越冬期,而钾素含量的变化却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生长特性和青蒿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满莲 蒋运生 +3 位作者 韦霄 柴胜丰 漆小雪 李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5-190,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密度水平:高密度(111111株/hm2)、中密度(55555株/hm2)和低密度(27778株/hm2)。各密度设3个施肥水平(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不施肥...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个密度水平:高密度(111111株/hm2)、中密度(55555株/hm2)和低密度(27778株/hm2)。各密度设3个施肥水平(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不施肥、低肥(60 kg/hm2)和高肥(120 kg/hm2)。结果表明,黄花蒿对密度和养分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其中密度是植株大小、生物量分配和产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而青蒿素含量由施肥水平决定。相同施肥水平下,黄花蒿的基径与分枝数均随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其单株生物量也随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中、高密度黄花蒿的支持结构生物量分数均显著大于低密度,低密度黄花蒿的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显著大于中、高密度。相同密度下,施肥水平对黄花蒿的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其生物量分配。低密度下,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随施肥水平的增高而显著降低;高密度下,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施肥水平的增高而显著增大。所有处理中,低密度低施肥水平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最高,中密度低施肥水平的叶产量和青蒿素产量最大。本试验条件下,黄花蒿栽培以密度55555株/hm2、施肥6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施肥水平 黄花蒿 生长特性 青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刘玉平 李志刚 李瑞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2,88,共5页
为探讨密度与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07~2008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以吉育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水平为副区,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通过对高油大豆... 为探讨密度与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07~2008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以吉育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水平为副区,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通过对高油大豆叶面积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来影响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终对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密度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密度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密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施氮对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下油菜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宋小林 刘强 +4 位作者 宋海星 官春云 荣湘民 王纪玥 王署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7-191,共5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栽培密度对油菜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其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可溶性糖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油菜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油菜可溶性糖总量和...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栽培密度对油菜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其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可溶性糖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油菜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油菜可溶性糖总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油菜籽粒产量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平;高施肥量和适宜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可溶性糖总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具有极显著的促进效应,从总体上看,油菜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直线上升;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趋势,除了高施肥量处理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变化外,其他处理都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以高施肥量+22.5万/hm2处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施肥水平 栽培密度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产高油大豆合丰55油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志新 郭泰 +5 位作者 吴秀红 郑伟 李灿东 张振宇 刘忠堂 韩世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2-605,共4页
合丰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08年育成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超高产、高油、抗病、广适应性等突出优点。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二因素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其油... 合丰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08年育成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超高产、高油、抗病、广适应性等突出优点。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二因素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其油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和常规施肥量提高,高油大豆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油分含量下降明显,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油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密度和施肥量互作对产量及油分含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密度 施肥水平 高产高油大豆 油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水稻根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跃 王伯伦 +1 位作者 王慧新 王一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7-471,共5页
为了揭示不同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处理对沈稻3号根部性状的影响程度,以沈稻3号为试材,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肥密条件与根系参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成熟期插秧穴距均与根体积密... 为了揭示不同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处理对沈稻3号根部性状的影响程度,以沈稻3号为试材,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肥密条件与根系参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成熟期插秧穴距均与根体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拔节期穗数与根体积密度(r=0.593**)、根干重密度(r=0.336*)、根活性表面积密度(r=0.462**)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每穗粒数与根体积密度(r=-0.371*)、根活性表面积密度(r=-0.369*)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齐穗期每穗粒数与根活性表面积密度(r=-0.449**)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成熟期穗数与根体积密度(r=0.631**)、根干重密度(r=0.441**)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与沈稻3号根部性状间均存在着密切的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水平 种植密度 根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类型花生精播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郑亚萍 王才斌 +4 位作者 成波 吴正峰 姜淑庆 孙秀山 陈殿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1-205,共5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条件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N肥用t和密度与产t的教学模型,探讨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分析表明:(1)大花生花育22号在产量潜力、最优措施组合方面与小花生鲁花12号有一定差异。花育22号最高...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条件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N肥用t和密度与产t的教学模型,探讨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分析表明:(1)大花生花育22号在产量潜力、最优措施组合方面与小花生鲁花12号有一定差异。花育2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6498.6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15.8kg/hm^2+密度20.9万株脯;鲁花1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5792.9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01.9kg/hm^2+密度22.2万株。(2)大花生对肥料更为敏感,而小花生对密度反应更为强烈。当N肥用t和密度低于最优组合值时,N肥每增加1kg,花育22号平均增产18.2kg,比鲁花12号高6.3kg;密度每增加1万株,鲁花12号平均增产92.3kg,比花育22号高24.5kg。因此,小花生精播更要注意发挥密度的增产作用。(3)大花生产量在5000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109.0~156.2kg/hm^2,密度17.5-25.7万株/hm^2;小花生鲁花12号产t在4000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86.6~147.2kg/hm^2,密度18.5~25.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类型 单粒精播 N肥 密度 产量 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甘蔗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谭芳 经艳 +2 位作者 王伦旺 邓宇驰 李廷化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5-1059,共5页
为了明确桂糖32号最优高产栽培模式,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探索不同施肥量、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的甘蔗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对桂糖32号蔗糖分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蔗糖分影响较大,中高密度处理下的蔗糖分最高。肥... 为了明确桂糖32号最优高产栽培模式,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探索不同施肥量、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的甘蔗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对桂糖32号蔗糖分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蔗糖分影响较大,中高密度处理下的蔗糖分最高。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蔗糖分影响较大,中肥中高密度处理下的蔗糖分最高。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桂糖32号产量影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桂糖32号产量影响显著,高肥中高密度处理下产量最高,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桂糖32号经济效益影响明显,中肥低密度处理下经济效益最高。桂糖32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是:中肥(N:241.5 kg/hm^2,P_2O_5:270.0kg/hm^2,K_2O:135.0 kg/hm^2)低密度(1 hm^275 000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施肥量 密度 互作效应 蔗糖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果穗性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俊花 樊敬前 +5 位作者 邵林生 王瑞钢 程永钢 白玉林 郭瑞萍 闫建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8992-8993,共2页
[目的]探索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方法]以真甜美6号为材料,施肥水平为主处理(处理A、B、C),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处理a、b、c),研究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叶片叶绿素、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处理A为硝酸磷375... [目的]探索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方法]以真甜美6号为材料,施肥水平为主处理(处理A、B、C),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处理a、b、c),研究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叶片叶绿素、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处理A为硝酸磷375kg/hm^2,二铵300kg/hm^2,油升1200kg/hm^2;处理B为NPK三元复合肥750~825kg/hm^2;处理C为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处理a、b、c分别为49500、52500、57500株/hm^2。[结果]甜玉米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以处理Ab最高,其余依次为:处理Ca〉处理Cb〉处理Aa〉处理Bb〉处理Bc〉处理Ac〉处理Ba〉处理Cc;叶绿素a/b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处理Ab〉处理Cb〉处理Ca〉处理Bb〉处理Cc〉处理Ba〉处理Bc〉处理Ac〉处理Aa。果穗性状以组合处理Ab最好,其次为处理Cb。甜玉米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Cb〉处理Ab〉处理Cc〉处理Bb〉处理Ca〉处理Aa〉处理Ac〉处理Bc〉处理Ba。[结论]施肥水平对甜玉米产量的影响较种植密度大,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为:施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种植密度525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水平 种植密度 甜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继玥 宋海星 +4 位作者 官春云 刘强 荣湘民 张振华 谭太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0,共3页
以湘杂油763为材料,研究了施肥水平(以N、P2O5、K2O、B计,处理A分别为240、120、210、1.2kg/hm2;处理B分别为180、90、157.5、0.9kg/hm2;处理C分别为120、60、105、0.6kg/hm2;处理D分别为60、30、52.5、0.3kg/hm2;处理E为不施肥)和种植... 以湘杂油763为材料,研究了施肥水平(以N、P2O5、K2O、B计,处理A分别为240、120、210、1.2kg/hm2;处理B分别为180、90、157.5、0.9kg/hm2;处理C分别为120、60、105、0.6kg/hm2;处理D分别为60、30、52.5、0.3kg/hm2;处理E为不施肥)和种植密度(7.5×104、1.5×105、2.25×105、3.0×105、3.75×105、4.5×105株/hm2)对油菜籽粒油分、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受施肥量的影响较大,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油分含量以处理C和处理D的较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量对油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远大于种植密度,所有处理中以种植密度为2.25×105株/hm2、施肥量为A处理的最高;硫苷含量和芥酸含量随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变化未显示出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杂油763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密条件处理对甘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贾赵东 马佩勇 +1 位作者 郭小丁 谢一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1-125,共5页
为了揭示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N、P、K肥施用量对苏薯14号鲜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甘薯不同肥密条件与鲜薯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增施钾肥并与N、... 为了揭示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N、P、K肥施用量对苏薯14号鲜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甘薯不同肥密条件与鲜薯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增施钾肥并与N、P肥配比施用可显著提高甘薯鲜薯产量与干物质含量。各项农艺措施对鲜薯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顺序均依次为:施钾量>施磷量>栽插密度>施氮量。在本试验地条件下,经模拟寻优分析,初步筛选出该品种产量按鲜薯产量大于3.75×104kg/hm2、干物质含量大于25%的优化农艺措施区间为:栽插密度5.40×104株/hm2,纯氮129.06~142.26 kg/hm2,P2O536.21~65.82 kg/hm2,K2O 245.88~289.89 kg/hm2。因此,在合理栽插密度的条件下,保证钾肥的合理供应是获得较高甘薯鲜薯产量与干物质含量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产量和品质要求调节氮肥与钾肥的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肥水平 种植密度 鲜薯产量 干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南方水田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金堂 陈海玲 +2 位作者 李清华 李淑萍 谢志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5-299,共5页
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钙施用量五项主要栽培措施对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通过产量及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 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钙施用量五项主要栽培措施对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通过产量及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基本苗>CaO>P2O5>K2O>N;要获得300kg/667m2以上产量和1500元/667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75~1.83万/667m2,施纯N:9.93~10.21kg/667m2,P2O5:5.91~6.18kg/667m2,K2O:11.80~12.07kg/667m2,CaO:3.73~4.13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密度 施肥水平 南方水田 产量 效益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