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蔬菜耕整地环节机械化装备发展现状
1
作者 管春松 赵维松 +2 位作者 杨雅婷 崔志超 许斌星 《蔬菜》 2025年第9期130-137,共8页
耕整地是蔬菜生产的关键前置环节,其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后续机械化耕种效率与质量。通过系统分析我国蔬菜耕整地机械化装备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基于农机农艺融合视角,首先总结了绿叶菜类、甘蓝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宜机化垄型参数及技术优势;... 耕整地是蔬菜生产的关键前置环节,其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后续机械化耕种效率与质量。通过系统分析我国蔬菜耕整地机械化装备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基于农机农艺融合视角,首先总结了绿叶菜类、甘蓝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宜机化垄型参数及技术优势;其次梳理了耕整地作业流程及核心质量指标;进而对比了深松机、旋耕机、起垄机3类装备的国内外技术差异,指出国产装备在智能化、复式作业和部件耐磨性方面的不足;最后剖析了当前农机农艺融合不足、部件通用性差、智能化应用受阻等问题,并提出推动农机—农艺—农信深度融合、发展电动化装备、加强核心部件攻关、推广智能精准作业技术等发展建议,以促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机械化 宜机化 复式联合作业 农机农艺融合 电动化 作业质量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BFGK-12型稻茬麦集秸旋耕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晋 薛亚光 +3 位作者 刘旭杰 单海勇 吴崇友 刘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小麦播种作业时,存在抢季节耕种农机配套性差、土壤黏重以及秸秆还田难等问题,创制“稻茬麦秸秆行间集覆还田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此模式具有行间集秸、条带旋耕、集中施肥、洁区播种以及对行镇压等技术特征,...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小麦播种作业时,存在抢季节耕种农机配套性差、土壤黏重以及秸秆还田难等问题,创制“稻茬麦秸秆行间集覆还田宽窄行种植”技术模式,此模式具有行间集秸、条带旋耕、集中施肥、洁区播种以及对行镇压等技术特征,通过建立秸秆行间集覆运动的力学模型,设计绞龙式秸秆行间集秸装置、开沟旋耕一体式装置、集中施肥装置、浮动覆土板以及对行镇压器等关键部件,研制一种稻茬麦洁区旋耕施肥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行间集覆还田与宽窄行种植结合有效提高稻茬麦种床整地质量,洁区洁净度87.69%,小麦窄行平均行距为148 mm,宽行行距平均为304 mm,行距变异系数为5.36%,平均播深为33 mm,播深合格率为95.76%,晾籽率为0.98%,碎土率为86.01%。施肥方式为耕前集中施肥,平均施肥深度为65 mm,施肥深度合格率为94.63%,均满足国家标准。厢沟平均深度为175 mm,沟面宽度为198 mm,满足排水要求。试验田实际产量为8 059.2 kg/hm^(2),高出平均产量20%以上,油耗较对比机型降低31.24%。为稻茬麦绿色低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提供农机支撑,促进农机农艺高效快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麦 洁区播种机 稻秸还田 机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安市裕安区水稻机插秧生产调查及农机农艺配套栽培途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缪诗玮 刘礼明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7期94-95,共2页
从六安市裕安区水稻机插秧生产调查入手,总结了水稻机插秧生产具有防倒伏、草害轻、产量高、米质优等优点的同时,指出了其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栽培措施,旨在为今后水稻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 生产调查 存在问题 农机农艺结合 配套栽培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农业中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张玉丽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精准农业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实现了农业全过程的精准管理,如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等,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农机与农艺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及结合,对于整合资源、优化种植技...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精准农业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实现了农业全过程的精准管理,如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等,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农机与农艺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及结合,对于整合资源、优化种植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效率至关重要。基于此,针对在精准农业中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包括农机与农艺通力合作,避免各自为政;积极开展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制定科学方案,解决技术难题。通过探讨和研究可为精准农业中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与农艺结合 精准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李世武 陈志 杨敏丽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3,17,共5页
随着农业机械化深入发展,农机农艺结合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从农机农艺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农机农艺结合分为农机功能适应农艺要求,改进农艺要求适应农机作业功能,以及创新的农艺与创新的农机功能协调发展三个阶... 随着农业机械化深入发展,农机农艺结合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从农机农艺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农机农艺结合分为农机功能适应农艺要求,改进农艺要求适应农机作业功能,以及创新的农艺与创新的农机功能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农机农艺相互结合的需求迫切,条件成熟,政府重视,已进入由农机适应农艺向农机农艺相互适应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提出农机农艺结合的思路与目标,以及实施农田整治工程、促进农机农艺学科合力研究、实施农业机械化分区规划、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农机与农艺教育培训等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农艺 结合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水旱轮作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崔思远 曹蕾 曹光乔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协调发展为理念,本文实地调研了江淮平原丘陵水旱轮作区的农业生产农艺流程,提取了与机械有关的参数,以期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协调发展为理念,本文实地调研了江淮平原丘陵水旱轮作区的农业生产农艺流程,提取了与机械有关的参数,以期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农机农艺的融合主要发生在耕整地、播种或移栽、收获环节,不同地方在这些环节的生产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农艺 结合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主产区农机农艺融合现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思远 曹光乔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8-252,共5页
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以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协调发展为理念,实地调研了我国5大稻区水稻生产农艺流程,简要概括了农业机械化现状和不同地区对农机性能的要求,以期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理... 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以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协调发展为理念,实地调研了我国5大稻区水稻生产农艺流程,简要概括了农业机械化现状和不同地区对农机性能的要求,以期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生产农机农艺的融合主要发生在耕整地、栽植和收获环节,不同区域在这些环节的生产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农艺 结合 农业生产 水稻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礼钢 夏晓东 缪冬平 《农业工程》 2012年第9期4-8,共5页
20世纪中叶起源于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至今已在世界5大洲许多国家应用。我国已全面部署实施北方旱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而南方稻麦两熟区及双季稻区尚处于保护性耕作多样性与适应性的试验研究阶段。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重... 20世纪中叶起源于美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至今已在世界5大洲许多国家应用。我国已全面部署实施北方旱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而南方稻麦两熟区及双季稻区尚处于保护性耕作多样性与适应性的试验研究阶段。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回顾了稻麦轮作田的传统精耕细作技术和机具的旧貌,分析了技术改革的必要性,历数近30年来的技术进步。依据实地调查观察和立项试验研究的直接经验并综合传媒资讯,分析评价目前主推技术模式和典型机具的成败得失,建议向"少动土、多覆盖"方向深入探索,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技术和机具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耕整地机械 农机农艺融合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咖啡机械化栽培模式和配套装备探讨
9
作者 于飞 蒋快乐 +3 位作者 王剑 陈治华 于英杰 赖庆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201-204,共4页
以实现机械化为目的,基于农机农艺融合原则,借鉴参考果树栽培形式,提出了适宜机械化栽培方式;对咖啡实现机械化的配套装备进行了初步探讨,探求农机农艺融合下的机械化作业新方式,为实现咖啡机械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加快云南... 以实现机械化为目的,基于农机农艺融合原则,借鉴参考果树栽培形式,提出了适宜机械化栽培方式;对咖啡实现机械化的配套装备进行了初步探讨,探求农机农艺融合下的机械化作业新方式,为实现咖啡机械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加快云南咖啡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农机农艺融合 机械化栽培 咖啡机械化 配套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塑料大棚番茄果型分级及冠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伏文卓 李涛涛 +1 位作者 高艳明 李建设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7-1685,共9页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D1:1334株/667m^2、D2:1668株/667m^2、D3:2000株/667m^2、D4:2334株/667m^2、D5:2668株/667m^2)与3个行距(R1:1.2 m、R2:1.35 m、R3:1.5 m)共15个处理,探讨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塑料...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D1:1334株/667m^2、D2:1668株/667m^2、D3:2000株/667m^2、D4:2334株/667m^2、D5:2668株/667m^2)与3个行距(R1:1.2 m、R2:1.35 m、R3:1.5 m)共15个处理,探讨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塑料大棚番茄果型分级和冠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出果型呈反比;通过对冠层特性与产量及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散射光合有效辐射比例与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折合667m^2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糖酸比呈显著负相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冠层特性参数;通过对番茄果型分级、营养品质、冠层特性及产量的比较,R3D4处理在果型分级、品质指标及节本增效方面综合表现最佳,但折合667m^2产量表现较低,为12922.40 kg,而R1D2折合667m^2产量高达15390.65 kg,且在果型分级、品质指标亦表现较佳。综合考虑各项指标,R1D2处理(即行距1.2 m密度为1668株/667m^2)、R3D4(即行距1.5 m密度为2334株/667m^2)为宁夏地区大跨度塑料大棚农机农艺结合较为适宜的两种株行距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株行距配置 农机农艺结合 果型分级 冠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北京地区冬小麦种植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超 闫子双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共4页
随着农业机械化深入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调查北京地区冬小麦种植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冬小麦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因素,提出进一步推进冬小麦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建议。
关键词 冬小麦 农机 农艺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效益优化的农机农艺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柳国光 吉洪湖 程林润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2期253-257,共5页
以农机与农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农业生产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农机农艺融合方法研究。从农艺价值、农机农艺融合以及劳动力与时间成本等方面探讨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给出农机农艺价值计算公式。提出以地区劳动力价格为参照的农业生... 以农机与农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农业生产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农机农艺融合方法研究。从农艺价值、农机农艺融合以及劳动力与时间成本等方面探讨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给出农机农艺价值计算公式。提出以地区劳动力价格为参照的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三种效益评价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效益优化的农机农艺融合方法。以南方地区冬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为例,对提出的农机农艺融合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农艺融合 效益优化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眉县农机与农艺融合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战宏 《农业工程》 2016年第2期43-44,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进的农机与农艺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普及,使生产效益大幅提升,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要不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作物技术水平,就要进一步加大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进的农机与农艺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普及,使生产效益大幅提升,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要不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作物技术水平,就要进一步加大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土地产出效益,这是农业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宝鸡市眉县农机与农艺融合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与农艺融合 现状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会灵 《农业工程》 2016年第2期41-42,共2页
在北方的农作物中,玉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对农业的进一步研究,覆膜在玉米栽培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从覆膜在玉米栽培应用中的优势展开论述,然后分析了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关键词 覆膜 农机农艺融合 玉米栽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养旱作区春玉米机艺一体化播种机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秀平 袁兴茂 +3 位作者 范国昌 阎旭东 陈林 肖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年第12期4-6,62,共4页
针对雨养旱作地区年降雨量少、淡水资源匮乏等情况研发的"春玉米种植技术",研发与此技术相融合的具有旋耕、起垄、一穴两株侧播、覆膜、镇压功能的玉米播种机,对不同行走速度对作业质量的影响进行测试和分析。该机具的应用较... 针对雨养旱作地区年降雨量少、淡水资源匮乏等情况研发的"春玉米种植技术",研发与此技术相融合的具有旋耕、起垄、一穴两株侧播、覆膜、镇压功能的玉米播种机,对不同行走速度对作业质量的影响进行测试和分析。该机具的应用较好地解决春玉米"卡脖旱"的难题,实现旱作机具的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达到机艺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旱作 春玉米 农机农艺融合 播种机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膜下精密播种机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燕燕 《农业工程》 2020年第5期90-93,共4页
针对传统地膜覆盖需要人工放苗、出苗错位、容易板结及出苗率低等问题,研制一种农艺农机相结合的膜下播种机械。分别采用膜上滚筒播种、播种铺膜不打孔及播种铺膜破膜3种种植模式进行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播种后铺膜破膜方式种... 针对传统地膜覆盖需要人工放苗、出苗错位、容易板结及出苗率低等问题,研制一种农艺农机相结合的膜下播种机械。分别采用膜上滚筒播种、播种铺膜不打孔及播种铺膜破膜3种种植模式进行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播种后铺膜破膜方式种植的玉米相对出苗率最高,达90%以上。各试验因素中,膜下覆土厚度和膜上覆土厚度对出苗率影响最大,膜下覆土厚度2 cm、膜上覆土厚度2 cm时玉米的出苗效果最好。结合当地降水量进行喷淋试验,在相同雨量的情况下,膜下播种抗板结能力远超传统地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播种机 膜下播种 相对出苗率 农机农艺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郎晓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8期63-64,共2页
农业机械化和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机与农艺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农机与农艺之间相互结合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结合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发... 农业机械化和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机与农艺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农机与农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农机与农艺之间相互结合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结合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发展现状,对如何更好的推进农机与农艺结合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农艺 结合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开沟水稻精量穴旱直播技术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鹏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10期6-7,共2页
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BD H—10系列同步开沟水稻精量穴旱直播机与当地习惯旱直播机在灵武市崇兴镇崇兴村5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开沟精量穴旱直播是一项农机农艺结合较好的水稻种植技术,增产率较习惯性旱直播高7.7%;用种量较习惯... 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BD H—10系列同步开沟水稻精量穴旱直播机与当地习惯旱直播机在灵武市崇兴镇崇兴村5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开沟精量穴旱直播是一项农机农艺结合较好的水稻种植技术,增产率较习惯性旱直播高7.7%;用种量较习惯性旱直播减半;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提高,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沟精量穴旱播 农机农艺结合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砧集约果园全程机械化——以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梨园为例
19
作者 王山松 《农业工程》 2018年第5期15-17,共3页
以大兴区榆垡镇梨园为例,介绍了适用于矮砧集约果园配套的全过程机械,为果园规模种植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给农机推广部门在矮砧集约果园机械的推广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兴区 矮砧集约 果园 全程机械化 农机农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农技相结合提高甘蔗单产的探索
20
作者 谢廷林 滕德荣 +2 位作者 黄立宁 黄钊 王活龙 《广西糖业》 2021年第2期11-13,共3页
文章介绍专业户大面积种植甘蔗的实用办法和措施,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推广种植甘蔗新品种,实现降成本增效益,最终扭亏为盈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甘蔗 土地承包 农机农艺结合 增产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