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1
作者 胡燕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92,共8页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议题。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单因素静态分析而缺乏系统动态模型的局限,采用扎根理论,整合期刊文献、深度访谈、学生思政课作业、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多元数据,通过...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议题。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单因素静态分析而缺乏系统动态模型的局限,采用扎根理论,整合期刊文献、深度访谈、学生思政课作业、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多元数据,通过三级编码构建思政课获得感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发现:获得感生成遵循“环境支撑-主体驱动-载体实现-设计转化-样态外显”的动态协同逻辑,环境支持、主体条件、载体支持、教学设计、样态分别发挥支撑、驱动、实现、转化、外显作用。各维度间主要呈现“环境反哺主体、主体建构载体、载体协同设计、样态反馈系统”的双向闭环互动关系。基于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进行探讨,以期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大学生获得感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获得感的概念界定与量表开发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铁华 刘蒿 李红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122,共8页
大学生获得感能够衡量学生群体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情况,体现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质量,测量大学生获得感可以丰富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文章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通过定性和定量... 大学生获得感能够衡量学生群体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情况,体现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质量,测量大学生获得感可以丰富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文章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包含17个题项的大学生获得感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得感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由积极体验、学业获得、人际情感、实践参与和个人成长等5个维度构成,其中,学业获得是大学生获得感的主要来源。提供了大学生获得感的测量工具,为后续进一步探究该构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大学生获得感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卓越的教学:学生视角下优质讲授的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艳云 田杰 谢少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132,共12页
优质讲授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感知与教育获得感,但它常被忽视而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通过采用回忆性叙事和非结构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16位大学生的调查资料,从学生视角考察优质讲授的特征及生成机制... 优质讲授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感知与教育获得感,但它常被忽视而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通过采用回忆性叙事和非结构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16位大学生的调查资料,从学生视角考察优质讲授的特征及生成机制,结果发现,优质讲授彰显出教师人格魅力渗透形塑、课堂讲授主动建构和学生课堂反馈调试三个特征,它以“教师人格魅力”为基石,以“课堂讲授”为保障,以“课堂反馈”为检验,探索教学过程全域互动、双向交流反馈新机制,打破了传统低质课堂的束缚和藩篱,给有效教学找到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教师通过倾注个体特征的情感教学、注重自主创设的情境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搭建新型教学模式,生成优质讲授,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由此耦合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图景。为打造优质讲授,切实提升高校课程育人成效,教师需要引领课堂教学,塑造并突显人格魅力,做好教学设计,推行系列教学整体实施方案,聚焦学生中心观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把握好教学节奏,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教育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讲授 学生视角 人格魅力 课堂反馈 获得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21
4
作者 公亚丽 李朝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5-148,共4页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做出重大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各种思想涌现、纷繁复杂,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学生自育意识显著加强;学生集体性关切更加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做出重大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各种思想涌现、纷繁复杂,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学生自育意识显著加强;学生集体性关切更加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需求增加;部分学生功利性思想凸显。这些特点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可见的挑战:组织育人与学生自育如何深入协调的问题;集中关切与意识形态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如何更好统一的问题等。在新时代背景下,切实树立以组织育人促进学生自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坚定开展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加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应对新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和挑战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理性 获得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和提升路径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文秀 马秀娟 侯凯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6-40,共5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体现了这一学科发展成果以及育人使命的落实情况。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不同过程以及发展的不同状态来看,具有基本、发展以及成熟三种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体现了这一学科发展成果以及育人使命的落实情况。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产生的不同过程以及发展的不同状态来看,具有基本、发展以及成熟三种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是产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前提,不断引导其从无需求状态向低需求以及高需求发展状态转变以确保获得感的产生。从学生发展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几方面做出调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 生成逻辑 发展需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国彦 王桂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59-65,共7页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制,对45名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196个初始概念,形成23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的两阶...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的形成机制,对45名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提取196个初始概念,形成23个子范畴和8个主范畴,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形成的两阶段模型。研究发现:资源供给、内源动机和公平感知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主要因素;资源供给是获得感形成的物质基础,内源动机有助于促进学生从资源供给中产生客观收获,公平感知有助于促进学生合理评价客观收获进而产生获得感。基于此,应从优化校园资源供给、创新教学服务体系和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三方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获得感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价值、路径:刍议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丽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共5页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是评价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效的又一新标准。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要坚持理念先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坚持内容为王,优化教学内容;坚...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是评价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效的又一新标准。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要坚持理念先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坚持内容为王,优化教学内容;坚持集成融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政课 获得感 理念先行 学生为中心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