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Flash Memory的高性能数据存储引擎的研究
1
作者 周晓云 覃雄派 徐钊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6期56-61,共6页
传统的数据存储引擎对Flash Memory数据的修改是通过页内更新技术实现的,这将导致FlashMemory的性能下降及其磨损加剧。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Flash Memory的采用页外更新技术的多版本数据存储引擎MV4Flash。该数据存储引擎采... 传统的数据存储引擎对Flash Memory数据的修改是通过页内更新技术实现的,这将导致FlashMemory的性能下降及其磨损加剧。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Flash Memory的采用页外更新技术的多版本数据存储引擎MV4Flash。该数据存储引擎采用多版本存储和垃圾回收机制,所有数据的更新和修改都通过文件追加的方式进行,适应了Flash Memory先擦除后写入的特点,延长了设备寿命。采用NDBBench对该数据存储引擎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MV4Flash与传统的InnoDB相比,事物处理性能有较大的提升,更适合于数据规模大、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memory 数据存储引擎 页内更新 页外更新 多版本 垃圾回收 NDB 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性记忆的整体化思考:突发公共事件的集体记忆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183,共14页
集体记忆的核心在于记忆历史连续性及其社会建构性的动态整合。现代社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可以作为集体记忆的源头与节点去审视。围绕集体记忆的建构“能否间断连续”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在“理念-意象”的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下,在... 集体记忆的核心在于记忆历史连续性及其社会建构性的动态整合。现代社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可以作为集体记忆的源头与节点去审视。围绕集体记忆的建构“能否间断连续”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在“理念-意象”的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下,在记忆不同的叙事维度将散点式的记忆碎片整合并类别化,进而整合出具有沿循“勾勒-黏合-构筑”脉络的现代社会公共突发事件集体记忆整体性建构逻辑。同时,在当下不确定性社会以及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以整体性为目标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集体记忆能动性建构和维系,也是现代社会与国家在多重时间维度整合有益经验,以及重构对社会文化结构性认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理念 意象 突发公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旧城更新中日常景观的记忆挖掘及空间转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春彦 张新翊 侯天颖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1,共9页
【目的】存量时期下的旧城更新中,城市日常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集体记忆,但因旧城更新进程滞后于民生设施建设,旧城景观丢失了重要的历史特征,同时因缺少宏观文化背景的指导,旧城更新存在同质化和割裂性等问题。需要寻找城市日... 【目的】存量时期下的旧城更新中,城市日常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集体记忆,但因旧城更新进程滞后于民生设施建设,旧城景观丢失了重要的历史特征,同时因缺少宏观文化背景的指导,旧城更新存在同质化和割裂性等问题。需要寻找城市日常景观中不同时期记忆的多元载体,并针对不同载体进行记忆挖掘,建立记忆与日常景观空间的关联。【方法】以《欧洲风景公约》为理论基础,结合多维度的景观记忆关联实体,全面梳理老旧城区多种日常景观记忆载体,提出“10种载体,4种声源,3类数据”的多元景观记忆挖掘方法。将传统调研方法和数字技术结合,分析各时期旧城日常景观的活力分布及记忆情感,进而通过叙事景观呈现城区多重记忆。以天津老城厢为例进行日常景观记忆挖掘和空间转化分析。【结果】分析得到“热闹境”“市井气”“世俗地”3种情感空间的分布规律及景观特征,并结合城区发展现状,提出具有景观差异性、发展适应性、时空连续性和空间交互性的更新策略。【结论】老旧城区日常景观承载了集体对生活空间的景观性记忆,是一种共享的遗产。在旧城更新中,通过对日常景观记忆的挖掘和空间转化,提出日常景观遗产化的路径,促进场地文化和记忆的延续,为可持续的城市空间优化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日常景观 集体记忆 景观遗产化 小说文本 空间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内存访问和动态共享缓冲区的超长向量归约操作硬件卸载结构与方法
4
作者 徐金波 戴艺 翦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81,共11页
MPI聚合通信通过将多个计算结点的多个进程组织起来协同完成一系列通信操作,以提高系统性能。其中,超长操作数向量的归约操作在高性能计算和AI计算中应用广泛。提出了一种基于DMA和动态共享缓冲区的超长向量归约操作的硬件卸载结构与方... MPI聚合通信通过将多个计算结点的多个进程组织起来协同完成一系列通信操作,以提高系统性能。其中,超长操作数向量的归约操作在高性能计算和AI计算中应用广泛。提出了一种基于DMA和动态共享缓冲区的超长向量归约操作的硬件卸载结构与方法。通过专用硬件通信序列触发机制,实现聚合通信硬件卸载流程的控制;通过DMA传输协议提升归约操作数的软硬件传输效率;提出片上动态共享缓冲区存储结构,以实现大量操作数的灵活高效缓存;通过部署片上ALU阵列,直接在网络芯片中完成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MPI非卸载方式和“天河”原有卸载方式均有明显的加速效果,尤其是当归约向量长度较大时,加速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通信 归约 直接内存访问 动态共享缓冲区 硬件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视角下武陵山区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与图谱构建研究——以黔江太极镇为例
5
作者 杜春兰 杨婷 +2 位作者 彭琳 杨钦 郭云宓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1,共8页
乡村景观特质是承载村落景观特有信息,记录和展示村民集体记忆的特定场所,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所在。认知乡村景观空间,识别与表达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质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促进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运用集体记... 乡村景观特质是承载村落景观特有信息,记录和展示村民集体记忆的特定场所,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所在。认知乡村景观空间,识别与表达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质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促进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运用集体记忆理论,提出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与表达的方法及路径。以历史上发生着纷繁复杂的民族迁徙与文化互动的武陵山区黔江太极镇为例,从环境、建筑、文化三方面对其乡村景观中所蕴藏的地方性特质进行识别、提取与图谱构建,形成由2个门类、3个大类、6个中类、28个小类构成的集体记忆下武陵山区黔江太极镇乡村景观地方性特质图谱,并尝试提出武陵山区乡村景观特质的在地性保护与传承思路。结果表明,以重拾村民集体记忆的视角来研究乡村景观特质,是深入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地方性特质的特殊路径,丰富了乡村景观特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对太极镇乃至武陵山区乡村景观在地性营建、保护和利用等提供一定指导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特质 集体记忆 景观特质图谱 武陵山区 黔江太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埏埴以为器:作为集体记忆景观的体育场的哲学探究
6
作者 张震 王振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与空间哲学的视域,探讨了体育场作为集体记忆的政治认同的景观化特征。研究发现,体育场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承载体育赛事、仪式活动和地标建筑所构成的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重要场所。然而,当前时代,体育场... 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与空间哲学的视域,探讨了体育场作为集体记忆的政治认同的景观化特征。研究发现,体育场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承载体育赛事、仪式活动和地标建筑所构成的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重要场所。然而,当前时代,体育场在承载集体记忆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断裂:大型赛事与日常仪式、大型地标与生活空间以及大型赛事与大型地标之间的集体记忆错位。这些断裂导致体育场难以有效承载集体记忆和形成政治认同。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从时间、尺度和匹配三个维度提出建议:在时间上强调过程性,在尺度上实现微观和宏观的联结,在匹配上加强身体展演与空间符号的指涉。这些建议旨在实现集体记忆的连续性、对接性和政治认同的体现,为理解和实现体育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当前体育场的空间社会学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 集体记忆 政治景观 空间哲学 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耕文化中饮食文化的记忆场域唤醒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
7
作者 吴澎 杨瑞 《古今农业》 2025年第2期96-101,共6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记忆场域的研究成果,文章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农耕文化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记忆场域的内涵,阐释了以饮食文化记忆场域唤醒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确定情感归属、完成情感建构、铸牢中...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记忆场域的研究成果,文章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农耕文化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记忆场域的内涵,阐释了以饮食文化记忆场域唤醒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确定情感归属、完成情感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探索提出了梳理符号载体、重塑仪式载体及建设数字载体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记忆场域 共同历史记忆 价值诠释 实践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资本、堵点与破解——基于集体记忆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宣廷 吉灿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0,共8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团结力量、推动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基于集体记忆理论视角,审视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为增强文化认同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团结力量、推动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基于集体记忆理论视角,审视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为增强文化认同和重塑集体记忆是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空间。传统体育文化集体记忆虽然通过增强主体动力、雕筑标识形象、创造精神食粮,厚积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厚重资本;但在构筑过程中,由于面临记忆主体骤减遗失、记忆内容模糊虚泛、记忆过程疏离松散等问题,导致文化认同生成的主体动力被削弱,文化认同塑造的客观维系受阻,以及文化认同形式的实施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基于“谁来记忆”“记忆什么”及“如何记忆”的逻辑主线构建破解路径:以系统性保护激活记忆人群意愿,激发文化认同生成的主体动力;以符号化标识提质记忆内容载体,释放文化认同塑成的客体空间;以现代化叙事凝聚记忆手段合力,创设文化认同形成的交融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战略自主与东南亚国家的对冲延续——基于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菲 杨季宁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75,181,182,共26页
对冲是东南亚国家在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战略环境中平衡风险与机遇的战略手段。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东南亚国家的战略环境逐渐由包容性转向约束性,其对冲空间正在缩小。然而,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预设相悖,东南亚各国... 对冲是东南亚国家在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战略环境中平衡风险与机遇的战略手段。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东南亚国家的战略环境逐渐由包容性转向约束性,其对冲空间正在缩小。然而,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预设相悖,东南亚各国在应对体系压力时的战略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来看,研究东南亚国家的对冲延续因果机制需将战略环境和国内政治特性相结合。通过比较分析菲律宾、越南和印尼这三个国家的国内政治特性和对冲战略的变化轨迹,可以验证:在国内政治层面,集体记忆和战略自主两个变量决定了东南亚国家对外来威胁的预期和对冲能力。这些国家对于中、美的威胁预期是否对称是它们采取对冲战略的直接动因,而对冲能力的强弱则支持或阻碍了对冲在实践层面的延续。研究提供的解释框架有助于中国更准确地研判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动向,推动双方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对冲战略 新古典现实主义 集体记忆 战略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回忆到记忆重述——文学旅游中的集体身份形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颖 陆林 吴锶梦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9,共16页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地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助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了解个人如何接受集体的历史叙事,产生集体身份认同。在与文学作品或作家相关的旅游地,旅游者会回忆起过去阅读的经历,以及关于文学...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地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助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了解个人如何接受集体的历史叙事,产生集体身份认同。在与文学作品或作家相关的旅游地,旅游者会回忆起过去阅读的经历,以及关于文学作品的记忆。回忆不仅是对记忆中语义、情境的重新调用,同时也参与当下的认知进程。基于这一认识,该研究通过描述现象学的调查方法,从鲁迅文学旅游中的记忆现象切入,探索旅游的群体凝聚作用。研究发现,文学旅游过程中个体记忆的参与,使旅游者通过回忆丰富自我意识,促成认知开放;此时,传达集体延续性和必要性的集体历史叙事嵌入并推动个体记忆发生重述。记忆重述指的是生动鲜活的文学文本将在回忆中产生的无方向的情绪上升至有方向的、稳定的情感,切身直接的文学仪式将在回忆中开放的身份定位重塑至相互联结的集体之上,最终旅游者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地生成集体身份,形成与集体相一致的行动力量。该研究在文学旅游的情境中扩展了对个体记忆机制和功能的认识,为旅游者如何理解并主动接受社会话语提供微观层面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 记忆重述 历史叙事 集体身份 文学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赋能到共同富裕:集体记忆视域下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功能转型的口述史研究
11
作者 王江雁 欧阳忠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教育公平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核心引擎,其“最后一公里”的突破亟待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功能重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成人教育在提升劳...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教育公平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核心引擎,其“最后一公里”的突破亟待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功能重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成人教育在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成效显著,但面对农业现代化转型、数字技术革新等新挑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功能定位滞后、资源整合低效、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迫切需求。基于口述史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市DS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个案,基于集体记忆理论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通过口述史方法放大民间声音,展现我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能演变历程及其实践路径,进而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有效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未来农村成人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其要以宏观政策为指导;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以资源禀赋塑特色;以流程再造促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功能转型 口述史 集体记忆 农村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视域下的成昆铁路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12
作者 李蕊池 刘维尚 +1 位作者 司亚丽 郭绮涵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212,262,共13页
目的以成昆铁路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探究设计方法与流程,为铁路工业遗产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思路。方法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出发,首先根据记忆理论探究集体记忆的产生机制;其次结合感质理论方法,搭建以“感官记忆”“行为记忆”“情感记忆... 目的以成昆铁路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探究设计方法与流程,为铁路工业遗产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思路。方法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出发,首先根据记忆理论探究集体记忆的产生机制;其次结合感质理论方法,搭建以“感官记忆”“行为记忆”“情感记忆”“反思记忆”四层级构成的集体记忆建构模型;随后以成昆铁路攀枝花段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取出设计因子;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研究的有效性。结论传承和保护铁路工业遗产对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集体记忆视域下的成昆铁路文创设计能帮助设计师挖掘用户的集体记忆需求,协助用户了解成昆铁路线的历史过往和精神内涵,进而实现用户的记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铁路工业遗产 成昆铁路 文创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体育赛事与国家认同建构——基于岭南文化的集体记忆
13
作者 高鸿辉 陈灿 王美霞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2,共7页
从集体记忆视角切入,通过分析岭南文化中集体记忆重构路径及国家认同的转化过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体育赛事中强化岭南文化中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探究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和创新传播岭南文化有益于增强... 从集体记忆视角切入,通过分析岭南文化中集体记忆重构路径及国家认同的转化过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体育赛事中强化岭南文化中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探究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和创新传播岭南文化有益于增强国家认同。研究认为:在城市体育赛事中岭南文化构建集体记忆的过程会发生时空重构,且在其文化认同进程中内在身份意识可由“我”向“我们”转化和“族群认同”向“国家认同”转化。建议搭建现代化的城市体育赛事交流平台,传承与创新岭南文化表达;强化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丰富文化内涵,借重赛事带动重构岭南文化的集体记忆;政府主导下统筹安全与发展,聚焦赛事媒体监管,强化岭南文化中国家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育赛事 国家认同 岭南文化 集体记忆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文化遗产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理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春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日常社会生活中,个体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能够体现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存在的关联。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实在性、恒常性、文化性、固定性等特征,为构建“个体—共同体”关系提供了多维度的连通进路。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纪... 日常社会生活中,个体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能够体现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存在的关联。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实在性、恒常性、文化性、固定性等特征,为构建“个体—共同体”关系提供了多维度的连通进路。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纪念碑性标识,是集体记忆的感知纽带,一方面构建共同体的认同框架,另一方面引导个体的感知方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为个体呈现了特定记忆时刻。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化记忆体系,营造民众体验“我们感”的社会场域,促进全民一体化发展,不仅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更有助于引领全民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遗产旅游情境下集体记忆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集体自豪的中介效应分析
15
作者 林云晓 蒋依依 +1 位作者 谢婷 方琰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100,共15页
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是目前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遗产旅游与游客的情感、情绪、认同、记忆、怀旧等体验关系受到日益关注。已有研究指出,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情感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但情绪类型与作用机制仍有待拓展。... 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是目前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遗产旅游与游客的情感、情绪、认同、记忆、怀旧等体验关系受到日益关注。已有研究指出,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情感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但情绪类型与作用机制仍有待拓展。文章立足于情绪体验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法探索奥运遗产旅游情境下集体自豪(包括自我参照自豪与外界参照自豪)中介于集体记忆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奥运遗产旅游情境具备唤醒和重塑游客集体记忆的条件;(2)集体记忆正向影响游客文化认同,自我参照自豪和外界参照自豪二维度在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之间起部分平行中介作用;(3)集体记忆对游客功能认同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外界参照自豪在集体记忆与功能认同之间起单因子完全中介作用;(4)自我参照自豪路径显著度低,功能认同的内涵表达有待加强。文章通过双路径中介机制对揭示集体记忆作用于国家认同的潜在影响路径做了更加清晰、深入的解释,在理论上丰富了国家认同的构建情境与机制,在实践上为促进奥运遗产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遗产旅游 集体记忆 集体自豪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的数字书写:一个增强民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新锚点
16
作者 史献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6,共9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数智时代,传统守住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底线的被动工作方式,难以回应多维交织的复杂图景。在诸多应然的努力方向中,争夺集体记忆的数字书写权力,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核心阐释力、思想凝聚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数智时代,传统守住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底线的被动工作方式,难以回应多维交织的复杂图景。在诸多应然的努力方向中,争夺集体记忆的数字书写权力,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核心阐释力、思想凝聚力、价值导向力、共识辐射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新锚点。对此,在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集体记忆在主体身份、内容构建、资源存储、作用机制的数字化嬗变趋势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治理,筑牢数字集体记忆的话语权威体系;数字化符号建构,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沉浸式感知;沉浸式数字渗透,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技术赋能边界;记忆青年化刻写,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际认同链条,以此不断把数智时代的挑战转化为增强民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的建构——基于新疆兵团军垦体育口述史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冠强 杨凯 王智慧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1,共8页
为探寻集体记忆的构建逻辑,洞察“小故事”与“大社会”之间的关联机制,遵循“故事—知识”的社会学研究传统,采用口述史访谈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对新疆兵团军垦体育的集体记忆进行考察,进一步勾勒出集体记忆“自下而上”实现... 为探寻集体记忆的构建逻辑,洞察“小故事”与“大社会”之间的关联机制,遵循“故事—知识”的社会学研究传统,采用口述史访谈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对新疆兵团军垦体育的集体记忆进行考察,进一步勾勒出集体记忆“自下而上”实现“小故事与大社会”联结模型。个体基于我“动”故我在,实现身体在微观层面的自我确认,并基于价值信念对身体进行规训,在交往记忆中实现个体运动经验问题化,在中观层面积聚成群体意象,通过代表国家权力的专家系统进行认定,最终完成军垦集体记忆的建构。苦行的身体,家国同构的信仰与栖居的“记忆之场”共同促成集体记忆的建构。既有研究中,经验层面存在“时空在场”维度的忽视有可能导致文化阐释框架的毁坏而引起“记忆氛围”消失。由集体记忆理论进行对话来推进理论至经验研究的演绎进程,进一步丰富集体记忆研究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军垦体育 口述史 家国同构 时空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自然灾害下的两阶段多目标应急物资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付宇 王欣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4-665,共12页
针对突发灾害情况下需求不确定的选址问题,构建最小化经济成本和最大化满意度的应急物资中心选址模型。首先,将选址问题划分为初期和后期的两阶段问题;其次,对物资需求量进行模糊需求预测,并使用可信性模糊机会约束规划将其转化为确定... 针对突发灾害情况下需求不确定的选址问题,构建最小化经济成本和最大化满意度的应急物资中心选址模型。首先,将选址问题划分为初期和后期的两阶段问题;其次,对物资需求量进行模糊需求预测,并使用可信性模糊机会约束规划将其转化为确定型约束;最后,设计改进灰狼优化(Improved Grey Wolf Optimization,IGWO)算法求解问题。IGWO算法采用佳点集初始化种群,对收敛因子进行余弦规律的非线性变化,并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个体记忆的启发下,设计个体位置更新公式。在用10个标准函数验证IGWO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应急物资中心选址案例分析,表明IGWO算法能有效求解多目标选址问题,在提高满意度的基础上降低经济成本,且多阶段模型在平衡满意度和经济成本方面结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应急救援选址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模糊需求 个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行为数据采集平台的安全保障与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李健俊 汪华文 +1 位作者 董惠良 陈翔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9-657,共9页
依据用户浏览记录等信息进行兴趣爱好的预测并进行合理推荐,已成为诸多销售平台优化用户体验的常用手段,而用户信息安全问题自然也成了各大平台面临的一大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内生安全的消费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通过采集用户数据,使... 依据用户浏览记录等信息进行兴趣爱好的预测并进行合理推荐,已成为诸多销售平台优化用户体验的常用手段,而用户信息安全问题自然也成了各大平台面临的一大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内生安全的消费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通过采集用户数据,使用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预测模型,精准预测未来销售流量数据.在数据安全性方面,平台使用基于内生安全的拟态云WAF,通过动态选择算法、异构执行体和裁决算法3种核心技术为整个数据平台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并利用基于Sketch的网络测量技术对异常流量进行了检测.此外,平台融合了数据备份和恢复、加密存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并对重要的数据采取分类存储、访问控制等措施.多项对比实验验证表明,用于中烟销售流量的预测平台相较于目前提出的多种技术在预测准确度和数据安全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可为企业销量预测提供一种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量预测 长短时记忆网络 内生安全 拟态云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的延续:作为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的早期电影连环画
20
作者 卢亚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电影连环画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伴生物”,它和中国电影一起建构集体记忆,是凝聚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相关理论,为解读早期电影连环画作为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建构集体记忆提供了一个有效... 电影连环画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伴生物”,它和中国电影一起建构集体记忆,是凝聚文化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相关理论,为解读早期电影连环画作为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建构集体记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范式。在传播框架下,早期电影连环画彰显了集体记忆的媒介功能,实现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融合。在文化框架下,早期电影连环画有效延伸了集体记忆的能动性内涵,实现了过去记忆与现在记忆的连接,形成了“共同体话语”,最终形塑了积极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连环画 集体记忆 传播媒介 文化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