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漠化边坡新型植被板槽底腔蓄水和填土水分变化规律试验
1
作者 李旭 范丽娟 +3 位作者 周泽昶 黄超 覃林 罗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43-852,共10页
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渗漏结构使得边坡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缺土少水制约了该地区生态恢复。为此,设计了石漠化边坡上新型梯级植被板槽的技术方案,实现象“坎儿井”似的土-水上下分层共蓄的植被恢复。为探究新型... 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表-地下双层渗漏结构使得边坡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缺土少水制约了该地区生态恢复。为此,设计了石漠化边坡上新型梯级植被板槽的技术方案,实现象“坎儿井”似的土-水上下分层共蓄的植被恢复。为探究新型植被板槽结构的降雨集蓄和耐旱持水能力,设计并开展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植株数量的植被板槽模型试验,分别在降雨与随后30 d干燥条件下,对比分析降雨强度与植株数量对植被板槽模型蓄水与持水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植被板槽结构能有效蓄水与持水,在没模拟坡面径流汇入板槽的情况下,降雨强度越大,植被板槽蓄水效率越高;在雨后干燥期间,蓄水腔的蓄水深度越深,竖向吸水带的吸水效率越高;特别地在干旱季,为了减少表面洒水浇灌的浪费,往类似“坎儿井”的板槽底部蓄水腔沟补水是必要的。本研究对于促进石漠化边坡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边坡 植被恢复 植被板槽 降雨集蓄 土-水分层共蓄 持水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节水滴灌设备研制及其应用效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荣慧 王延平 +1 位作者 张海 马义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87,共4页
用节水包将贮存水在旱期根据植物的不同需水量,将贮水以点滴或微细流的方式注到植物根部,供植物直接吸收,使灌溉水不蒸发,不渗漏,水分利用率达95%。通过应用试验,集雨袋贮、节水包滴灌具有投资少、效益显著等特点,修建贮量3t的集雨池,10... 用节水包将贮存水在旱期根据植物的不同需水量,将贮水以点滴或微细流的方式注到植物根部,供植物直接吸收,使灌溉水不蒸发,不渗漏,水分利用率达95%。通过应用试验,集雨袋贮、节水包滴灌具有投资少、效益显著等特点,修建贮量3t的集雨池,100m2的集雨场,并配套可供1hm2果树地使用的节水包滴灌,总投资2143.5元左右,节能省工。在同等立地条件下,较地面灌增产10%~16%,节水65%~76%,提高造林成活率46%。多年的抗旱造林多模式节水试验表明,在自然立地条件差的干旱山区,集雨袋贮、节水包滴灌技术是一项简便易行,投资低,效益好的技术,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节水滴灌设备 研制 应用效益 集雨袋贮 节水包滴灌 集雨场 贮水袋 节水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