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Methods to Identify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Cooperation Partner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 被引量:9
1
作者 Haiyun Xu Chao Wang +3 位作者 Kun Dong Rui Luo Zenghui Yue Hongshen Pang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18年第2期38-61,共24页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potenti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IURC) partners effectively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in the IURC proces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potenti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IURC) partners effectively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in the IURC proces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The method utilizes multisource data, combining bibliometric and econometrics analyses to capture the core network of the existing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novation chain. Furthermore,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constructe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a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factors.Findings: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field shows that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technologies from different institutions,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chain can identify the more complementary capacities among organizations.Research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the overall approach is shaped by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of an innovation chain, a linear innovation model with specific types or stages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each phase of the chain, and may, thus, overlook important feedback mechanisms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collaboration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products, and facilit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Originality/value: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emulates the real conditions of IURC. Thus, the ru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better revealed, the potential partners of IURC can be identified more readily, and the conclusion has mor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itution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on network innovation chain Industrialcha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Enterprise Strategy Based on Industry Innovation in Electric Generating Set Manufacture Industry
2
作者 陈新有 邵云飞 杜义飞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年第4期312-317,共6页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hinese generating se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includes technical introduction restraint, system restraint, enterprise resources, ability restraint and resources disperser r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hinese generating se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includes technical introduction restraint, system restraint, enterprise resources, ability restraint and resources disperser restraint. In the future, based 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generating set manufacture enterprise's strategic choice, strategies on industry innovation of Chinese generating se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proposed. There are a lot of means can help, as well as developing many kinds of clean energies and realizing industrial reforming, extending service pattern, promoting industry innovation level, enhancing ability of enterprise'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ing industry's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ial innovation restriction factor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中心、空间结构与城市群产业协作
3
作者 戴宏伟 蒋燕 郑立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和增长极,形成了不同于经济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构造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和增长极,形成了不同于经济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构造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对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基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越趋于单中心结构,越有利于城市群的产业协作。(2)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通过提高城市合作倾向和产业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城市群产业协作。(3)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形成的空间结构对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以及创新型城市数量较少城市群的产业协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并借助其创新增长极效应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城市群 空间结构 产业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融合:产品创新的视角
4
作者 黄浩 徐子贤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构建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投入产出的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不同于已有的研究,从产品创新的视角,基于企业资源能力的理论,解释为什么在有些制造行业中,信息技术企业可以进入并主导制造业的产业链,以及... 构建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投入产出的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不同于已有的研究,从产品创新的视角,基于企业资源能力的理论,解释为什么在有些制造行业中,信息技术企业可以进入并主导制造业的产业链,以及产品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提高传统制造企业的产品吸引力。但是,随着产品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企业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占有更多的主导地位,从而使得传统制造企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失去竞争优势。提出的理论解释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产品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济效果,丰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两化融合)的理论内涵,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产业 传统制造业 产业融合 产品数字化转型 产品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四市调查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潘建华 郭思岐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5,共9页
多元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引领科技的必然选择。以江西高职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际调查数据,从协同主体能力、外部环境、创新能力及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分析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体协同能力... 多元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引领科技的必然选择。以江西高职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际调查数据,从协同主体能力、外部环境、创新能力及运行机制四个方面分析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体协同能力、外部环境、创新能力及运行机制均对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外部环境对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影响也较为明显。为促进高职产业学院协同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进政策协同,建立综合政策激励体系;适应市场发展,明确市场创新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内部空间布局,搭建协同创新的最优平台;营造协同创新社会文化,打造共建共管共享创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协同创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路径及政策研究
6
作者 韩霞 韩学影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5,共9页
科技创新在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梳理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焦点;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及航空绿色发展领域,从时间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科技... 科技创新在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梳理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焦点;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及航空绿色发展领域,从时间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科技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路径;结合发达国家支持航空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阐述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方向。研究发现,政府创新政策应在政府专项补贴强度、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知识产权策略以及军民融合进程方面适当倾斜,为航空制造业研发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航空制造业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融通的基础、困境及路径
7
作者 袁文武 李志香 韩晓峰 《当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协同发展,对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在政治、认知、文化和结构四个维度具有相互融通的基础,即落实协同的政策使命相同、顺应技能发展的认...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协同发展,对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在政治、认知、文化和结构四个维度具有相互融通的基础,即落实协同的政策使命相同、顺应技能发展的认知趋同、追求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具备课程互嵌实践的条件。然而,实践中两类教育在嵌入的四个维度上存在脱嵌困境,具体表现为顶层推动缺位导致融通瓶颈难以突破、价值理念偏见导致融通难点共识不足、文化整合不足导致融通效力发挥不够和办学核心要素差异导致融通浮于表面。基于此,可通过以下路径促进开放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再嵌:一是建立“部委联动—利益联结”的政府统筹机制,二是树立“理念引领—价值回归”的终身教育共识,三是构建“虚拟文化—工匠文化”的嵌入传播途径,四是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关键要素融通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理论 开放教育 技工教育 “三教”协同创新 技能人才 产业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即时零售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
8
作者 洪勇 孙新棋 《供应链管理》 2025年第3期46-58,共13页
我国即时零售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超2万亿元,零售品类不断丰富,用户规模扩大,地域特色明显,东部地区成熟,东北地区潜力大,县域发展迅速。产业链在平台、仓店、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及供应链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冰品、酒品、乳制品、鲜... 我国即时零售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超2万亿元,零售品类不断丰富,用户规模扩大,地域特色明显,东部地区成熟,东北地区潜力大,县域发展迅速。产业链在平台、仓店、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及供应链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冰品、酒品、乳制品、鲜花等品类创新发展,注重产品多样化、配送服务、品质保证等。行业未来将在前置仓优化、多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多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同时政府应从物流仓储、许可流程、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区域协同、供应协同、规范打假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零售 产业链创新 前置仓 供应链协同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自主创新质量提升
9
作者 谢家平 郑颖珊 韩子书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0,共17页
数字时代制造企业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融合信息技术范式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以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企业为样本,揭示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并探究以营商环境为代表的制度赋能... 数字时代制造企业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融合信息技术范式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以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企业为样本,揭示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并探究以营商环境为代表的制度赋能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质量;法治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创新环境的政府创新补贴水平、市场环境的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以及要素环境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均发挥正向调节效应,但政务环境的政务一体化服务水平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通过对不同区域营商环境制度调节的异质性分析,揭示营商环境不同维度对不同区域内企业的赋能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拓宽了信息技术范式理论应用边界,并融合制度变迁理论,将以营商环境为代表的制度赋能作用纳入研究,依据“制度+技术”理论框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自主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制度提供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自主创新质量 营商环境 区域异质性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核电装备数字化协同制造研究
10
作者 胡杰 盛旭婷 +1 位作者 任大峰 王培培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7-20,25,共5页
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协同制造成为核电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该文旨在探索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核电装备制造中的应用,以加速数字化协同制造的发展。研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核电装备数字化协同制造的实践成果,并... 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协同制造成为核电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该文旨在探索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核电装备制造中的应用,以加速数字化协同制造的发展。研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核电装备数字化协同制造的实践成果,并提出推动该领域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核电装备 数字化 协同制造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与区域异质性研究
11
作者 王楚宁 《中国科技产业》 2025年第2期62-65,共4页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信息共享效应、资源整合效应、协同效率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的理论框架,并从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区域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基于2015-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水平...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信息共享效应、资源整合效应、协同效率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的理论框架,并从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区域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基于2015-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水平每提升1个标准差,协同创新绩效提升0.386个标准差;协同创新程度发挥28.9%的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β=0.425)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创新路径呈现区域差异性。据此,本文提出构建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优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实施区域差异化创新策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产学研 协同创新 驱动机制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创新效率的中介作用和企业家精神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柳江 赵鹏睿 《创新科技》 2025年第2期28-41,共14页
数字经济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对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利用2011—2021年黄河流域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 数字经济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对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利用2011—2021年黄河流域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测算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企业家精神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先边际效用递减后边际效用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两者之间存在门槛约束,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0.201时,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最大。因此,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等,对于提升黄河流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黄河流域 创新效率 企业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协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困境及对策--基于创新链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启龙 陆燕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6,共12页
国家先后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战略要求。“三教”协同可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人才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可以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创新... 国家先后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战略要求。“三教”协同可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人才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可以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在“三教”协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中,目前存在“三教”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能力不均衡、功能发挥尚不到位、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供给需求尚不匹配、相关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三教”需对应制造业创新链调整优化各自功能定位,协同助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新局面,健全“三教”协同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机制,建立促进创业链产业链互动融合的中介支撑体系,进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 制造业 创新链 产教深度融合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服装智能制造创新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丽娴 王贺林 +1 位作者 郑泽宇 向忠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服装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在对目前服装行业面临的智能制造建设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助力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梳理大数据技术在服装流行趋势智能预测、数字化设... 为进一步提高服装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在对目前服装行业面临的智能制造建设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助力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梳理大数据技术在服装流行趋势智能预测、数字化设计、智慧工厂生产、个性化营销4个方面的现有研究,提出由大数据技术驱动的服装智能制造创新模式,探讨从预测、设计、生产到销售整个闭环的智能化制造流程,以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服装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智能制造 服装行业 智能化 创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边伟军 解文文 付雯雯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本文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案例,基于“组合赋能-创新组织演进-创新模式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进步”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及其影响。结果表明:①创新组织演进经历了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联合体依次递进的... 本文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案例,基于“组合赋能-创新组织演进-创新模式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进步”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及其影响。结果表明:①创新组织演进经历了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联合体依次递进的3个阶段;②与创新组织演进同步,创新模式实现了从合作创新到协同创新再到融通创新的升级;③伴随着创新组织演进和创新模式升级,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经历了技术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数字化创新能力4个阶段,同时制造能力发展经历了从基础制造能力、国产化能力、整机制造能力到智能制造能力的逐级跃升;④产业依托创新系统完成了技术“跟跑”,依托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了技术“并跑”,依托创新联合体则取得了技术“领跑”;⑤创新组织演进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组合赋能的结果。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机理研究既能丰富产学研融合创新理论体系,也为其他高端制造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国际封锁提供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组织演进 产学研融合 创新联合体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信林 孙婷婷 朱华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8,共19页
数字经济是理解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各省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理,识别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 数字经济是理解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各省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理,识别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水平提高制造业产业链韧性;(2)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促进作用边际递减;(3)数字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主要因素,数字经济促进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数字应用推动作用的下降;(4)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韧性促进作用最大。本文试图分解数字经济要素,并具体分析各要素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产业链韧性 创新效应 边际递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流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黎明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我国物流业应当向“新”而行,提“智”增效,培育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 我国物流业应当向“新”而行,提“智”增效,培育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驱动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物流发展方式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释放物流降本增效的新路径,将为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体现在:一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三是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四是加强物流科技自立自强;五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六是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认准方向、系统谋划、分步推进,做好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工作,建议:一是加强市场顶层设计;二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三是链接产业链供应链;四是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五是完善创新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新质生产力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数字经济创新 物流科技自强自立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深化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状况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玉霞 温路 +2 位作者 张刘晋 安澜 冷志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目的 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现况,探索其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而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投入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医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 目的 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现况,探索其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而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投入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医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R&D活动企业数、R&D人员数、R&D人员全时当量、年人均卫生费用、每千人卫生人员数、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有效发明专利数等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变化趋势、区域差距,建立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对有效发明专利数的影响作用。结果 2009—202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R&D经费投入总量从154.5亿元上升到906.5亿元,总体增长486.7%,年均增长17.5%。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显示,创新企业个数、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和年人均卫生费用对有效发明专利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为:每增加1个R&D活动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增加3.884个;R&D投入每增加1万元,有效发明专利增加0.004个;年人均卫生费用每增加1元,有效发明专利增加0.081个。结论 2009—202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推动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创新企业的支持,继续增加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并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以加快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科技创新 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 专利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基于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佳宁 居方圆 《新经济》 2024年第1期5-17,共13页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微观基础,金融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选取2013-2019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企业...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微观基础,金融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选取2013-2019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有稳健的促进作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能提升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影响的是企业创新的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存在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研究结论为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创新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产学研视域下南充市生命科学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
作者 尹益民 周盈 李成帅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科技创新在推动科研、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驱动环节。本文基于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的现状,以南充市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提出加... 科技创新在推动科研、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驱动环节。本文基于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的现状,以南充市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南充市生命科学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提出加强政策支持、深化科研合作、创新氛围营造、人才引进与留住、资金投入增加、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建议,以期为南充市生命科学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研 生命科学 高等教育 协同创新 南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