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ystal lattice free volume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nitramines 被引量:3
1
作者 Svatopluk Zeman Ning Liu Ahmed K.Husse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The linear, directly proportional, equations between the Arrhenius parameters(E_α, and log A)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the crystal lattice free space per molecule, △V, of 22 nitramines are described. It is s... The linear, directly proportional, equations between the Arrhenius parameters(E_α, and log A)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the crystal lattice free space per molecule, △V, of 22 nitramines are described. It is shown that, because of a significant limitation by the molecula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compounds, they are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partial relationships. These partial relationships divide the nitramines into a group of substances relating to dimethyl nitramine and a sub-group related to e-HNIW. These directly proportional equations mean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Vvalues is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nitramines. A comparison with similar published dependencies for the impact and friction sensitivities, on the one hand, an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_a values and the sum of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extremes of molecular surfac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s, on the other, confirms the well-known fact that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in the nitramines studie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thermal reactivity of such compounds. The crystal lattice free space manifests itself here perhaps only in the solid stat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DX, HMX and DINGU. This study again confirms a level of disorder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rces in the crystal lattice of the"common" quality of e-HNIW,compared with its "reduced sensitivity(RS)" or pure analog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LATTICE Thermal decomposition INITIATION REACTIVITY NITRAMI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牛粪快速发酵腐解菌剂应用技术研究
2
作者 陈玥 宫亮 +3 位作者 刘子琪 黄一文 叶鑫 何志刚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解决东北地区低温条件下畜禽养殖粪污发酵难的问题。[方法]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冬季对牛粪进行生物堆肥发酵,通过测定腐熟度指标,明确低温腐熟剂效果。[结果]冬季(11—12月)平均气温-6℃条件下,通过添加低温... [目的]解决东北地区低温条件下畜禽养殖粪污发酵难的问题。[方法]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冬季对牛粪进行生物堆肥发酵,通过测定腐熟度指标,明确低温腐熟剂效果。[结果]冬季(11—12月)平均气温-6℃条件下,通过添加低温牛粪腐解菌,生物堆肥平均温度达到49.3℃,比对照提高1.1倍,养分(氮、磷、钾)含量比对照提高4.80%~8.99%,木质纤维素含量比对照降低7.10%~38.41%。[结论]采用低温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冬季对牛粪进行生物堆肥发酵,能有效提升堆肥温度,为东北地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区 低温发酵 牛粪 腐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寒冷环境下液晶显示模组损伤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睿 宁洪龙 +7 位作者 魏小琴 邹建华 刘宇翔 张康平 李牧云 王磊 姚日晖 彭俊彪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4-866,共13页
液晶显示(LCD)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来显示图像的技术,具有高耐用性、可靠性、低功耗、高分辨率、低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应用地区和应用领域的差异,LCD模组常处于湿热或寒冷的环境... 液晶显示(LCD)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来显示图像的技术,具有高耐用性、可靠性、低功耗、高分辨率、低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应用地区和应用领域的差异,LCD模组常处于湿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在湿热寒冷环境下,LCD模组将面临画面失真、内部结构腐蚀、Mura缺陷、液晶分子形变等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模组损伤进而导致屏幕无法正常工作。本文对湿热寒冷环境下液晶显示模组的损伤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液晶显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讨论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优化措施,并对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湿热寒冷环境 模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离子对冷析结晶硫酸镁形貌影响的规律研究
4
作者 杨敏航 徐楷 +2 位作者 成怀刚 程文婷 宋慧平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0,共9页
冷析结晶是生产结晶硫酸镁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得到的硫酸镁晶体往往形貌不规则且表面粗糙,限制了硫酸镁晶体在涂层、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针对原料卤水中常见离子Li^(+)、K^(+)、Ca^(2+)对结晶硫酸镁微观形貌的影响开展研究,以更好地... 冷析结晶是生产结晶硫酸镁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得到的硫酸镁晶体往往形貌不规则且表面粗糙,限制了硫酸镁晶体在涂层、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针对原料卤水中常见离子Li^(+)、K^(+)、Ca^(2+)对结晶硫酸镁微观形貌的影响开展研究,以更好地满足后续应用的需要。根据冷析法提取高纯硫酸镁水合物工艺,在MgSO_(4)-NaCl共饱和溶液的静置结晶中,对介稳态溶液及结晶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NaCl会附着在结晶表面影响晶体形貌。杂质离子会提高溶剂共享型离子对(Mg^(2+)-H_(2)O-SO_(4)^(2-))的比例,使其更有利于MgSO_(4)·6H_(2)O的生长和析出;不改变降温结晶产物组成的同时,杂质离子会促使晶体表面Na含量降低,优化晶体形貌;当K_(2)SO_(4)浓度为300 mmol/L时,产品中Na质量分数可从0.57%降低至0.03%,得到规整的结晶产物。推测杂质离子会与Na^(+)竞争位于晶体表面的结晶位点,阻止钠盐成核,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上述推测。因此,溶液中少量杂质离子的存在有助于获得表面光滑、性质稳定的硫酸镁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冷析结晶 微观形貌 杂质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立方形MgO粉末
5
作者 曲晟 姜丽鑫 于景坤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2,共8页
采用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了近纳米级立方形MgO粉末,选择无水乙醇和不同初始浓度的硫酸镁水溶液制备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炭粉混合,在800℃进行还原热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立方形MgO粉末。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硫酸... 采用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了近纳米级立方形MgO粉末,选择无水乙醇和不同初始浓度的硫酸镁水溶液制备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炭粉混合,在800℃进行还原热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立方形MgO粉末。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硫酸镁水溶液浓度可以有效控制所制备MgSO_(4)前驱体的粒度、分散性和球形度。当硫酸镁水溶液初始浓度为0.1 mol/L时,前驱体的颗粒尺寸最小(平均颗粒尺寸为1.21μm),分散性最好,微观形貌为近球形。在还原热分解过程中,前驱体颗粒尺寸越小,形貌越近球形,炭粉添加量越高,MgO的转化率越高。当前驱体和碳粉质量比为2:1时,可以制备纯度较高的立方形MgO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溶剂析出法 还原热分解 MgO粉末 炭粉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SVM的东北寒温带黑土区蒸发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吕岩 张常俊 +2 位作者 任晔 闫晗 崔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6,共6页
中国东北寒温带黑土地是重要的产粮区,而水资源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蒸散发是明晰水循环过程与掌握水资源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之一,提升蒸发量预测能力,对掌握东北地区水资源变化过程,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以东北黑龙江... 中国东北寒温带黑土地是重要的产粮区,而水资源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蒸散发是明晰水循环过程与掌握水资源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之一,提升蒸发量预测能力,对掌握东北地区水资源变化过程,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以东北黑龙江西部为典型研究区,针对东北寒温带黑土区的蒸发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预测模型(EMD-SVM),并与传统SVM和EMD-ARIMA模型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EMD-SVM模型在训练期和验证期的预测性能均优于传统SVM和EMD-ARIMA模型,尤其是在低蒸发量序列的拟合效果上表现突出。验证期内,EMD-SVM模型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和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88和0.95,平均绝对误差(MAE)相较SVM模型降低了32.7%。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寒温带黑土区蒸发预测能力提升提供新的方法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预测模型 经验模态分解 支持向量机 东北寒温带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7/HMX混合体系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虓 于谦 +1 位作者 祝青 黄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2,共6页
为研究FOX-7及其与HMX混合体系的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常数分析仪等手段,对HMX与FOX-7等质量比共混物、以及具有不同HMX与FOX-7比例的炸药配方的热分解行为、导热性质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OX-7/HMX混合体系中,HMX与... 为研究FOX-7及其与HMX混合体系的热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常数分析仪等手段,对HMX与FOX-7等质量比共混物、以及具有不同HMX与FOX-7比例的炸药配方的热分解行为、导热性质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OX-7/HMX混合体系中,HMX与FOX-7的分解放热以及晶型转变吸热过程可相互影响:HMX在247.3℃处已有部分分解,282.5℃出现的放热峰对应于HMX的分解放热峰和FOX-7的第2步分解峰的叠加;而FOX-7的β到γ晶型转变以及HMX的β到δ晶型转变吸热峰相较于单质颗粒,分别延迟了8.5℃、9.5℃。配方中HMX与FOX-7的相对含量决定了两者的分解峰温,这可能与两者热效应的相互影响及粘结剂对炸药颗粒包覆完整度有关:随着配方中HMX含量由25%增加至60%,其熔融吸热峰由276.6℃提前至252.5℃;随着配方中FOX-7含量由25%增加至60%,其第1步分解峰和HMX的熔融分解过程相互影响,导致只出现一个分解放热峰,FOX-7第1步分解反应放热将导致其更早发生熔融分解。FOX-7颗粒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容都高于HMX。在总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FOX-7含量的提高、HMX含量的降低,混合炸药配方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容都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奥克托今(HMX) 热分解 晶型转变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铜拉拔过程组织及织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劲松 周岩 +4 位作者 王松伟 宋鸿武 彭庶瑶 霍建平 彭晓飞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单晶铜线材在冷拉拔过程中不同位置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到变形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冷型下引连铸装置制备得到ϕ8 mm高纯铜铸态杆坯,并在大拉机中进行多道次拉拔,获得了真应变分别为0.5、1.3、2、2.7和3.... 目的通过分析单晶铜线材在冷拉拔过程中不同位置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到变形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冷型下引连铸装置制备得到ϕ8 mm高纯铜铸态杆坯,并在大拉机中进行多道次拉拔,获得了真应变分别为0.5、1.3、2、2.7和3.4的铜线样品;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别对铸态及拉拔态试样纵截面的显微组织以及织构进行观测。结果拉拔开始后,在试样纵截面上部的次表层率先观察到与轴向呈45°的滑移带,试样下部开始分裂出平行于拉拔方向的柱状晶。随着应变的增加,位于次表层的滑移线数目显著增多,滑移带间距更加紧密,随后在试样芯部也观察到与轴向呈30°的滑移带,试样边部晶粒的裂化程度更加显著,形成大量平行于轴向的纤维晶粒。当真应变增加至3.4时,少量倾斜于轴向的晶粒在外力作用下被拉至与轴向平行,最终形成致密的纤维组织。在整个拉拔过程中,铜线纵截面上下2个边部由初始的<001>织构先后演化出<114>、<112>、<433>、<111>织构,芯部演化出<112>、<111>织构。结论在拉拔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变形程度不同,组织及织构的演变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总体表现为,线材边部比芯部变形程度更加剧烈,组织纤维化程度更高,织构演变也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铜 冷拉拔 微观组织 织构演变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7颗粒形貌对其热性能及放气量的影响
9
作者 谢虓 艾进 +1 位作者 于谦 黄辉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613,I0002,共9页
为获得FOX-7颗粒形貌对其热性能及放气量的影响规律,首先通过原位拉曼光谱证实了FOX-7的典型相变过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了原料FOX-7、重结晶FOX-7以及碾碎的重结晶FOX-7三种颗粒的转晶及热分解行为,并采用真空安定性测试比较... 为获得FOX-7颗粒形貌对其热性能及放气量的影响规律,首先通过原位拉曼光谱证实了FOX-7的典型相变过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了原料FOX-7、重结晶FOX-7以及碾碎的重结晶FOX-7三种颗粒的转晶及热分解行为,并采用真空安定性测试比较了3种具有典型粒径及形貌差异的FOX-7的放气速率及放气量。结果表明,两种具有更多缺陷的FOX-7颗粒第一步热分解峰温度均低于重结晶样品;当FOX-7粒径较小,会导致其在DSC曲线上β到γ相变吸热峰消失;通过增加单次测试样品量或增加升温速率,增强相变热效应聚集,仍可观察到该相变过程;当加热时间相同,小粒径的FOX-7放气总量大于大粒径的颗粒;当大粒径颗粒表面具有缺陷,其放气量会更快达到最大值;当小粒径颗粒表明无明显缺陷,其加热初期放气量较小,但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其总放气量会显著增加并最终超过大粒径颗粒;FOX-7颗粒粒径决定了总放气量,而其颗粒缺陷决定了放气速率;苯胺类安定剂对FOX-7具有较好的放气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 FOX-7 颗粒形貌 热分解 晶型转变 真空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原生高钠光卤石矿冷分解结晶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甘顺鹏 丁定 +2 位作者 孙成高 蒋世鹏 管俊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提高KCl产品粒度,研究了分解液MgCl_(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给矿粒度、细晶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地下原生高钠光卤石矿冷分解结晶制备KCl所得产品粒度、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分解介质MgCl_(2)... 为了提高KCl产品粒度,研究了分解液MgCl_(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给矿粒度、细晶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地下原生高钠光卤石矿冷分解结晶制备KCl所得产品粒度、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分解介质MgCl_(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明显;给矿粒度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不明显;细晶溶解后返回结晶器重新参与结晶可获得更大颗粒的KCl产品;优化工艺条件为分解介质MgCl_(2)质量分数为17%、停留时间为2h、搅拌速率为800r/min、原矿进料粒度为1~<4mm、细晶沉淀后与分解液混合溶解再返回结晶器,优化工艺条件下获得分解结晶KCl回收率为84.70%、浮选精矿KCl品位为90.50%、KCl产品平均粒径为0.264mm的良好实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 光卤石 冷分解结晶 给矿粒度 结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H-四唑)-7-(三氟甲基)-1,2,4-三唑[5,1-c]-1,2,4-三嗪-4-氨基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荣政 陆明 许元刚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4-590,共7页
以5-(三氟甲基)-1,2,4-三唑-3-胺为原料,两步合成了一种含氟稠环含能化合物3-(1H-四唑)-7-(三氟甲基)-1,2,4-三唑[5,1-c]-1,2,4-三嗪-4-氨基(2)。采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 以5-(三氟甲基)-1,2,4-三唑-3-胺为原料,两步合成了一种含氟稠环含能化合物3-(1H-四唑)-7-(三氟甲基)-1,2,4-三唑[5,1-c]-1,2,4-三嗪-4-氨基(2)。采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了结构测试与性能表征,通过EXPLO5预测了爆轰性能,采用BAM标准方法进行了感度测定。结果表明,合成过程高效、无毒、简单,所得目标化合物的晶体2·DMF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4.9035(10)Å,b=10.219(2)Å,c=15.194(3)Å,V=720.4(3)Å^(3),α=107.163(6)°,β=92.486(7)°,γ=96.4438(7)°,Z=2;其理论爆速爆压分别为6933 m·s^(-1)和17.1 GPa,撞击感度>40 J,摩擦感度>36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计算 有机合成 热分解温度 晶体结构 三氟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过渡层对冷喷涂CuCrZr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博 余敏 +1 位作者 吕培源 陈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6-201,共6页
目的针对冷喷涂CuCrZr涂层与CuCrZr板材在界面处的开裂问题,采用Cu涂层为过渡层,并探究Cu过渡层对CuCrZr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氮气为工作气体,使用冷喷涂技术在CuCrZr基板上先制备一层Cu涂层打底,再继续喷涂多层CuCrZr涂... 目的针对冷喷涂CuCrZr涂层与CuCrZr板材在界面处的开裂问题,采用Cu涂层为过渡层,并探究Cu过渡层对CuCrZr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氮气为工作气体,使用冷喷涂技术在CuCrZr基板上先制备一层Cu涂层打底,再继续喷涂多层CuCrZr涂层。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和激光热导仪,对涂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Cu+CuCrZr涂层与基板界面结合良好,涂层的孔隙率约为0.624%,CuCrZr颗粒的扁平率为(43.62±4.54)%。Cu涂层的平均硬度约为153HV,冷喷涂CuCrZr涂层的平均硬度约为173HV。采用Cu涂层打底获得的CuCrZr涂层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0℃时与基体相当。结论Cu过渡层促进颗粒与基体之间发生良好结合,有效防止Cu CrZr涂层与CuCrZr板材开裂。采用Cu+CuCrZr涂层能满足CuCrZr结晶器力学与导热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结晶器 冷喷涂 Cu过渡层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卤石原矿品位对其冷分解结晶氯化钾过程影响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凯花 范雨薪 +3 位作者 杨静 赵文立 贾原媛 王彦飞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8,共10页
光卤石冷分解结晶是国内生产氯化钾的主要工艺,但随着光卤石原矿品位的下降,原有技术生产的氯化钾产品出现了粒度变小、易聚结、纯度差且收率低等问题,已成为困扰氯化钾行业发展的难题。对比了不同地区钾盐原矿品质,结合Na^(+)、K^(+)、... 光卤石冷分解结晶是国内生产氯化钾的主要工艺,但随着光卤石原矿品位的下降,原有技术生产的氯化钾产品出现了粒度变小、易聚结、纯度差且收率低等问题,已成为困扰氯化钾行业发展的难题。对比了不同地区钾盐原矿品质,结合Na^(+)、K^(+)、Mg^(2+)∥Cl^(-)-H_(2)O四元体系及其子体系的热力学相平衡规律,概述了原矿品质对分解结晶过程析盐规律的影响,从分解-结晶耦合过程动力学角度,总结了不同品位光卤石冷分解结晶制备氯化钾过程的产品粒度及形貌调控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合产品现行标准,提出低钠光卤石、含钠光卤石和高钠光卤石的新分类方法和对应的工艺选择策略,并对不同品位光卤石原矿的冷分解结晶新工艺进行展望,以期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卤石 氯化钾 冷分解结晶 水盐体系相平衡 粒度及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能量熵和GA-SVM的焊接冷裂纹声发射信号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宁伟 张颖 +1 位作者 王雪琴 赵鹏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针对低合金高强钢焊接过程中存在焊接工艺不规范导致的延迟冷裂纹,提出一种监测与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焊后试件进行持续监测,之后根据出现冷裂纹试件的监测数据选取冷裂纹声发射信号中的起裂信号和氢聚信号,并对两... 针对低合金高强钢焊接过程中存在焊接工艺不规范导致的延迟冷裂纹,提出一种监测与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焊后试件进行持续监测,之后根据出现冷裂纹试件的监测数据选取冷裂纹声发射信号中的起裂信号和氢聚信号,并对两者进行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能量熵特征提取,最后利用遗传算法(GA)将传统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改进后对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并结合传统支持向量机(SVM)的识别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同时为了验证VMD能量熵相较于其他能量熵在特征提取上的精准性,将提取冷裂纹声发射信号的EMD能量熵和CEEMDAN能量熵进行分类识别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利用VMD能量熵作为焊接冷裂纹声发射信号的识别特征相较于其他能量熵特征识别精度更高,且随着支持向量机的优化识别精度会进一步提高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冷裂纹 声发射技术 变分模态分解 能量熵 GA-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种粒度对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分解结晶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15
作者 蒋斌 苏向东 +1 位作者 周念 张建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3,共8页
以过饱和铝酸钠溶液为研究体系,以氢氧化铝为诱导分解结晶反应晶种,研究分析反应过程中晶种粒度对表观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粒度减小,表观活化能降低,分解率升高。晶种颗粒形貌近似于椭球形模型,基于该模型引入了比表面能对A... 以过饱和铝酸钠溶液为研究体系,以氢氧化铝为诱导分解结晶反应晶种,研究分析反应过程中晶种粒度对表观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种粒度减小,表观活化能降低,分解率升高。晶种颗粒形貌近似于椭球形模型,基于该模型引入了比表面能对Arrhenius公式中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修正,表观活化能与晶种粒度的倒数之间呈线性关系。这一结果表明,降低诱导结晶的晶种粒度使分解率升高的机理是由于晶种引入了额外比表面能,该比表面能降低了铝酸钠溶液分解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从而使分解率升高。建立了晶种粒度与反应分解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分解结晶 晶种粒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MP的硅晶体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空间分解着色及向量化研究
16
作者 傅游 韩昊 +3 位作者 孙月娇 梁建国 叶雨曦 花嵘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6-1575,共10页
作为材料领域虚拟过程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硅晶体分子动力学采用Tersoff多体势进行模拟;多体势中粒子间相互作用计算量大,且数据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在并行架构上高效、准确地进行大规模模拟面临写冲突和计算效率低2个挑战。为了解决以上... 作为材料领域虚拟过程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硅晶体分子动力学采用Tersoff多体势进行模拟;多体势中粒子间相互作用计算量大,且数据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在并行架构上高效、准确地进行大规模模拟面临写冲突和计算效率低2个挑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OpenMP共享内存编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硅晶体粒子特性实施了一系列面向硅晶体分子动力学应用的优化方法,以提高模拟效率:(1)在大规模线程级并行模拟过程中,利用空间分解图着色思想消除粒子之间的数据依赖,从而有效解决写冲突问题;(2)针对核心计算程序段,采用整体向量化的方式提高核心计算效率,并利用级数估计实现超越函数,以实现Tersoff多体势在多核处理器上的并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X86平台上Tersoff多体势具有很好的优化潜力,空间分解图着色和向量化方法在硅晶体应用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有效地解决由数据交叉导致的写冲突以及计算密集型优化问题,最终加速比可达2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晶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空间分解着色 向量化 OPE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冷结晶及熔融行为 被引量:35
17
作者 吴亮 吴德峰 +1 位作者 吴兰峰 张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4-127,共4页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插层型的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MMTs)。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及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MMTs复合体系不能从熔体冷却结晶,但可在较慢的升温过程中固...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插层型的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MMTs)。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及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MMTs复合体系不能从熔体冷却结晶,但可在较慢的升温过程中固态下冷结晶;蒙脱土不会改变PLA基体结晶的α晶型,但具有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LA基体的冷结晶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复合体系在较慢升温速率下的双重熔融现象源于原始晶粒熔融重结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冷结晶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EN共混物的结晶与冷结晶性能及其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唯 毕丽颖 +1 位作者 陈玉 刘明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双螺杆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PET/PEN共混物的熔融与结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T/PEN共混物为部分相容的两相结构。在PET和PE... 采用双螺杆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PET/PEN共混物的熔融与结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T/PEN共混物为部分相容的两相结构。在PET和PEN等质量共混时,可能形成部分相容且彼此交叠的两个连续相。冷却过程中两共混组分既各自形成结晶,又存在一定的共结晶。PET和PEN分子及其链段间互相缠绕和相互作用干扰大分子的结晶过程,导致冷却(降温)过程中结晶不完善和结晶度降低。PET/PEN共混物与PET和PEN一样,具有明显的冷结晶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2 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共混 结晶 冷结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致冷剂水合物晶体生成和分解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勇 郭开华 +2 位作者 梁德青 樊栓狮 赵永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45,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水合物的生长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混合致冷剂HCFC141b/HFC152a水合物晶体生成及分解过程的形态进行观测,从动力学和形态学方面验证了混合致冷剂水合物的性能互补特点。结果表明,混合致冷剂水合物与低压致冷剂HCFC141b水合物相... 为了深入了解水合物的生长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混合致冷剂HCFC141b/HFC152a水合物晶体生成及分解过程的形态进行观测,从动力学和形态学方面验证了混合致冷剂水合物的性能互补特点。结果表明,混合致冷剂水合物与低压致冷剂HCFC141b水合物相比,其引导时间更短,生成速度更快。混合致冷剂HCFC141b/HFC152a水合物可在10℃融化,克服了高压致冷剂HFC152a水合物相变温度高的缺点,证明了混合致冷剂水合物较单一致冷剂水合物更适合作为蓄冷空调的储冷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致冷剂 水合物 晶体 生成 分解 引导时间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钠对PET结晶成核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佑习 武利民 谢伟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93-97,共5页
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在苯甲酸钠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熔融共混体系中,PET的冷结晶峰温、结晶度均与苯甲酸钠的颗粒拉径及多少无甚关系,而与苯甲酸钠的分子数目有关,增加苯甲酸钠含量,PET分子量有所下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 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在苯甲酸钠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熔融共混体系中,PET的冷结晶峰温、结晶度均与苯甲酸钠的颗粒拉径及多少无甚关系,而与苯甲酸钠的分子数目有关,增加苯甲酸钠含量,PET分子量有所下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至少65%的钠离子转化成了PET的钠盐,与共混挤出时间有关。萃取前后PET的DSC分析表明主要影响PET结晶性能的是苯甲酸钠与PET反应生成的PET钠盐,而非苯甲酸钠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度 PET 均相成核 苯甲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