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lectivity forward modeling and a CSSI method seismic inversion study of igneous intrusive area,coked area,and gas-enriched area located within a coal seam 被引量:18
1
作者 XU Yong-zhong CUI Ruo-fei +3 位作者 HUANG Wei-chuan CHEN Tong-jun CHEN Shi-zhong DONG Shou-hu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4期457-462,共6页
We applied the reflectivity method and the constrained sparse spike inverse modeling(CSSI) metho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al field lithologic seismic data.After introduc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se two methods we di... We applied the reflectivity method and the constrained sparse spike inverse modeling(CSSI) metho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al field lithologic seismic data.After introduc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se two methods we discuss some parameters of a geological model involving possible gas enriched areas or intruded igneous rock.The geologic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a 60 Hz seismic response profile was obtained looking for igneous rock intrusion and coked areas of the coal seam using the reflectivity method.Starting from synthesized logging data from two wells and a synthesized seismic wavelet we calibrated the model to show accurate strata.Finally,we predicted the lithology within a 10 m igneous rock area,a 3 m coal seam area,and a coked area using the CSSI 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SSI technique can identify hard to recognize lithologic features that normal profil-ing methods might miss.It can quantitatively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ntrusive area,the coked area,and the gas-enriche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SI reflectivity method igneous rock coal seam coked area gas-enriched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oking properties of coal maceral concentrates 被引量:13
2
作者 Zhang Lei Liu Wenli Men Dongp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1期93-98,共6页
The concentrates with different maceral contents were obtained from Kailuan coking coals with different coal ranks(Ro;ranvarying from 0.88%to 1.73%)by float–sink separation in lab.Then these concentrates were charact... The concentrates with different maceral contents were obtained from Kailuan coking coals with different coal ranks(Ro;ranvarying from 0.88%to 1.73%)by float–sink separation in lab.Then these concentr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roximate analysis,ultimate analysis,petrography analysis and coking index determ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trinite is characterized as nature of lower carbon content,higher hydrogen content,higher volatile matter and stronger caking property compared to inertinit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tion rate of volatile matter and maximum volatile matter and coal ranks are identified,and a linear model is developed for fast determination of the maceral contents.Compared to inertinite-rich concentrate,the blending ratio of vitrinite-rich concentrate is increased by 13%,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technique based on maceral separation for expanding the coking coal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rinite Inertinite Properties coking coal Maceral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PRICE RATIO OF COKING COAL
3
作者 陶树人 王永君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4年第2期47-63,共17页
If assortment priee parity of Clase coking coal and its qtalty price danrcnee is nonreasonable, it deren't gulde in Anprotrig tbe quallry metaliurgical coking coal and may be influence theeconomic benefit of me... If assortment priee parity of Clase coking coal and its qtalty price danrcnee is nonreasonable, it deren't gulde in Anprotrig tbe quallry metaliurgical coking coal and may be influence theeconomic benefit of metallurgical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ropose the principles and mathematicmodel for determination aseortment party of clean cokingcoal and its quality difference of ash content in clean coking coal in order to urge wasbenes into producing superior clean coking cleal whichis under condition of consideration both interest waskeries and interest metallurgicai industry. It canbe used as a method in theory to make price strategies under condition of socialism maket economicfor washeries of clean coking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ortment price parity of clean coking coal quality difference of ash content in clean coking coal Output rate of clean coking co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炼焦精煤煤质特性分析及混配试验研究
4
作者 闫永兴 赵博韬 +6 位作者 朱存平 刘磊 郭子兴 姚腾飞 周瑞 申岩峰 王美君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炼焦精煤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后对煤质特性的影响,选择PLW、BJZ、HJW、DG以及KQ 5种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分析,解析单种煤基本煤质特性,并利用浮沉试验获得精煤样品;对精煤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吉氏流动度、黏结... 为了探究不同炼焦精煤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后对煤质特性的影响,选择PLW、BJZ、HJW、DG以及KQ 5种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分析,解析单种煤基本煤质特性,并利用浮沉试验获得精煤样品;对精煤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吉氏流动度、黏结指数分析,为后续混配提供煤质数据;通过对不同比例混配的精煤样品进行分析,获得最优混配比例。通过精煤混配后发现,混配后的黏结指数不具有加权性,利用单种精煤的黏结指数计算得到其各配比后的黏结指数,其实测值均小于计算值。当HJW∶DG比例为1∶9时,黏结指数最高,为最优配比。基于炼焦精煤特性,炼焦精煤进行混配可以使不同种类的炼焦精煤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煤种的不足,从而达到更好的混配效果,为后续炼焦精煤混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精煤 煤质特性 浮沉试验 精煤混配 黏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边县温泉井田煤质特征及用途评价
5
作者 牟文 阳伟 唐晓林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盐边县温泉井田的地质勘查程度已经不能满足中型矿井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因此,需要对该地区的煤质特征及工艺性能进行进一步研究。温泉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大荞地组,煤层结构简单,共含可采煤层7层(全区可采3层,局部可采4层),各煤... 盐边县温泉井田的地质勘查程度已经不能满足中型矿井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因此,需要对该地区的煤质特征及工艺性能进行进一步研究。温泉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大荞地组,煤层结构简单,共含可采煤层7层(全区可采3层,局部可采4层),各煤层平均厚度0.41~0.83 m。宏观煤岩组分以半暗煤为主,次为半亮煤;多呈不规则的细-中条带状、线理状产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有机显微组分含量较高,灰分变化大,硫分、水分低、浮煤挥发分含量高,发热量大;流动温度、软化温度均以中等程度为主,煤灰成分主要为SiO_(2)、Al_(2)O_(3)和Fe_(2)O_(3),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与温度呈正相关,而煤灰黏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因此,综合认为温泉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属低-中灰、特低硫-低硫、中高-高发热量的煤,主要利用方向可作为优质炼焦配煤,用于生产冶金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边县 井田 煤质特征 优质炼焦配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煤和长焰煤粒度分布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占朝 《煤质技术》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气煤、长焰煤等弱黏结性煤的惰性组分在炼焦过程中起到骨架的作用,其颗粒的大小影响焦炭的结合面位置及尺寸,因而影响焦炭的质量,因此炼焦煤的粒度是影响焦炭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气煤和长焰煤在炼焦配煤过程中的最佳粒度分布范围,... 气煤、长焰煤等弱黏结性煤的惰性组分在炼焦过程中起到骨架的作用,其颗粒的大小影响焦炭的结合面位置及尺寸,因而影响焦炭的质量,因此炼焦煤的粒度是影响焦炭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气煤和长焰煤在炼焦配煤过程中的最佳粒度分布范围,采用破碎设备分别将禾草沟的气煤和榆林的长焰煤破碎到<0.50、0.50~2.00 mm粒度范围内,与主焦煤按相同的配比组成5种配合煤,分别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并对各方案下的焦炭机械强度和热态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煤中的长焰煤和气煤在破碎过程中粒径应控制在0.50~2.00 mm,可以改善焦炭机械强度及热态强度;而当气煤和长焰煤过破后,特别是当粒径破碎后到0.50 mm以下时,会引起焦炭机械强度及热态强度的劣化。对于气煤和长焰煤等需进行预破碎的煤种,应对破碎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保证破碎后的粒度分布集中在0.50~2.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炼焦 粒度分布 焦炭质量 惰性组分 气煤 长焰煤 机械强度 热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
7
作者 王旭 甘秀石 +9 位作者 候士彬 周琦 王岩 武吉 王超 朱庆庙 赵振兴 刘福军 裴贤丰 赵奇 《煤质技术》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研究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对于揭示炼焦煤成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煤岩学分析方法研究4种焦煤在镜质体反射率及其分布规律、显微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吉氏流动度研究热解温度对炼焦煤胶质体流动性... 研究典型焦煤在热解和成焦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形貌变化规律,对于揭示炼焦煤成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煤岩学分析方法研究4种焦煤在镜质体反射率及其分布规律、显微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吉氏流动度研究热解温度对炼焦煤胶质体流动性的影响,利用坩埚焦实验和电镜研究热解温度对热解固体产物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焦煤的基础煤质特性有较大差异,常规指标与焦炭质量的相关性不太显著;JM-4镜质组含量最低,其与JM-2同属于低镜质组煤,JM-1和JM-3属于中镜质组煤;JM-2和JM-3对应胶质体的流动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增长迅速,且胶质体的流动性大小基本一致,而相同温度下JM-1对应的流动性最小;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JM-1所得热解产物的孔隙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胶质体达到最大流动度时所对应的颗粒孔隙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焦煤 镜质体反射率 胶质体流动性 表面形貌 热解 成焦过程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1025-YM锅炉适用神华煤改造分析
8
作者 熊武 《能源科技》 2025年第1期88-90,共3页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丰城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城发电公司)锅炉燃用神华煤,其灰熔点低、水分高,偏离了锅炉的设计煤种,造成锅炉运行结焦严重,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通过对锅炉燃烧器等设备改造,燃用低熔点神华煤比例由25%提升至75%...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丰城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城发电公司)锅炉燃用神华煤,其灰熔点低、水分高,偏离了锅炉的设计煤种,造成锅炉运行结焦严重,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通过对锅炉燃烧器等设备改造,燃用低熔点神华煤比例由25%提升至75%,锅炉运行安全经济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煤 结焦 燃烧器 切圆直径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沥青脱灰精制体系流变特性的研究
9
作者 赵鹏 阙建磊 +1 位作者 黄澎 刘敏 《煤炭技术》 2025年第4期283-286,共4页
选取洗油和对二甲苯(PX)分别与神华煤液化沥青混合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对10%、15%和25%三种液化沥青浓度体系黏度的影响规律,开展了25%浓度的洗油-液化沥青体系和对二甲苯-液化沥青体系的黏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洗油和PX均为牛... 选取洗油和对二甲苯(PX)分别与神华煤液化沥青混合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对10%、15%和25%三种液化沥青浓度体系黏度的影响规律,开展了25%浓度的洗油-液化沥青体系和对二甲苯-液化沥青体系的黏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洗油和PX均为牛顿型流体,洗油呈现出高黏温特性,PX黏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液化沥青与溶剂混合体随温度升高黏度降低,2种体系由假塑型流体逐步向牛顿型流体转变,其中PX-液化沥青体系更为接近牛顿型流体,60℃是两体系由假塑性流体向牛顿流体转变的温度点。研究成果可指导煤液化沥青脱灰精制工艺输送设备的选型与长周期稳定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煤液化沥青 焦化洗油 流变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炼焦煤矿区资源的煤质特征
10
作者 陈文敏 傅丛 《煤质技术》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中国中生代早白垩世炼焦煤矿区资源在国内炼焦煤资源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炼焦煤矿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三盟及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三省境内,因而有必要对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炼焦煤矿区资源的煤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中国炼焦煤的地区... 中国中生代早白垩世炼焦煤矿区资源在国内炼焦煤资源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炼焦煤矿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三盟及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三省境内,因而有必要对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炼焦煤矿区资源的煤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中国炼焦煤的地区分布特征,阐述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炼焦煤矿区资源的总体分布概况,介绍中生代早白垩世主要炼焦煤矿区的煤质基本特征,主要解析黑龙江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矿区的矿井分布概况、煤系煤层及地质储量、矿区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由于鸡西矿区成煤条件十分复杂多变,因而鸡西矿区炼焦煤的类别以焦煤、1/3焦煤和瘦煤较多,同时还有少量的气煤、长焰煤,其中兴安矿为气煤、荣华矿为长焰煤。鹤岗矿区是黑龙江省早白垩世炼焦煤矿中储量较大的矿区,其胶质层最大厚度和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低于其他3个矿区,平均硫分较低,将该特低硫分煤用于配煤炼焦时可大幅降低焦炭的硫分。双鸭山矿区煤的平均变质程度低,其各矿井煤的硫分、灰分均较低,岭东矿和岭西矿的煤类以1/3 JM为主,新开矿井多为气煤。七台河矿区煤的变质程度高,类别以焦煤和1/3 JM为主,其200 kg炼焦煤的焦炭质量较佳,其次有个别矿为肥煤和少数瘦煤或不同变质的硬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煤质特征 早白垩世 东北地区 鸡西矿区 鹤岗矿区 双鸭山矿区 七台河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5号煤煤质特性研究
11
作者 格根塔娜 边琦 +1 位作者 孙天健 具熙杰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蒙古5号原煤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煤质特征、煤灰成分、工艺性能、煤岩特征、浮沉实验及成焦特性等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5号原煤属于特低全水分、中灰、中等挥发分、中硫分煤,煤灰的矿物质催化指数(MCI)较低,灰熔融性属于... 以蒙古5号原煤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煤质特征、煤灰成分、工艺性能、煤岩特征、浮沉实验及成焦特性等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5号原煤属于特低全水分、中灰、中等挥发分、中硫分煤,煤灰的矿物质催化指数(MCI)较低,灰熔融性属于中等软化温度灰。强粘结性但有劣化表现,奥阿膨胀度较好,但吉氏流动度一般,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低,但要注意氟的环境迁移;煤岩特性中活惰比为2.5,可满足焦炭反应后强度要求,原煤快速浮沉精煤三级回收率较好,焦炭反应后强度(CSR)为63.0%,各项异性成分含量为21.0%,能够满足我国进口炼焦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5号原煤 煤质特性 矿物质催化指数 劣化 反应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革废水处理中改性活性焦的吸附性能研究
12
作者 憨化景 于佳民 邢洋洋 《市政技术》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制革废水因其复杂的成分和高污染性,成为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制革废水中富含大量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已...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制革废水因其复杂的成分和高污染性,成为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制革废水中富含大量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已成为废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活性焦因其优良的吸附性能在废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但原料活性焦的吸附效率受限于其孔隙结构和表面积。因此,对活性焦进行改性成为提高其吸附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该研究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3种改性活性焦(氢氧化钠改性活性焦、过氧化氢改性活性焦以及浓硫酸与磷酸混合液(1∶1)改性活性焦)对制革废水中COD、NH_3-N、TN和TP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3种改性活性焦对COD、NH_3-N、TN、TP的吸附效果显著提升,说明不同改性方法均有效改善了活性焦的吸附性能。这些发现为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实际应用中的材料选择和处理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焦 制革废水处理 吸附性能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grading of Yi'an gas coal by low temperature pyrolysis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es 被引量:4
13
作者 Wei Xiaomei Zhou Min +2 位作者 Zhang Chun Lei Jiali Song Liqia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3期401-405,共5页
The quality of Yi'an gas coal before and after low temperature upgrading under either a N2 or H2 atmosphere was examin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d infrared analyses. The effect of upgrading on the prepared coke qualit... The quality of Yi'an gas coal before and after low temperature upgrading under either a N2 or H2 atmosphere was examin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d infrared analyses. The effect of upgrading on the prepared coke quality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xyl and phenolic hydroxyls in the coal molecular structure are removed after upgrading by low temperature pyrolysis under either N2 or Hz atmospheres. This improves coal caking proper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upgrading effect under a Hz atmosphere is remarkably better than the effect observed after upgrading under N2. Compared to coke obtained from raw coal, the compressiveand micro-strength of the cokes obtained from upgraded coal are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ect on coke reactivity with CO2 is not significant. The best upgrading temperature for Yi'an gas coal under either a N2 or H2 atmosphere is 250 or 275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an gas coal Atmosphere Upgrading Coke 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slurryability, rheology,and stability of slurry fuel from blending petroleum coke with lignite 被引量:3
14
作者 Jun-Hong Wu Jian-Zhong Liu +3 位作者 Yu-Jie Yu Rui-Kun Wang Jun-Hu Zhou Ke-Fa C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Petroleum coke and lignite are two important fossil fuels that have not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Petroleum coke-lignite slurry (PCLS), a mixture of petro- leum coke, lignite, water, and additives, efficiently util... Petroleum coke and lignite are two important fossil fuels that have not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Petroleum coke-lignite slurry (PCLS), a mixture of petro- leum coke, lignite, water, and additives, efficiently utilizes the two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oportion (7) of petroleum coke on slurryability, rheo- logical behavior, stability, and increasing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CL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xed- viscosity solid concentration (COo)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7. The ~Oo of lignite-water slurry (LWS, ~ = 0) is 46.7 %, compared to 71.3 % for the petroleum coke-water slurry (PCWS, c~ --- i00 %), while that of PCLS is in between the two values.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CLS perfectly fits the power-law model. The PCWS acts as a dilatant fluid. As decreases, the slurry behaves first as an approximate Newtonian fluid, and then turns into a pseudo-plastic fluid that exhibits shear-thinning behavior. With increasing ct, the rigid sedimentation and water separation ratio (WSR) increase, indicating a decrease in the stability of PCLS. When α is 60-70 %, the result is a high-quality slurry fue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which has high slurryability (ω0 = 57-60 %), good stability (WSR 〈 2 %), and superior pseudo-plastic behavior (n = 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coke LIGNITE coal-water slurry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lurry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残渣诱导缩聚制备冶金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化峰 李通达 +1 位作者 魏征 乔元栋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1,共7页
煤液化残渣所含沥青质和重油在热解时可产生大量自由基,如不能被及时稳定和缩聚将转化为大量焦油和气体,形成孔隙结构,从而影响所制冶金焦密度。为此,拟引入添加剂诱导其高效缩聚,提高聚合物密度,再经炭化后制备优质冶金焦。通过系统研... 煤液化残渣所含沥青质和重油在热解时可产生大量自由基,如不能被及时稳定和缩聚将转化为大量焦油和气体,形成孔隙结构,从而影响所制冶金焦密度。为此,拟引入添加剂诱导其高效缩聚,提高聚合物密度,再经炭化后制备优质冶金焦。通过系统研究不同添加剂(糠醛、甲醇、呋喃和羟基丙酮)、温度(350、400、450、500和550℃)、停留时间(0、30、60和120 min)和添加量(0、4、8和16 g)对所制聚合物缩聚率、结构性质、密度、热稳定性和表面性质影响,获得煤液化残渣诱导缩聚的最优试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分别探讨所制聚合物和炭化物的表面形貌、微晶结构和元素变化情况,获得煤液化残渣诱导缩聚机理。结果表明,添加剂(糠醛)的诱导缩聚效果最佳,其次是羟基丙酮,因而理想添加剂至少应含有1个醛基或酮基。不同添加剂可促进煤液化残渣缩聚,提高所制聚合物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和真密度。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煤液化残渣/糠醛聚合物热稳定性和表面性质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和停留时间延长可促进煤液化残渣所含酚类基团和芳香物中H参与缩聚反应,提高聚合物的缩聚程度。煤液化残渣/糠醛(焦炭)整体呈片层密实状,并含更多无定形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残渣 添加剂 诱导缩聚 冶金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CO_(2)作用下不同含水性煤孔裂隙结构变化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东 靳沙沙 +2 位作者 张瑜 张硕 韩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3-3153,共11页
深部煤层封存CO_(2)增产CH_(4)产出过程中,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_(2)(SCCO_(2))与煤中矿物质发生反应,改变煤的孔隙性,进而影响煤层封存CO_(2)的效果和甲烷增产效果。为发现SCCO_(2)–H_(2)O–煤岩作用对煤中孔隙的影响特征,以焦煤为研究... 深部煤层封存CO_(2)增产CH_(4)产出过程中,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_(2)(SCCO_(2))与煤中矿物质发生反应,改变煤的孔隙性,进而影响煤层封存CO_(2)的效果和甲烷增产效果。为发现SCCO_(2)–H_(2)O–煤岩作用对煤中孔隙的影响特征,以焦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含水条件下的超临界CO_(2)改造煤实验,基于矿物组成和孔隙性测定结果,对比煤中主要矿物质和不同尺度的孔裂隙变化的差异,探讨了不同含水状态下SCCO_(2)流体对孔裂隙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SCCO_(2)作用后,煤体表面粗糙、疏松,且由于矿物溶蚀使得一些裂隙得到贯通,微裂隙连通性增强。②SCCO_(2)流体对煤具有“扩孔”作用,表现为微、小孔含量下降,中、大孔占比升高,也即微、小孔隙向大孔隙的转化,且孔隙连通性改善;进一步发现,萃余煤吸附孔的分形维数稍微增加,粗糙度增大,而渗流孔的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复杂性和非均质性降低。③SCCO_(2)对煤中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性最好,其次是黏土矿物,且随着含水率增加,萃余煤中的碳酸盐矿物占比先增加后减小。SCCO_(2)使干燥基态、饱和水态煤样中碳酸盐矿物显著溶解,有效改善了孔隙结构,且对饱和水态煤样作用效果更好。空气干燥基态煤样经SCCO_(2)作用后,新生成的白云石矿物聚集在孔喉中造成堵孔效应,缩小原有大孔隙尺寸,是引起不同含水性煤孔隙差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 孔裂隙结构 含水性 超临界状态的CO_(2) CO_(2)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后焦煤表面性和孔隙性变化对吸附热的影响
17
作者 张小东 李冰辉 +2 位作者 张硕 孙泽源 刘晓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为了探究酸化后焦煤的表面性和孔隙性变化对其吸附热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古交矿区焦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盐酸(HCl)和氢氟酸(HF)酸化处理,采用接触角法、低温液氮吸附法和微量热法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酸化前后焦煤的煤-水接触角、表... 目的为了探究酸化后焦煤的表面性和孔隙性变化对其吸附热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古交矿区焦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盐酸(HCl)和氢氟酸(HF)酸化处理,采用接触角法、低温液氮吸附法和微量热法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酸化前后焦煤的煤-水接触角、表面张力、孔隙结构等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对吸附热的影响机制。结果酸化后焦煤的平均煤-水接触角由75.10°增至80.11°,平均表面张力由44.44 mJ/m^(2)减至39.48 mJ/m^(2),亲水性减弱;酸化后焦煤的总孔容、中孔孔容、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均增大,而微孔和大孔的孔容及比表面积均减小,表明矿物质脱除有利于微孔向中孔转化;同等压力下,随着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强,分子能量突破固体表面势垒,气体分子成为游离态,导致原煤和脱灰煤的积分吸附热和微分吸附热减小,且脱灰煤的吸附热高于原煤的。结论矿物质会减弱焦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且占据焦煤表面的吸附位。因此,酸化后矿物质的脱除导致焦煤表面的吸附位增加,是引起吸附热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 酸化 孔隙性 表面性 吸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定型煤基活性焦制备及预处理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李阳 靳晓灵 +7 位作者 杨成龙 赵瀚辰 贾晨光 蔡铭 笪耀东 楚良 邓磊 车得福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0-531,共12页
我国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的SO2和NOx等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需要寻找一种清洁高效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煤基活性焦因其脱除效率高,再生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备受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柱状和粉末状活性焦上.为研究大粒径煤基活性焦... 我国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的SO2和NOx等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需要寻找一种清洁高效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煤基活性焦因其脱除效率高,再生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备受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柱状和粉末状活性焦上.为研究大粒径煤基活性焦的制备参数和预处理对活性焦理化特性的影响,对原煤颗粒进行高温空气预氧化处理,并通过炭化-水蒸气活化两步法制备活性焦.结果表明:低温长时间活化可使炭化料内部孔隙充分刻蚀,显著提高比表面积和孔容,以水蒸气作为活化剂有利于微孔和介孔协同发展,适合制备大粒径分级孔结构活性焦.700℃活化3 h制得的府谷煤活性焦比表面积为429.54 m^(2)/g,介孔占比27.80%;850℃活化3 h制得的大同煤活性焦比表面积为892.20 m^(2)/g,介孔占比21.46%.高温空气预氧化能够改变原煤内部结构,对府谷煤颗粒在200℃下预氧化15 h后,氧化煤内部成分和结构基本稳定,脂肪结构被消耗的同时生成了大量含氧官能团.预氧化处理对炭化过程的影响较为显著,氧化煤在炭化过程中热塑性特征显著降低,减少了焦油对孔隙的堵塞,此外,含氧官能团的交联作用也促进了煤中大分子的缩聚和孔隙的形成,从此促进初步孔隙的发展.虽然预氧化使得活性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都有所增大,但活化剂和样品之间的成孔路径未产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焦 分级孔 脱硫脱硝 水蒸气活化 空气预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煤成焦机理再认识:“衍构成焦机理”的提出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贝贝 王美君 +1 位作者 常丽萍 谢克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26-2839,共14页
深度认识煤质特性、探究炼焦煤成焦机理是开发精细化配煤炼焦技术的关键。传统成焦机理仅宏观地解释了炼焦煤炭化过程中的塑性和黏结现象,缺乏对煤转变为焦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深层次认识。基于此,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炼焦煤成焦特性的演... 深度认识煤质特性、探究炼焦煤成焦机理是开发精细化配煤炼焦技术的关键。传统成焦机理仅宏观地解释了炼焦煤炭化过程中的塑性和黏结现象,缺乏对煤转变为焦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深层次认识。基于此,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炼焦煤成焦特性的演化机制并提出了“衍构成焦机理”,其核心观点是:煤的焦化本质是煤分子在温度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成焦过程中的一切宏观特性都取决于煤基体的瞬态空间结构,即“结构决定性质”;炼焦过程中传热传质条件的动态变化将影响煤的热转化行为进而影响成焦特性和焦炭质量,即“环境影响行为”。基于煤分子结构特性及热解过程中共价键的断裂和重建规律,重点分析了炼焦煤的流动性、膨胀性及其演化机制,探究了煤分子空间结构重排与焦炭强度的内在联系。流动性源于煤中弱共价键的断裂,终于芳香碎片的交联缩聚。在流动过程中,煤热解碎片以分子链段的形式向孔穴相继跃迁并封闭孔隙,形成了包含塑性层和部分煤层及半焦层的低透气带,限制了挥发分的释放从而产生了膨胀压力;同时,碳基质结构发生重排,取向性增加,sp^(2)杂化和sp^(3)杂化形式的碳原子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了焦炭的强度。加热速率的合理调控将明显改善焦炭强度并实现焦化过程节能降耗。“衍构成焦机理”是对传统煤成焦机理的补充和延伸,以期为现代煤焦化工业精细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焦机理 分子结构转变 成焦特性 传热传质条件 焦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介质搅拌磨对炼焦中煤解离特性与分选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克奇 寇宗洋 +3 位作者 郭旺 李永改 邢耀文 桂夏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为研究炼焦中煤在搅拌磨机中的选择性解离特性,以涡北选煤厂的炼焦中煤为对象,进行了样品性质、磨矿条件优化、磨矿产品解离特性及颗粒形状特性等研究,对比了相同磨矿细度下搅拌磨机和棒磨机磨矿产品的浮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磨... 为研究炼焦中煤在搅拌磨机中的选择性解离特性,以涡北选煤厂的炼焦中煤为对象,进行了样品性质、磨矿条件优化、磨矿产品解离特性及颗粒形状特性等研究,对比了相同磨矿细度下搅拌磨机和棒磨机磨矿产品的浮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磨机磨矿时间4min、陶瓷球直径6mm、介质填充率60%、磨矿浓度55%的最优磨矿条件下,-0.074mm含量79.39%的磨矿产品经过浮选,可得到产率61.49%的精煤(A_(d)=11.50%)产品;在相同的磨矿细度下,搅拌磨机所需的磨矿时间更短,产生的高灰细泥产率低,磨矿产品浮选精煤(A_(d)=11.50%)产率较棒磨机高9.82个百分点,说明搅拌磨机解离效果更好;SEM分析进一步证实,搅拌磨机磨矿产品表面微细粒脉石矿物较少,颗粒球形度(R0)低,伸长率(EW)高,有利于颗粒与气泡的黏附;研究结果可为炼焦中煤选择性解离提供工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中煤 磨矿条件优化 解离特性 颗粒形状系数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