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增产低碳烯烃催化剂及助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雨晴 于善青 +1 位作者 孙敏 宋海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5,共10页
在催化裂化(FCC)过程中增产低碳烯烃是很多炼油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炼油向化工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FCC增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和助剂产品及其技术特色,总结了部分产品在国内炼油厂的应... 在催化裂化(FCC)过程中增产低碳烯烃是很多炼油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炼油向化工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FCC增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和助剂产品及其技术特色,总结了部分产品在国内炼油厂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炼油厂选择适宜的增产低碳烯烃产品提供参考。增产低碳烯烃催化剂和助剂技术趋于成熟,未来,分子筛和基质性能的持续优化将是不变的主题,催化剂组装技术将在构建多层次贯通孔道的高可及性催化剂和助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低碳烯烃 催化剂 助剂 汽油 辛烷值 ZSM-5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技术发展的源动力及其演变
2
作者 许友好 王启飞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0,共14页
回溯了汽油生产核心技术催化裂化(FCC)工艺的开发历程和技术变革路线。在原料重质化和劣质化驱动下,梳理了馏分油、渣油、重油预处理和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面对市场对汽油质量的需求,从汽油无铅化、降低汽油烯烃和硫含量等方面阐述了催... 回溯了汽油生产核心技术催化裂化(FCC)工艺的开发历程和技术变革路线。在原料重质化和劣质化驱动下,梳理了馏分油、渣油、重油预处理和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面对市场对汽油质量的需求,从汽油无铅化、降低汽油烯烃和硫含量等方面阐述了催化裂化汽油产品清洁化的研究进展,以此为源动力,不断开发出系列变革性催化裂化工艺。主要包括双反应区催化裂化(MIP)、催化裂解(DCC)、低成本生产低碳烯烃的靶向催化裂化(TCO)、多产轻质油的催化裂化馏分油加氢处理工艺(HAR)与选择性催化裂化工艺(HSCC)集成技术(IHCC)等。未来催化裂化工艺不但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而且要满足“双碳”要求,其目标产品逐步由汽油向低碳烯烃灵活可控转变,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CO_(2)排放,将成为未来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变革新的源动力,推动催化裂化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 辛烷值 烯烃 低碳烯烃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轻汽油醚化催化精馏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长明 李吉春 +1 位作者 黄星亮 林泰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在实验室采用板波纹规整填料型树脂催化剂对经固定床临氢醚化后的催化裂化轻汽油进行了深度醚化的催化精馏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催化裂化轻汽油经固定床临氢醚化和催化精馏深度醚化后 ,C5叔碳烯烃的总醚化率达 90 .6 % ,C6叔碳烯烃... 在实验室采用板波纹规整填料型树脂催化剂对经固定床临氢醚化后的催化裂化轻汽油进行了深度醚化的催化精馏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催化裂化轻汽油经固定床临氢醚化和催化精馏深度醚化后 ,C5叔碳烯烃的总醚化率达 90 .6 % ,C6叔碳烯烃总醚化率达到 6 1.5 %。将深度醚化后的轻汽油与重汽油调合后与原催化裂化汽油比较 ,研究法及马达法辛烷值均提高了 2 .2个单位 ,饱和蒸气压由 75 .6kPa降低到 5 6 .7kPa ,总烯烃体积分数由 4 2 .4 %降到 2 9.6 % ,使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得到较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工艺 FCC 汽油 催化剂 催化裂化工艺 辛烷值 醚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LTAG)技术关键及实践 被引量:14
4
作者 毛安国 龚剑洪 +1 位作者 唐津莲 袁起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基于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烃类组成分子水平表征、LCO中稠环芳烃加氢反应规律和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与氢转移反应规律的认识,开发了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的LTAG技术。LTAG技术是LCO加氢与催化裂化... 基于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烃类组成分子水平表征、LCO中稠环芳烃加氢反应规律和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与氢转移反应规律的认识,开发了将LCO高效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的LTAG技术。LTAG技术是LCO加氢与催化裂化的集成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将LCO中稠环芳烃通过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生成四氢萘类单环芳烃,再通过强化加氢LCO中四氢萘类单环芳烃的催化裂化反应和抑制氢转移反应,实现LCO的高值化利用。加氢单元可采用LCO单独加氢或LCO与蜡油或渣油混合加氢模式;催化裂化单元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①加氢LCO单独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②加氢LCO与重油原料分层顺序进料催化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馏分。LTAG技术对于炼油企业降低柴汽比、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技术既解决了劣质LCO的出路问题,又弥补了市场短缺的高辛烷值汽油馏分或轻质芳烃的不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炼油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轻循环油 LTAG 汽油 辛烷值 轻质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化制清洁汽油工艺及催化剂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文康 樊洁 +3 位作者 朱博超 蒙延双 朱福良 刘小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55-2463,共9页
介绍了异构化工艺制清洁汽油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轻石脑油异构化工艺及催化剂的应用与发展。简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工业化应用的异构化工艺。从活性金属和载体两方面简单介绍了双功能型金属/酸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发展。着重... 介绍了异构化工艺制清洁汽油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轻石脑油异构化工艺及催化剂的应用与发展。简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工业化应用的异构化工艺。从活性金属和载体两方面简单介绍了双功能型金属/酸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发展。着重阐述了固体超强酸异构化催化剂的特点,详细说明了通过促进剂、载体及活性金属元素的引入等方面对SO_4^(2-)/Zr O_2型固体超强酸异构化催化剂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目前已商业应用的异构化工艺的对比,对异构化催化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最终指出异构化制清洁汽油将成为我国汽油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经济、环保、高效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将大规模工业应用于异构化催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化 催化剂 轻质烷烃 固体超强酸 清洁汽油 高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化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低碳烯烃联产高辛烷值汽油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红 张新功 +4 位作者 袁起民 李春义 杨朝合 山红红 张建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9-102,112,共5页
用流化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低碳烯烃联产高辛烷值汽油可以在相对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该方法可大幅度地提高丙烯、乙烯质量比,并在汽油烯烃含量降低的同时,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以抚顺二厂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 用流化催化裂化汽油生产低碳烯烃联产高辛烷值汽油可以在相对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该方法可大幅度地提高丙烯、乙烯质量比,并在汽油烯烃含量降低的同时,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以抚顺二厂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油气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及有无水蒸气参与都对乙烯、丙烯的生成有显著的影响。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使用适宜的催化剂能使乙烯加丙烯收率达到36%左右,并且H2+CH4+C2H6和焦炭的收率都很低。在烯烃含量降到10%左右时,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分别升高约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产 丙烯 低碳烯烃 收率 催化剂 乙烯 反应条件 辛烷值 流化催化裂化汽油 烯烃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增产汽油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9
7
作者 毛安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增产汽油应从占汽油池70%以上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着手,通过优化加工流程提供具有较好裂化性能的催化裂化原料,选择对大分子裂化能力强的催化剂,维持较高的平衡剂活性,优化反应-再生系统的工艺操作参数,强化催化裂化反应,提高单程转化率... 增产汽油应从占汽油池70%以上的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着手,通过优化加工流程提供具有较好裂化性能的催化裂化原料,选择对大分子裂化能力强的催化剂,维持较高的平衡剂活性,优化反应-再生系统的工艺操作参数,强化催化裂化反应,提高单程转化率;采用催化裂化柴油馏分回炼技术,尤其是富含链状烃和单环芳烃的柴油轻馏分有助于增产高辛烷值汽油;严格控制分馏和吸收稳定系统的操作条件,用足汽油干点和蒸气压质量指标等措施,可有效增加催化裂化汽油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 辛烷值 柴油 回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轻油制备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被引量:1
8
作者 申曙光 任云朋 +2 位作者 张东峰 范济民 赵志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3-628,共6页
以焦化轻油为原料,通过精馏脱除苯,预加氢采用NiMo/γ-Al2O3脱除不饱和组分,主加氢在CoMo/γ-Al2O3作用下完成脱硫来制备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比较了先精馏后加氢和先加氢后精馏两种工艺对产品中苯、硫含量和辛烷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 以焦化轻油为原料,通过精馏脱除苯,预加氢采用NiMo/γ-Al2O3脱除不饱和组分,主加氢在CoMo/γ-Al2O3作用下完成脱硫来制备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比较了先精馏后加氢和先加氢后精馏两种工艺对产品中苯、硫含量和辛烷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工艺参数对加氢脱硫的影响,最优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00℃、压力3.0 MPa、氢油比900∶1、液体空速0.4 h-1。在此工艺条件下脱硫率为98.73%,产物中苯含量0.96%和硫含量36 mg/kg均符合车用汽油国家标准Ⅳ的要求;此外,加氢产品的氮含量为87 mg/kg,溴价为0.45,辛烷值达112.1,焦化轻油经本工艺处理后可作为高芳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轻油 加氢脱硫 高辛烷值 汽油调和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车用汽油质量的途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风林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我国车用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直馏汽油含量高 ,高辛烷值组分含量少的特点 ,根据新配方汽油的规格要求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提高汽油质量的先进工艺 ,认为现阶段我国为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 ,降低铅含量和烯烃含量 ,应优先发展催化... 针对我国车用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直馏汽油含量高 ,高辛烷值组分含量少的特点 ,根据新配方汽油的规格要求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提高汽油质量的先进工艺 ,认为现阶段我国为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 ,降低铅含量和烯烃含量 ,应优先发展催化裂化家族工艺和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醚化 高辛烷值组分 车用汽油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研究
10
作者 徐鸽 邬国英 +1 位作者 谭平 赵亚莉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焦化轻汽油经乙醇醚化的工艺条件 ,醚化调和后可使焦化汽油辛烷值提高 0 6个单位。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65~ 70℃ ,反应压力 0 8~ 1 0MPa ,体积空速 3 0~ 4 0h- 1 ,醇油体积比 7∶1 0 0。
关键词 焦化 轻汽油 醚化 辛烷值 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善焦化汽油贮存安定性的新工艺
11
作者 徐鸽 邬国英 +1 位作者 赵亚利 谭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南京炼油厂延迟焦化汽油作为醚化原料的一种新的精制工艺。首先用顺丁烯二酸酐 (MA)精制 ,然后通过 3%醇钠溶液抽提 ,除去其中的碱性氮、二烯烃、恶臭及部分含硫化合物 ,使焦化汽油的贮存安定性明显改善 ,辛烷值 (MON)在 6 2... 本文研究了南京炼油厂延迟焦化汽油作为醚化原料的一种新的精制工艺。首先用顺丁烯二酸酐 (MA)精制 ,然后通过 3%醇钠溶液抽提 ,除去其中的碱性氮、二烯烃、恶臭及部分含硫化合物 ,使焦化汽油的贮存安定性明显改善 ,辛烷值 (MON)在 6 2 .7~ 6 5.0 (原料油为 6 3.1)。用精制后的轻馏分(初馏点~ 80℃ )作为醚化原料 ,催化剂寿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汽油 MA精制 贮存安定性 辛烷值 催化剂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选择性加氢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原料的RLG技术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许双辰 任亮 +3 位作者 杨平 胡志海 严张艳 王锦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基于对典型催化裂化柴油(LCO)的烃类组成以及汽油馏分中高辛烷值组分的分析,结合芳烃加氢反应机理,确定了LCO选择性加氢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原料(苯、甲苯、二甲苯)技术(RLG技术)的最优化学反应路径,研究了工艺条件对RLG产... 基于对典型催化裂化柴油(LCO)的烃类组成以及汽油馏分中高辛烷值组分的分析,结合芳烃加氢反应机理,确定了LCO选择性加氢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原料(苯、甲苯、二甲苯)技术(RLG技术)的最优化学反应路径,研究了工艺条件对RLG产品收率和产品性质的影响。第一代RLG技术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密度(20℃)大于928.1 kg m 3的LCO为原料,可以生产收率大于43.48%、硫质量分数小于1.3μg g、研究法辛烷值大于92.0的高辛烷值汽油,同时还能兼产清洁柴油。在第一代RLG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二代RLG技术(RLG-Ⅱ技术),中型试验结果表明,RLG-Ⅱ技术具有良好的原料油适应性,可得到高收率、高辛烷值的产品汽油及低硫、低氮清洁柴油调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加氢裂化 高辛烷值汽油 轻质芳烃 RLG RL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床-催化蒸馏串联工艺在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松显 任海鸥 +1 位作者 黄剑锋 王岩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2,共4页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膨胀床-催化蒸馏串联工艺建成300kt/a轻汽油醚化装置。装置运行8个月后进行了工业标定,结果表明:装置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C_5和C_6的叔碳烯烃平均转化率分别为91.33%和48.15%,...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膨胀床-催化蒸馏串联工艺建成300kt/a轻汽油醚化装置。装置运行8个月后进行了工业标定,结果表明:装置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C_5和C_6的叔碳烯烃平均转化率分别为91.33%和48.15%,甲醇消耗量为3.21t/h,醚化产品油辛烷值(RON)达到98.5,装置能耗为1 107.878 MJ/t,均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生产出合格的醚化轻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化 催化裂化汽油 叔碳烯烃 转化率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汽油临氢醚化生产清洁汽油 被引量:9
14
作者 孟庆宏 鹿淑红 李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8,共4页
介绍了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一厂以小于75℃的催化裂化轻汽油馏分为原料,采用抚顺石油学院研制的临氢醚化工艺和催化剂,在临氢醚化中型试验装置上先进行临氢醚化再进行普通醚化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醚化工艺条件缓和,工艺流程简单... 介绍了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一厂以小于75℃的催化裂化轻汽油馏分为原料,采用抚顺石油学院研制的临氢醚化工艺和催化剂,在临氢醚化中型试验装置上先进行临氢醚化再进行普通醚化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醚化工艺条件缓和,工艺流程简单,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后与催化裂化重汽油调合后,与原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比较,其烯烃含量(荧光法)下降了9.6个百分点,汽油的辛烷值提高1.0个单位,达到清洁汽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工艺 临氢醚化技术 清洁汽油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裂化轻石脑油调和国Ⅴ汽油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141,共3页
对加氢裂化轻石脑油的蒸汽压和辛烷值随其馏程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氢裂化轻石脑油调和国V 95#汽油实验,确定了加氢裂化轻石脑油初馏点(实沸点)的切割范围:初馏点控制在20~ 30℃,调和汽油的蒸汽压为63~80 kPa,... 对加氢裂化轻石脑油的蒸汽压和辛烷值随其馏程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加氢裂化轻石脑油调和国V 95#汽油实验,确定了加氢裂化轻石脑油初馏点(实沸点)的切割范围:初馏点控制在20~ 30℃,调和汽油的蒸汽压为63~80 kPa,满足国V汽油冬季指标要求;初馏点控制在30 ~45℃,调和汽油的蒸汽压为46 ~63 kPa,满足国V汽油夏季指标要求;初馏点达到45℃以上后,调和汽油的蒸气压将超国V汽油冬季指标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轻石脑油 调和汽油 蒸汽压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轻烃非临氢重整工艺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尚业 侯祥东 谢生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20,共4页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对在原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40~50 kt/a轻烃,在40 kt/a装置上,用CGG-2催化剂进行了非临氢重整.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油田轻烃重整后芳烃含量显著增加,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由60提高到83~85,通过与汽油辛烷值添加剂按一定...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对在原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40~50 kt/a轻烃,在40 kt/a装置上,用CGG-2催化剂进行了非临氢重整.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油田轻烃重整后芳烃含量显著增加,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由60提高到83~85,通过与汽油辛烷值添加剂按一定比例调合后可生产出符合国家车用无铅汽油GB 17930-1999标准的90号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轻烃 重整 调合 工业应用 汽油辛烷值 车用无铅汽油 副产 工艺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装置产品低辛烷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守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29,40,共5页
针对某石化公司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陆续出现产品辛烷值低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装置产品辛烷值低的原因包括:(1)选择性加氢催化剂选择性差;(2)碳六烯烃饱和严重;(3)异戊烯醚化率低。通过优化选择性加氢反应条件、提高轻汽... 针对某石化公司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陆续出现产品辛烷值低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装置产品辛烷值低的原因包括:(1)选择性加氢催化剂选择性差;(2)碳六烯烃饱和严重;(3)异戊烯醚化率低。通过优化选择性加氢反应条件、提高轻汽油抽出率及醚化反应温度等措施,装置选择性加氢产物、汽油产品及醚化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分别提高了1.5个单位、0.5个单位及0.05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 选择性加氢 研究法辛烷值(RON) 加氢脱硫 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