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干预对攻击行为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楚克群 朱风书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7-1266,共10页
本文探讨了运动干预在抑制攻击行为中的多维路径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调节、认知控制、社会连结和社会身份认同四大理论路径,提出了动态交互综合模型,从个体层面的心理调节到群体层面的社会互动,系统阐释了运动干预通过改善情绪、提升... 本文探讨了运动干预在抑制攻击行为中的多维路径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调节、认知控制、社会连结和社会身份认同四大理论路径,提出了动态交互综合模型,从个体层面的心理调节到群体层面的社会互动,系统阐释了运动干预通过改善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强化行为同步和增强群体认同感抑制攻击行为的综合路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运动干预类型、文化背景与个体特质对干预效果的调节作用,同时阐述了神经与生理机制作为理论路径的支撑依据,并提出未来研究可结合动态建模等新技术优化模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攻击行为 情绪调节 认知控制 社会连结 群体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新生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迪 马冉 王建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9-954,共6页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对高职新生社交焦虑的效果及负性自动思维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在高职新生招募有社交焦虑80人[交往焦虑量表(IAS)得分>48分],随机分配进入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组(CBGT组)和等待对照组。CBGT组接受为期8周...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对高职新生社交焦虑的效果及负性自动思维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在高职新生招募有社交焦虑80人[交往焦虑量表(IAS)得分>48分],随机分配进入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组(CBGT组)和等待对照组。CBGT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等待对照组在此期间不做任何干预。在基线、4周干预后、8周干预后、3个月追踪时,使用IAS、负性评价恐惧量表(FNE)、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自动思维问卷(ATQ)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组别和测量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CBGT组从干预4周干预后量开始各指标得分均低于等待对照组(均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负性自动思维的改善在组别与负性评价恐惧症状的即时及长期改变之间起中介作用(IE=-0.81,95%CI=-1.33~-0.12)。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对高职新生的社交焦虑症状有改善作用,其中负性自动思维在干预减少负性评价恐惧症状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高职新生 社交焦虑 团体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小组戒烟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频频 符英英 +4 位作者 杨顺英 郭凤霞 崔红伟 叶葶葶 傅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索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225名吸烟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小组式戒烟干预,并在6个月后再次对... 目的探索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225名吸烟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小组式戒烟干预,并在6个月后再次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的戒烟率达到40.5%,远高于对照组(5.2%)。干预组每日吸烟量平均减少了11.5支,而对照组在这段时间内减少了1.7支,差别有显著性。根据阶段变化理论,干预组所处的戒烟阶段普遍向前推进;并且情感效能、社会效能得分有明显提高。学员对干预形式也较满意。年龄、是否参加干预和基线时对自己戒烟成功的预测成为是否戒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戒烟率,并为广大烟民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 戒烟 小组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燕 杨冉明 +3 位作者 林潇骁 肖晶 OEI Tian Po 崔丽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3-919,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和9月共招募存在轻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80名[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I-II)得分为5≤BDI-II<21],将其随机分至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和9月共招募存在轻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80名[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I-II)得分为5≤BDI-II<21],将其随机分至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照组在干预期和追踪期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基线水平、8周干预后及随访3个月末通过BDI-II、生活满意度问卷(LSR)、大学生解释风格问卷(ESQ)及社会问题解决问卷中文版(C-SPIS)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BDI-II、LSR、消极解释风格(CN)、消极问题定向(NPO)以及积极问题定向(PPO)评分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基线水平,两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干预后,干预组的BDI-II得分低于对照组[(6.6±3.1)vs.(10.3±4.1),P<0.001];随访3个月末,干预组的BDI-II、CN、NPO得分均低于对照组[(4.5±2.2)vs.(12.6±4.6),(12.2±1.2)vs.(14.9±1.2),(12.8±2.5)vs.(16.9±2.8),均P<0.05],而LSR和PPO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3±0.9)vs.(3.5±1.0),(18.3±2.7)vs.(16.7±2.0),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咨询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状,促进解释风格的积极转变,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进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 团体咨询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问题解决学习中支架学习任务和团体认知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蔡慧英 顾小清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8,共8页
在协作问题解决学习中,如何促使学习者个体认知得到有效发展,是本研究关注的核心。本研究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理念,以认知负荷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架构协作学习任务和支架团体认知的教学干预设计入手,设计了一个以"空气... 在协作问题解决学习中,如何促使学习者个体认知得到有效发展,是本研究关注的核心。本研究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理念,以认知负荷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架构协作学习任务和支架团体认知的教学干预设计入手,设计了一个以"空气质量检测"为主题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项目。为了探究所设计的教学干预对个体认知发展和协作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上海两所学校进行了整合教学干预和未整合教学干预的对比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从学习结果的角度看,整合架构协作学习任务和支架团体认知的教学设计干预能在协作问题解决学习中有效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从学习过程角度看,本研究设计的教学干预虽然对协作技能有积极作用,但是对团体认知发展没有体现出优势。这一研究发现能为课堂实践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提供教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问题解决学习 认知负荷 教学支架 团体认知 基于设计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缓解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帮助因素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慊 邹晓丹 +2 位作者 何丽 符仲芳 王建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中所感知到的帮助因素。方法:选取8名有抑郁症状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大学生,围绕他们所感知到的团体干预的帮助因素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处理访谈数据。结果: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中所感知到的帮助因素。方法:选取8名有抑郁症状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大学生,围绕他们所感知到的团体干预的帮助因素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处理访谈数据。结果: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有三类帮助因素,一是“团体过程与动力因素”,包括团体凝聚力、交流与促进、自我效能感;二是“技巧学习与认知调整”,包括情绪的觉察与接纳、思维的识别与转换、行动的意识与执行、系统化学习与应用;三是“团体内外背景性系统”,包括团体内部要素和外部生活系统。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干预通过多种帮助因素间的协同作用来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抑郁症状 大学生 帮助因素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复发恐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6
7
作者 邢春 刘化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39-1943,共5页
主要从癌症复发恐惧的概念、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总结了应对癌症复发恐惧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疗法、认知⁃存在团体疗法、支持性表达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癌症复发恐惧 生活质量 理论基础 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 认知⁃存在团体疗法 支持性表达疗法 接纳与承诺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