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SS: Designing to Extend the Cognitive Limits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Sh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3年第1期33-44,共12页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basis of the creation of IDSS based on our recent research experience. In this paper, an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DSS is defined as: any interactive syste...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basis of the creation of IDSS based on our recent research experience. In this paper, an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DSS is defined as: any interactive system that is specially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decision making of its user by extending the user's cognitive decision making abilities. As a result, this view of man-machine joint cognitive system stresses the need to use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to aid the user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the human's role is to achieve total systems's objectives. The paper outlines the designing procedure in successive steps. First, the decision maker's cognitive needs for decision support are identified. Second, the computationally realizable support functions are defined that could be provided by IDSS. Then, the specific techniques that would best fill the decision needs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for system implementation the modern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is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gnitive systems Computational methods Computer architecture Decision theory Information science Information theory Interactive computer systems Knowledge based systems Man machine systems Systems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刑法“主体性”否定:缘起、解构、反思——以认知科学的五个层级为基础 被引量:3
2
作者 甄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人工智能是否能与人类一样具有刑法“主体性”地位无法在刑法理论内部找到答案,而需要以相关的认知科学为基础,否则就会陷入循环论证的困境。根据认知科学的五个层级理论,人工智能在神经层级、心理层级的低阶认知层面,仅是对人类认知的... 人工智能是否能与人类一样具有刑法“主体性”地位无法在刑法理论内部找到答案,而需要以相关的认知科学为基础,否则就会陷入循环论证的困境。根据认知科学的五个层级理论,人工智能在神经层级、心理层级的低阶认知层面,仅是对人类认知的简单模拟;在作为高阶认知与低阶认知中间环节的语言层级认知层面,人工智能的人工语言与人类自然语言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在思维层级、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层面,当前的人工智能并没有显现出其具有思维或产生文化的能力。结合塞尔“中文房间模型”研判,人工智能并不具备刑法意义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在辨认能力方面,人工智能传感器对客观世界的识别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认知进行形式模拟,但其并不能将识别到的信息与自身“行为”结合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该“行为”的社会意义;在控制能力方面,人工智能所展示出的“控制能力”实质上是一种执行算法的能力,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人类控制,而非人工智能的“自我控制”。因此,在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并不具有刑法“主体性”,进而承担刑事责任,当前的刑法理论也不必对所谓的“强人工智能”过度反应。将“类人”的人工智能提升到人类同等高度,有损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将“删除数据、修改程序、永久销毁”等与刑罚异质的要素纳入刑法会让其有适用于人类的危险。故在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对刑法理论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导致传统社会风险加剧,刑法理论的应对模式仍应当在现有刑法理论体系内,结合风险刑法理论将其作为“犯罪对象”和“犯罪工具”对待。当人工智能作为犯罪对象时,其是以财物、作品等形式存在,在司法认定过程中要注意界分人工智能本身与人工智能的载体;当其作为犯罪工具时,会导致犯罪后果扩大,查证难度增大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认知层级 强人工智能 中文房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 被引量:402
3
作者 李其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06-1327,共22页
以计算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以及联结主义心理学均不能克服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的根本缺陷,当代认知心理学正面临着新的范型转换。以具身性和情境性为重要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将日受重视,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进入新的... 以计算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以及联结主义心理学均不能克服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的根本缺陷,当代认知心理学正面临着新的范型转换。以具身性和情境性为重要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将日受重视,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在身心关系上应该坚持生理只是心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的立场,克服生理还原论的危险;应该重新审视基于二元论的生理机制这种说法;心理学传统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有可能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认知情境性的基础上达成某种融合;第一代认知科学对意识的研究是不成功的,因为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不能代替意识的研究,同时还应避免以意识内容的研究取代心理学研究的倾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动力系统理论关于变量(因素)之间的偶合(coupling)关系完全不同于变差分析中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其动力系统模式可能更有助于破解意识的产生(涌现)之谜,并引发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变革新潮。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将启发人们对身心关系、生理还原论、意识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人工智能对心智完全模拟的可能性等重大问题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革命 第二代认知科学 具身认知 动力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 被引量:5
4
作者 蔡丹 李其维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当代智力理论的构建明显地受到其影响。这些智力理论被称之为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如Garlick的神经可塑性模型;Das等人根据Luria的神经模型提出的智力PASS模型;Kaufman提出的儿童评估成套测验(...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当代智力理论的构建明显地受到其影响。这些智力理论被称之为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如Garlick的神经可塑性模型;Das等人根据Luria的神经模型提出的智力PASS模型;Kaufman提出的儿童评估成套测验(K-ABC);Ceci的生物-生态学智力模型及Perkins的真智力理论等。这些智力观都直接将认知神经过程或神经生物学的某些研究成果融合于其理论模型之中。认知神经科学取向的智力观为智力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维度,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某种发展困境。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思想可能是解决传统身-心争论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智力理论 第二代认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情报体系的基本属性、系统运筹与对外政策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冰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意义]中国国家情报事业的战略转型是个急需破解的方法论命题,如何实现情报领域国际化、情报体系网络化、情报治理一体化等,需要在项目建设、力量部署、资源调度、组织变革、系统升级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过程]在情报认知对抗理... [目的/意义]中国国家情报事业的战略转型是个急需破解的方法论命题,如何实现情报领域国际化、情报体系网络化、情报治理一体化等,需要在项目建设、力量部署、资源调度、组织变革、系统升级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过程]在情报认知对抗理论基础上,引入冲突理论、场理论、运筹学等新血液,在构建方法论的同时,推进现代情报理论走向"情报科学(Intelligence Science)"的新阶段。[结果/结论]情报与冲突具有伴生性;国家情报主导着国家软实力;国家情报体系具有边界性(或情报力量有限性)、场分布、地缘分布等冲突表现形态。基于这些基本属性,中国国家情报体系可以在情报标准和情报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情报运筹等全新的建设与管理方法,在和平建设政策指导下,构建起新一代的国家情报能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对抗理论 情报科学 国家情报体系 软实力 情报场 情报运筹 情报政策 情报能力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中国现代情报体系与情报学科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冰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2,共6页
[目的/意义]在中国的情报学研究中,现代情报体系和现代情报学是两个重要但未有定论的学术概念,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和学科建设。[方法/过程]依照认知对抗理论,利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提出了综合创新学术道路,构建... [目的/意义]在中国的情报学研究中,现代情报体系和现代情报学是两个重要但未有定论的学术概念,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和学科建设。[方法/过程]依照认知对抗理论,利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提出了综合创新学术道路,构建了现代情报体系,并依此阐述了现代情报学的概念、学科特征、研究方法和研究架构等。[结果/结论]通过这些研究,为构建统一的、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体系和现代情报学科指明了战略路径,提供了参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对抗理论情报概念现代情报体系 现代情报学 国家情报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机器人若干重要现实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伟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5期35-43,共9页
"机器人"作为专有名词加以引用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机器人的概念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中已有约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机器人的时代已渐行渐近。机器人产业对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综... "机器人"作为专有名词加以引用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机器人的概念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中已有约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机器人的时代已渐行渐近。机器人产业对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带动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已成为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的"必争之地"。人工智能和莫拉维克悖论是制约当前机器人发展两大瓶颈。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难点不仅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上,更多的是在深层次对认知的解释与构建方面。莫拉维克悖论则说明,最难以复刻的人类技能是那些无意识的技能。机器人的发展也引起了一些顾虑,包括安全问题、恐怖谷理论和机器人威胁论等。当今乃至可见的未来,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取代而是共存,未来的世界可能是人与机器人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人工智能 莫拉维克悖论 恐怖谷 认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语言习得机制跨学科研究:进展、问题和前景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鹏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9,共12页
语言是由人类神经生物属性决定的一套认知计算系统,它使我们可以理解和产出无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语言单元。这套认知计算系统在婴儿出生后飞速发展,5岁左右的幼儿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语言的发展和其他生物系统的发展一样受内在机制和外... 语言是由人类神经生物属性决定的一套认知计算系统,它使我们可以理解和产出无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语言单元。这套认知计算系统在婴儿出生后飞速发展,5岁左右的幼儿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语言的发展和其他生物系统的发展一样受内在机制和外在环境的制约。本文回顾过去50年儿童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与争论焦点,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从跨学科视角对主要问题进行的探索,对今后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实现语言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和路径进行展望,并提出,要真正实现多学科融合这一目标,新一代儿童语言习得研究者既要掌握语言学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要善于同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开展合作,以跨学科的方式来理解更为广阔的语言、心智与大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语言习得 跨学科 认知科学 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认知耗散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小华 《现代情报》 2009年第3期4-6,共3页
简述情报科学范式的发展历程,以及耗散结构理论和情报科学认知范式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报认知耗散结构模型",研究该模型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及其哲学渊源;以拓展情报认知理论,并赋予情报科学研究新的内涵。
关键词 情报认知 耗散结构理论 自组织 情报认知耗散结构模型 情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汉字字形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
10
作者 陈静 穆志纯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对汉字的认知研究不仅是认知科学,也是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目前汉字认知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还相对滞后。该文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和自适应谐振理论(Adaptive Reson... 对汉字的认知研究不仅是认知科学,也是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目前汉字认知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还相对滞后。该文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和自适应谐振理论(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ART)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汉字认知过程的发展模型,对汉字字形认知的发展过程(学习发展历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便研究汉字字形学习过程中的某些认知发展规律。模型通过训练,显示出了汉字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认知科学 人工智能 汉字认知发展 计算机模拟 自组织模型 自适应谐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战略 被引量:27
11
作者 郭毅可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1-53,共13页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知识"。我们的机器还没有掌握总结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传承知识和建立组织管理知识体系的能力。今天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也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中...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知识"。我们的机器还没有掌握总结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传承知识和建立组织管理知识体系的能力。今天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也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关键就是直面挑战,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确立自己的学术自信和话语权,在人工智能赋能上下大功夫,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工业体系,实实在在地在有选择的重点领域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力,实现革命性的产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 基础理论 工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论视角下情报组织认知对抗的理性行为体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宏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80,共7页
[研究目的]理性行为体模式集纳了情报组织进行认知对抗的基本规律,通过剖释这种模式,明晰情报组织“客场化”认知的理性机制以及开展动态对抗的有效路径。[研究方法]将决策论视角下的理性行为体模式演绎到情报组织的认知对抗活动中,解... [研究目的]理性行为体模式集纳了情报组织进行认知对抗的基本规律,通过剖释这种模式,明晰情报组织“客场化”认知的理性机制以及开展动态对抗的有效路径。[研究方法]将决策论视角下的理性行为体模式演绎到情报组织的认知对抗活动中,解析情报组织以理性行为体形态进行认知对抗的渊源、构成、过程及范式,提出情报主体阻碍甚至破坏情报客体进行理性认知的路径假设。[研究结论]在情报组织的理性认知中,应以概念化、类型化、具体化、人格化四种行为体形态加以区分;在情报组织的动态对抗中,可通过致使信息失真、限制认知能力、扰乱偏好一致性等三种路径进行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情报组织 认知对抗 理性行为体模式 决策论 侦查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神经系统自适应理论的研究
13
作者 蔡义发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5年第6期33-41,共9页
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主要目标即是解释和模拟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人脑是经过几十万年进化,或对自然界自适应过程的产物。因此,研究人脑的进化或自适应机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所研究的一... 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主要目标即是解释和模拟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人脑是经过几十万年进化,或对自然界自适应过程的产物。因此,研究人脑的进化或自适应机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所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及研究方法。然后从交叉学科的角度讨论了人脑神经系统的自适应理论。有关结果用规则形式给出以便于计算机或工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 神经系统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