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W镀层在高含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1
作者 吕祥鸿 曹悦 +4 位作者 汪传磊 薛艳 李杰 刘艳明 代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0-1673,共14页
采用失重法、表面特性表征以及高温高压电化学测试技术,系统研究Ni-W镀层在模拟地层水环境(高CO_(2)/H_(2)S含量,温度140~180℃)下的高温高压腐蚀行为,同时采用C110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C110钢,Ni-W镀层展现出更低的均匀腐... 采用失重法、表面特性表征以及高温高压电化学测试技术,系统研究Ni-W镀层在模拟地层水环境(高CO_(2)/H_(2)S含量,温度140~180℃)下的高温高压腐蚀行为,同时采用C110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C110钢,Ni-W镀层展现出更低的均匀腐蚀速率、点蚀速率以及腐蚀电流密度。Ni-W镀层在140~160℃温度范围内呈现中度腐蚀,在高温180℃时转变为严重腐蚀;相比之下,C110钢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均表现为严重腐蚀,且腐蚀速率远大于Ni-W镀层;Ni-W镀层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膜主要由NiS、Ni_(3)S_(2)及微量Ni(OH)_(2)构成,该膜层结构致密,化学稳定性高,与基体结合牢固,且腐蚀产物膜电阻大于C110腐蚀产物FexSy,可有效抑制Ni-W镀层在长期浸泡过程中的腐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镀层 高温地层水 cO_(2)/h_(2)S腐蚀 c110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_(2)H_(6)提高原油萃取及混相能力研究
2
作者 王程伟 苏玉亮 +2 位作者 王文东 李蕾 郝永卯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针对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CO_(2)-C_(2)H_(6)协同作用机理及混相能力变化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高温高压PVT装置开展油气相态及萃取实验,研究CO_(2)-C_(2)H_(6)混合气体与原油间的相态及萃取变化特征,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其赋存状态及混相... 针对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CO_(2)-C_(2)H_(6)协同作用机理及混相能力变化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高温高压PVT装置开展油气相态及萃取实验,研究CO_(2)-C_(2)H_(6)混合气体与原油间的相态及萃取变化特征,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其赋存状态及混相压力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与仅注入CO_(2)相比,加入C_(2)H_(6)后原油高碳分子的质量分数下降0.1%左右,C_(2)H_(6)能够有效提高注入气体对原油的萃取能力,将高碳的烃类物质转化成C_(5)等低碳烃类物质;CO_(2)与CO_(2)-C_(2)H_(6)混合气体均能将多组分油分子中的C_(2)、C_(4)、C_(6)萃取至气相中,降低油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原油流动能力;混合气体在原油中的扩散及混相能力均强于纯CO_(2)。混合气体更易与原油形成混相,从而提高原油动用程度。该研究为致密油藏注CO_(2)-C_(2)H_(6)混合气体协同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分子模拟 萃取 扩散系数 cO_(2)-c_(2)h_(6)混合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Ru_(1)-N_(x)/C(x=3,4)催化剂活化H_(2)、H_(2)O和CH_(3)OH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寅胜 苟进韬 +1 位作者 刘挺豪 杨华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在GGA-PBE/DNP水平下,构建了两种氮掺杂石墨烯负载Ru单原子催化剂,记作Ru_(1)-N_(x)/C(x=3,4)。在热力学上,Ru_(1)-N_(4)/C比Ru_(1)-N_(3)/C更稳定。研究了Ru_(1)-N_(x)/C(x=3,4)对H_(2)、H_(2)O和CH_(3)OH的活化性能。H_(2)、H_(2)O和C... 在GGA-PBE/DNP水平下,构建了两种氮掺杂石墨烯负载Ru单原子催化剂,记作Ru_(1)-N_(x)/C(x=3,4)。在热力学上,Ru_(1)-N_(4)/C比Ru_(1)-N_(3)/C更稳定。研究了Ru_(1)-N_(x)/C(x=3,4)对H_(2)、H_(2)O和CH_(3)OH的活化性能。H_(2)、H_(2)O和CH_(3)OH在Ru_(1)-N_(3)/C上的化学吸附比在Ru_(1)-N_(4)/C上的化学吸附更强。同时,在实验温度下,它们在Ru_(1)-N_(x)/C(x=3,4)上的解离均为吸能反应。在动力学上,Ru_(1)-N_(4)/C活化解离H_(2)、H_(2)O和CH_(3)OH的能力均强于Ru_(1)-N_(3)/C。在水溶液中,两种催化剂对H2的活化较H_(2)O更强。在甲醇溶液中,Ru_(1)-N_(3)/C对CH_(3)OH的活化强于对H_(2)的活化;Ru_(1)-N_(4)/C对H_(2)的活化强于对CH_(3)OH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A-PBE Ru_(1)-N_(x)/c h_(2) h_(2)O ch_(3)Oh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晏庆 郭蓁 +3 位作者 孙赛男 黎婧 谭机永 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H_(2)O_(2)诱导大鼠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作为模型组。分别用1%,0.1%,0.01%浓度的山茶油预处理细胞24 h后,加入H_(2)O_(2)作用24 h作为实验组。利用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实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EdU细胞增殖染色实验及划痕实验来观察各组细胞衰老,线粒体膜电位,增殖凋亡,迁移的变化。利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细胞活力均受到抑制,且与H_(2)O_(2)浓度正相关(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模型组细胞衰老阳性率、MDA含量和LDH活性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增殖率、迁移率、SOD活性下降(P<0.01)。与H_(2)O_(2)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衰老阳性率(P<0.05)、MDA含量和LDH活性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增加(P<0.05)。结论:山茶油可显著抑制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h_(2)O_(2) h9c2 氧化应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始温度对C_(f)/C-陶瓷摩擦副摩擦性能影响
5
作者 魏金花 胡志远 +2 位作者 康鹏飞 王凯 李军平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4,共8页
目前,针对C_(f)/C-ZrO_(2)和C_(f)/C-Si_(3)N_(4)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性能研究较少,尤其是温度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因此,本文进行了起始温度对这两种摩擦副摩擦性能的研究,开展了C_(f)/C复合材料分别与氧化锆(ZrO_(2))和氮化硅(Si_(3)N_(... 目前,针对C_(f)/C-ZrO_(2)和C_(f)/C-Si_(3)N_(4)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性能研究较少,尤其是温度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因此,本文进行了起始温度对这两种摩擦副摩擦性能的研究,开展了C_(f)/C复合材料分别与氧化锆(ZrO_(2))和氮化硅(Si_(3)N_(4))组成的销盘摩擦副的摩擦试验,研究了摩擦因数、磨损量、摩擦界面在200~700℃起始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于400℃,C_(f)/C-ZrO_(2)的平均摩擦因数小于C_(f)/C-Si_(3)N_(4),两种摩擦副的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的混合磨损;高于400℃,C_(f)/C-ZrO_(2)的平均摩擦因数大于C_(f)/C-Si_(3)N_(4),磨损形式转变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混合磨损。在各个起始温度下ZrO_(2)盘的磨损率均小于Si_(3)N_(4);随着起始温度的升高,因C_(f)/C销的氧化磨损加剧,因此磨损率也逐渐增大。当起始温度高于800℃,C_(f)/C复合材料无法保持稳定的宏观编织结构,受热氧化,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f)/c复合材料 氧化锆 氮化硅 摩擦因数 磨损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镇定控制器和误差信号H_(2)范数的LCL型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盘宏斌 阮浩浩 张佳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在LCL型并网逆变系统中,通常为了满足系统性能会对闭环结构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与保证系统内部稳定性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镇定控制器和误差信号H_(2)范数的并网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参数化镇定控制... 在LCL型并网逆变系统中,通常为了满足系统性能会对闭环结构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与保证系统内部稳定性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镇定控制器和误差信号H_(2)范数的并网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参数化镇定控制器保证系统的内部稳定,进而通过设计误差信号的H_(2)范数和开环增益来确定镇定控制器的自由参数和开环增益系数,使系统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和高鲁棒性,实现了零稳态误差。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抑制电网电压对入网电流的干扰,而且在不同工况参考电流突变时,并网逆变系统可在半个周期内快速且准确地稳定输出三相平衡的正弦并网电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参数化镇定控制器 内部稳定性 h_(2)范数 增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15K下LiCl-Li_(2)B_(4)O_(7)-H_(2)O体系中LiCl的活度系数和缔合平衡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田海滨 姚燕 宋彭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2000年第4期403-408,共6页
用锂离子选择电极和 Ag-Ag Cl电极测定了 2 98.1 5K下 Li Cl-Li2 B4O7-H2 O体系中离子强度范围为 0 .0 1~ 2 .50 mol· kg- 1 、不同 Li2 B4O7离子强度分数的 Li Cl的平均活度系数。由实验数据 ,用迭代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法 ,求取了 ... 用锂离子选择电极和 Ag-Ag Cl电极测定了 2 98.1 5K下 Li Cl-Li2 B4O7-H2 O体系中离子强度范围为 0 .0 1~ 2 .50 mol· kg- 1 、不同 Li2 B4O7离子强度分数的 Li Cl的平均活度系数。由实验数据 ,用迭代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法 ,求取了 Li B4O- 7离子对的形成计量缔合平衡常数 Km 及 Pitzer离子作用参数 ,并与实验值比较 ,标准偏差为 0 .0 1 38。同时该实验结果与 2 98.1 5K下 Li Cl-Li2 SO4-H2 O体系 Li Cl平均活度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 ,得到在 0 .0 5~ 1 .0 mol· kg- 1 离子强度范围内 Li Cl在 Li2 B4O7介质中平均活度系数随 Yb的增大而增大 ,而在 L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体系 氯化锂 硼酸锂 活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豆苷元对H_(2)O_(2)诱导H9c2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萱 刘亚辉 +1 位作者 李勇 金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2-479,共8页
为探究黄豆苷元(Daidzein,DAI)对H_(2)O_(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H9c2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400μmol·L^(-1)H_(2)O_(2))与DAI低、中、高剂量组(20,40,80μmol·L^(-1)DAI),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 为探究黄豆苷元(Daidzein,DAI)对H_(2)O_(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H9c2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400μmol·L^(-1)H_(2)O_(2))与DAI低、中、高剂量组(20,40,80μmol·L^(-1)DAI),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观察H9c2细胞衰老程度,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Rh123荧光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9c2细胞p53、p2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DAI降低了H_(2)O_(2)诱导的衰老H9c2细胞SA-β-gal阳性率以及p53、p21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了衰老H9c2细胞T-AOC水平和SOD的活性,降低了细胞中MDA的含量及ROS的水平,维持了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抑制了细胞中Keap1蛋白表达并促进了Nrf2及HO-1蛋白表达。研究表明DAI可延缓细胞衰老,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此作用可能与DAI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苷元 氧化应激 细胞衰老 抗氧化 h_(2)O_(2) h9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淤泥中C-N-S-Fe-H_(2)O体系的影响
9
作者 彭子琪 马腾 +3 位作者 刘妍君 陈娟 邱文凯 刘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9,共11页
C、N、S、Fe是地下水中控制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元素,淤泥是黏土的演化初期,淤泥演化为黏土过程中会影响含水层水量水质,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其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可以概化为C-N-S-Fe-H2O体系的相互作用。淤泥演化过程的实质是淤泥在压... C、N、S、Fe是地下水中控制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元素,淤泥是黏土的演化初期,淤泥演化为黏土过程中会影响含水层水量水质,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其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可以概化为C-N-S-Fe-H2O体系的相互作用。淤泥演化过程的实质是淤泥在压力的作用下孔隙度不断变小,逐渐固结成岩;淤泥内部不断发生生物地球化学反应,C-N-S-Fe-H2O体系驱动各种物质的形态结构不断发生改变,其中加压速率和加压模式会影响淤泥里的C、N、S、Fe重要组分固液相的转化。本研究运用自主研发设计的增压装置,探究在3种加压速率(0.04MPa/12h、0.04MPa/24h、0.04MPa/36h)和加压模式(0.04~0.02 MPa/12h、0.04 MPa/12h、0.04~0.06MPa/12h)的情况下,固体介质中C、N、S、Fe向孔隙水释放的规律。结果表明:(1)匀速加压速率越慢,加压初期溶解性有机碳(DOC)、SO42-释放速率越快,NO3-和Fe2+浓度变化增大;DOC、SO42-、NO3-、Fe2+释放总量越多。(2)不同的加压模式,加速加压(0.04~0.06 MPa/12h)下NO3-、Fe2+的浓度波动较大;DOC、NO3-、SO42-和Fe2+的总释放量为加速加压(0.04~0.06 MPa/12h)大于匀速加压(0.04 MPa/12h)。(3)加压过程中,DOC和SO42-呈显著正相关,改变加压速率会改变DOC,NO3-、SO42-和Fe2+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改变加压速率和加压模式会对DOC、NO3-、SO42-和Fe2+的释放速率、释放总量和C、N、S、Fe的转化造成影响,其本质为氧化还原反应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强弱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为地质演化过程中压力导致的主要元素变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认识到了隔水层会影响含水层的水质和水量,为原生劣质地下水的成因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加压速率 加压模式 淤泥 c-N-S-Fe-h_(2)O 孔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燃料气中C_(3)+及H_(2)优化回收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忠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8,共6页
目的回收利用炼厂燃料气中的C_(3)+及H_(2),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对不同来源的燃料气分析对比,找出其中富H_(2)、高C_(3)+燃料气。优化H_(2)利用及回收流程,增加脱氢膜面积,提高H_(2)回收量。利用催化装置和焦化装置的吸收稳定系统回... 目的回收利用炼厂燃料气中的C_(3)+及H_(2),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对不同来源的燃料气分析对比,找出其中富H_(2)、高C_(3)+燃料气。优化H_(2)利用及回收流程,增加脱氢膜面积,提高H_(2)回收量。利用催化装置和焦化装置的吸收稳定系统回收燃料气中的C_(3)+。结果技改总投资320万元,可回收C_(3)+1.23×10^(4) t/a,增效3000万元/年;H_(2)回收量可增加1050×10^(4) m^(3)/a,降低制氢成本1200万元/年。结论该方案充分利用炼厂现有吸收稳定系统及现有脱氢系统扩容,具有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的优点,对玉门炼化总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气 h_(2) c_(3)+ 脱硫脱氢 吸收稳定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与SMO算法的地铁轨道健康状态评价
11
作者 许以凯 杨艺 +2 位作者 张明凯 赵才友 万壮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59,共7页
轨道健康状态评价技术对于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与乘客的舒适性有重要意义,为寻求一种新的轨道设备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轨道健康状态的科学评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和序列最小优化算法(SMO)构建轨道健康状态评估分析模型。该... 轨道健康状态评价技术对于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与乘客的舒适性有重要意义,为寻求一种新的轨道设备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轨道健康状态的科学评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和序列最小优化算法(SMO)构建轨道健康状态评估分析模型。该模型首先提出包含轨道几何状态和结构状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代入模糊C均值聚类法,得到各轨道样本的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序列最小优化算法通过划分数据对轨道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该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并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模型评价的855个轨道单元评价结果中优良比例为94%,预测效果良好,平均误差为5%,进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优化的方向。本文对各轨道指标统筹综合评价,为地铁轨道工务管理线路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使轨道设备管理变得有序可控,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轨道 健康状态评价 变异系数法 模糊c均值聚类 SM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Co-N-C涂层电极制备及其产H_(2)O_(2)效能
12
作者 袁世宇 李牧遥 +3 位作者 朱兆连 徐丹 王康 王海玲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402,共9页
为了研究电极表面Co-N-C催化剂的分散性和电化学工艺参数对产H_(2)O_(2)机制与效能的影响,以石墨板为基底,Co-N-C催化剂为涂层制备石墨基高分散Co-N-C涂层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循环伏安扫描和X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制备... 为了研究电极表面Co-N-C催化剂的分散性和电化学工艺参数对产H_(2)O_(2)机制与效能的影响,以石墨板为基底,Co-N-C催化剂为涂层制备石墨基高分散Co-N-C涂层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循环伏安扫描和X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制备的Co-N-C催化剂及涂层电极进行微观结构和电化学表征,改变石墨粉与Co-N-C的质量比来控制负载量,考察不同Co-N-C负载量涂层电极对O_(2)的催化还原活性和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产H_(2)O_(2)效能,并对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Co-N-C催化剂被均匀负载到石墨板表面,其中Co-N-C-20(Co-N-C与石墨粉的质量比为1∶20)涂层电极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最高O_(2)的二电子还原催化活性。酸性条件、合适的电流密度和O_(2)曝气量有助于O_(2)的二电子还原反应生成H_(2)O_(2),减少H2O_(2)继续被还原和分解。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反应80 min,Co-N-C-20电极产H_(2)O_(2)的累积浓度达到291.3 mg/L,电流效率为5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h_(2)O_(2)) co-N-c 氧还原 石墨粉 涂层电极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的热物理及烧蚀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曹翠微 李照谦 +2 位作者 李贺军 李克智 付前刚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采用轴棒法编织三维四向炭纤维预制体,经高压沥青浸渍炭化致密化工艺(HIPIC)制得高密度4D C/C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轴向的热物理性能、抗烧蚀性能,并分析了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轴向的热扩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 采用轴棒法编织三维四向炭纤维预制体,经高压沥青浸渍炭化致密化工艺(HIPIC)制得高密度4D C/C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轴向的热物理性能、抗烧蚀性能,并分析了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轴向的热扩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比定压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缓慢下降,且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在高温时趋于稳定;材料轴向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较低温度时具有负热膨胀行为;材料轴向具有较优异的抗烧蚀性能,经120 s氧-乙炔烧蚀后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2.04×10-3g.s-1和3.92×10-3mm.s-1,烧蚀过程主要受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制体结构C/C复合材料轴向热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嵇阿琳 李贺军 +1 位作者 崔红 程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4-998,共5页
主要对比了编织C/C复合材料和针刺C/C复合材料的轴向热力学性能.编织C/C复合材料主要有径棒法、轴棒法、轴向穿刺三种,针刺C/C复合材料主要有炭布叠层针刺、整体毡两种.编织预制体密度较高,平均可达到0.70g/cm3以上,针刺类整体毡密度在0... 主要对比了编织C/C复合材料和针刺C/C复合材料的轴向热力学性能.编织C/C复合材料主要有径棒法、轴棒法、轴向穿刺三种,针刺C/C复合材料主要有炭布叠层针刺、整体毡两种.编织预制体密度较高,平均可达到0.70g/cm3以上,针刺类整体毡密度在0.20g/cm3左右,炭布叠层预制体密度在0.45g/cm3左右,均低于编织预制体.径棒法、轴棒法、轴向穿刺预制体轴向纤维含量≥19%,针刺类预制体轴向纤维含量约为5%.C/C复合材料的轴向拉伸强度、热膨胀系数与预制体编织结构、轴向纤维含量有关,编织类C/C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强度平均值≥40MPa,针刺类C/C复合材料轴向拉伸强度在10MPa左右.轴棒法、轴向穿刺、炭布叠层针刺、整体毡等四种C/C复合材料(RT~800℃)轴向热膨胀系数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预制体 编织 针刺 轴向 拉伸强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易法军 张巍 +1 位作者 孟松鹤 杜善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5-88,共4页
实验研究了烧蚀防热 C/ C复合材料从常温到高温的等效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率、比热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计算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与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接近零膨胀。热扩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比热随... 实验研究了烧蚀防热 C/ C复合材料从常温到高温的等效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率、比热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计算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与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小 ,接近零膨胀。热扩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比热随温度升高近似比例增加 ,而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热扩散率相似。材料的抗热应力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理性能 实验研究 c/c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 热导率 抗热应力系数 航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体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特性和摩擦磨损机理 被引量:20
16
作者 易茂中 葛毅成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936,共8页
与表面镀Cr的40Cr钢配副进行滑动摩擦实验后,在JSM 6360LV扫描电镜上观察6种具有不同基体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完全光滑层(SL)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在任何载荷下均难以形成完整的磨屑膜;完全粗糙层(RL)... 与表面镀Cr的40Cr钢配副进行滑动摩擦实验后,在JSM 6360LV扫描电镜上观察6种具有不同基体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完全光滑层(SL)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摩擦表面在任何载荷下均难以形成完整的磨屑膜;完全粗糙层(RL)炭结构、粗糙层/树脂炭(RL/RC)的材料摩擦表面在低载荷时能形成较厚的磨屑膜,在高载荷时表面摩擦膜均很薄;完全RC结构试样摩擦表面在低载荷时完整、致密,在高载荷时有显著的磨屑膜剥落;RL/SL/RC、SL/RC结构试样在低载荷时的表面摩擦膜薄,而高载荷时,RL/SL/RC材料的基体炭磨损比SL/RC的严重;RL/SL或SL炭在摩擦中的损伤呈现阶梯状磨损形貌,RL炭在摩擦后难以分辨出原始形貌,RC炭在部分摩擦表面则为条纹状磨损形貌;RL/SL/RC、SL/RC结构的C/C复合材料摩擦形貌的稳定性高,材料耐磨性好,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有利于降低材料的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摩擦形貌 摩擦因数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定性与定量指标的轻量化高空飞艇效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彰求 杨朝旭 荣海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826,共10页
高空飞艇具有驻空时间长、能源消耗低等优点,在面对信息监测和长期通信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综合考虑飞艇平台与载荷在指标上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面向定性与定量指标的轻量化高空飞艇效能评估方法。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将无法直... 高空飞艇具有驻空时间长、能源消耗低等优点,在面对信息监测和长期通信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综合考虑飞艇平台与载荷在指标上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面向定性与定量指标的轻量化高空飞艇效能评估方法。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将无法直接用于数据分析的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实现多类型指标的完全量化。其次,通过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最大信息系数相关性分析选择与关注指标相关的指标,构建轻量评估体系。再次,提出专家排序评价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基于轻量评估体系计算权重获得效能评估结果。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提效能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所提出的轻量化高空飞艇效能评估方法可为高空飞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能评估 模糊综合评估法 模糊c均值聚类 最大信息系数 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 被引量:10
18
作者 廖晓玲 李贺军 +1 位作者 孙国栋 李克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通过测定热膨胀系数(CTE),分析了不同密度以及高温处理前后热解炭基三维编织炭/炭复合材料(3D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行为,并与PAN基炭纤维以及热解炭的热膨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PAN基炭纤维在1200℃以后,出现明显的负膨胀。从室温到... 通过测定热膨胀系数(CTE),分析了不同密度以及高温处理前后热解炭基三维编织炭/炭复合材料(3D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行为,并与PAN基炭纤维以及热解炭的热膨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PAN基炭纤维在1200℃以后,出现明显的负膨胀。从室温到100℃,C/C复合材料呈负膨胀状态,CTE与密度成正比;从100℃到1000℃,C/C复合材料的CTE-温度曲线基本遵循热解炭基体的热膨胀规律变化;超过1000℃以后,CTE-温度曲线出现峰值,表明热解炭的膨胀受纤维的限制。复合材料的热膨胀行为由纤维和基体二者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c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 显微结构 高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气氛对C/C复合材料载流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会杰 孙乐民 +1 位作者 张永振 上官宝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在HST-100销盘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电流、速度、载荷为试验参数对C/C复合材料/QCr0.5摩擦副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分别分析空气、氮气对C/C复合材料磨损率和摩擦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空气气氛,氮气气氛下摩擦系数较... 在HST-100销盘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电流、速度、载荷为试验参数对C/C复合材料/QCr0.5摩擦副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分别分析空气、氮气对C/C复合材料磨损率和摩擦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空气气氛,氮气气氛下摩擦系数较高,磨损率较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不同气氛下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从微观上解释了两种气氛对C/C复合材料磨损率和摩擦系数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氮气气氛 空气气氛 摩擦系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L法与ASTM C1202法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易成 郭婷婷 +1 位作者 程涛 王建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10,共4页
在原理分析可行的基础上,以同一试件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对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研究,这样可以消除不同试件对比所产生的离散误差。原理分析和试验结果证实了:先进行电通量测试对于随后进行的NEL法... 在原理分析可行的基础上,以同一试件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对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研究,这样可以消除不同试件对比所产生的离散误差。原理分析和试验结果证实了:先进行电通量测试对于随后进行的NEL法测试影响小,可以忽略。从而确定了在同一试件对比试验中,应当首先进行电通量测试然后再进行NEL法渗透试验。用同一试件消除离散误差的措施,为两种渗透指标之间建立科学的关系打下基础。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低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两种渗透指标(即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的离散性比较小,容易确定两种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而高水胶比普通混凝土的两个指标之间的离散性很大,很难为二者确定同样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M c1202 NEL法 电通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