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寻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唐律》立法技术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4
1
作者 姜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唐律》立法技术高超的集中反映。《唐律》中的犯罪构成与量刑制度均运用了该技术,前者意味着对犯罪成立附加了特别条件,后者体现在为审判官量刑提供了确立依据。《唐律》立法技术的特点是借助数学理性全面地架设犯...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唐律》立法技术高超的集中反映。《唐律》中的犯罪构成与量刑制度均运用了该技术,前者意味着对犯罪成立附加了特别条件,后者体现在为审判官量刑提供了确立依据。《唐律》立法技术的特点是借助数学理性全面地架设犯罪与刑法之间的阶梯和以递增公式为审判官公正量刑提供指南。这不仅有利于从立法上合理划定犯罪圈,而且有助于预防审判官恣意定罪量刑,因而是封建时代司法公正的制度保障,对当代亦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 定性 定量 立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中国古代律典的性质和体例——以《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为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汉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5-30,共6页
本着现代法理学的部门法理论原则 ,以《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为例 ,对中国古代律典的性质和编纂体例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古今对“刑法”、“犯罪”、“刑罚”三概念的理解截然不同 ,所谓“古代律典只是刑法典 ,其... 本着现代法理学的部门法理论原则 ,以《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为例 ,对中国古代律典的性质和编纂体例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古今对“刑法”、“犯罪”、“刑罚”三概念的理解截然不同 ,所谓“古代律典只是刑法典 ,其编纂体例是诸法分立、民刑有分”的观点是错误的。传统看法把“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作为律典的编纂体例是有其客观依据的 ,简单抛弃这一说法只会导致认识上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律典 《唐律疏议》 编纂体例 《大清律例》 基本部门法 法律部门 民事制裁方法 晚清 法律调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律法律解释文本形式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董长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1,共7页
《唐律疏议》作为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在法律解释的文本形式方面具有"一律一释"、"律释合典"、文本结构的非独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古代法律解释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当代法律解释应当借鉴《唐律》法... 《唐律疏议》作为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在法律解释的文本形式方面具有"一律一释"、"律释合典"、文本结构的非独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古代法律解释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当代法律解释应当借鉴《唐律》法律解释文本形式的经验,改进我国当代法律解释的文本形式,实现我国当代法律解释在文本形式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 法律解释文本 形式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圭璋与晚清民国词学的源流和谱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玉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作为20世纪的词学大师,唐圭璋在熟稔词学史的基础上,对晚清民国词学的贡献和特质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以端木埰、陈廷焯为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源头,揭示其相关理论对此后词学发展的指引意义。唐圭璋对朱祖谋上承端木埰、王鹏运,中与文廷式... 作为20世纪的词学大师,唐圭璋在熟稔词学史的基础上,对晚清民国词学的贡献和特质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以端木埰、陈廷焯为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源头,揭示其相关理论对此后词学发展的指引意义。唐圭璋对朱祖谋上承端木埰、王鹏运,中与文廷式、諲撵獭⒖鲋芤玫热说?交往,下启吴梅、龙榆生、夏承焘、陈匪石等人的词学方向,评价甚高,认为由朱祖谋的师承渊源,可以大体整理出晚清民国以"金陵"为核心的词学谱系。唐圭璋通过对晚清民国词学的研究,体现出其平衡两宋、兼顾重拙大、境界与情韵的词学观念,带有晚清民国词学总结的意味,其学术意义值得充分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 晚清民国词学 源流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元立法与行政法典阐论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剑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79-83,共5页
唐朝开元时期有着频繁且规模盛大的立法活动,并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立法活动,旨在对儒家人情观造成的无序状态进行有序的修补,以简约化和条理化使法律表现出透明性和公平性。《唐六典》则尝试给政府和官吏规范统一且... 唐朝开元时期有着频繁且规模盛大的立法活动,并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立法活动,旨在对儒家人情观造成的无序状态进行有序的修补,以简约化和条理化使法律表现出透明性和公平性。《唐六典》则尝试给政府和官吏规范统一且系统的操作依据蓝本,从而给中国行政法典的建设提供了深远的资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元 立法 行政法 《唐六典》 唐玄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特别法的形成及其与唐法典谱系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建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宋代规模宏大的特别法源流是多元的,唐式、唐留司格中的特别法开宋特别法之源。宋代除了承袭借鉴唐、五代特别法之外,更多是根据自身施政的需要,独立制定了一系列特别法。特别法多取皇帝的诏敕修纂而成,其效力位阶不再像唐式那样低于令... 宋代规模宏大的特别法源流是多元的,唐式、唐留司格中的特别法开宋特别法之源。宋代除了承袭借鉴唐、五代特别法之外,更多是根据自身施政的需要,独立制定了一系列特别法。特别法多取皇帝的诏敕修纂而成,其效力位阶不再像唐式那样低于令。元丰七年改革法典修纂体例,始分编敕为、令、格、式四种形式,除了普通法外,特别法也可分敕、令、格、式。在新的法律体系构建中,唐式中适合宋制的特别法谱系被传承唐令内容的宋令所吸收。至此,宋代新的法律体系和普通法、特别法二元结构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法律体系 特别法 普通法 唐法典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律“十恶”一词的佛教渊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海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4,共7页
"十恶"是隋《开皇律》确立的一个专用法律名词,法史学界一直以来重视对"十恶"内容、罪名沿革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十恶"语词的由来,除少数学者有论及外,尚未有深入的分析。实质固然重要,但名称也不可... "十恶"是隋《开皇律》确立的一个专用法律名词,法史学界一直以来重视对"十恶"内容、罪名沿革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十恶"语词的由来,除少数学者有论及外,尚未有深入的分析。实质固然重要,但名称也不可忽视。十恶原是佛教名词,后来进入律典成为法律名词,因此对隋唐律典"十恶"语词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佛教对隋唐律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恶 佛教 隋唐 律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私法抑或人际冲突法——《唐律疏议》“化外人”条的法律性质辨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建忠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7,128,共5页
《唐律疏议》"化外人"条是我国唐代立法中针对"化外人"案件论定刑名的法律适用原则,"化外人"一词是唐王朝法律中对外族人的泛称。由于唐代社会并不具备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现实基础,且"化外人&... 《唐律疏议》"化外人"条是我国唐代立法中针对"化外人"案件论定刑名的法律适用原则,"化外人"一词是唐王朝法律中对外族人的泛称。由于唐代社会并不具备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现实基础,且"化外人"条也不具备冲突规范的基本结构,因此,唐代社会不可能存在现代意义的冲突法制度,"化外人"条也不是冲突规范。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它应看作是人际法律冲突解决的原则,隶属于人际冲突法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化外人”条 人际冲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观念到制度——《唐律》中的容隐制度及其相关问题
9
作者 孙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容隐制度,作为对儒家"亲亲互隐"的道德观念的确认,在《唐律》中得到了完备而详尽的表述。容隐从一种观念变成一种制度,与国家权力相结合。然而,法律制度却并不能够承担起道德教化的任务。
关键词 容隐观念 容隐制度 《唐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唐律疏议》中有关经济欺诈的立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王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95-98,共4页
唐代法律对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唐律经济立法谨严,突出保护政府的财政和经济利益,强调国家干预,严格追究官员的法律责任。发掘和研究唐律的有关经济欺诈的条款,对制止今日经济欺诈行为,应对经济生活中严重的诚信危... 唐代法律对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唐律经济立法谨严,突出保护政府的财政和经济利益,强调国家干预,严格追究官员的法律责任。发掘和研究唐律的有关经济欺诈的条款,对制止今日经济欺诈行为,应对经济生活中严重的诚信危机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经济欺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