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勘探突破及油气成藏条件
1
作者 徐长贵 杨海风 +3 位作者 陈磊 高雁飞 步少峰 李祺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0,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历经多年研究攻关和油气勘探实践,2024年钻探的LK7-A井在火山岩风化壳获得高产油气流,但火山岩分布规律、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亟需进一步攻关。利用近年来渤海中生界火山岩新钻探井录... 渤海湾盆地渤东低凸起中生界火山岩历经多年研究攻关和油气勘探实践,2024年钻探的LK7-A井在火山岩风化壳获得高产油气流,但火山岩分布规律、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亟需进一步攻关。利用近年来渤海中生界火山岩新钻探井录井、测井、地球化学及岩矿分析数据,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展开综合研究。分析表明:①LK7-A构造的火山岩为源于深部的埃达克岩,深大断裂为中酸性火山岩就位提供了通道。②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构造角砾岩及中酸性熔岩之中,孔隙类型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储层物性以高孔-低渗和中孔-低渗为主;③优势岩性岩相是火山岩形成规模型储层的基本条件,构造裂缝和晚期强风化作用是中生界火山岩连片成储的重要机制;④渤东低凸起具备双洼油气强充注,超压泥岩强封盖的有利条件,能够形成高丰度油气藏。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具备良好的圈闭形态和规模成储条件,且运聚条件优越;构造活跃的中酸性火山岩长期暴露区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海域 渤东低凸起 中酸性火山岩 火山机构 风化壳 优质储层 油气成藏 超压强注 勘探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探测技术在富钴结壳勘探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于起 何高文 杨永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富钴结壳是深海固体矿产之一,其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调查的重要对象。声学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因其在大面积调查和局部连续精细勘探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搜集整理国内... 富钴结壳是深海固体矿产之一,其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调查的重要对象。声学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因其在大面积调查和局部连续精细勘探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富钴结壳资源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分析传统勘探方法的不足,系统介绍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原位高频测厚等声学探测技术在富钴结壳勘探中的应用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声学探测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富钴结壳勘探需求,提出3点未来发展趋势:开发一体化声学探测技术以实现海底特性的综合性测量;综合利用深海潜水器以实现近底高精度探测;深度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海量声学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分布特征 深海勘探 声学探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系统深部热能聚敛理论及勘查实践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贵玲 蔺文静 +5 位作者 刘峰 甘浩男 王思琪 岳高凡 龙西亭 刘彦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9-660,共22页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析各种构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控热机制,探讨地热资源靶区预测方法,从而指导地热勘查的科学。本文系统论述了地热壳构热控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客观自然规律,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尺度热流配分格局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影响浅地表温度场的主要控热构造,并以渤海湾盆地、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我国主要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壳构热控理论为指导,以勘查区找热为出发点,以控热作用内生因素(壳幔生热)和外生因素(构造聚热)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影响壳幔生热、壳内传热、勘查靶区聚热这一地球物理过程,确定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构造。从传统的经验式找热到建立构造控热预测标志,再到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型地热资源共生富集认知,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我国地热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勘探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构热控理论 壳幔尺度热流配分 主要控热构造 勘查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8
4
作者 赵芝 王登红 +6 位作者 王成辉 王瑧 邹新勇 冯文杰 周辉 黄新鹏 黄华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4-1465,共12页
21世纪以来由于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全球对稀土的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极为关注,并加大了稀土的勘查和开发程度。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资源因轻重稀土元素配分齐全,且不需要通过矿物分解的方式来分离不同的稀土元素,成为近十多年... 21世纪以来由于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全球对稀土的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极为关注,并加大了稀土的勘查和开发程度。离子吸附型稀土(iRee)资源因轻重稀土元素配分齐全,且不需要通过矿物分解的方式来分离不同的稀土元素,成为近十多年全球稀土找矿和研究的热点。iRee矿产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已有40多年的开采历史,为全球稀土产业尤其是重稀土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项目组在江西、广西和云南等省区发现了一批矿产地,矿床的分布范围已从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扩大到高海拔(云南)和高纬度(安徽和浙江)地区,从亚热带气候扩大到热带气候,如越南、缅甸、泰国、马达加斯加及智利等国家。我们的研究继续丰富了iRee成矿"八多两高一深"的认识,即:多类型、多岩性、多期次、多层位、多模式、多标志、多因继承、多相复合,高海拔、高纬度及大深度,新矿床的发现也不断为此认识提供实例。同时,本文对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花岗岩风化壳、华南不同岩性(花岗岩、火山岩和浅变质火山-沉积岩)以及不同稀土配分类型(LREE和HREE型)的iRee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目前,国内的iRee矿床无论从规模和品位,还是母岩的多样性和稀土配分的全面性都优于国外的。然而,我国长期仍无法摆脱矿山及周边环境污染和优势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今后,寻找经济价值大的iRee矿床是找矿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开采 找矿 风化壳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地壳结构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邵学钟 徐树宝 周东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地壳具有层状-块体的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为40~50km,分为上、中、下3层。上层地壳(花岗质层)的厚度在盆地中部强烈减薄,而中、下层地壳厚度的横向变化不大。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盆地基底... 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地壳具有层状-块体的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为40~50km,分为上、中、下3层。上层地壳(花岗质层)的厚度在盆地中部强烈减薄,而中、下层地壳厚度的横向变化不大。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盆地基底面与地党深部界面的分布形状具有准同步起伏变化的特征。地壳速度结构模型表明:塔里木盆地具有陆壳性质。油气分布区地壳速度结构的特征表现为:莫霍面局部强烈上隆,上层地壳(花岗质层)和结晶地壳厚度明显减薄,存在超壳深断裂。同类盆地的油气丰度有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地壳结构特征的差别有密切关系。地震转换波测深法可以经济、有效地探测盆地沉积盖层的深层构造、基底村造以及地壳深部(包括莫霍面)构造,研究介质横向非均匀性的精度较高,在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查中可作为综合物探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壳 结构 塔里木盆地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油区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82
6
作者 郭忠铭 张军 于忠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29,共8页
鄂尔多斯地块经历了6大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多旋回的演化历史、古构造格局、构造变形特征及重要的侵蚀间断对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构造演化 地质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进展 被引量:100
7
作者 杨华 刘新社 张道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共12页
198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钻探的陕参1、榆3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靖边气田,证实了该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推进"西部大庆"的早日建成并为该... 198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钻探的陕参1、榆3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靖边气田,证实了该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推进"西部大庆"的早日建成并为该气田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技术思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天然气成藏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隆起东侧白云岩、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等3大勘探领域;近年开展的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明确了上述3大勘探领域的成藏主控因素,形成了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与风化壳储层预测、白云岩储层地震预测及含气性检测、岩溶缝洞体识别及储层预测等先进的勘探配套技术,天然气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①靖边气田含气面积不断扩大,天然气储量规模增长近2倍,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②古隆起东侧白云岩发现多个含气富集区,天然气储量规模接近1 000×108 m3,是现实接替领域;③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发现新苗头,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奥陶纪 海相碳酸盐岩 风化壳 白云岩 岩溶缝洞体 勘探进展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秋生 高原 +1 位作者 王绪本 赵俊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9-801,共13页
岩石圈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结构成像与各向异性等研究是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反演成像技术的进步,信息提取与细节分辨能力不断提升,青藏高原壳幔结构、碰撞和隆升动力学、资源与地质灾害的深... 岩石圈地球物理探测、深部结构成像与各向异性等研究是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反演成像技术的进步,信息提取与细节分辨能力不断提升,青藏高原壳幔结构、碰撞和隆升动力学、资源与地质灾害的深部机制等研究进展显著.本专辑收录33篇论文,主要分布在深部结构与地球物理探测、地震各向异性与变形、断裂性质与地震活动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本文重点围绕这些论文,对近年来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物理探测 地壳-上地幔结构 深部构造 变形 断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盆地曲水--夺底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忠权 申旭辉 +7 位作者 阎永利 马晓冰 袁国平 尤惠川 尹功明 滕春凯 谢平 美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3-1178,共6页
通过对拉萨盆地曲水夺底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揭示了拉萨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上地壳广泛分布花岗岩体,莫霍面深度大约70 km.壳内发育一个高导层,其顶界面埋深呈现南深北浅特点,厚度大约20~30 km,桑达附近存在一条深大断裂.
关键词 拉萨盆地 MT探测 壳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6
10
作者 薛新克 王廷栋 +1 位作者 张虎权 3张景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41,共5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其油气的成因与勘探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地壳低速层(vP≤6.1km/s),乌尔禾沥青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太平洋型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克拉玛依油田及克拉玛依—乌尔禾断裂带的油...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其油气的成因与勘探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地壳低速层(vP≤6.1km/s),乌尔禾沥青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太平洋型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表明,克拉玛依油田及克拉玛依—乌尔禾断裂带的油气为无机(非生物)成因。过去几十年,在克拉玛依—乌尔禾断裂带至坳陷中心的斜坡带的勘探失败,说明油气可能并不是来自二叠系有机质的有机成因类型。由此提出2个油气勘探目标:①玛纳斯凸起—莫索湾地区;②石西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拉玛依油田 深部 低速层 同位素 地球化学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景廉 石兰亭 +2 位作者 陈启林 张虎权 卫平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29-36,共8页
柴达木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探明三大油气区:西南尕斯库勒一带的第三系油气区,北部冷湖、鱼卡、南八仙一带的侏罗系油气区以及东部三湖地区的第四系天然气区。但未来的油气勘探领域在哪里,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盆地榴辉岩、镁... 柴达木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探明三大油气区:西南尕斯库勒一带的第三系油气区,北部冷湖、鱼卡、南八仙一带的侏罗系油气区以及东部三湖地区的第四系天然气区。但未来的油气勘探领域在哪里,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盆地榴辉岩、镁铁—超镁铁岩的发现和盆地边缘大量金矿的分布,以及盆地中膏盐、白云岩、伊利石、锶矿床等的存在则表明了盆地广泛存在地幔流体活动。地震测深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中地壳广泛发育低速-高导层,这是无机油气的发生器。分析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与深大断裂分布关系,大断裂与不整合面、浅层断裂及储集层的配套关系,对寻找大油气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柴西地区深部花岗岩及其风化壳是未来石油勘探的重点,而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深部则是寻找大气田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地幔流体 无机油气 油气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和田—拜城剖面壳幔图像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因 付建民 +3 位作者 姜枚 钱辉 罗玉华 李庆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6-1070,共5页
利用一个长750 km的宽频地震台阵所采集到的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横穿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拜城剖面的壳幔图像。和田凹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塔北隆起、库车凹陷等地块及其边界断裂有清楚显示,各断裂均切穿岩石圈... 利用一个长750 km的宽频地震台阵所采集到的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横穿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拜城剖面的壳幔图像。和田凹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塔北隆起、库车凹陷等地块及其边界断裂有清楚显示,各断裂均切穿岩石圈。地壳分为新近系—第四系沉积层、震旦系—古近系沉积层、上地壳结晶基底、中地壳低密度层、下地壳高密度层、下地壳低密度层等6个层。一般而言,各层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有两个层反常。中地壳的密度低于上地壳结晶基底,下地壳下部的密度低于下地壳上部。中地壳低密度层是一不连续的薄层,厚度3~8 km,深度约25 km。下地壳低密度层是一个连续的薄层,厚度5~10 km,深度约45 km。Moho面的深度在盆地北部为40~50 km,巴楚地块为35~55 km,盆地南部为55~60 km。岩石圈底面的深度为70~80 km。塔里木陆块的岩石圈地幔俯冲到西昆仑之下,但地壳并没有俯冲,地壳与地幔发生解耦。吐木休克断裂北侧的北塔里木地块变形微弱,麻札塔格断裂南侧的南塔里木地块变形强烈,两断裂之间的巴楚地块的变形以地壳的弯曲为特征。和田—麦盖提地块是一个整体但变形强烈。在其中识别出5个大的滑脱-推覆断裂面,造成下地壳地层叠覆和缩短,下地壳低密度层以隧道流的方式挤入中地壳。相比之下,沉积盖层几乎没有变形,说明南塔里木的强烈变形发生在震旦纪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壳幔结构 宽频地震探测 接收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71
13
作者 许国明 宋晓波 +4 位作者 冯霞 隆轲 王琼仙 石国山 朱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4,共7页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蒸发膏盐湖盆主要分布在邛崃—成都—德阳一带,发育多套碳酸盐岩、石膏、硬石膏岩及盐岩的沉积旋回,油气勘探实践证实,蒸发岩沉积旋回与油气的生聚成藏关系密切。为分析该盆地雷口坡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蒸发膏盐湖盆主要分布在邛崃—成都—德阳一带,发育多套碳酸盐岩、石膏、硬石膏岩及盐岩的沉积旋回,油气勘探实践证实,蒸发岩沉积旋回与油气的生聚成藏关系密切。为分析该盆地雷口坡组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从气源分析、蒸发岩盆地生烃机理、盆地模拟研究3个方面,论证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局限—蒸发台地深水澙湖相沉积的富藻碳酸盐岩具有成为大中型气田主力烃源岩的有利条件,估算雷口坡组天然气的资源量介于9 839×108~1.201×1012 m3。结合储层条件、成藏条件等的分析成果,认为雷口坡组发育台缘滩和台内滩裂缝—孔隙型储层,其顶部发育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型优质储层;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雷口坡组在"暴露""深埋"两大阶段中发生的后生成岩作用有关。结论认为:该区雷口坡组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资源条件,在川西坳陷中央的新场构造带,龙门山前鸭子河隐伏构造带及成都、梓潼凹陷周缘斜坡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中三叠世 蒸发岩沉积旋回 碳酸盐岩烃源岩 溶蚀作用 风化壳储层 成藏条件 天然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48
14
作者 周进高 辛勇光 +5 位作者 谷明峰 张建勇 郝毅 李国军 倪超 吕玉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2008年以来,在四川盆地LG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取得勘探突破,揭开了雷四段岩性气藏的勘探序幕。为寻找近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雷口坡组各层段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储层类型和分布以及气藏解剖... 2008年以来,在四川盆地LG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取得勘探突破,揭开了雷四段岩性气藏的勘探序幕。为寻找近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雷口坡组各层段残余地层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储层类型和分布以及气藏解剖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井震结合的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储层、成藏等综合分析,认为:①该区雷口坡组残余地层厚度一般为600~1200 m,川西凹陷保存较全,华蓥山断裂以东地区剥蚀强烈,沿泸州—开江古隆起整个雷口坡组已被剥蚀殆尽;②雷口坡期四川盆地为障壁蒸发澙湖沉积,由雷一—雷四期,膏盐湖中心从川中南充地区,逐渐扩大至简阳,最后迁移至盐亭—蒲西地区,围绕膏盐湖分布白云岩坪及颗粒滩;③发育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2类储层,前者分布在大川中地区,后者分布于川中磨溪—广安地区及龙门山前缘带;④存在构造气藏和岩性气藏2种气藏类型;⑤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和雷一、雷三段颗粒滩是有利勘探领域,大川中地区(包括LG和九龙山地区)是风化壳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三叠世 勘探方向 风化壳 储集层特征 岩相古地理 气藏类型 颗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与地壳深部构造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邵学钟 张家茹 殷秀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传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主要考虑盆地浅部的沉积盖层条件,对深部构造资料利用甚少。对国内外一些含油气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沉积盆地含油气丰度取决于地壳总体的结构类型:①凡莫霍面平缓呈斜坡或下凹状的盆地区,油... 在传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主要考虑盆地浅部的沉积盖层条件,对深部构造资料利用甚少。对国内外一些含油气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沉积盆地含油气丰度取决于地壳总体的结构类型:①凡莫霍面平缓呈斜坡或下凹状的盆地区,油气丰度都很低,而莫霍面隆起区无论盆地基底面呈坳陷状还是隆起状,都可能有油气资源,前者对油气富集更为有利;②花岗质层在结晶地壳中占的厚度比例越少,沉积盖层在地壳总厚度中所占比例越大,对油气富集越有利;③软流圈层隆起高,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也有利于油气富集。利用盆地区油气丰度与深部构造的某些相关规律,将浅部与深部的构造研究相结合,可以客观判定盆地中主力油气远景区,以免出现大的勘探决策失误。我国东部、西部地壳结构特征完全不同,油气分布规律亦不同。在西部地区油气勘探中,建议在重点勘探区进行足够量的地壳深部构造区测工作,结合浅部构造条件确定重点钻探目标。此外,根据地幔对地壳作用越强烈的地区油气越丰富,认为很可能油气形成的有机成因论和无机成因论反映了油气形成统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壳 深部构造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富钴结壳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学华 李强 +1 位作者 黄雪华 姚会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2-516,共5页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具有快速、无损分析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了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富钴结壳碎块和浅钻岩心野外现场原位分析中的应用能力。采用压片法制样,以富钴结壳国家标准物质(GBW 07337~GBW 07339)和多金属结核国家标准...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具有快速、无损分析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了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富钴结壳碎块和浅钻岩心野外现场原位分析中的应用能力。采用压片法制样,以富钴结壳国家标准物质(GBW 07337~GBW 07339)和多金属结核国家标准物质(GBW 07249、GBW 07295和GBW 07296)作为校准样品,建立了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富钴结壳样品的校准曲线。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 07339验证,元素Mn、Fe、Co、Ni和Cu的精密度(RSD)在0.3%~3.0%之间,满足富钴结壳样品现场分析的要求。在海上资源勘查现场,应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富钴结壳碎块和浅钻岩心原样进行了现场原位分析。富钴结壳碎块原样烘干后直接测试分析数据与实验室压片制样XRF分析数据对比表明,Mn、Fe、Co、Ni和Cu元素的测定值一致性良好;浅钻岩心的原位分析数据与实验室人工分层分析数据对比表明,各层位Mn、Fe、Co、Ni和Cu元素直接测试数据与实验室压片制样XRF分析数据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实际应用研究表明,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适合于现场原位分析,满足野外富钴结壳资源快速评价的要求,同时原位分析能更真实地反映原始富钴结壳岩心不同层位中各元素的变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富钴结壳成矿机制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富钴结壳资源勘查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控制因素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合法 靳秀菊 张丽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3期5-7,18,共4页
研究了中原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储集性能、成岩演化史、沉积相等特征,指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风化壳的层位、构造应力作用等是影响本区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东濮凹陷南部、济源、成武、黄口等凹陷风化壳储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勘... 研究了中原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储集性能、成岩演化史、沉积相等特征,指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风化壳的层位、构造应力作用等是影响本区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东濮凹陷南部、济源、成武、黄口等凹陷风化壳储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奥陶系 风化壳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富县探区古生界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春玉 刘绍光 +1 位作者 刘新刚 魏承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上古生界气源岩巨大的排气量和持续的供气能力是古生界气藏富集的基础 ,天然气早期以垂向和侧向运移为主 ,晚期就近运移聚集 ,为古生界特别是上古生界大面积含气提供了有利条件。稳定的构造背景和多套盖层良好的封盖能力构成了古生界天... 上古生界气源岩巨大的排气量和持续的供气能力是古生界气藏富集的基础 ,天然气早期以垂向和侧向运移为主 ,晚期就近运移聚集 ,为古生界特别是上古生界大面积含气提供了有利条件。稳定的构造背景和多套盖层良好的封盖能力构成了古生界天然气保存的有利条件。下古生界风化壳发育和上古生界有利砂体分布是古生界气藏成藏的关键条件。做好储层预测 ,寻找有利的储层发育带 ,对陕北富县探区的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探区 古生界 天然气运移 供气能力 风化壳 砂体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条件 被引量:64
19
作者 汪泽成 江青春 +5 位作者 黄士鹏 周慧 冯庆付 戴晓峰 鲁卫华 任梦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8,共9页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中部(川中)等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钻获了一批高产气井,展现出该层系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其能否成为该盆地天然气规模勘探的重要层系,还取决于是否具备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条件。为回答上述疑问,...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中部(川中)等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钻获了一批高产气井,展现出该层系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其能否成为该盆地天然气规模勘探的重要层系,还取决于是否具备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条件。为回答上述疑问,从烃源条件、颗粒滩分布、风化壳型岩溶储层分布及成因等3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茅口组缓坡颗粒滩体在广元—广安—重庆以西地区大面积分布,为储层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2)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的区域性侵蚀面有利于大面积岩溶型储层的形成;(3)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茅一段—茅二c层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等3套主力烃源岩与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储层构成"三明治式"源—储成藏组合,是天然气大面积成藏的关键。进而分析了茅口组天然气的富集条件,提出了有利勘探方向与目标。结论认为:(1)该盆地茅口组具备大面积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2)侵蚀微古地貌及后期走滑断裂改造控制了该区大型缝洞体的分布,颗粒滩—风化壳岩溶—走滑断裂"三位一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有利区带;(3)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走滑断裂发育,茅口组天然气成藏条件良好,是天然气规模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茅口组 天然气大面积成藏 地质条件 颗粒滩 风化壳岩溶 源-储组合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大洋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淑玲 白凤龙 +1 位作者 黄文星 孙张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70,共11页
世界大洋底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其所含的锰、钴、镍、稀土等矿产是陆地含量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或更高,因此是未来矿产资源的接替区。本文介绍了世界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及深海稀土等资源现状、分布及潜力,分... 世界大洋底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其所含的锰、钴、镍、稀土等矿产是陆地含量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或更高,因此是未来矿产资源的接替区。本文介绍了世界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及深海稀土等资源现状、分布及潜力,分析总结了21世纪以来国际海底区金属矿产勘查合同现状,并介绍了俄罗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中国等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开采实验的情况。由于世界大洋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其勘查开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海底勘探合同不断增加,商业开发提上日程,但国际海底区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仍面临技术、规章、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底 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多金属硫化物 深海稀土 勘查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