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Modification Proces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with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Zhen-long 1, FANG Yu 1, WU Pei-nian 1, ZHAO Wan-sheng 1, CHENG Kai 2 (1.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2. School of Engineering,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UK)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共1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By using ordinary EDM machine tool and kerosene fluid, a hard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wi...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By using ordinary EDM machine tool and kerosene fluid, a hard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with Ti or other compressed powder electrode in a certain condition. This new revolutionary method is called Electrical Discharge Coating (EDC). The process of EDC begins with electrode wear during EDM,then a kind of hard carbide is created through the thermal and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the worn electrode material and the carbon particle decomposed from kerosene flui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 carbide is piled up on a workpiece quickly and becomes a hard layer of ceramic about 20 μm in several minut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EDC systemically by using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In order to obtain a layer of compact ceramic fil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proper electric pulse parameters, such as pulse width, pulse interval, peak current. Meantime,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its forming mode will effect the machining surface quality great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experiment results to study the EDC process by adopt different technology parameters. Experiment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a compact TiC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workpiece. The hardness of ceramic layer is more 3 times higher than the base body, and the hardness changes gradiently from surface to base body. The method will have a great future because many materials can be easily added to the electrode and then be co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Gearing the parameters ceramic can be created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The switch between deposition and removal process is carried out easily by changing the polarity, thus the gear to the thickness and shape of the composite ceramic layer is carried out easily. This kind of composite ceramic layer will be used to deal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cutting tools or molds possibly, in order to lengthen their life. It also can be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repair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ship or aircr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 Electrical Discharge Coating(EDC)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surface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超 黄光伟 +3 位作者 王亚娜 陆通 石银冬 郑立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0-53,共14页
钕铁硼磁体因具有高矫顽力、高剩磁、高磁能积等优异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但由于钕铁硼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差、易氧化腐蚀、电阻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在块体钕铁硼磁体制备前对钕铁硼磁粉进... 钕铁硼磁体因具有高矫顽力、高剩磁、高磁能积等优异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但由于钕铁硼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差、易氧化腐蚀、电阻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推广。在块体钕铁硼磁体制备前对钕铁硼磁粉进行表面改性是克服钕铁硼磁体自身缺点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对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工作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总结。基于此,对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首先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磁体、黏结钕铁硼磁体、热压/热变形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流程以及不同类型钕铁硼磁粉的制备方法,归纳了沉积包覆处理、酸洗活化钝化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表面改性的机理。其次,重点阐述了沉积包覆处理、酸洗活化钝化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表面改性技术对钕铁硼磁体磁性能、抗氧化性、抗腐蚀性以及电阻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表面改性技术与不同类型钕铁硼磁体性能优化之间的关联。最后,对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钕铁硼磁粉表面改性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磁粉 表面改性技术 沉积包覆处理 酸洗活化处理 硅烷偶联剂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巨先 高陇桥 李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3-56,共4页
本文介绍了色覆型陶瓷粉体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多相陶瓷中的均匀混合作用。另外,还通过分析包覆型陶瓷粉体的胶体特性,讨论了颗粒表面改性对陶瓷粉体分散性的影响。
关键词 包覆型 陶瓷粉体 均匀混合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P合金包覆空心微珠粉体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坚 熊惟皓 +1 位作者 曾爱香 王采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2,共4页
采用粉体化学镀技术 ,以AgNO3取代常见的贵金属盐PdCl2 作为活化剂 ,H2 PO- 2 取代Sn2 + 作为还原剂 ,在空心微珠表面包覆NiCoP合金。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分析包覆层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NiCoP合金均匀包覆在空心微珠表面。并提... 采用粉体化学镀技术 ,以AgNO3取代常见的贵金属盐PdCl2 作为活化剂 ,H2 PO- 2 取代Sn2 + 作为还原剂 ,在空心微珠表面包覆NiCoP合金。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分析包覆层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NiCoP合金均匀包覆在空心微珠表面。并提出了这种改进工艺的一种可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微珠 包覆 粉体 取代 PO 制备 合金 能谱分析 表面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夕超 张建华 +3 位作者 董春杰 常伟杰 朱涛 王涛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1,114,共5页
进行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实验,分析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过程中各因素,例如脉宽、脉间、峰值电流、混粉浓度和超声振动振幅等对强化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强化层表面粗糙度影响规律明显,... 进行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实验,分析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过程中各因素,例如脉宽、脉间、峰值电流、混粉浓度和超声振动振幅等对强化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强化层表面粗糙度影响规律明显,研究结果可以对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依据,对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混粉电火花 表面强化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中磁铁矿粉二次包覆改性后流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晓东 郭进 +4 位作者 赵跃民 骆振福 王可 张文平 朱再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1,共4页
介绍了磁铁矿粉表面利用离子型药剂(油酸钠)改性后再利用非离子性改性药剂(PEG-4000)进行二次包覆改性后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改性前当磁铁矿粉水量为0.5%时流化床已经不能流化,达到了临界水分;改性后磁铁矿粉临界水分可增至0.8%,... 介绍了磁铁矿粉表面利用离子型药剂(油酸钠)改性后再利用非离子性改性药剂(PEG-4000)进行二次包覆改性后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改性前当磁铁矿粉水量为0.5%时流化床已经不能流化,达到了临界水分;改性后磁铁矿粉临界水分可增至0.8%,改善了磁铁矿粉的流化特性,有效地拓宽了入选原煤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选煤 磁铁矿粉 二次包覆 表面改性 流化床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离子粉表面改性方法与聚合物包覆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爱民 穆锐 苏昭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238,共7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改性方法对负离子粉表面改性的效果。方法以KH-570为改性剂,分别采用球磨法、溶剂回流法和干研磨法对超细负离子粉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将改性后的负离子粉分散到丙烯酸酯单体中,通过悬浮聚合在负离子粉表面生成聚合物...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改性方法对负离子粉表面改性的效果。方法以KH-570为改性剂,分别采用球磨法、溶剂回流法和干研磨法对超细负离子粉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将改性后的负离子粉分散到丙烯酸酯单体中,通过悬浮聚合在负离子粉表面生成聚合物包覆层,并制备成包含负离子粉的聚合物微球体。通过7230G分光光度计对比粉体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中的悬浮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粉体的形貌特征以及聚合物包覆后粉体表面与聚合物的结合状况。分离出未被聚合物包覆的负离子粉,计算负离子粉的有效包覆率。采用COM-3010PRO负离子测试仪测试聚合物包覆前后负离子的释放性能。通过综合对比和分析,判断改性方法的优劣。结果三种改性方法都可以实现对负离子粉表面的有机化改性。负离子粉表面有机化改性后,平均粒径减小,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分散悬浮稳定性明显增加。通过悬浮聚合可以得到聚合物包覆的负离子粉体微球,负离子粉在聚合物中分布均匀、结合牢固,聚合物有效包覆率最高可达79.2%。从改性后负离子粉的悬浮稳定性、聚合物包覆率、在聚合物中的分布状态以及负离子释放性能等方面,均体现出球磨法最优,溶剂回流法次之,干研磨法最差的规律。结论球磨法是最佳的处理方法,负离子粉在聚合物中分布均匀,聚合物有效包覆率高,负离子释放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负离子粉 聚合物包覆 聚合物微球 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表面改性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绪寿 冶银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17,共10页
本文对离子束表面改性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水平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为使这种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摩擦学体系还必须研究的一些问题。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离子注入是改善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离子束辅助涂层... 本文对离子束表面改性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水平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为使这种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摩擦学体系还必须研究的一些问题。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离子注入是改善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离子束辅助涂层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离子束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离子束增强沉积或离子束辅助沉积、离子束混合和离子束反冲注入。利用它可以制得0.05到几个微米厚的涂层。由于界面的相互扩散混合,离子束辅助涂层能更强地与底材结合,并且常比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涂层更密实。作者认为,离子束技术今后将在两个相关领域中发展,即直接的离子注入和离子辅助涂层,并且指出离子补助涂层技术将拓宽离子束技术在摩擦学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表面改性 涂层 摩探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压敏电阻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提升研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何俊佳 宋丽 +3 位作者 周本正 付志瑶 王超凡 张小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605-5619,共15页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电力系统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设备,ZnO压敏电阻是其核心部件。提高ZnO压敏电阻性能,不仅有利于优化现有系统的绝缘配合设计,在面对未来新能源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也有利于提高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并促进设备小型化...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电力系统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设备,ZnO压敏电阻是其核心部件。提高ZnO压敏电阻性能,不仅有利于优化现有系统的绝缘配合设计,在面对未来新能源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也有利于提高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并促进设备小型化、紧凑化、轻量化。一直以来,人们主要按照机械混粉烧结的工艺路线,通过改进材料配方、改善烧结工艺、优化粉体制备等来提升ZnO压敏电阻的性能。这些工作对提高ZnO压敏电阻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有限。表面包覆形成的核壳结构能使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并可能在烧结过程中对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进行定制化的有效调控,在提升ZnO压敏电阻的性能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因此,基于表面包覆的ZnO压敏电阻有望成为研究高性能ZnO避雷器的新途径。该文从传统机械混粉和表面包覆两种技术路线的角度对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提升研究做了归纳整理,并对包覆路线下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电阻 微观结构 性能提升 机械混粉 烧结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抗菌粉体表面改性及对聚氯乙烯塑料抗菌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慧丽 王永忠 钟明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3,41,共4页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硅基抗菌粉体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和吸光度测定,确定了最佳表面改性条件:硅烷偶联剂KH570含量为2份(100 g粉体中加入的改性剂量),反应温度为8...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硅基抗菌粉体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和吸光度测定,确定了最佳表面改性条件:硅烷偶联剂KH570含量为2份(100 g粉体中加入的改性剂量),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 h。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和透射电镜(TEM)等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表面结构、热性能及在聚氯乙烯(PVC)中分散性分析表明:KH570以化学键形式接枝到粉体表面,形成了有机包覆,改变了粉体表面的极性;改性后的抗菌粉体在PVC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使其抗菌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粉体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抗菌性能 有机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夕超 张建华 董春杰 《电加工与模具》 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
通过对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进行的强化试验,分析脉冲宽度、脉冲间隔、脉冲峰值电流、混粉浓度和超声振动振幅等因素对强化层形成的影响规律,并对强化层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形成的强化层在硬... 通过对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进行的强化试验,分析脉冲宽度、脉冲间隔、脉冲峰值电流、混粉浓度和超声振动振幅等因素对强化层形成的影响规律,并对强化层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表面强化形成的强化层在硬度和耐磨性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强化层厚度可达10μm左右,可有效提高强化处理表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混粉电火花 碳化钛 表面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粉末涂料摩擦带电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超树 朱卫兵 刘泽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1-53,共3页
比较了粉末涂装中摩擦和电晕两种方法的优势 ,简要介绍了摩擦带电的机理 ,并从摩擦带电剂、粉末表面改性和粉末粒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粉末涂料摩擦带电性的方法。
关键词 粉末涂料 摩擦带电性 摩擦 电晕 摩擦带电剂 表面改性 粒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放电表面强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春杰 张建华 宋夕超 《电加工与模具》 2011年第3期24-28,37,共6页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放电表面强化技术进行了65Mn钢表面强化实验。研究了粉末浓度、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超声振幅对工件表面强化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能量、低振幅和一定粉末浓度条件下,可使粉末...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混粉电火花放电表面强化技术进行了65Mn钢表面强化实验。研究了粉末浓度、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超声振幅对工件表面强化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能量、低振幅和一定粉末浓度条件下,可使粉末渗入工件表面形成强化层。峰值电流过大会导致TiC粉末全部熔融,在超声振动作用下抛离工件表面,不能形成强化层。辅助超声振动可显著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电火花表面强化 混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银二硫化钼复合粉末(Ag/MoS_2)的制备
14
作者 王娟 刘红娟 +2 位作者 凤仪 张学斌 张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6-280,363,共6页
文章利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来制备高分散性MoS2粉末。采用高温热分解AgNO3,分别通过控制AgNO3分解和氢气保护下煅烧前驱物,制备出银包覆二硫化钼(Ag/MoS2)复合粉末。表面... 文章利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来制备高分散性MoS2粉末。采用高温热分解AgNO3,分别通过控制AgNO3分解和氢气保护下煅烧前驱物,制备出银包覆二硫化钼(Ag/MoS2)复合粉末。表面改性后MoS2粉末的分散性、复合粉体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衍射分析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进行测试。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银的结晶度和复合粉末的团聚度同时升高。对改性后的前驱物经过700℃、3h煅烧,发现经PEG+SDBS改性后的粉末包覆层致密均匀程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MOS2 复合粉末 表面改性 热分解法 前驱物 银包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粉表面改性对水性富锌防腐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三喜 丁俊勇 王松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为了改善片状锌粉在实际应用中抗沉降性、分散性和耐腐蚀性差的缺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片状锌粉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利用改性锌粉制备了水性富锌防腐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性能检测设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锌粉改性效果及其对富... 为了改善片状锌粉在实际应用中抗沉降性、分散性和耐腐蚀性差的缺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片状锌粉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利用改性锌粉制备了水性富锌防腐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性能检测设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锌粉改性效果及其对富锌防腐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剂BTSPA掺杂硝酸镱改性后,锌粉分散性提高了53.3%;改性涂层的表干时间缩短了20%,实干时间缩短了8.3%,物理性能得到了提升;涂层表面裂痕减少,孔隙率降低为0.14%;经NaCl溶液浸泡120 h后,涂层表面几乎未发生腐蚀;自腐蚀电位正移15.1%,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一个数量级,线性极化电阻增大一个数量级.硅烷偶联剂BTSPA掺杂稀土硝酸镱改性锌粉优于其他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锌粉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稀土 物理性能 分散性 耐腐蚀性能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