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鲁沿海地区离岸碳封存源汇匹配分析:以南黄海盆地为例
1
作者 赵化淋 庞凌云 +5 位作者 李清 陈建文 袁勇 梁杰 骆迪 王建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32,共15页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成为碳减排关键手段。我国沿海省市工业聚集、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加之海域碳封存空间广阔、安全性高,因此,离岸碳封存模式日渐成为沿海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而源汇匹配...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成为碳减排关键手段。我国沿海省市工业聚集、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加之海域碳封存空间广阔、安全性高,因此,离岸碳封存模式日渐成为沿海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而源汇匹配作为离岸碳封存的核心环节,其优化程度直接决定减排效率与经济成本,对实现经济、高效减排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苏鲁沿海地区与南黄海盆地的离岸碳封存源汇匹配问题,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库(CHRED)选取苏鲁沿海地区钢铁、化工、水泥、火电等行业碳排放数据,引入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了离岸碳封存源汇匹配模型,开展了苏鲁沿海地区离岸碳封存源汇匹配研究,求解了源汇匹配系统总成本,给出了最优管道运输路径,形成最优源汇匹配模式。研究认为,南黄海盆地烟台坳陷和青岛坳陷碳封存有利区与苏鲁沿海地区碳排放源呈现出良好的匹配特性,可满足未来30年碳减排需求,为离岸碳封存提供了地质基础;提出的源汇匹配模式单位运输成本0.0156美元/t/km,随着技术革新、碳价上涨等影响,提出的源汇匹配模式下的离岸碳封存发展路径经济效益将更加乐观。本研究为沿海省市构建“双碳”目标下的陆海统筹减排系统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有助于推动“岸碳入海”技术路径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封存源汇匹配 离岸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最小生成树算法 “双碳”目标 苏鲁沿海地区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晓祥 王伟玮 +4 位作者 严长清 晏王波 戴煜暄 徐盼 朱晨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4-351,共8页
历史海岸线变迁研究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海岸带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分区段建立有效的海岸线分析断面,并计算各个区段的海岸线历史变化,对南宋至今约1 000 a来... 历史海岸线变迁研究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海岸带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分区段建立有效的海岸线分析断面,并计算各个区段的海岸线历史变化,对南宋至今约1 000 a来的历史海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海岸线时空变迁背后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地区变化剧烈,最大淤涨速率和侵蚀速率分别达250、600 m/a,塑造其剧烈变化的动因是公元1128年的黄河夺淮与公元1855年的黄河北归;此外,近代废灶兴垦等人类活动也导致了辐射沙洲北部及南部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岸线变迁 历史演变 时空分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淤泥质海岸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组分分离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金池 孔雨光 +2 位作者 王因花 杨传强 胡丁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44-3154,共11页
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研究在理解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挖壕沟法对苏北淤泥质海岸两种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组分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和水杉林地的根呼吸、异养呼吸与土壤总呼吸的季节变... 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研究在理解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挖壕沟法对苏北淤泥质海岸两种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组分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和水杉林地的根呼吸、异养呼吸与土壤总呼吸的季节变化相似,6—9月份较高,其它月份较低。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Cheng)林地根系呼吸的年通量分别为767.5gCO2m-2和902.8g CO2m-2,根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分别为20.2%和25.0%。杨树和水杉林地土壤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均远大于根呼吸,分别是根呼吸的3.9倍和3.0倍。温度是两林地土壤呼吸各组分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而土壤含水量不是土壤呼吸组分的限制性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苏北沿海防护林地的根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较小。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定量估算土壤呼吸各组分,在未来组分分离研究中应加强同位素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组分分离 根呼吸 异养呼吸 沿海防护林 苏北 淤泥质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喜梅 马传明 +1 位作者 邓波 张晶晶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对1985-2014年江苏省沿海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及2014年地面沉降速率进行叠加分析,形成地区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图;并选取地面高程、人口密度、GDP、公路和单位面积固定投资额作为指标,绘制易损性分区图;最后采用... 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对1985-2014年江苏省沿海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及2014年地面沉降速率进行叠加分析,形成地区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图;并选取地面高程、人口密度、GDP、公路和单位面积固定投资额作为指标,绘制易损性分区图;最后采用乘积法风险模型对江苏沿海地区开展地面沉降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高风险区占总面积18.71%,主要集中于南通市,其次分布于盐城市的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响水县、市区及连云港市的灌南县等地;中等风险区主要围绕着高风险区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69%,;低风险区占总面积的47.60%。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地面沉降现状及已有的防护措施,有甄别地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沿海地区 地面沉降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滩涂区施肥对菊芋生长和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秀芳 杨劲松 +3 位作者 蔡彦明 姚荣江 李冬顺 韩建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1-526,共6页
通过在苏北滩涂区开展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菊芋地下、地上干物质累积,及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是苏北沿海滩涂菊芋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菊芋地下和地上干物质... 通过在苏北滩涂区开展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菊芋地下、地上干物质累积,及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是苏北沿海滩涂菊芋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菊芋地下和地上干物质的积累。在氮肥供应充足情况下,适当增施磷肥(75kg·hm-2)可以增加菊芋地下和地上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小于150kg·hm-2时,土壤中氮素处于净消耗状态,施氮量225kg·hm-2时,不仅可以获得菊芋地下和地上干物质的最大产量,且有助于土壤氮素的累积。硝态氮是苏北沿海滩土壤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且降水是导致硝态氮淋失的重要原因。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氮素淋失的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滩涂 菊芋 施肥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氮素累积 养分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沿海大开发背景的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以桥 杨山 王伟利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既对江苏海洋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海洋产业优化提供了契机.本文在研究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化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主要海洋产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 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既对江苏海洋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海洋产业优化提供了契机.本文在研究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化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主要海洋产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江苏海洋产业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较快,但产业规模扩展不足;传统海洋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较慢;海洋一产、三产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度,海洋二产相关度较弱;海洋交通运输业仍处初级阶段.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促进江苏海洋产业持续发展,实现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角度提出海陆一体化开发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沿海开发 海洋产业 灰色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巧凤 吴纪中 +2 位作者 颜伟 付必胜 蔡士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9-1187,共9页
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2个县市(滨海县、大丰市、东台市、赣榆县、灌云县、海安县、海门市、启东市、如东县、射阳县、通州市、响水县)8个时间节点(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产... 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2个县市(滨海县、大丰市、东台市、赣榆县、灌云县、海安县、海门市、启东市、如东县、射阳县、通州市、响水县)8个时间节点(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品种种类和数量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如下:(1)江苏省沿海地区小麦植面积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2)小麦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在总产提高的过程中,单产的平均贡献率远大于面积的平均贡献率,优异小麦品种的推广是平均单产提高的决定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产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其对总产的贡献率逐渐下降。(3)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的演变分析发现:1淮北淮南麦区的小麦品种均大致经历了4次品种更新,地方品种已经全部被改良品种取代,主推品种始终以江苏省自主选育的品种为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占主推品种的比重越来越高;在淮北麦区,对其影响较大的外省市主要是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小麦品种。2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品种维持时间长,推广面积大。3株高的降低,千粒重、穗粒数及穗长的增加均对小麦品种的单产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培育兼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可能是今后小麦育种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沿海 小麦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近海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顾莉 华祖林 +2 位作者 树锦 褚克坚 荣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8-502,共5页
根据2006年7月对江苏近海水域水环境调查的资料,对江苏近海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近海水域pH、活性磷酸盐、砷、铜、镉、锌、总铬等指标均达到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Ⅱ类水质标准,但是溶解氧、总磷、总氮与铅超标率较... 根据2006年7月对江苏近海水域水环境调查的资料,对江苏近海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近海水域pH、活性磷酸盐、砷、铜、镉、锌、总铬等指标均达到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Ⅱ类水质标准,但是溶解氧、总磷、总氮与铅超标率较高,超标率分别达到79.10%,54.35%,34.15%和41.46%,无机氮和汞浓度超标率较低。此外,海水中还有轻微的油污染。从北至南3个海域中海州湾水质相对较好,辐射沙洲与长江口北支海域污染较为严重,并且辐射沙洲海域超标站位分布凌乱,无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近海水域 水环境质量 污染程度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990年、2000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果的分析,获取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分析了研究年份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苏省...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990年、2000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果的分析,获取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分析了研究年份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1990—2009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建设用地及盐田面积分别增加了51.25,446.56,95.51km2,其他地类面积处于减少状态,其中未利用地、水域、林地及湿地类型分别减少了288.80,199.42,68.07,37.03km2;江苏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0年的172.049 9亿元减少到2009年的166.306 0亿元,其中,耕地、建设用地、盐田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0.182 5亿元、0.073 8亿元、0.015 8亿元,林地、水域、湿地及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减少了0.859 6亿元、4.065 0亿元、0.911 1亿元、0.180 3亿元。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深刻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时应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沿海地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沿海台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佳 王燕妮 左军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21,共7页
对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路径分布、发生频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浙沿海的台风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中90%以上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其余在南海生成。按其对江浙沿海的影响程度分类,得到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3种主要路径... 对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路径分布、发生频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浙沿海的台风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中90%以上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其余在南海生成。按其对江浙沿海的影响程度分类,得到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3种主要路径特征。台风主要在每年的5—11月进入江浙沿海,8月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达到最大值;台风频数存在5—6年显著周期;21世纪以来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逐渐减少,气旋能量逐年减弱。江浙沿海台风南多北少,浙江省(包括上海市)台风登陆次数较多,江苏省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基本无台风登陆。由于杭州湾附近特殊的水文环境和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成为奇特的台风零区,其附近基本无台风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江浙沿海 统计特征 舟山群岛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7年江苏沿海降水量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宇 钟平安 +2 位作者 万新宇 曹明霖 马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1,205,共5页
基于江苏沿海1957年-2013年逐月降水量序列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法分析了江苏沿海代表时段降水量变化趋势、突变点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江苏沿海年、汛期、枯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区域上则呈... 基于江苏沿海1957年-2013年逐月降水量序列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法分析了江苏沿海代表时段降水量变化趋势、突变点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江苏沿海年、汛期、枯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区域上则呈现北部减少、南部增加趋势;年、汛期、枯季降水量均未发生显著突变;各代表时段降水量变化具有13年左右的主周期,区域上震荡周期一致性较好;未来几年,年、汛期、枯季降水将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演变特征 江苏沿海 MANN-KENDALL检验 滑动t-检验 MORLET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 被引量:25
12
作者 黄敬军 陆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4-68,共5页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开采层次集中、开采地段集中、开采时间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开采层次集中、开采地段集中、开采时间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6个阶段(初级、城市开采、城市超采、区域超采、区域控制开采和区域压缩开采阶段)、区域降落漏斗的3个发展过程(1986年、1995年和2002年)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深层水的保护规划、浅层咸水、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强制节水、污水资源化和发展海洋性产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降落漏斗 环境地质问题 江苏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围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琼芳 任黎 +3 位作者 夏自强 陈启慧 张静怡 杨侃 《水利经济》 2012年第3期47-50,83,共4页
介绍国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现状,探讨江苏沿海围垦区水资源开发潜力,提出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研究成果将为江苏沿海围垦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与利用 沿海围垦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开发与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计平 邹欣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9,共7页
生态旅游是2l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是集游览观光、保护环境和生态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江苏沿海有着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越条件,具有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为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生态旅游是2l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是集游览观光、保护环境和生态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江苏沿海有着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越条件,具有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为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其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将生态旅游景观分成三带、三中心,相应的形成三个重点旅游景区,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三大重点旅游景观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沿海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江苏沿海六大生态旅游产品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旅游开发 产品设计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为耕地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志丰 严长清 陆效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171,183,共6页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评价和限制性因子分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盐田整治为耕地作为评价目标,从自然条件适宜性、经济支撑可行性、工程实施可操作性、综合效益可增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5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评价和限制性因子分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盐田整治为耕地作为评价目标,从自然条件适宜性、经济支撑可行性、工程实施可操作性、综合效益可增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5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区盐田土地整治分成4种适宜类型区,并确定了盐田整治为耕地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近期适宜整治的盐田主要分布在连云区东南部及灌云县灌西盐场境内、灌河以南地区、射阳河南岸射阳盐场境内、东台市东部和如东县东南部,而财政收入、与海岸线距离、相对海拔高度则是影响江苏省盐田整治可行性的首要、次要和第3限制性因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田土地整治 可行性评价 限制性因子 江苏省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中沿海地区尾波Q_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云 霍祝青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利用2000年至2008年苏中沿海地区射阳地震台和海安地震台记录到的100km范围内ML2.0以上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模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流逝时间,计算了该区域的尾波Qc值。结果表明:该区为尾波Qc值低值区域,随着流逝时间的增大尾波Qc值也变大... 利用2000年至2008年苏中沿海地区射阳地震台和海安地震台记录到的100km范围内ML2.0以上地震波形资料,基于Sato模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流逝时间,计算了该区域的尾波Qc值。结果表明:该区为尾波Qc值低值区域,随着流逝时间的增大尾波Qc值也变大;在2006年11月份东台ML4.1震群和2007年5月6日响水ML4.0地震前尾波Q0值有明显增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SATO模型 苏中沿海地区 流逝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Bt棉主栽品种的性状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文华 王永山 +2 位作者 王义成 宋贤利 杨本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1-26,共6页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苏棉9号"比较,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B...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苏棉9号"比较,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棉田差异极显著,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9号"相近;蕾铃数量及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按照供试的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性及丰产性状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鲁棉研15">"中棉所29">"南抗3号">"科棉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BT棉 棉铃虫 抗性 丰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树夫 唐继刚 徐菲菲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75-78,共4页
通过对江苏沿江和沿海旅游业现状和问题的对比分析 ,论述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资源规划的思路、客源市场选择、旅游特色项目和旅游业支持系统构建的原则等。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游 厉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从当前普遍存在的“发达城市 ,落后农村”现象的分析入手 ,指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是造成目前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溢出效益”原理出发 ,对城市溢出效益的概念特征 ,发挥条件及其重要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 ;并以江... 从当前普遍存在的“发达城市 ,落后农村”现象的分析入手 ,指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是造成目前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溢出效益”原理出发 ,对城市溢出效益的概念特征 ,发挥条件及其重要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 ;并以江苏省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乡一体化 江苏省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主要海洋灾害分析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红艳 陈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6-1688,共3页
在分析江苏沿海海洋灾害的基础上,介绍了江苏沿海主要海洋灾害的类型以及海洋灾害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相对海平面上升、风暴潮、赤潮3种具有代表性海洋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关键词 海洋灾害 影响 减灾对策 江苏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