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 of a chemical looping splitting system for H2 and CO Co-gener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Hao Peng Zichen Di +2 位作者 Pan Gong Fengling Yang Fangqin Cheng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338-350,共13页
The natural gas(NG)reforming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low-cost method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However,the mixture of H2 and CO_(2) in the produced gas inevitably includes CO_(2) and necessitates the costly CO_(2) sepa... The natural gas(NG)reforming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low-cost method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However,the mixture of H2 and CO_(2) in the produced gas inevitably includes CO_(2) and necessitates the costly CO_(2) separation.In this work,a novel double chemical looping involving both combustion(CLC)and sorption-enhanced reforming(SE-CLR)was proposed towards the co-production of H2 and CO(CLC-SECLRHC)in two separated streams.CLC provides reactant CO_(2) and energy to feed SECLRHC,which generates hydrogen in a higher purity,as well as the calcium cycle to generate CO in a higher purity.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its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optimal molar ratios of oxygen carrier(OC)/NG and steam/NG for reforming were recommended to be 1.7 and 1.0,respectively.The heat integration within CLC and SECLRHC units can be achieved by circulating hot OCs.The desired temperatures of fuel reactor(FR)and reforming reactor(RR)should be 850C and 600C,respectively.The heat coupling between CLC and SECLRHC units can be realized via a jacket-type reactor,and the NG split ratio for reforming and combustion was 0.53:0.47.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H2 purity,the H2 yield and the CH4 conversion efficiency were 98.76%,2.31 mol mol-1 and 97.96%,respectively.The carbon and hyd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respectively were 58.60% and 72.45%in terms of the total hydrogen in both steam and NG.The exergy efficiency of the overall process reached 70.28%.In terms of the conventional plant capacity(75 × 103 t y^(-1))and current raw materials price(2500$t^(-1)),the payback period can be 6.2 years and the IRR would be 11.5,demonstrating an economically feasible and risk resistant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reforming chemical looping Heat integration coupling Techno-economic assessment HYDRO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ate-based carbon dioxide capture from simulated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gas 被引量:5
2
作者 Chungang Xu Xiaosen Li +1 位作者 Jing Cai Zhaoyang Chen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01-507,共7页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ion conditions for CO2/H2 ga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in 0.29 mol% TBAB aqueous solution are firstly measured.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ion conditions for CO2/H2 ga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in 0.29 mol% TBAB aqueous solution are firstly measured.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equilibrium hydrate formation pressure increases remarkably with the decrease of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gas mixture.Based on the phase equilibrium data,a three stages hydrate CO2 separation from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 synthesis gas is investigated.Becaus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is quite low for the third hydrate separation,a hybrid CO2 separation process of two hydrate stages in conjunction with one chemical absorption process (absorption with MEA) is proposed and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H2 concentration in the final residual gas released from the three stages hydrate CO2 separation process was approximately 95.0 mol% while that released from the hybrid CO2 separation process was approximately 99.4 mol%.Thus,the hybrid process is possible to be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 gas hydrate CO2 separation H2 purification chemical ab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arkable carbon dioxide catalytic capture (CDCC) leading to solid-form carbon material via a new CVD integrated process (CVD-IP): An alternative route for CO_2 sequestr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Wei Chu Maofei Ran +4 位作者 Xu Zhang Ning Wang Yufei Wang Heping Xie Xiusong Zh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6-144,共9页
Through our newly-develop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tegrated process (ISVD-IP)'" using carbon OlOXlae (t..u2) as me raw matenal and only carbon source introduced, CO2 could be catalytically activated and c... Through our newly-develop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tegrated process (ISVD-IP)'" using carbon OlOXlae (t..u2) as me raw matenal and only carbon source introduced, CO2 could be catalytically activated and converted to a new solid-form product, i.e., carbon nanotubes (CO2-derived) at a quite high yield (the single-pass carbon yield in the solid-form carbon-product produced from CO2 catalytic capture and conversion was more than 30% at a single-pass carbon-base). For comparison, when only pure carbon dioxide was introduc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CVD method without integrated process, no solid-form carbon-material product could be formed. In the addition of saturated steam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feed for CVD, there were much more end-opening carbon nano-tubes produced, at a slightly higher carbon yield. These inspiring works opened a remarkable and alternative new approach for carbon dioxide catalytic capture to solid-form product, comparing with that of CO2 sequestration (CCS) or CO2 mineralization (solidification), etc. As a result, there was much less body volume and almost no greenhouse effect for this solid-form carbon-material than those of primitive carbon diox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atalytic capture (CDCC) carbon nanotubes (CNT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tegrated process (CVD-IP) solid-formcarbon material debating greenhouse gases (GHG) eff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丹鸿 王丽娜 王春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成为近年来高校课程改革的热点。针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食品检测岗位职业素养需求,从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课程思...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成为近年来高校课程改革的热点。针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食品检测岗位职业素养需求,从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及课程思政评价四个方面阐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此发挥专业课堂教学协同育人的作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更多的职业院校开展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融入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化工单元及流程仿真实习为例
5
作者 熊辉 王燕 +4 位作者 白荣献 邬勇奇 刘承美 龚跃法 张建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314-317,共4页
针对现有化学化工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本着“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原则,构建“开放式”和“一站式”的“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就业实践”三层次实验实习实践平台,打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虚拟资源,提升... 针对现有化学化工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本着“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原则,构建“开放式”和“一站式”的“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就业实践”三层次实验实习实践平台,打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虚拟资源,提升仿真实习教学效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化学化工复合型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化工单元 生产实习 交叉复合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化学防治一体化新技术
6
作者 熊钢 刘云峰 +6 位作者 唐永帆 徐晓炜 江藩 李伟 兰云霞 李宏 肖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160,共12页
随着高含硫气田的不断开发,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元素硫沉积堵塞问题。采用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清洗解堵,面临着稳产周期短、清洗频繁、综合治理成本较高等挑战。为此,基于化学预防-治理相结合的理念,分别开展了停产浸泡硫... 随着高含硫气田的不断开发,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元素硫沉积堵塞问题。采用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清洗解堵,面临着稳产周期短、清洗频繁、综合治理成本较高等挑战。为此,基于化学预防-治理相结合的理念,分别开展了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解堵技术及不停产在线加注硫溶剂预防堵塞技术的研究,完成了配方设计、验证和现场试验,提出了防治一体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的复合胺高效硫溶剂(CTS-1),较优使用温度为40~60℃,较优清洗时间为1~2 h,饱和溶硫量达45.72 g/100 mL,溶硫能力显著提升,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弱、微毒、腐蚀性低等优势,在四川盆地罗家寨气田LJ11H井成功开展了溶硫解堵试验;②创新性提出了不停产在线加注硫溶剂预防元素硫堵塞的技术思路,明确了在线加注硫溶剂的“动态预防-实时溶解”双重作用机制,并针对性地形成了在线加注硫溶剂应用工艺方案;③研发了复合碱硫溶剂(CTS-2),在确保高溶硫能力的同时,有效溶硫时间大幅降低至15~20 min,且适应性良好、环境友好。结论认为:①化学防治一体化技术是有效解决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堵塞的有效手段,新研发的复合胺硫溶剂及复合碱硫溶剂可满足化学防治的技术需求;②下一步需要开展井筒-地面清洗一体化防治、在线加注化学药剂预防堵塞及化学药剂可重复利用等系统性攻关,实现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的长效防治,全面助力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和规模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元素硫沉积 化学防治 一体化技术 在线加注 硫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技术分析
7
作者 李涛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CAS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以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国内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装置规模、技术来源、原料及产品方案、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对各种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分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炼化一体化 项目 建设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双控”形势下炼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丰胜 王新平 +5 位作者 王文婷 李勍 杨剑 蓝兴英 石孝刚 赵法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稳步推进,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双控)的新形势对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从石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炼化生产经营和计划优化的角度出发,探索...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稳步推进,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双控)的新形势对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从石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炼化生产经营和计划优化的角度出发,探索炼化企业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不增加额外投资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生产方案实现碳减排的新途径。通过梳理某炼化一体化企业A和燃料型企业B的生产过程碳排放情况,创新间接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对企业每套装置的碳排放量进行精准测算,将炼油厂的碳排放量测算精度从全厂级别推进到装置级别。并进一步将装置的碳排放量纳入生产计划优化模型,研究了装置级碳排放对企业计划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减碳空间至少3%,为A和B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碳减排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双控 生产计划优化 碳排放因子 炼化一体化 燃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与化工领域“项目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馨月 丁义峰 马宁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本文分析了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项目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包括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改革招生方式,实行“双平台”教学、“专业实践-科创实践-学位论文”一体化、“双导师制”和“企业评价... 本文分析了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项目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包括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改革招生方式,实行“双平台”教学、“专业实践-科创实践-学位论文”一体化、“双导师制”和“企业评价-学校评价”一体化等方式方法,必将强有力促进材料化工行业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产教融合 实践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企业“大污水场”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探讨
10
作者 陈永勤 董继 白海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2,共6页
针对炼化企业污水特征复杂多变、简单粗放的工艺运行模式难以适应日趋严格的出水排放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大污水场”一体化管理新模式,通过污水场间“污水、活性污泥、废气”三联通、“药剂集中管理、操作集中控制”两集中等现代化创新... 针对炼化企业污水特征复杂多变、简单粗放的工艺运行模式难以适应日趋严格的出水排放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大污水场”一体化管理新模式,通过污水场间“污水、活性污泥、废气”三联通、“药剂集中管理、操作集中控制”两集中等现代化创新管理新方式,统筹企业环保资源,最大化延展污水场的环保辐射边际,实现了污水系统统一管理、污染物负荷动态调配及内部资源化利用,进而实现环保及经济效益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企业 大污水场 一体化管理 减排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陕西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亮 付祎帅 +5 位作者 宋顺喜 罗清 段超 张辉 李新平 张美云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6-200,共5页
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是我国培养轻工行业人才的主阵地。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国家学科专业设置的大力调整优化以及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大背景,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深入挖掘和剖析多年来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专... 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是我国培养轻工行业人才的主阵地。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国家学科专业设置的大力调整优化以及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大背景,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契机,深入挖掘和剖析多年来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和困局,从重塑专业定位、更新培养目标、改革课程及实践体系等多维度展开分析,提出了轻化工程专业“多学科+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及校企协同共建实践环节培养方案,为建设现代新轻工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化工程 新质生产力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石峁气田采出水水质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李俊成 吕勇胜 +3 位作者 蔺祥 雍硕 刘玉峰 朱思成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26-30,共5页
随着油田采出液含水量增大,大量的采出水外排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气田采出水处理后的有效利用对缓解该区清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环保效益。青石峁气田采出水需要回注到周边油系统。为满足回注需求,... 随着油田采出液含水量增大,大量的采出水外排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气田采出水处理后的有效利用对缓解该区清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环保效益。青石峁气田采出水需要回注到周边油系统。为满足回注需求,开展了采出水水质改性的试验性研究,从离子交换和化学沉淀两种水质改性工艺中最终优选出经济高效的化学沉淀工艺,并研发了集化学絮凝改性、旋流除油除杂快速分离一体化装置,装置对采出液中油的去除率达71.2%,对悬浮物的去除率达95%,效果显著。试验结果证明:经过适当的预处理,采用化学沉淀工艺可以有效地将采出水中钙、镁、铁离子的含量降至1 mg/L以下。经改性装置处理后采出水含油量≤50 mg/L、悬浮物含量≤50 mg/L,采出水与回注目标地层水结垢量<100 mg/L。水质处理及改性成本4.5元/m3,实现了气田采出水资源化的经济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水质改性 化学沉淀 离子交换 一体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协同处理防治柑橘全爪螨的温室试验
13
作者 安若飞 余金珂 +3 位作者 王进军 豆威 汪昭军 刘光铭 《植物医学》 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
通过对在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潼南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的4号大棚中设置的6个处理,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选择用药后的不同时间释放捕食螨,以探究生-化协同防治柑橘全爪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阿维菌素后第6 d释放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的... 通过对在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潼南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的4号大棚中设置的6个处理,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选择用药后的不同时间释放捕食螨,以探究生-化协同防治柑橘全爪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阿维菌素后第6 d释放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最好,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可以达到98%以上;且相较于单一施用化学农药持效期更长,约为1.5月,而单一施用化学农药持效期只能维持在10 d左右.由气象因子数据和柑橘全爪螨发生动态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施用化学农药后可提高柑橘全爪螨种群对高温的抗逆性;施用阿维菌素后第6 d释放捕食螨天气积分指数对柑橘全爪螨的影响最大,说明微气候也会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柠檬产业害螨绿色防治提供了更精细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全爪螨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捕食螨 气象因子 天气积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联合装置C_(8)芳烃资源在炼化一体化加工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建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对芳烃联合装置中C_(8)芳烃资源的全面分析以及节能方案的深入讨论,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以在提高装置经济性、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芳烃装置的能源消耗。
关键词 炼化一体化 芳烃资源 芳烃联合装置 C_(8)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超低压连续重整装置扩能改造总结
15
作者 薛宝娣 曹远洋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13-16,共4页
某石化企业为了调整产品结构,适应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确保芳烃原料供应,根据总流程测算,对现有国产超低压连续重整装置进行扩能改造,处理量由1.20 Mt/a升级改造成1.50 Mt/a。对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工艺核算,对其可行... 某石化企业为了调整产品结构,适应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确保芳烃原料供应,根据总流程测算,对现有国产超低压连续重整装置进行扩能改造,处理量由1.20 Mt/a升级改造成1.50 Mt/a。对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工艺核算,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造方案并加以实施。结果表明,装置改造后运行情况良好,其中反应苛刻度(C^(+)_(5)RON)上升了1.0单位,脱戊烷生成油液体收率和芳烃质量分数分别提升0.56、1.92百分点。芳烃原料的自供能力提升了46.4%,可实现连续稳定生产PX(对二甲苯)68.8 kt/月,全厂柴汽比从1.22下降至1.09,月均增效约10743万元,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压连续重整 扩能改造 炼化一体化 PX PS-Ⅷ 贴壁 C+5RON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催化裂化家族技术发展新型炼化一体化
16
作者 许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61-1967,共7页
重油流化催化裂化(RFCC)是重油轻质化核心工艺和车用燃料主要来源,近30年来,中国石化(Sinopec)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主研并工业化了十五余项FCC家族系列专有技术,为RFCC作为重油轻质化和烯烃、芳烃化的炼化核心工艺奠定了技术基础... 重油流化催化裂化(RFCC)是重油轻质化核心工艺和车用燃料主要来源,近30年来,中国石化(Sinopec)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主研并工业化了十五余项FCC家族系列专有技术,为RFCC作为重油轻质化和烯烃、芳烃化的炼化核心工艺奠定了技术基础。针对环境保护对燃油的要求高,且炼制原料重质化、劣质化和炼油过剩而化工品紧缺的现状,结合对FCC家族技术的评述,提出以FCC家族系列技术为核心的一体化技术方案,包括:上游原料加氢预处理、下游油品质量升级、烯烃或芳烃深加工等规模相匹配的装置群,构成重油加工联合装置,实现了环境保护要求和“减油增化”目的,形成新型炼化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催化裂化 环境保护 FCC家族系列技术 联合装置 炼化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化学“产教融合”的实践——农药氟苯唑生产工艺的改进
17
作者 黄莎华 郭晓明 +3 位作者 林琳 常光萍 韩生 周祖新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199-204,共6页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高校逐渐向着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对化学相关课程进行重新建设规划。课堂教学专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诠释,而企业则以生产成本和产品利润为导向,两者之间交流的缺乏会导...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高校逐渐向着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对化学相关课程进行重新建设规划。课堂教学专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诠释,而企业则以生产成本和产品利润为导向,两者之间交流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难以学以致用。在工程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农药氟苯唑生产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为教和学的研究课题,通过优化化学反应过程来提高生产效益。这些实践不仅完善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以致用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工程化学 化学工艺 氟苯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极化增强C/Bi/Bi_(2)MoO_(6)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
18
作者 周鑫 张志 +1 位作者 杨赟 杨水金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296-304,共9页
本文围绕环境问题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制备了C/Bi/Bi_(2)MoO_(6)复合材料,并对其施加直流电压进行电极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征得出电极化法不影响材料的形貌和组成结构,并且能有效增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本文围绕环境问题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制备了C/Bi/Bi_(2)MoO_(6)复合材料,并对其施加直流电压进行电极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征得出电极化法不影响材料的形貌和组成结构,并且能有效增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本实验实现了化学、环境、能源与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可操作性强且绿色环保。通过实验改进和仪器表征,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铁电极化 综合化学实验 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一体全流程生产优化
19
作者 王仁南 贲涛 +3 位作者 赵春晖 王湛 单晟昱 于馥玮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炼化一体化是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可以从分子层面实现“油头化尾”,以原油开始,以化工结束,降低汽柴油收率,提高化工品产出,极大弥补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在原油资源分配上,向压减成品油效果好的炼化企业倾斜。建立测算模型... 炼化一体化是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可以从分子层面实现“油头化尾”,以原油开始,以化工结束,降低汽柴油收率,提高化工品产出,极大弥补高附加值、紧缺型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在原油资源分配上,向压减成品油效果好的炼化企业倾斜。建立测算模型,按照测算结果,推动企业炼油、化工一体化大负荷生产优化。制定具体策略和措施,提升公司炼油和化工整体负荷和盈利能力。基于上述背景,企业生产优化上确立了积极争取原油加工负荷,推动炼化一体大负荷生产的整体优化思路,达到炼化一体全流程优化,实现整体效益提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一体 减油增化 全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协四融”培养地方高校化材类创新人才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汪靖伦 周虎 +3 位作者 郑柏树 李国斌 岳明 周智华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93-98,共6页
新形势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化材类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具备学科交叉优势、具有创新... 新形势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化材类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具备学科交叉优势、具有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拥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地方高校化材类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并以新理念为指导构建团队协同、学科融合,资源协同、教科融合,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开放协同、国际融合的“四协四融”多方位全过程地方高校化材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材类创新人才培养 四协四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