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埋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多维分段水力压裂控冲减损技术
1
作者 谭毅 王宇 +5 位作者 何满潮 李辉 郭文兵 李林猫 刘伟东 张少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4-809,共16页
水力压裂技术是煤矿顶板弱化及冲击地压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以陕西某煤矿2305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以及工程监测等手段对坚硬顶板区域弱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构建基本... 水力压裂技术是煤矿顶板弱化及冲击地压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以陕西某煤矿2305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以及工程监测等手段对坚硬顶板区域弱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构建基本顶“薄板结构”力学模型,提出了结合煤层采出过程中坚硬顶板初次破断临界状态积蓄的弯曲应变能及微震事件分布与响应特征确定水力压裂目标层位的方法,根据此方法确定2305工作面压裂目标层位为14.50 m厚粗砂岩;构建流固耦合模式下应变软化数值计算模型,在目标层位设计有无定向分段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并引入强度−应力比参数对顶板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定向长钻水力压裂有效破坏了基本顶的整体性并缩短了基本顶来压步距,初次来压步距降低了25.81%,周期来压步距降低了24.64%,减小了因顶板悬空面积过大而形成巨大动载及诱发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根据2305工作面地质条件,设计定向长钻+常规浅孔的多维分段水力压裂施工方案,20号、21号、22号定向长钻孔压裂过程中分别出现30、35、23次3 MPa以上压降现象,定向分段水力压裂使顶板的整体性得到破坏,常规浅孔压裂过程中不同裂隙的拓展形式在压裂曲线上表现出双阶段稳定型及多阶段发育型的不同阶段性特征,顶板以及顶煤压裂效果显著;联合多种监测手段对2305工作面围岩活动进行监测,多维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的实施破坏了坚硬顶板的完整性,与未实施水力压裂的2303工作面相比,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分别降低24、12 m,降幅分别达33.33%、32.19%,有效减小了采面支架工作阻力,降低了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坚硬岩层 塑性力学 水力压裂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约束的分频逐级融合反演方法预测薄煤层——以惠北地区恩平组煤系烃源岩为例
2
作者 崔维 叶云飞 +3 位作者 牛聪 王志红 郭刚 李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惠北地区恩平组沉积水体较浅,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湖沼—滨浅湖相沉积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和湖沼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沉积相带。周缘钻井证实,恩平组发育大量煤层,单层煤的最大厚度为4.5 m,最小厚度为0.5 m,远小于... 珠江口盆地惠北地区恩平组沉积水体较浅,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湖沼—滨浅湖相沉积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和湖沼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沉积相带。周缘钻井证实,恩平组发育大量煤层,单层煤的最大厚度为4.5 m,最小厚度为0.5 m,远小于常规地震反演能够识别的最小厚度。因此,如何预测薄煤层的发育规模是该区煤系烃源岩评价的关键。为此,在充分分析煤系烃源岩地质、沉积背景的基础上,探索“三步法”以实现对煤系烃源岩中薄煤层的预测。首先,通过正演模拟分析证实不同沉积环境中薄煤层均为强振幅地震反射特征,砂、泥岩则为弱振幅特征,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作为煤层区别于砂、泥岩发育范围的敏感属性;然后,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拓宽地震数据的频带,得到宽频地震数据,为地震反演提供高精度数据基础;最后,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采用低—中—高频优势频带逐级融合反演方法对不同厚度的煤层逐级刻画,最终完成煤系烃源岩中薄煤层发育范围的预测。惠北地区L区块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煤层的发育范围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度较高,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地震正演模拟 均方根振幅属性 高分辨率处理 分频逐级融合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破坏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CFDEM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浩 唐世斌 +2 位作者 康志勤 杨栋 马立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5-2629,共15页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征。构建加卸载下拉、剪损伤演化方程,结合有效偏/球应力为基本变量的屈服准则与塑性势函数,得到完整岩块的塑性损伤本构;建立拉/剪、混合型加卸载过程中塑性位移与强度劣化关系,以平方拉剪应力与B-K准则为初始、完全断裂准则,形成非贯通裂隙断裂本构;提出岩块分离、压缩、剪切判据,结合实验数据建立离散块体间挤压、剪切摩擦本构与剪胀方程。基于质量/动量守恒、状态方程,并结合流体体积与浸没边界方法,形成裂隙岩体气−水二相流模拟理论。由此形成CFDEM数值计算程序,并将加卸载下塑性损伤、断裂、挤压/摩擦、流体属性分别赋予实体单元(岩块)、黏聚力单元(非贯通裂隙)、接触对(贯通裂隙)、欧拉单元(水和气)。根据宁武煤田北部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①CFDEM耦合程序及相应的理论模型可数值实现特厚煤层覆岩及底板断层从(准)连续体到离散体转化,以及地下水在裂隙中运移;②模拟条件下特厚煤层含断层底板的采动裂隙包络线呈w形,最深处超过55 m位于断层及其上盘,最浅处23 m位于断层下盘,而无构造底板处的破坏深度为24~36 m,已导通奥灰含水层;③特厚煤层底板普遍出现二次破坏现象。表现为无构造底板在超前工作面处破坏深度为24.0~29.3 m,但在采空区内普遍增加至31.5~36.0 m;断层及其上盘在超前工作面处裂隙总开度为0.34~0.86 m,但在采空区内迅速增加至3.6 m,形成突水优势通道。④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根源在于覆岩高位关键岩层垮断失稳、砌体梁下沉与二次断裂,并导致底板二次破坏,突水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底板断层突水 顶底板联动效应 CFDEM程序 微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的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86
4
作者 孟召平 郭彦省 +2 位作者 王赟 潘结南 芦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2-517,共6页
地震属性技术在岩性和构造解释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煤、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淮南矿区谢桥1区131煤层地震勘探资料,提取了28种地震属性数据;通过地震属性的分析,优选出平均峰值振幅、振幅的峰态、最大... 地震属性技术在岩性和构造解释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煤、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淮南矿区谢桥1区131煤层地震勘探资料,提取了28种地震属性数据;通过地震属性的分析,优选出平均峰值振幅、振幅的峰态、最大绝对振幅、瞬时频率斜率等4种地震属性作为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基本参数,结合已知钻孔资料,利用多元多项式回归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求出了各属性与煤厚之间的多元多项式回归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应用结果对比分析,反映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煤厚预测中具有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煤层厚度 多元统计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参数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渊 张良 +2 位作者 朱军 薛涛 丁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
薄煤层厚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场属性参数的变化。借鉴油气勘探中提取地震属性参数技术,通过引入小波变换工具,在不同频段提取小波域属性参数,并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参数煤层厚度的综合预测,经实际资料验证,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小... 薄煤层厚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场属性参数的变化。借鉴油气勘探中提取地震属性参数技术,通过引入小波变换工具,在不同频段提取小波域属性参数,并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参数煤层厚度的综合预测,经实际资料验证,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属性参数 神经网络 煤厚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在煤层厚度预测上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索重辉 常锁亮 +2 位作者 彭仕宓 段如泰 王光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4期8429-8433,8437,共6页
地震勘探中,地震反射波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煤层厚度与地震反射波的各种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楔状煤层模型的地震属性分析,得出煤层厚度与反射波振幅及煤层顶底的反射波视时差都存在一定关系。当煤层厚度在调谐厚度以内时... 地震勘探中,地震反射波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煤层厚度与地震反射波的各种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楔状煤层模型的地震属性分析,得出煤层厚度与反射波振幅及煤层顶底的反射波视时差都存在一定关系。当煤层厚度在调谐厚度以内时,振幅和煤层厚度成正比关系,而视时差与煤层厚度关系则不明显。当煤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时,振幅和煤层厚度不明显,而视时差则与煤层厚度线性关系。因此单独用任一属性都难以准确预测煤层厚度。通过对煤层厚度及两种地震属性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找出整合多种地震属性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矿区的资料,用该方法对全区煤层厚度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厚度 地震属性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的拟测井反演及在煤层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孔炜 彭苏萍 +1 位作者 霍全明 杨瑞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描述了地震属性的拟测井反演方法 ,即从地震属性中反演能够反映煤层特征的拟测井曲线。该方法将钻孔处的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作为样本数据 ,经过神经网络训练后形成网络模型 ,以此模型反演非钻孔处的地震属性 ,得到三维测井曲线数据体。... 描述了地震属性的拟测井反演方法 ,即从地震属性中反演能够反映煤层特征的拟测井曲线。该方法将钻孔处的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作为样本数据 ,经过神经网络训练后形成网络模型 ,以此模型反演非钻孔处的地震属性 ,得到三维测井曲线数据体。该数据体纵向分辨率高 ,横向分布精确可靠 ,经过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特征 拟测井 地震属性 神经网络 三维测井曲线 煤层勘探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R和地震属性的构造煤厚度定量预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同俊 王新 管永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3-1108,共6页
为了提高谱分解和甜面属性组合预测构造煤厚度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VR)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将SVR和地震属性相结合,研究采区构造煤厚度定量预测方法。在SVR预测模型建立时,以正演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和测试获得SVR... 为了提高谱分解和甜面属性组合预测构造煤厚度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VR)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将SVR和地震属性相结合,研究采区构造煤厚度定量预测方法。在SVR预测模型建立时,以正演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和测试获得SVR预测模型的主要参数;结合井旁道数据,建立了采区构造煤厚度SVR预测模型。通过输入实际谱分解属性和甜面属性,定量预测了构造煤厚度。相对于传统地震属性预测来说,本次所预测的构造煤厚度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当核函数类型为径向基核函数、输入为谱分解属性和甜面属性时,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由于模型建立时未考虑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影响,预测模型不能克服其造成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厚度预测 地震属性 回归型支持向量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煤层厚度解释预测 被引量:9
9
作者 崔若飞 仲其涛 李晋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4-57,共4页
利用C + +语言基于Windows操作环境开发了适用于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的煤层厚度辅助解释系统。该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煤层厚度变化进行解释 ,对煤层厚度和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定量描述 ,具有较高的解释精... 利用C + +语言基于Windows操作环境开发了适用于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的煤层厚度辅助解释系统。该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煤层厚度变化进行解释 ,对煤层厚度和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定量描述 ,具有较高的解释精度。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 :利用该系统进行煤层厚度解释 ,得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厚度解释 小波变换 地震属性参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采动下上覆高位巨厚岩层微震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金泉 张培鹏 +2 位作者 潘立友 陈理强 李付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鲍店煤矿十采区3煤层开采为例,根据现场SOS微震监测数据,研究了上、下煤层重复采动下高位厚硬岩层的微震活动规律,分析了强微震分布与高位巨厚坚硬岩层的关系。研究表明:上煤层工作面的推进距离超过工作面长度后,高位硬厚岩层在工作... 以鲍店煤矿十采区3煤层开采为例,根据现场SOS微震监测数据,研究了上、下煤层重复采动下高位厚硬岩层的微震活动规律,分析了强微震分布与高位巨厚坚硬岩层的关系。研究表明:上煤层工作面的推进距离超过工作面长度后,高位硬厚岩层在工作面前方和采空区发生阶段性的高能量(104J)微震活动,并引起相邻采空区的连锁反应,微震活动强烈;下煤层重复采动时采出总厚度增加,高位硬厚岩层二次失稳运移,再发生阶段性强微震活动,但最大能量有所下降;微震大事件主要发生在高位巨厚岩层内,在时间上呈现阶段性,具有大步距式强微震与运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巨厚坚硬岩层 上下煤层开采 强微震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楔形模型分析煤厚与地震振幅属性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冠贵 彭苏萍 +2 位作者 郝小霞 张健 王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1,100,共5页
为实现通过地震振幅属性预测煤层厚度,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楔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楔形厚度小于楔形地震波波长的1/4时,顶界面反射波波形随着楔形厚度的增大而逐渐与底界面波形分开,不仅有顶底干涉,还有楔形内部的层间多次波干... 为实现通过地震振幅属性预测煤层厚度,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楔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楔形厚度小于楔形地震波波长的1/4时,顶界面反射波波形随着楔形厚度的增大而逐渐与底界面波形分开,不仅有顶底干涉,还有楔形内部的层间多次波干涉,这是引起地震振幅属性变化的原因,振幅属性与楔形厚度主要是负相关的关系。楔形厚度大于楔形地震波波长的1/4时,煤层顶底板界面的反射波波形完全分开。通过地震振幅属性预测寺河煤矿煤层厚度可知,矿区西采区中部向斜轴部煤层较厚,勘探区西部煤层相对较薄,煤层厚度与振幅包络为负相关,与楔形模型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 楔形模型 地震振幅属性 煤层厚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阻抗约束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厚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红 吕进英 王宏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稀疏脉冲反演结合地震约束的测井曲线反演)来预测煤层厚度,是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 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稀疏脉冲反演结合地震约束的测井曲线反演)来预测煤层厚度,是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合匹配,最终得到三维地震测区的煤层厚度分布规律。该法对煤层厚度预测是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厚度 测井 渡阻抗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发生过程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蓝航 杜涛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2,共5页
为解决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时的冲击地压问题,采用微震监测系统,确定了两煤层间岩柱中产生的矿震是诱发巷道冲击地压的力源,结合具有高采样频率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进行了冲击震源震波及其响应信号的实测,得出急倾斜特厚两煤层之... 为解决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时的冲击地压问题,采用微震监测系统,确定了两煤层间岩柱中产生的矿震是诱发巷道冲击地压的力源,结合具有高采样频率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进行了冲击震源震波及其响应信号的实测,得出急倾斜特厚两煤层之间岩柱诱发冲击地压的震源信号具有距离工作面近、波形呈现出明显的P波、S波,延时较长,能量较大等特征;震源产生的动载使得煤体应力和锚杆受力瞬间升高,距离震源越近,引起煤体应力变化的幅度越大,煤体垂向应力较水平应力升高更为明显,冲击发生前至少1 h内,煤体应力就已开始发生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冲击前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震波及其响应信号实测可分析冲击地压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矿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分析法的特厚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志刚 李国宏 +2 位作者 盛继权 王元杰 王传朋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88,共3页
针对老虎台矿区特厚煤层、断层构造较多、开采条件复杂等特点,通过应用微震分析法对83002工作面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确定了83002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并应用现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对其进... 针对老虎台矿区特厚煤层、断层构造较多、开采条件复杂等特点,通过应用微震分析法对83002工作面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确定了83002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并应用现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确定所得上覆岩体导水裂缝带范围和高度的合理性,为后续开采的设计和安全防护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分析法 特厚煤层 导水裂缝带 CS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地震属性识别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斌 孟凡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1,共8页
岩浆岩体严重影响井田的煤质、储量等,对采区工作面布置、巷道掘进及回采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在总结岩浆岩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岩浆侵入煤层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正... 岩浆岩体严重影响井田的煤质、储量等,对采区工作面布置、巷道掘进及回采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在总结岩浆岩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岩浆侵入煤层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正演,对多种属性进行交互分析,发现主频能量属性与振幅类属性对岩浆岩反应较为敏感,并且随着岩浆岩厚度的逐渐增加能量类与振幅类属性逐渐降低。通过对QN煤矿103工作面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连井剖面10煤进行属性分析,发现频带宽度、中心频率、主振幅属性可以较好地识别岩浆侵入区。通过对勘探区10煤层进行频带宽度、中心频率和主振幅属性分析识别岩浆侵入区,其识别结果与钻孔实际揭露吻合较好,证明采用地震属性识别技术可以识别煤层岩浆岩侵入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煤层 正演模拟 地震属性 高密度三维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厚煤层巷道掘进微震预警参数及临界指标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涛 李根 +1 位作者 姜涛 王向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56,共4页
崔木煤矿采深大、煤层厚且具有冲击倾向性,留底煤掘进期间多次发生巷道动力显现。以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运输巷掘进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微震监测系统对掘进期间微震事件的大能量事件分布特征和异常系数等,进一步确定冲击危险性与微震预警... 崔木煤矿采深大、煤层厚且具有冲击倾向性,留底煤掘进期间多次发生巷道动力显现。以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运输巷掘进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微震监测系统对掘进期间微震事件的大能量事件分布特征和异常系数等,进一步确定冲击危险性与微震预警参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掘进阶段的微震能量和频次表现形式不同,但具有一定规律性。当微震能量持续升高而频次逐渐降低时或掘进速度突然加快时会发生密集的大能量事件。统计表明,微震活动异常系数大于1.5后,将会发生大能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预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厚正演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卫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利用地质、地震资料设计了不同煤厚的地震模型,模拟了不同频率子波的时间剖面,在其上提取属性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与煤厚相关的属性,以及属性随煤厚的变化规律.煤厚在小于λ/4范围内,多种属性随煤厚基本呈线性增加关系;煤厚在大于λ/2后... 利用地质、地震资料设计了不同煤厚的地震模型,模拟了不同频率子波的时间剖面,在其上提取属性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与煤厚相关的属性,以及属性随煤厚的变化规律.煤厚在小于λ/4范围内,多种属性随煤厚基本呈线性增加关系;煤厚在大于λ/2后,随煤厚呈线性减小关系;煤厚在λ/4~ λ/2时,振幅随煤厚变化关系不明显.最后用基于地震属性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义马某区的煤厚进行了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厚 正演 地震属性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面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庆国 高润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6,48,共4页
为了研究同煤塔山特厚煤层综放面围岩运动的规律,根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按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的要求,确定了测区布置的原则,分析了影响监测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对采集数据进行了研究比对,初步得出了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 为了研究同煤塔山特厚煤层综放面围岩运动的规律,根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按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的要求,确定了测区布置的原则,分析了影响监测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对采集数据进行了研究比对,初步得出了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围岩运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 高精度微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微震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元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6,42,共4页
新巨龙矿井2303S工作面开采深度900 m,为沿空工作面,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艺。根据微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分析了2303s工作面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微震事件的能量释放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微震能量释放与工作面回采速度... 新巨龙矿井2303S工作面开采深度900 m,为沿空工作面,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艺。根据微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分析了2303s工作面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微震事件的能量释放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微震能量释放与工作面回采速度成正相关关系,工作面靠近断层位置时冲击危险性增大,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大致在工作面后方100 m到工作面前方200 m范围内,顶板破裂带高度在8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特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微震监测 冲击地压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计算曲堤地区煤层相对厚度
20
作者 何瑞武 付金华 杜玉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7-39,共3页
曲堤地区煤层发育 ,是胜利油区最有潜力的煤成气勘探目标之一。该区钻井资料较少 ,煤层的横向厚度难以控制 ,其资源量计算有困难。根据不同岩层的地震属性及本区煤层发育特点 ,尝试了利用地震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信息计算煤层... 曲堤地区煤层发育 ,是胜利油区最有潜力的煤成气勘探目标之一。该区钻井资料较少 ,煤层的横向厚度难以控制 ,其资源量计算有困难。根据不同岩层的地震属性及本区煤层发育特点 ,尝试了利用地震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信息计算煤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计算 曲堤地区 煤层 相对厚度 煤成气勘探 胜利油区 石炭系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