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隧道穿越小倾角高压瓦突煤层瓦斯抽排技术研究
1
作者 杨洪 曾仲毅 +1 位作者 吴铭芳 田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2-991,共10页
为解决小倾角高压瓦突煤层底部瓦斯抽排困难,改善瓦斯抽排效果,依托贵州正安至习水高速公路桃子垭隧道,对穿越小倾角高压瓦突煤层段瓦斯抽排进行研究。基于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断面与煤层空间位置关系的变化特点,提出分步、分区的煤层瓦... 为解决小倾角高压瓦突煤层底部瓦斯抽排困难,改善瓦斯抽排效果,依托贵州正安至习水高速公路桃子垭隧道,对穿越小倾角高压瓦突煤层段瓦斯抽排进行研究。基于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断面与煤层空间位置关系的变化特点,提出分步、分区的煤层瓦斯抽排方案;并利用热传导理论与瓦斯流动理论的相似性,采用热力学有限差分计算软件模拟分析隧道小倾角煤层的瓦斯防突抽排过程和实施效果。研究表明:1)分步、分区的煤层瓦斯抽排方案可避免底部煤层超长抽排钻孔打设,较整体一次性抽排方案,钻孔长度减少31%,且施工更便捷、消突更可靠;2)煤层断面抽排钻孔均匀布设时,中间钻孔抽排区域提早达到消突目标,而边缘区域滞后,采用边缘密、中间疏的抽排钻孔布设方式更合理;3)对比沿煤层倾向打设的抽排钻孔和以斜交打设穿透煤层面的抽排钻孔模拟效果,前者抽排效率较后者提高约1/3,且瓦斯压力消散更均匀;4)瓦斯抽排工期可根据抽排模拟计算进行预估,其值大致介于抽排区域平均瓦斯压力和最大瓦斯压力降至瓦斯突出临界压力的时长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突出隧道 小倾角煤层 揭煤防突 瓦斯抽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特厚煤层软岩动压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孙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9,共6页
针对小康矿软岩动压巷道出现大变形的难题,通过物理力学实验、地应力测试、锚索锚固力测试、围岩结构窥视及数值模拟等现场和实验室实验,从初次支护强度、巷道关键部位、围岩特性等角度,揭示了影响巷道稳定性控制的主控因素。据此提出... 针对小康矿软岩动压巷道出现大变形的难题,通过物理力学实验、地应力测试、锚索锚固力测试、围岩结构窥视及数值模拟等现场和实验室实验,从初次支护强度、巷道关键部位、围岩特性等角度,揭示了影响巷道稳定性控制的主控因素。据此提出了深部特厚煤层、软岩、动压巷道稳定性控制的方案。采用“高预紧力锚杆锚索+壁后混凝土+U型钢圆棚+注浆锚索+底角钢管混凝土”联合支护技术来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支护基础上增加注浆锚索和底角钢管混凝土后,巷道围岩的变形量降低了95%以上,为类似煤矿软岩巷道大变形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软岩 动压巷道 围岩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确定及覆岩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高峰 黄鹏 +2 位作者 昝明惠 张鹏飞 孔德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为确定近距离煤层群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揭示覆岩破断演化规律,以02号、2号煤层群同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模型计算了上位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和同采错距,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同采错距为35、40、45 m条件下的层间岩层支承应力分布,并... 为确定近距离煤层群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揭示覆岩破断演化规律,以02号、2号煤层群同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模型计算了上位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和同采错距,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同采错距为35、40、45 m条件下的层间岩层支承应力分布,并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覆岩破断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位煤层支承应力通过工作面传递到底板岩层,底板破坏深度为5.45 m,工作面后方底板岩层支承压力最大影响范围接近38 m;层间岩层支承压力存在2次峰值,当同采错距为40 m时,层间岩层支承压力的2次峰值均较小,确定同采合理错距为40 m;上位工作面的顶板初次垮落步距和周期垮落步距分别为40 m和15~20 m,下位工作面基本顶的初次和周期垮落步距显著增大至80 m和20~30 m;当同采错距布置为40 m时,下位煤层工作面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合理错距 支承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直立煤层顶底板爆破防冲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蒋新军 苗春光 +3 位作者 胡旭聪 钟涛平 刘旭东 李振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1,共7页
近直立煤层由于顶底板的挤压撬动作用,其冲击地压防治难度较大,本研究以乌东煤矿南采区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近直立煤层顶底板岩体爆破卸压防冲方法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等方法,分析了近直立煤层发生冲击地压期间采取... 近直立煤层由于顶底板的挤压撬动作用,其冲击地压防治难度较大,本研究以乌东煤矿南采区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近直立煤层顶底板岩体爆破卸压防冲方法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等方法,分析了近直立煤层发生冲击地压期间采取的深孔爆破措施卸压防冲效果。尽管深孔爆破能够减少顶底板的压撬作用产生的动载,但对工作面近场围岩的弱化及静载的降低效果不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深浅孔爆破卸压防冲方法,结合深孔与浅孔爆破,既弱化了压撬作用导致的动载又有效弱化工作面围岩并降低静载集中,具体方法包括深浅孔交替爆破和深浅孔同时爆破。相比于单一深孔爆破,这两种方法都能进一步降低巷道围岩水平应力峰值。深浅孔同时爆破的防冲效果优于交替爆破,但工程成本更高。在乌东煤矿南采区应用了深浅孔交替爆破防冲。微震监测结果显示,相较于深孔爆破实施深浅孔爆破后,104 J以上大能量事件的发生率从9.3%降至0.2%,微震能量以“低频高能”转变为“高频低能”平稳释放,有效降低了冲击地压危险。研究成果可为近直立煤层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煤层 冲击地压 爆破卸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1
5
作者 司荣军 王春秋 谭云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1-354,共4页
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支承压力的动态变化、依据数值模拟结果,拟合了支承压力集中系数与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关系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得出了工作面推进距离和长度及煤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对支承压力集中系数... 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支承压力的动态变化、依据数值模拟结果,拟合了支承压力集中系数与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关系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得出了工作面推进距离和长度及煤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对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和支承压力峰值点距工作面距离的影响程度,进而总结出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这些规律可为采场巷道维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顶煤可放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压力 数值模拟 工作面长度 工作面推进距离 煤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面区段煤柱合理留设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孔德中 王兆会 +2 位作者 李小萌 王颜亮 王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60-466,共7页
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资源回收率以及煤柱和巷道的稳定性是大采高综放面区段煤柱宽度留设要兼顾的因素,为了确定大采高综放面区段煤柱宽度,以某矿8103面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理论计算和现场应力监测等方法确定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倾向支承压... 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资源回收率以及煤柱和巷道的稳定性是大采高综放面区段煤柱宽度留设要兼顾的因素,为了确定大采高综放面区段煤柱宽度,以某矿8103面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理论计算和现场应力监测等方法确定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倾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得出应力降低区宽度约为8 m,原岩应力区为巷帮侧28 m外。其次,采用工程类比方法确定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巷帮外侧煤体严重破裂区宽度约为4 m。最后,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分析了下区段工作面回采时窄煤柱(6、8 m)和宽煤柱(28、30m)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特征,获得不同煤柱宽度时巷道和煤柱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当煤柱宽度6m和8m时,在采动支承压力下煤柱几乎无承载能力,且巷道变形量较大;当煤柱宽度28 m和30 m时,在采动支承压力下煤柱中央仍有一定的弹性核,煤柱保持稳定且巷道变形量较小。综合考虑资源回收、巷道稳定性、次生灾害控制等因素,确定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为2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倾向支承压力 区段煤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煤柱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黄炳香 刘长友 +1 位作者 郑百生 程庆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2-937,共6页
为了确定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巷道煤柱的合理尺寸,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长度孤岛综放工作面不同宽度煤柱的支承压力与变形破坏规律。初采期间,大煤柱(宽20m)倾向支承压力整体上随着至巷帮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增大... 为了确定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巷道煤柱的合理尺寸,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长度孤岛综放工作面不同宽度煤柱的支承压力与变形破坏规律。初采期间,大煤柱(宽20m)倾向支承压力整体上随着至巷帮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增大。小煤柱(宽4~6m)初采期间走向支承压力峰值随工作面推进而增大,且峰值超前煤壁的距离也增大;正常推进期间,随顶板变形逐渐趋于稳定,支承压力峰值降低,但煤柱压力峰值至煤壁前方煤体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压力增高。煤柱支承压力峰值超前煤壁一定距离,且此距离随工作面长度加大而减小。加长孤岛综放工作面长度,护巷大煤柱和小煤柱的支承压力均减小,可以减小护巷煤柱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 巷道 煤柱 支承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保护煤柱合理留设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卢兴利 尤春安 +1 位作者 孙锋 战玉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39-242,共4页
考虑某典型煤矿特殊地质条件,采用 ANSYS 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于断层存在情况下煤柱的合理留设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留设不同断层保护煤柱情况下开采对工作面前方煤柱及断层的影响,并对开采区顶板的支承压力进行了模拟,提出了... 考虑某典型煤矿特殊地质条件,采用 ANSYS 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于断层存在情况下煤柱的合理留设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留设不同断层保护煤柱情况下开采对工作面前方煤柱及断层的影响,并对开采区顶板的支承压力进行了模拟,提出了断层保护煤柱的合理留设长度,为实际开采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保护煤柱 支承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参数确定方法的多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赵毅鑫 王涛 +2 位作者 姜耀东 潘力 张科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0-976,共7页
结合宁东矿区任家庄矿的生产实例,利用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煤、岩体力学参数的方法,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任家庄矿3号和5号煤层开采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并根据现场工作面巷道围岩应力和表面收敛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结... 结合宁东矿区任家庄矿的生产实例,利用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煤、岩体力学参数的方法,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任家庄矿3号和5号煤层开采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并根据现场工作面巷道围岩应力和表面收敛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基于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所确定的煤、岩体力学参数与标准煤岩样的实验室测定值有明显差异,两者间并非简单折减关系,而与岩体结构特点、完整岩石强度和开挖影响等因素有关。现场多煤层开采中矿压显现规律的实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对,进一步验证了基于Hoek-Brown准则确定煤、岩体力学参数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准则 多煤层开采 矿压显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卸压爆破防治冲击地压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魏明尧 王恩元 +1 位作者 刘晓斐 王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39-2543,2560,共6页
卸压爆破技术可降低煤岩体中应力集中程度,有效避免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以跃进煤矿23 130工作面卸压爆破工程为例,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卸压爆破前后围岩应力分布和转移规律,并结合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对采掘现... 卸压爆破技术可降低煤岩体中应力集中程度,有效避免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以跃进煤矿23 130工作面卸压爆破工程为例,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卸压爆破前后围岩应力分布和转移规律,并结合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对采掘现场卸压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装药量越大,应力峰值降低和转移越明显;煤层厚度越大,应力峰值降低越明显,但推移距离基本不变;采深越大,应力峰值降低越大,但峰值区推移距离减小;爆破区域的电磁辐射检测值降低明显,表明卸压爆破效果理想。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电磁辐射监测技术,可为采掘区域合理确定爆破参数和有效降低冲击地压危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爆破 数值模拟 电磁辐射 煤层厚度 开采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志华 华心祝 +2 位作者 杨科 杨积海 刘乐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2-74,78,共4页
以顾北煤矿1232(1)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与一般孤岛工作面的差异。研究表明:受上覆煤层采动影响,会引起下方孤岛面煤体卸压,所以采空区下孤岛面相对于实... 以顾北煤矿1232(1)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与一般孤岛工作面的差异。研究表明:受上覆煤层采动影响,会引起下方孤岛面煤体卸压,所以采空区下孤岛面相对于实体煤下孤岛面矿压显现不显著。通过现场实测分析,数值模拟所得的矿压显现规律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说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采空区下孤岛面矿压显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孤岛工作面 矿压显现 数值模拟 实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的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晓杰 侯定贵 +3 位作者 康欢欢 张民 王嘉敏 马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98,共5页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无煤柱开采新技术,目前,对此技术进行关键参数研究多采用基于连续力学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难以实现顶板离层与垮落等物理现象的模拟。采用三维离散元软件对浅埋深煤层切顶卸压自动成巷...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无煤柱开采新技术,目前,对此技术进行关键参数研究多采用基于连续力学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难以实现顶板离层与垮落等物理现象的模拟。采用三维离散元软件对浅埋深煤层切顶卸压自动成巷进行研究,较详细分析了不同切缝高度下采空区上覆顶板岩层应力场与变形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法可有效地模拟出上覆岩层的应力场演变过程、块体的位移及岩层跨落;不同顶板预裂切顶高度对顶板顺利切顶成巷有较大影响,切缝应有效切断采空区顶板与留巷顶板间的应力传递。研究结果对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应用过程中参数的研究与分析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煤层 切顶卸压 自动成巷 超前预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层开采卸压增透效应及其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圣伟 高明忠 +2 位作者 谢晶 谭强 邱治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7,共7页
保护层开采是高突矿井瓦斯治理的主要方式及开采方法,然而其卸压增透效果当前无法量化表征,缺乏评价体系。基于平板流体模型增透率理论,结合平煤十矿地质条件,通过离散单元法建立保护层开采数值模型,获得保护层开采不同距离时采空区下... 保护层开采是高突矿井瓦斯治理的主要方式及开采方法,然而其卸压增透效果当前无法量化表征,缺乏评价体系。基于平板流体模型增透率理论,结合平煤十矿地质条件,通过离散单元法建立保护层开采数值模型,获得保护层开采不同距离时采空区下方的增透率图谱及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过程中,采面前方15 m处支撑压力会出现应力峰值,随着采面的推进,增透率与现场瓦斯流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在采空区下方,被保护层卸压及增透效应明显,且卸压区范围与增透率分布集中区域基本一致,均随采空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大。该研究成果证实了增透率理论可作为保护层开采卸压增透指标,为现场保护层回采设计、瓦斯抽采设计范围的确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增透率 卸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采空区下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金鉴 周广飞 +1 位作者 武晓明 杨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78,共4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煤层已采对下覆煤层开采时支承压力的影响,基于潘二煤矿18516工作面矿压实测结果,运用FLAC3D大型非线性三维数值模拟软件,从围岩应力场分布角度对上覆已采煤层对18516工作面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柱下...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煤层已采对下覆煤层开采时支承压力的影响,基于潘二煤矿18516工作面矿压实测结果,运用FLAC3D大型非线性三维数值模拟软件,从围岩应力场分布角度对上覆已采煤层对18516工作面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柱下支架来压时最大循环末阻力大于采空区下支架载荷。煤柱下部周期来压时最大循环末阻力小于初次来压时的载荷;采空区下,周期来压时最大循环末阻力略小于初次来压时的载荷,相差不大。采空区影响区域,6煤采空区上方应力呈"鞍"形等值线分布;煤柱影响区域,6煤采空区上方应力呈"拱"形等值线分布。煤柱下的支承压力应力集中系数达到4.6~4.67,是采空区下方应力集中系数的3.5倍,受煤柱高支承压力的影响,工作面开采此位置时的危险程度较高,更易产生片帮、漏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采空区 煤柱 支承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闫金鹏 刘泽功 +1 位作者 姜秀雷 陈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8期27-32,共6页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采用RFPA2D-Flow软件,对水力压裂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再现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孔周围裂纹的生成和扩展、渗透性和应力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裂纹规模和剪应力随着注水压力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并且剪...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采用RFPA2D-Flow软件,对水力压裂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再现了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孔周围裂纹的生成和扩展、渗透性和应力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裂纹规模和剪应力随着注水压力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并且剪应力的增加随着钻孔周围裂纹的扩展不断远离压裂孔,压裂孔周围的渗透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加而减小。水力压裂的模拟结果对煤矿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采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 水力压裂 卸压增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面高压注水联合高压喷雾二级防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晓亮 齐庆杰 +3 位作者 葛少成 刘贵友 吕雪 李瑞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5,共6页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之一。结合双鸭山矿区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采用现场煤层高压注水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注水条件下煤体增湿的规律;运用注水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数值试验,优化煤层高压注水数学模... 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之一。结合双鸭山矿区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状况,采用现场煤层高压注水实验方法,研究了高压注水条件下煤体增湿的规律;运用注水实验数据进行反演数值试验,优化煤层高压注水数学模型内部参数,利用注水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综采工作面煤层高压注水减尘技术的最优参数;运用了高压喷雾降尘效率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确定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外置高压喷雾降尘的最优参数,研发了孔径为1.2 mm的7孔高压集成喷嘴。新安二矿、三矿煤层高压注水联合高压喷雾二级防尘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二级联合防尘措施,工作面全尘去除率高达96%,呼吸性粉尘去除率高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层高压注水 反演数值试验 高压喷雾 二级防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周楠 张强 +1 位作者 安百富 聂守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1,96,共5页
针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采场矿压控制问题,根据某煤矿地质条件及工作面布置方式,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开采完毕后,采空区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矿压显现规律,进一步分析了采空区下采场... 针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采场矿压控制问题,根据某煤矿地质条件及工作面布置方式,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开采完毕后,采空区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矿压显现规律,进一步分析了采空区下采场覆岩运动规律;由于上煤层开采造成上覆岩层垮落,老顶岩层完整性受到破坏,采空区下煤层开采时,工作面采场覆岩构成"块体-散体-块体"的复合老顶结构,从而使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形成"小-大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的矿压显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煤层开采 工作面矿压 矿压显现 覆岩运动 物理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走向煤柱对支承压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文涛 许家林 +2 位作者 朱卫兵 王晓振 边树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5,54,共4页
为研究浅埋煤层走向煤柱对近距离下部煤层工作面开采时支承压力的影响,运用FLAC3D软件对大柳塔煤矿21306工作面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煤层埋藏较浅,对工作面开采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如果煤层间距变小或随着采深加大,影响的程度则会加大。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走向煤柱 FLAC^3D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的卸压机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秦子晗 潘俊锋 任勇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6,106,共3页
参考七台河新兴煤矿地质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时,其围岩应力变化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卸压范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保护层开采范围的增大,采空区下的煤岩应力急剧下降,被保护层达... 参考七台河新兴煤矿地质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时,其围岩应力变化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卸压范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保护层开采范围的增大,采空区下的煤岩应力急剧下降,被保护层达到安全开采的区域范围也不断增加,卸压效果相当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保护层 卸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应力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任艳芳 齐庆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2-1618,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围岩应力场特征,得出上覆岩层中可形成承压拱结构,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矿压显现,并提出将承压拱结构能否稳定存在作为判别某一煤层是否为浅埋煤层的方法。分析了采高和工... 利用数值模拟及现场观测,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围岩应力场特征,得出上覆岩层中可形成承压拱结构,该结构能否稳定存在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矿压显现,并提出将承压拱结构能否稳定存在作为判别某一煤层是否为浅埋煤层的方法。分析了采高和工作面长度对承压拱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采高对承压拱结构的临界高度及结构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当采高达到一定值后,上覆岩层中不能形成稳定的承压拱结构;工作面长度对于承压拱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但当工作面达到一定临界长度时,再加长工作面对覆岩结构稳定性影响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长壁开采 围岩应力 覆岩结构 承压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