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Coal Ash Composition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n Different Optical Colle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YAO Shunchun LU Jidong DONG Meirong ZHENG Jianping LI Jun ZHANG Bo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I0008-I0008,10,共1页
针对燃煤组分分布不均匀的特性,研究不同收光模式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同步测量灰成分的影响。选用具有不同灰成分含量梯度的燃煤样品作为检测对象,对比分析同向收光和侧向收光下灰成分组成元素谱线信号探测的强度和稳定性及SiO2、A... 针对燃煤组分分布不均匀的特性,研究不同收光模式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同步测量灰成分的影响。选用具有不同灰成分含量梯度的燃煤样品作为检测对象,对比分析同向收光和侧向收光下灰成分组成元素谱线信号探测的强度和稳定性及SiO2、Al2O3、Fe2O3、CaO、MgO和TiO2含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同向收光模式的光谱信号稳定性和定量分析精确度更好,检验样品中各灰成分的预测值和参考值之间的拟合度均在0.986以上。而侧向收光模式下探测到的光谱信号强度更强,光谱探测下限可以达到19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 光谱仪 粉煤灰 同时测量 击穿 眼镜 组成 安全经济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工业污泥对高硅铝煤的灰熔融特性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唐金秀 李寒旭 +1 位作者 夏宝亮 毛立睿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109,共8页
选取了两种典型高AFT煤即高硅煤C1、高铝煤C2,利用灰熔融测定仪、热力学计算、XRD和FTIR研究了LIS在弱还原气氛下对高AFT的C1、C2煤的AFT、矿物组成以及熔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IS的添加量为0%~15%(质量比),C1、C2煤的AFT降低效果明... 选取了两种典型高AFT煤即高硅煤C1、高铝煤C2,利用灰熔融测定仪、热力学计算、XRD和FTIR研究了LIS在弱还原气氛下对高AFT的C1、C2煤的AFT、矿物组成以及熔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IS的添加量为0%~15%(质量比),C1、C2煤的AFT降低效果明显,添加量为10%时,仅C1煤的AFT满足气流床气化炉液态排渣的要求。莫来石和六铝酸钙(CA6)分别是导致C1、C2煤的AFT高的原因,随着LIS的加入,莫来石和CA6的含量逐渐减少并消失,分别形成大量低熔点矿物钙长石和铁尖晶石。即低熔点矿物钙长石比铁尖晶石更有效于降低熔融温度。C1和C2煤渣的硅酸盐网络结构分布从层状分别转化为链状、环状和链状为主的简单结构。故LIS更适用于降低高硅煤的灰熔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工业污泥 高灰熔融温度煤 灰熔融特性 矿物组成 熔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渣中残炭形成机理及其对灰渣流动性影响
3
作者 张林民 宋旭东 +5 位作者 卫俊涛 白永辉 王焦飞 吕鹏 苏炜光 于广锁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3,共13页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其清洁高效转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还能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在气化过程中,大部分煤焦颗粒在气化炉... 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其清洁高效转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还能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在气化过程中,大部分煤焦颗粒在气化炉内直接参与气化反应,但部分煤焦颗粒在重力及复杂气流作用下沉积在熔渣壁面。这些沉积的煤焦颗粒会继续与近壁气化剂发生反应,但受熔渣流动物理因素以及熔渣中活性矿物质化学反应因素影响,部分碳未能完全转化,并残留在熔渣内部形成残炭。气化渣中残炭的形成不仅会影响气化效率,还会通过影响熔渣流变特性影响气化炉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对气化炉熔渣壁面煤焦颗粒沉积过程中残炭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熔渣流动性影响进行深入了解。为此,聚焦于气化炉内环境影响变化,探讨了残炭生成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首先,概述了熔渣壁面煤焦颗粒的沉积特性,详细阐述了壁面温度、壁面熔融状态、煤颗粒碳转化率及煤颗粒矿物质成分等因素对颗粒沉积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熔渣壁面煤焦颗粒沉积特性揭示了煤焦颗粒沉积过程中残炭的形成机理。其次,分析了残炭的表观形貌、微观结构以及化学反应特性等理化性质,这些性质对于残炭的二次利用及提高碳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总结了残炭添加对不同化学组分煤灰.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的影响。以期通过多方面阐述,从源头上解析气化渣中残炭形成的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煤焦颗粒沉积 残炭 灰熔融特性 黏温特性 碳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外加剂对固废基胶凝材料性能及水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雅娟 段思宇 +3 位作者 张宏 周冬冬 路广军 马志斌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9-1748,共10页
以煤气化渣、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水泥为原料,制备了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分别选取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_(2)SO_(4))和碳酸钠(Na_(2)CO_(3))作为化学外加剂,研究了单一外加剂和NaOH-Na_(2)SO_(4)复合外加剂在不同掺量下对复合胶凝... 以煤气化渣、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水泥为原料,制备了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分别选取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_(2)SO_(4))和碳酸钠(Na_(2)CO_(3))作为化学外加剂,研究了单一外加剂和NaOH-Na_(2)SO_(4)复合外加剂在不同掺量下对复合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流动度、凝结时间和收缩行为的影响;利用等温量热、X射线衍射(XRD)、同步热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其水化机理。结果表明:3种化学外加剂的掺杂均可缩短复合胶凝体系的凝结时间,并使体系的流动度有所降低。NaOH和Na_(2)CO_(3)的适量掺杂可显著提高复合胶凝体系的早期强度,Na_(2)SO_(4)的掺杂可明显提高体系的28d和90d强度,NaOH-Na_(2)SO_(4)复合外加剂的加入可使不同龄期的强度均有所提高。化学外加剂的掺入可缩短体系的水化诱导期,提高水化反应速率,生成更多钙矾石和C-(A)-S-H凝胶等水化产物,使得基质更为致密,进而提升力学强度。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 复合胶凝材料 化学外加剂 综合性能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合金在煤灰/烟气中的高温腐蚀研究进展
5
作者 杜凌霄 丁航 谢云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为实现经济的绿色、高效、低碳发展,研究具有更高蒸汽参数的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和服役环境的恶化,传统的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考虑采用... 为实现经济的绿色、高效、低碳发展,研究具有更高蒸汽参数的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和服役环境的恶化,传统的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考虑采用镍基合金。本文基于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的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的煤灰/烟气腐蚀环境,综述了镍基合金高温烟气腐蚀和煤灰腐蚀的研究进展,着重梳理了烟气中的CO_(2),H_(2)O(g),SO_(2)和煤灰中的硫酸盐对镍基合金热生长Cr_(2)O_(3)保护膜的影响。最后,指出煤灰中金属氧化物颗粒以及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高温含Cl腐蚀性气体和KCl熔盐对镍基合金高温腐蚀行为的影响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煤灰/烟气腐蚀 高温腐蚀 先进超超临界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煤及粉煤灰中稀土元素
6
作者 孙凯茜 李晓敬 +5 位作者 于聪灵 宋娟娟 刘璐 王泽宇 冉卓 刘玥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9,共9页
针对现有煤系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存在前处理效率低、质谱干扰较大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在HNO_(3)-HF-HClO_(4)-H_(2)SO_(4)混酸体系中采用高温高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煤及粉煤灰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方法,并考察了前处理方... 针对现有煤系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存在前处理效率低、质谱干扰较大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在HNO_(3)-HF-HClO_(4)-H_(2)SO_(4)混酸体系中采用高温高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煤及粉煤灰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方法,并考察了前处理方式、称样量、消解体系、质谱干扰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6,检出限为0.0037~0.042μg/g,各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均在5.85%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5.0%~107.2%,相对误差均小于6.95%。该方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粉煤灰 稀土元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lass-ceramics synthesized from waste cathode ray tubes funnel glass
7
作者 LYU Jian-fang JIN Zhe-nan +1 位作者 MA Zhi-yuan YANG Hong-y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320-2332,共13页
Waste cathode ray tube(CRT)funnel glass(FG)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ispos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waste(e-waste).A novel approach for efficient lead extraction and glass-ceramics synthesized from waste FG t... Waste cathode ray tube(CRT)funnel glass(FG)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ispos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waste(e-waste).A novel approach for efficient lead extraction and glass-ceramics synthesized from waste FG through collaboratively smelting FG with coal fly ash(CFA)is proposed.Glass-ceramics materials with 40 wt%-80 wt%FG additions were produced under sintering temperatures of 900-1000℃.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produced glass-ceramics were studi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density,water absorption,Vicker hardness,chemical resistance and heavy metal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assceramics were measur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amples can be crystallized at sintering temperatures of 900-1000℃.An elevated sintering temperature is favorable for enhancing the degree of crystallization,while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is inhibited at excessively high temperatures.Increasing FG addition can le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crystalline phase from diopside to gehlenite.Well-crystallized crystals were generated in the specimens with 50 wt%-70 wt%FG additions.The samples with 40 wt%,50 wt%,60 wt%,70 wt%,80 wt%FG addition exhibit the optim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t 975,925,950,925 and 900℃,respectively.Overal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study provides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reliably detoxifying and reusing waste FG and C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fly ash funnel glass GLASS-CERAMICS lead recovery sintering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准东高铁煤熔融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丽娟 王世海 +5 位作者 魏博 刘啸天 刘坤朋 王建江 李显 程泽宁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研究不同密度准东高铁煤灰熔融特性,可探究准东高铁煤灰不均匀熔融规律。用有机重液浮沉法分离准东高铁煤不同密度组分,测定各煤样低温灰化后矿物组成及煤灰化学组成、熔融温度,经XRD和SEM-EDS分析熔融灰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 研究不同密度准东高铁煤灰熔融特性,可探究准东高铁煤灰不均匀熔融规律。用有机重液浮沉法分离准东高铁煤不同密度组分,测定各煤样低温灰化后矿物组成及煤灰化学组成、熔融温度,经XRD和SEM-EDS分析熔融灰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发现准东高铁煤分离出不同密度组分主要分布于1.40~1.50 g/cm^(3),占51.79%,煤中铁赋存形态主要为硫铁矿及少量菱铁矿;煤灰中元素不同,分离出组分密度也不同,且随Fe元素含量增加煤样组分密度增大,在密度组分>1.50 g/cm^(3)的制备煤灰中Fe元素质量分数达67.50%;各组分灰成分差异大,煤中Fe是影响熔点主要因素之一,可显著降低整体煤灰熔融温度;结合高温灰样XRD与SEM-EDS分析,不同密度组分中钙铝黄长石含量增加是导致灰熔融温度增加的原因;Fe、Mg主要富集于轮廓较明显块状灰颗粒,Si和Ca主要富集于熔融区域,且随密度增大块状颗粒含量增多;块状灰颗粒矿物主要为镁铁氧化物和赤铁矿,熔融区域矿物主要为钙铝黄长石,在1300℃煤灰中熔融区域与块状颗粒并未熔合,可知高铁煤中Fe主要存在于煤中外来矿物,且含钠矿物与钙铝黄长石发生低温共熔,熔融区域熔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高铁煤 灰熔融特性 不均匀熔融 灰熔融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HVFA-SHCC材料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周甲佳 陈本发 +3 位作者 景川 李九艳 刘帅 赵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3,共5页
采用100 mm×100 mm×13 mm的板状试件,研究了HVFA-SHCC材料高温后的弯曲性能,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对其破坏模式、残余弯曲强度、弯曲应力挠度曲线和弯曲韧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VFA-SHCC材料的微观结构,揭示其破... 采用100 mm×100 mm×13 mm的板状试件,研究了HVFA-SHCC材料高温后的弯曲性能,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对其破坏模式、残余弯曲强度、弯曲应力挠度曲线和弯曲韧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VFA-SHCC材料的微观结构,揭示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0℃时,温度对HVFA-SHCC试件的弯曲性能及质量损失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HVFA-SHCC试件内部微结构不断劣化,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破坏模式由延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残余弯曲性能劣化严重。尤其是800℃时,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达15.5%,残余弯曲强度仅为常温状态的30%,弯曲耗能为常温状态的0.74%;浸水冷却试件的残余弯曲强度和弯曲韧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大掺量粉煤灰-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 冷却方式 微观结构 残余弯曲强度 弯曲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为发泡剂的粉煤灰发泡陶瓷制备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治聪 解文圣 李爱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具有轻质保温的特性.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碳酸钙、四硼酸钠作为发泡剂和助熔剂,通过球磨、压片、烧制等工艺实现了一种新型发泡陶瓷的制备,同时研究了烧结温度、发泡剂掺量、粉煤灰添加量以... 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具有轻质保温的特性.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碳酸钙、四硼酸钠作为发泡剂和助熔剂,通过球磨、压片、烧制等工艺实现了一种新型发泡陶瓷的制备,同时研究了烧结温度、发泡剂掺量、粉煤灰添加量以及粉料粒度对发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平均孔径会随发泡剂掺量增加而增大;随烧结温度升高,样品的表观密度先下降后上升,孔隙率与之呈相反趋势,平均孔径会逐渐升高;样品的表观密度和孔隙率随粉料粒度的降低而降低,抗压强度则会提升.研究表明,在发泡剂掺量为1%、烧结温度为750℃、保温时间为15 min的工艺下可制得表观密度为0.156 g/cm^(3)、孔隙率为93%、抗压强度为2.23 MPa的发泡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发泡陶瓷 碳酸钙 高温发泡 烧结温度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生物质与煤掺烧污染排放特性研究及灰熔融温度预测
11
作者 马辉 汪潮洋 +7 位作者 王天龙 闫慧博 韩辉 秦志明 杨先亮 雷鸣 张倩 张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94-301,共8页
首先针对秸秆、污泥和中药渣与贫煤掺烧时的NO和SO_(2)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掺混样品灰的熔融特性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完成了灰软化温度预测。结果表明:单独燃烧时,贫煤的NO和SO_(2)的排放曲线呈双峰结构,完全排放时... 首先针对秸秆、污泥和中药渣与贫煤掺烧时的NO和SO_(2)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掺混样品灰的熔融特性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完成了灰软化温度预测。结果表明:单独燃烧时,贫煤的NO和SO_(2)的排放曲线呈双峰结构,完全排放时间较长;生物质燃烧时NO和SO_(2)的排放曲线呈单峰结构,排放时间短;而生物质的掺混使得混合物NO和SO_(2)的转化率较贫煤单独燃烧时有所降低。贫煤和中药渣的结渣风险较低,秸秆和污泥的结渣风险较高。秸秆对混合物软化温度的影响较小,结渣风险小;中药渣的掺混会使混合物的软化温度显著下降,结渣风险增大。在所选算法中,决策树回归模型对灰的软化温度预测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掺混燃烧 污染物排放特性 灰熔融温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度煤掺配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刘国斌 夏宝亮 +5 位作者 陆启均 郭林芳 李寒旭 李丽莉 武成利 焦发存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52-2357,共6页
通过对高灰熔融温度的两淮矿区煤(HN)和内蒙古低灰熔融温度煤(ER)分别筛分至>150μm,75~150μm,48~75μm和<48μm四个粒径区间,对不同粒径区间煤样的质量占比、灰分产率进行分析,利用XRF、XRD和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不同粒径区间煤... 通过对高灰熔融温度的两淮矿区煤(HN)和内蒙古低灰熔融温度煤(ER)分别筛分至>150μm,75~150μm,48~75μm和<48μm四个粒径区间,对不同粒径区间煤样的质量占比、灰分产率进行分析,利用XRF、XRD和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不同粒径区间煤样的灰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煤灰熔融过程中液相量随煤样粒径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粒度煤掺配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HN煤的煤灰平均粒径随着煤的粒径增加而增大,粒径>48μm ER煤的煤灰平均粒径约为3μm;HN煤的灰分产量随着煤的粒径增加而增大,而ER煤则相反。不同粒径区间的HN和ER煤的灰化学组成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随煤粒径增大,HN和ER煤灰熔融特征温度(AFTs)分别呈现逐渐增加和减小趋势。不同粒径HN与ER煤相配后,配煤灰熔融温度介于两者之间,而当HN煤(<48μm)与ER煤(>150μm)相配后(质量比1∶1),煤灰中高熔点莫来石转化为低熔点钙长石,使得煤灰流动温度降低最低(1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 粒径分布 灰熔融特性 化学组成 矿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铁助剂对粉煤灰熔融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冀 郭航昊 +2 位作者 路广军 渠永平 马志斌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粉煤灰制备高强度无机纤维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重要路径,由于粉煤灰硅铝含量较高,可通过添加钙铁助剂降低均质化过程中原料熔融温度,避免降温拉丝过程中结晶行为。本工作研究了空气气氛下不同含量及比例钙铁助剂对煤灰熔融性及结... 利用粉煤灰制备高强度无机纤维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重要路径,由于粉煤灰硅铝含量较高,可通过添加钙铁助剂降低均质化过程中原料熔融温度,避免降温拉丝过程中结晶行为。本工作研究了空气气氛下不同含量及比例钙铁助剂对煤灰熔融性及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氧化钙(CaO)与氧化铁(Fe_(2)O_(3))不存在协同助熔效果,CaO的助熔效果优于Fe_(2)O_(3)。高温下Fe_(2)O_(3)未与硅铝组分生成低熔点矿物,而添加CaO有利于将难熔的莫来石转化为钙长石,使得粉煤灰熔点大幅度降低;然而,当CaO添加量超过30%时,生成了大量的钙黄长石,使得粉煤灰熔点迅速升高。降温过程中,铁元素以赤铁矿形式析出,析晶温度相对较低;而钙元素以钙长石形式析出,析晶温度相对较高,不利于无机纤维制备过程中纺丝操作。当CaO含量为32.46%时,粉煤灰熔点最低,且降温过程中无晶体析出,因此,在粉煤灰基无机纤维制备过程中应选择钙基助剂调控熔融性和结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无机纤维 钙铁助剂 熔融性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飞灰沉积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晓龙 胡丽娜 +1 位作者 张文超 李高超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针对燃用准东煤锅炉出现的积灰结渣现象,研究了准东煤在不同灰化温度下灰颗粒元素含量变化,建立灰沉积模型,对灰颗粒在圆管壁面的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烟气温度600℃时,灰颗粒表面无明显熔融现象,且EDS结果中Si、Al元素含量高... 针对燃用准东煤锅炉出现的积灰结渣现象,研究了准东煤在不同灰化温度下灰颗粒元素含量变化,建立灰沉积模型,对灰颗粒在圆管壁面的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烟气温度600℃时,灰颗粒表面无明显熔融现象,且EDS结果中Si、Al元素含量高,计算黏度值远高于临界黏度,随着烟气流速提高,反弹的灰颗粒粒径减小,积灰扩展角减小;随着烟气温度升高,烟气温度800℃时的最大积灰厚度为烟气温度600℃时最大积灰厚度的近3倍,灰化温度达到800℃时灰颗粒表面出现黏结现象,灰颗粒的黏附能力增强;烟气温度达到900℃时,积灰厚度进一步提高,结合实验结果可知,微米级灰颗粒表面出现明显熔融现象,且EDS结果显示Fe元素含量高达28%,计算黏度值接近临界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灰化温度 黏度 烟气温度 烟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碱煤掺烧低钠煤的混煤结渣特性试验研究
15
作者 向家涛 桂其林 +2 位作者 杨奕彬 李建峰 张世红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针对湛江钢铁发电单元锅炉在燃烧高碱煤时容易发生受热面沾污结渣的问题,提出了掺烧低钠煤的缓解措施。为了优化配煤掺烧方案,首先分别对高碱煤和低钠煤的煤质特性和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沉降炉沉积炉”系统开展混煤燃烧试验,并... 针对湛江钢铁发电单元锅炉在燃烧高碱煤时容易发生受热面沾污结渣的问题,提出了掺烧低钠煤的缓解措施。为了优化配煤掺烧方案,首先分别对高碱煤和低钠煤的煤质特性和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沉降炉沉积炉”系统开展混煤燃烧试验,并采用煤灰成分评价指标预测不同掺烧比例下的混煤结渣特性。结果表明:高碱煤具有高挥发分、低灰分、高发热量及高碱金属含量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着火和燃尽性能,但结渣倾向较强。依据煤灰熔融温度判别煤种结渣倾向的评价指标参考价值比较有限,而基于煤灰成分预测煤种结渣倾向的指标中,煤灰钠当量综合考虑了煤种的灰分和煤灰碱金属含量,比碱酸比、硅铝比和铁钙比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与低钠煤进行掺混燃烧,能够有效降低高碱煤的结渣倾向,随着低钠煤的掺混比例增大,缓解结渣倾向的效果越明显。当掺烧质量分数75%的DN2或DN3时,混煤的结渣倾向已经低于单独燃烧DN4,进而可以解决单独燃用高碱煤时容易结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低钠煤 混煤燃烧 煤灰成分 结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炉高硅铝烟煤煤灰熔融及黏温特性调控研究
16
作者 张文斌 李岩 +2 位作者 孙强 麻栋 张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具有高灰分、高硅铝、低硅铝比(质量比)煤灰特性的动力烟煤在气流床气化炉上鲜有应用,其煤质特性偏离气化用煤指标,且调控难度非常大。为将具有上述煤灰特性的动力烟煤应用于航天炉气化,开展煤质特性调控研究,利用灰熔融测试仪、高温旋... 具有高灰分、高硅铝、低硅铝比(质量比)煤灰特性的动力烟煤在气流床气化炉上鲜有应用,其煤质特性偏离气化用煤指标,且调控难度非常大。为将具有上述煤灰特性的动力烟煤应用于航天炉气化,开展煤质特性调控研究,利用灰熔融测试仪、高温旋转黏度仪以及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研究了动力烟煤(HS)添加不同质量比的工业助熔剂(石灰石、铁矿石和二者复合助剂)以及配煤(白石湖煤)对煤灰熔融特性、黏温特性以及矿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HS灰硅铝比为1.32,酸碱比为12.82。热转化过程中煤灰矿物组成以莫来石为主要成分,是其四个灰熔融特征温度均高于1500℃的根本原因,黏温特性的调控难度大于一般晋城无烟煤黏温特性的调控难度;同等比例下工业助熔剂按调控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铁钙复合助剂、铁矿石、石灰石;单一石灰石助熔剂对HS的调控效果不佳,针对此类煤灰特性,宜选用铁钙复合助剂或与高碱金属煤灰特性的煤混配以降低灰熔融温度,改善黏温特性,即同时增加煤灰中CaO和Fe_(2)O_(3)等碱金属含量,使其在矿物质热转化过程形成如钙铁辉石、易变辉石、透辉石、堇青石和霞石等低熔点矿物质或多元低温共熔物,从而降低体系熔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 高硅铝煤 工业助熔剂 配煤 熔融特性 黏温特性 FactS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制备Ni负载的微波吸收材料
17
作者 朱保顺 田玉明 +3 位作者 牟维鹏 高云峰 丰铭 李慧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89-3097,共9页
粉煤灰(CFA)的回收利用对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FA为原料,利用简单的“一锅法”设计合成负载Ni的复合微波吸收材料(Ni/CFA-x),以实现低成本吸收材料的制备和CFA资源回收利用。研究表明,随硝酸镍前驱体溶液浓度的... 粉煤灰(CFA)的回收利用对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FA为原料,利用简单的“一锅法”设计合成负载Ni的复合微波吸收材料(Ni/CFA-x),以实现低成本吸收材料的制备和CFA资源回收利用。研究表明,随硝酸镍前驱体溶液浓度的增加,材料的吸波效果先增强后减弱。负载适量的金属Ni颗粒,使得材料介电和磁性组分之间的有效复合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微波吸收性能。当硝酸镍前驱体溶液浓度为1.0 mol/L时,材料的吸波效果最佳,在2.0 mm涂层厚度下,材料最小反射损耗达到-47.9 dB,对应的有效吸收带宽达到4.2 GHz。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主要源于金属Ni颗粒与一定石墨化程度碳引起的导电损耗及其与CFA基体各组元间的界面极化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磁性 复合材料 固废利用 微波吸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中矿物质组成对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41
18
作者 芦涛 张雷 +2 位作者 张晔 丰芸 李寒旭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选取九种不同灰熔融温度的煤样,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煤灰的矿物质组成及含量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以及弱还原性气氛下不同温度煤灰熔融过程中的矿物演变过程及其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15℃煤灰的主要晶体矿物质组成为... 选取九种不同灰熔融温度的煤样,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煤灰的矿物质组成及含量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以及弱还原性气氛下不同温度煤灰熔融过程中的矿物演变过程及其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15℃煤灰的主要晶体矿物质组成为石英、硬石膏、赤铁矿、氢氧钙石和石灰等。一般情况下,煤灰中氢氧钙石含量低,硬石膏和赤铁矿含量高的煤,灰熔融温度较低。在还原性气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灰中的石英、硬石膏、氢氧钙石等结晶矿物含量逐渐减少,生成新的矿物质。莫来石的生成是导致煤灰熔融温度高的主要原因。低灰熔融温度煤灰在加热过程中,在1 100℃时,钙长石和铁钙辉石的生成起到了降低煤灰熔融温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煤灰 矿物组成 灰熔融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熔融过程中的矿物演变及其对灰熔点的影响 被引量:58
19
作者 杨建国 邓芙蓉 +1 位作者 赵虹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22-126,共5页
煤的结渣特性是影响电厂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利用热分析方法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对低灰熔点的神木煤(温家梁,TDT=1200℃)和高灰熔点的淮南煤(新庄,TDT>1500℃)煤灰在加热过程中矿物质的热行为及其演变进行了对比研... 煤的结渣特性是影响电厂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利用热分析方法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对低灰熔点的神木煤(温家梁,TDT=1200℃)和高灰熔点的淮南煤(新庄,TDT>1500℃)煤灰在加热过程中矿物质的热行为及其演变进行了对比研究,2种煤灰的热分析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它们的矿物质成分也随着温度升高发生了不同的转变,分别对其灰熔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温家梁灰中大量存在的CaCO3、CaSO4为钙黄长石、钙长石的大量生成提供了条件,这2种矿物的低温共熔是温家梁煤灰熔点低的主要原因;新庄灰中大量生成的莫来石使得新庄灰的熔点很高。该文的对比研究为研究配煤解决锅炉结渣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煤灰 灰熔点 熔融特性 热分析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灰成分的低熔点煤灰熔融性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黄镇宇 李燕 +3 位作者 赵京 周志军 周俊虎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通过灰熔点较低且接近的两种煤与灰熔点较高的天池煤混配,结果表明,在含铁类矿物质较低的小屯煤与天池煤的混煤中,混煤灰熔点随天池煤混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含铁类矿物质较高的宁鲁原煤与天池煤的混煤灰熔点随天池煤混入比例的增加没有... 通过灰熔点较低且接近的两种煤与灰熔点较高的天池煤混配,结果表明,在含铁类矿物质较低的小屯煤与天池煤的混煤中,混煤灰熔点随天池煤混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含铁类矿物质较高的宁鲁原煤与天池煤的混煤灰熔点随天池煤混入比例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通过XRD分析配煤中矿物质的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宁鲁原煤灰中含有的钙铁类矿物质(如赤铁矿、硬石膏)抑制了莫来石的生成,缺少作为骨架支撑作用的高熔点莫来石,煤灰的熔点得不到显著提高。最后将配煤在沉降炉中进行实验模拟电站锅炉的结渣过程,并使用SEM分析灰渣的微观形貌,发现与宁鲁原煤相比,小屯与天池煤的混煤更能显著改善结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 灰成分 灰熔融性调控 莫来石 沉降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