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ARIMA-LSTM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 |
王磊
马驰骋
齐俊艳
袁瑞甫
|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2
|
D-InSAR技术与SBAS-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王鹏
程海强
王翔
|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
2024 |
11
|
|
3
|
基于D-InSAR技术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研究 |
仝云霄
杨俊泉
胡晓佳
孟中玙
|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4
|
我国“三下”采煤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 |
郭文兵
胡玉杭
胡超群
李龙翔
吴东涛
葛志博
|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5
|
陕北采煤沉陷区覆岩层状结构对凹形黄土坡面形态的影响及土壤侵蚀效应 |
宋世杰
张家杰
王双明
柳青
程霞
牛瑞琳
白莉
郭利鹏
|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入渗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侵蚀效应 |
宋世杰
成星
白莉
刘露
李源红
张家杰
陈宝灯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
夏军武
周宇
王玉婧
杨晗
|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OT技术联合无人机LiDAR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高奎英
都伟冰
陈建华
杨彬
张合兵
徐朝
冯志忠
张文志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采煤沉陷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指标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
陈永春
吴海涛
申礼鹏
刘英
徐燕飞
陈孝杨
周育智
|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0
|
淮南典型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系统碳增汇修复模式研究 |
郭玉良
刘世奇
桑树勋
陈伟伟
张芮
王庆刚
曹银南
滕鸿博
贠宇春
丁映红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1
|
采煤沉陷区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
王尧
王宁
张宇
郑刘根
潘晓雪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2
|
钱营孜煤矿地表沉陷的D-InSAR监测 |
闫建伟
汪云甲
陈国良
朱勇
陈玉平
殷照元
|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3
|
分布式“河道-沉陷区-地下水”水循环耦合模型——Ⅰ.模型原理与开发 |
李慧
陆垂裕
孙青言
王浩
严聆嘉
张博
|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4
|
呼伦贝尔草原采煤沉陷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及评价 |
韩煜
肖能文
赵伟
史娜娜
王琦
高晓奇
郭志强
温建忠
全占军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5
|
采煤沉陷区农田-水域生态系统变化前后服务价值评估 |
李慧
易齐涛
章磊
王晓萌
徐鑫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6
|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AHP-TOPSIS村庄下开采接续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
刘文生
吴作启
崔铁军
|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7
|
矿-粮复合区采煤塌陷损毁耕地分级研究 |
赵晓霞
李晶
刘子上
李文玉
张鹏
周书俊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8
|
神府-东胜采煤塌陷区裂缝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郭巧玲
马志华
苏宁
杨云松
韩振英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19
|
基于机器学习的采煤沉陷区耕地恢复力评价 |
金典
杨永均
杨爽
陈赞旭
李丁
张绍良
|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多煤层重复采动下地表裂缝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贾玉良
陈苏社
邓强
周海丰
王巍
邹友峰
聂小军
陈志超
|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