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牌社会分类对中外联名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樊骅 韩冰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4-1640,共17页
成为消费者的内群体品牌是获得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创新性地采用消费者、国产品牌和他国品牌三边视角,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折扣理论,探索品牌社会分类对消费者购买中外联名产品的影响以及产品契合度和文化距离的调节机制。通过实地实... 成为消费者的内群体品牌是获得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创新性地采用消费者、国产品牌和他国品牌三边视角,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折扣理论,探索品牌社会分类对消费者购买中外联名产品的影响以及产品契合度和文化距离的调节机制。通过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中外联名产品的购买倾向由高到低依次是:国产内群体和他国内群体品牌联名、国产内群体和他国外群体品牌联名、国产外群体和他国内群体品牌联名。此外,随着联名品牌间产品契合度的升高和来源国文化距离的降低,联名品牌社会分类匹配的优势将增加,国产内群体品牌的优势将减少。弥补了品牌联名相关文献中对社会分类匹配研究的不足,以及产品和品牌相关因素中对产品契合度和文化距离研究的缺失,并对国产品牌实施跨文化联名战略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联名 品牌社会分类 产品契合度 文化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消费者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的外显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进平 张燚 张锐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借助自由联想法、K-B法和Gardner法,分阶段对本土品牌刻板印象进行问卷调查。在自由联想法阶段,通过词性分析表明,被试能想到的本土品牌正面词汇平均只有0.86个,负面词汇为9.43个;而被试能想到的外国品牌正面词汇平均有9.9个,负面... 本文借助自由联想法、K-B法和Gardner法,分阶段对本土品牌刻板印象进行问卷调查。在自由联想法阶段,通过词性分析表明,被试能想到的本土品牌正面词汇平均只有0.86个,负面词汇为9.43个;而被试能想到的外国品牌正面词汇平均有9.9个,负面词汇为0.71个。在K-B法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最符合本土品牌的高频词12个,除"实惠"具有正面意义外,其余词均为负面意义;得到最符合外国品牌的高频词16个,均为正面意义。在Gardner法阶段,首先选出了15个符合本土品牌且一致性大于64%的高频词,然后通过5点量表对其描述本土品牌符合程度的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15个形容词都显著符合,除"较实惠"一词具有正面意义外,其余14个形容词均为负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消费者 本土品牌 外国品牌 刻板印象 外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企业品牌管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晓青 周勇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77-80,共4页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式由产品力竞争向品牌力竞争的转变,品牌正成为企业掌握的最有效的竞争手段,相应地,有效的品牌管理亦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基于此,对国内外品牌管理研究进行概括与述评,以求对我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中外 品牌 品牌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消费者中外品牌偏好及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占波 何志毅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5,共6页
根据北京大学管理案例中心2004年7-10月在全国32个大中城市调查收集的数据,本文探讨了消费者中外品牌偏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是主要影响变量;试图探究影响中外品牌选择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得到"可... 根据北京大学管理案例中心2004年7-10月在全国32个大中城市调查收集的数据,本文探讨了消费者中外品牌偏好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是主要影响变量;试图探究影响中外品牌选择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得到"可转移价值因子"和"不可转移价值因子",它们能较好地解释中国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最后针对如何开发中国市场提出了具体的营销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品牌 品牌偏好 中国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偏爱洋品牌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校学生为例
5
作者 张圣亮 夏凤艳 郭凤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177,共7页
文章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部分中国年轻消费者存在偏爱洋品牌现象,尤其是当代高校部分学生群体,且主要偏爱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品牌;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权重计算发现,影响中国高校部分学生偏爱洋品牌的28个... 文章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部分中国年轻消费者存在偏爱洋品牌现象,尤其是当代高校部分学生群体,且主要偏爱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品牌;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权重计算发现,影响中国高校部分学生偏爱洋品牌的28个因素可归纳为7类,依次是“产品价格”“个人心理”“品牌形象”“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依据研究结论,文章为中国企业“挽留”高校学生群体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年轻消费者 洋品牌偏爱 消费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籍留学生“中国及中国品牌手机”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綦天哲 王乐 姚君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美国学者Schooler在其1965年的文章中提出了产品的来源国形象会对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与评价产生影响。本研究显示外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及社会发展评价积极,印象深刻,并认为中国品牌具有覆盖面广、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等优势,对中... 美国学者Schooler在其1965年的文章中提出了产品的来源国形象会对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与评价产生影响。本研究显示外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及社会发展评价积极,印象深刻,并认为中国品牌具有覆盖面广、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等优势,对中国品牌手机的功能、科技含量、性价比等优势较为认可,但认为中国品牌在质量把控、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品牌价值内涵拓展等方面仍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籍留学生 中国 中国品牌手机 中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