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连续性云海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有训 王克强 +3 位作者 杨保桂 程铁军 金其龙 吴继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6,共4页
用美国NCEP/NCAR的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分析了黄山1 984年1月1 9~2 4日连续6天云海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和物理量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0 0hPa平均高度场鄂霍次克海为阻高,乌拉尔山以东为高压脊,我国东北存在一低压,黄山受偏西气流... 用美国NCEP/NCAR的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分析了黄山1 984年1月1 9~2 4日连续6天云海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和物理量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0 0hPa平均高度场鄂霍次克海为阻高,乌拉尔山以东为高压脊,我国东北存在一低压,黄山受偏西气流影响;1 0 0 0hPa平均高度场黄山处在南伸的高压底部,受NE气流影响。物理量时间演变图上,1 8~1 9日降温、降湿,垂直速度由上升气流转变为弱下沉气流;云海出现阶段,气温、比湿、垂直速度稳定少变,风速较小,风向较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分析 黄山 云海 连续性 NCEP/NCAR 平均高度场 时间演变特征 500hPa 1984年 鄂霍次克海 大气环流 天气过程 下沉气流 垂直速度 速度稳定 物理量 日平均 高压脊 乌拉尔 上升 气温 比湿 风速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中毒事件气象条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付桂琴 李运宗 尤凤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利用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2006、2007年冬季采暖期石家庄非职业性煤气中毒病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煤气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 利用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2006、2007年冬季采暖期石家庄非职业性煤气中毒病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煤气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晨时段,特别是最寒冷的12月、1月是煤气中毒的多发季节;(2)风速小(1~2级)、近地面层有逆温、气温变化不大(±3.0℃之内)、有雾霾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发生煤气中毒;(3)500hPa高空处于偏西气流、西来槽、高空槽等环流形势下,地面受低压类、均压类、高压底部等天气系统影响,不利于一氧化碳气体扩散,发生煤气中毒的可能性大,在预报服务中应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中毒 天气形势 相关分析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尺度对流系统地闪分布差异及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杰 张腾飞 +1 位作者 尹丽云 谢屹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6-1158,共13页
利用NCEP/NCAR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对2010年3种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频繁地闪对应着TBB≤-52℃,但其低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和地闪频数空间分布不同,MCS具有后侧对流发展型、中间对流发展型、... 利用NCEP/NCAR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对2010年3种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频繁地闪对应着TBB≤-52℃,但其低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和地闪频数空间分布不同,MCS具有后侧对流发展型、中间对流发展型、前侧对流发展型等三种特征;北方低槽切变配合南方倒槽、高层偏北气流叠加在低层偏南气流上的垂直风场结构、深厚的减弱台风低压倒槽为MCS提供有利环流背景,而近地面800 h Pa中尺度辐合线是诱发MCS的直接影响系统,且对流和地闪易于在偏南暖湿气流或风辐合一侧发展;500 h Pa以下水平风辐合及高低层间垂直风切变和垂直风辐合导致强烈上升运动,低层上升气流和高层下沉气流的有利配合及稳定次级垂直环流保障上升气流的维持,为MCS发展提供抬升动力机制;高层强大偏东风和垂直风切变导致对流区在MCS后侧,高层偏东风速小于承载层导致对流区出现在MCS前侧,而弱的风或弱的垂直风切变则导致地闪发生在MCS中部对流区;低层大气温度高于周围大气和650~750 h Pa高湿层的存在为MCS发展提供足够热力不稳定条件和充沛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中尺度对流系统 诊断分析 地闪分布差异 成因 气象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加春 潘宁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4-368,共5页
本文对2002年4月6日发生于闽南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学、雷达回波演变及气象要素变化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判断飑线发生与否不能仅依据本地气象要素的变化,雷达回波等信息将有助于对天气现象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 闽南 飑线过程分析 天气学分析法 气象要素 雷达回波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与宜昌太阳总辐射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娟 陈正洪 +1 位作者 成驰 王俊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利用武汉市及宜昌市2007-2008年逐时太阳总辐照量和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云量等)实况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两地逐时太阳总辐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总辐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武汉总辐照量值较宜昌地区显著偏大;... 利用武汉市及宜昌市2007-2008年逐时太阳总辐照量和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云量等)实况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两地逐时太阳总辐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总辐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武汉总辐照量值较宜昌地区显著偏大;两地太阳总辐照量与各气象要素相关性大体类似,不同的是宜昌气温、相对湿度及低云量与总辐照量的相关性比武汉差,而总云量与总辐照量的相关性比武汉好;详细统计了(低、总)云量与总辐照量的相关关系,对各种天气类型(阴、晴等)进行分析后发现(低、总)云量对总辐照量影响很大,云量与太阳总辐照量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最高(低)气温与总辐照量最大(小)值存在时间差;两地夏冬两季相对湿度与总辐照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云量 相关分析 太阳总辐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