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金属矿山采—装—运过程中粉尘职业危害防控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刚 李胜 +7 位作者 张伟军 徐宇 陈彦亭 谢文茜 赵振兴 李万涛 荣辉 刘建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4,共14页
在高温、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金属矿山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由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在职业病病例中占比最大,为不断推进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研究,保障金属矿山人员、生产与环境安全,概述了金属矿山尘源与扩散理论以及粉尘职业健康职... 在高温、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金属矿山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由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在职业病病例中占比最大,为不断推进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研究,保障金属矿山人员、生产与环境安全,概述了金属矿山尘源与扩散理论以及粉尘职业健康职业防护研究现状,基于安全工程系统性原理,分别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以及个体防护3个维度分析了我国金属矿山采—装—运过程中粉尘职业危害防控技术进展。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认为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在于金属矿山粉尘控制理论体系尚未成熟,金属矿山粉尘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有待加强,不同粉尘治理技术交叉性、协同性研究与应用较薄弱,以及以现场人员舒适性为导向的个体呼吸防护设备研发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可从完善金属矿山粉尘控制理论体系,开发适用于金属矿山产尘特性的智能化防尘监测预警技术,注重粉尘治理技术的交叉性、协同性研究与应用,以及研发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个体防护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粉尘治理 职业健康 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煤矿模块化分风控尘方法及其排瓦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海明 叶宇希 +4 位作者 程卫民 杨先航 解森 程煜 董慧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70-980,共11页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粉尘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矿工职业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轻量化的风幕生成器,形成了综掘工作面模块化分风控尘技术,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粉尘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矿工职业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轻量化的风幕生成器,形成了综掘工作面模块化分风控尘技术,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综掘工作面风流-粉尘-瓦斯耦合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轴向压风口与掘进工作面距离对粉尘和瓦斯扩散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轴向压风口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对风流场结构及粉尘扩散结果影响较大,当距离小于12m时风流未形成螺旋风直接流向掘进工作面,对粉尘控制效果弱,呼吸道高度粉尘质量浓度较高;当距离为12~18m时巷道内逐渐形成螺旋状风流,在距掘进工作面5~8m形成了方向指向前方的控尘风幕,呼吸道高度粉尘质量浓度在距离掘进工作面6m后方区域低于20mg/m^(3),而此时巷道中部出现“漏尘”现象,质量浓度接近0mg/m^(3)的粉尘扩散距离增加。不同轴向压风口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下巷道瓦斯体积分数基本保持在安全水平内,但当距离为7m及15m时,巷道内部分区域瓦斯体积分数升高至0.81%以上。经现场验证,模拟结果相对误差最高为11.09%,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发现应用模块化分风技术后,粉尘扩散距离显著降低,高质量浓度粉尘区被控制在距掘进工作面6.24m范围内,与模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低于7.37%,为高瓦斯环境中的综掘工作面粉尘和瓦斯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模块化分风技术 风幕控尘 粉尘污染 瓦斯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煤表面润湿性影响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游波 龚哲 +2 位作者 曾磊 汪欣怡 杨芯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06-3115,共10页
为寻找对煤尘抑制具有良好效果的表面活性剂,以Wiser煤化学结构模型为附着基底,利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建立水-表面活性剂-煤吸附体系,以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煤表面的润湿机制。分别以阴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 为寻找对煤尘抑制具有良好效果的表面活性剂,以Wiser煤化学结构模型为附着基底,利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建立水-表面活性剂-煤吸附体系,以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煤表面的润湿机制。分别以阴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非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 APG-0810)、MD′M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Si—C侧链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等4种润湿剂构建润湿体系,模拟烟煤-表面活性剂-水体系对水分子的吸附过程,深入分析吸附构型、空间分布,以及相互作用能、静电势、水分子均方位移等,进而研究煤表面润湿作用机理和界面行为。模拟结果显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煤表面的润湿性能明显优于碳氢表面活性剂;在范德华力作用下,硅氧烷链段可与烟煤稳定结合;聚醚链段具有亲水性以及良好的静电驱动作用,在煤表面形成对水分子的紧密吸附层;在润湿过程中,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聚醚长链吸附聚集更多水分子在煤表面,促进煤的润湿进程。研究结果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煤尘控制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表面活性剂 粉尘防治 分子动力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粒径分布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郑丽娜 范钰雪 +5 位作者 刘豆 任碧琳 韩默楠 胡缤文 吴睿洁 张清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76-3888,共13页
粉尘粒径分布的精确监测对于矿工健康及矿井安全至关重要,在预防职业性疾病和避免安全事故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系统评述了现有的粉尘粒径分布检测方法,包括显微观察法、空气动力学法、电迁移率法及光学测量法,并对比了它们在粉尘监测中... 粉尘粒径分布的精确监测对于矿工健康及矿井安全至关重要,在预防职业性疾病和避免安全事故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系统评述了现有的粉尘粒径分布检测方法,包括显微观察法、空气动力学法、电迁移率法及光学测量法,并对比了它们在粉尘监测中的优势与局限。显微观察法提供颗粒的形态学特征,空气动力学法和电迁移率法基于颗粒的物理行为进行分类,光学测量法依靠散射光的特性进行实时监测。尽管各方法在操作便利性、测量范围和精度等方面各有千秋,但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需考虑到具体监测场景的需求。展望未来,预计粉尘粒径分布监测技术将向着高分辨率、宽测量范围及智能化分析方向发展,更好地保护矿工健康和提升矿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粉尘粒径分布 矿井安全 检测技术 粉尘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卸煤机器人关键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宏远 卢宁 龚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31-7139,共9页
传统机械卸煤方式易损坏敞车车体,敞车破损严重危害煤炭运输安全,破损敞车维修费用高昂,对比传统卸煤方法优缺点,提出使用卸煤机器人方式进行敞车卸煤。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卸煤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技... 传统机械卸煤方式易损坏敞车车体,敞车破损严重危害煤炭运输安全,破损敞车维修费用高昂,对比传统卸煤方法优缺点,提出使用卸煤机器人方式进行敞车卸煤。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卸煤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可以借鉴,因此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智能卸煤机器人概念,根据卸煤机器人智能化的需求提出了卸煤机器人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详细探讨智能卸煤机器人自动化作业框架,对框架进行模块化处理,分成不同的子系统,对不同子系统进行了定义与阐述分析,强调了自动化作业系统的功能主要依托于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今后国内中小型露天场站敞车卸煤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卸煤机器人为国内中小型露天场站智能化、自动化卸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卸煤机器人 路径规划 抑尘技术 电子围栏 可移动高速输送技术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尘爆炸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司荣军 黄子超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5,共8页
煤尘爆炸是煤矿井下热动力灾害的主要模式之一,并与井下赋存的瓦斯耦合形成复合灾害。目前煤尘爆炸灾害防控主要包括被动式隔爆技术、主动式抑隔爆技术等。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被动式隔爆水棚的应用条件受限,不能完全满足... 煤尘爆炸是煤矿井下热动力灾害的主要模式之一,并与井下赋存的瓦斯耦合形成复合灾害。目前煤尘爆炸灾害防控主要包括被动式隔爆技术、主动式抑隔爆技术等。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被动式隔爆水棚的应用条件受限,不能完全满足灾害精准、有效、智能防控的需求;机械式隔爆技术、主动式抑隔爆技术、爆炸区域联控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煤矿井下的复杂环境及煤尘爆炸传播的致灾过程,分析了抑隔爆装置区域联控技术要求、爆炸信息的准确感知及阈值综合判定、爆炸传播能量与抑爆剂用量之间的关系、机械式隔爆装置应用规范等技术瓶颈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爆炸防控技术装备的适用性、可靠性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隔爆设施 主动式抑爆技术 灾害防控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84
7
作者 程卫民 周刚 +3 位作者 陈连军 王刚 聂文 张清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共20页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0年来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取得...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0年来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全面阐述了现有的防尘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粉尘弥散污染规律、粉尘微观润湿理论、尘雾凝并湿式除尘理论、湿式喷射混凝土除尘理论。基于上述理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了综采工作面局部雾化封闭与空气幕隔离、综掘工作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煤层注水强渗-增润、矿山湿(潮)喷作业系统、高效环保抑尘剂等不同尘源控除尘技术工艺。同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智能化防尘、煤层注水减尘、采掘作业环境降尘、抑尘材料等4个方面给出了下步研究展望。研究与实践表明,我国煤矿已经初步形成了粉尘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未来要以智能化防尘为抓手,实现粉尘高精度传感-传输-评估与预警,开发集雾化除尘、干式、干湿混合式、小型化、吸风量大等于一体的组合式除尘器,实现综掘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等广域复杂空间微细粉尘高效通风控除尘技术与装备体系;同时,在低渗煤层水力强渗-增润技术、智能化防尘机器人、化学抑尘等技术与装备方面实现突破。以此来实现矿山粉尘的分源高效治理,提升矿井的清洁化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防治 除尘技术 湿式除尘 智能化防尘 注水防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99
8
作者 时训先 蒋仲安 褚燕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导致综采工作面的产尘强度及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也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最近几年国内外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提高综采工作面防尘...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导致综采工作面的产尘强度及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也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最近几年国内外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提高综采工作面防尘效果的技术研究基本趋势,期望为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提供多种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防尘技术 研究现状 趋势 煤矿安全生产 机械化程度 开采强度 粉尘浓度 作业环境 产尘强度 身体健康 作业人员 研究成果 防尘效果 粉尘防治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法施工隧道粉尘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春 宋骏修 +1 位作者 王欣 程江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8-74,共7页
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矿山法施工隧道粉尘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总结。首先,介绍粉尘的六大危害,阐述钻孔、爆破、出渣运输与喷浆4个主要工序下粉尘产出的机制;然后,对矿山法隧道粉尘控制技术进行梳理,主要按"减"、"降"... 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矿山法施工隧道粉尘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总结。首先,介绍粉尘的六大危害,阐述钻孔、爆破、出渣运输与喷浆4个主要工序下粉尘产出的机制;然后,对矿山法隧道粉尘控制技术进行梳理,主要按"减"、"降"、"排"、"除"、"阻"5个方面展开,介绍各类技术的控尘原理、优缺点及其控制效果;最后,分析粉尘控制技术在针对化研究、设备参数优化、特殊材料应用和新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粉尘 矿山法施工隧道 粉尘产出机制 粉尘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中泡沫除尘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腾飞 何启林 +1 位作者 王广军 彭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62,共3页
为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分析了泡沫除尘机理和除尘剂的配方要求,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研制了泡沫发生器的结构,并分析了其性能。在发泡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试验找出了发泡量、发泡风压以及供液量之间的最佳关系。试验表明,在供液量一定... 为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分析了泡沫除尘机理和除尘剂的配方要求,通过相似模型试验研制了泡沫发生器的结构,并分析了其性能。在发泡条件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试验找出了发泡量、发泡风压以及供液量之间的最佳关系。试验表明,在供液量一定下,发泡量随着发泡风压的加大而加大,最优风压为0.4~0.5 MPa;在发泡风压一定下,发泡量随着供液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值时发泡量将不在增加,此时再加大供液量,发泡器中的残液将增多。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除尘效果好,对全尘的除尘率在90%以上,可以有效降低巷道中的粉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泡沫除尘技术 泡沫发生器 泡沫剂 发泡量 除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毛煤仓仓顶粉尘析出机理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葛少成 齐庆杰 邵良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27,共3页
为了对毛煤仓仓顶粉尘污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需要掌握毛煤仓仓顶落煤过程粉尘析出机理、逸散规律。以准能公司选煤厂毛煤仓仓顶为例,对准能公司选煤厂仓顶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尘源进行了分析。采用大型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和自编程序相结合... 为了对毛煤仓仓顶粉尘污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需要掌握毛煤仓仓顶落煤过程粉尘析出机理、逸散规律。以准能公司选煤厂毛煤仓仓顶为例,对准能公司选煤厂仓顶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尘源进行了分析。采用大型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和自编程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论证了选煤厂毛煤仓仓顶粉尘发生机理、逸散规律。研究发现,毛煤仓仓顶粉尘污染主要是由皮带牵引风流、落料诱导风流和空气冲击波风流造成的。基于该研究结论,提出了选煤厂毛煤仓仓顶粉尘控制和治理措施,为选煤厂的粉尘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煤仓 落煤 析出机理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拉-欧拉模型的落煤塔控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荆德吉 葛少成 刘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132,共7页
针对目前露天落煤塔区域粉尘治理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内吸外抑"的综合除尘技术。以平朔安家岭煤矿为例,根据落煤塔区域粉尘污染情况,应用气固两相流理论欧拉-欧拉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分析落煤塔粉尘逸散过程。结果表明:高... 针对目前露天落煤塔区域粉尘治理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内吸外抑"的综合除尘技术。以平朔安家岭煤矿为例,根据落煤塔区域粉尘污染情况,应用气固两相流理论欧拉-欧拉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分析落煤塔粉尘逸散过程。结果表明:高压诱导气流是落煤塔喷尘污染的主因。基于此,最终确定采用塔外高架梁上外喷雾方式和塔内设喷淋塔除尘系统的"内吸外抑"综合除尘技术。实际测试数据表明,采取该技术后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98%和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落煤塔 欧拉-欧拉模型 数值模拟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煤仓下粉尘污染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葛少成 齐庆杰 邵良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487,共3页
为了对毛煤仓仓下粉尘污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需要掌握毛煤仓仓下落煤过程粉尘析出机理、逸散规律。以准能公司选煤厂毛煤仓仓下为例,对准能公司选煤厂仓下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尘源进行了分析。采用大型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和自编程序相结合... 为了对毛煤仓仓下粉尘污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需要掌握毛煤仓仓下落煤过程粉尘析出机理、逸散规律。以准能公司选煤厂毛煤仓仓下为例,对准能公司选煤厂仓下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尘源进行了分析。采用大型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和自编程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论证了选煤厂毛煤仓仓下粉尘污染机理。研究发现,毛煤仓仓下粉尘污染主要是由皮带牵引风流、落料诱导风流和空气冲击波风流造成的。基于该研究结论,提出了选煤厂毛煤仓仓下粉尘控制和治理措施,为选煤厂仓下的粉尘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煤仓 落煤 污染机理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注水技术在芙蓉煤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伟雄 周宗卫 张兴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4,共5页
介绍了煤层注水技术在芙蓉煤矿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适合芙蓉煤矿特点的注水参数,如注水压力为4.425~7.2 MPa,注水时间以煤壁"挂汗"时为止,还介绍了钻孔布置方式以及注水工艺,为芙蓉煤矿治理瓦斯、防治煤炭自然发火、减小粉尘... 介绍了煤层注水技术在芙蓉煤矿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适合芙蓉煤矿特点的注水参数,如注水压力为4.425~7.2 MPa,注水时间以煤壁"挂汗"时为止,还介绍了钻孔布置方式以及注水工艺,为芙蓉煤矿治理瓦斯、防治煤炭自然发火、减小粉尘危害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并对该矿今后的防灾治灾工作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瓦斯治理 火灾防治 粉尘危害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注水防尘中的工艺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傅贵 解兴智 袁海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6-59,共4页
以现场注水试验和实验室实验结果为依据,分析并讨论了目前研究甚少而又对注水防尘实施,特别是在软煤层综放工作面实施很重要的工艺问题,提出了适宜的钻孔、封孔、润湿效果考察方法以及表面活性剂应用中的浓度选择。
关键词 注水防尘 工艺问题 表面活性剂 软煤层 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回旋控尘技术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荆德吉 葛少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4,共6页
针对输煤皮带转载点粉尘污染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粉尘控制技术。以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煤矿为例,以气固两相流理论的颗粒轨道模型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粉尘扩散规律,三维数值模拟皮带转载点的粉尘逸散规律。根据粉尘颗粒在皮带转载点的运... 针对输煤皮带转载点粉尘污染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粉尘控制技术。以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煤矿为例,以气固两相流理论的颗粒轨道模型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粉尘扩散规律,三维数值模拟皮带转载点的粉尘逸散规律。根据粉尘颗粒在皮带转载点的运移规律,提出了闭环回旋控尘技术,通过气固两相流和颗粒碰撞理论的三维数值模拟对该技术的控尘机理进行研究,并在木瓜煤矿进行试验应用。结果表明:闭环回旋控尘技术能有效控制粉尘扩散和降低粉尘颗粒动能,其降尘效率达到88%以上,同时,该技术无需任何动力,是未来节能型除尘产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回旋控尘技术 三维数值模拟 粉尘 颗粒碰撞模型 颗粒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协同治理技术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 被引量:43
17
作者 陈牧 胡玉清 桂本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6-151,共6页
为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分析了该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烟尘协同效应的机理及特点,重点对烟尘排放在不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时达到<5 mg/m3及<10mg/m3的协同治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 为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分析了该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烟尘协同效应的机理及特点,重点对烟尘排放在不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时达到<5 mg/m3及<10mg/m3的协同治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当前利用协同治理技术达到烟尘超低排放的推荐性技术配置方案,相关结论可为现阶段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超低排放 低低温电除尘器 高效除尘湿法脱硫 湿式电除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风抑尘技术在火电厂煤尘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勤虎 袁园 +2 位作者 吴涛 张益群 鱼小兵 《陕西电力》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通过对火电厂储煤场扬尘机理的分析,论述了挡风防尘技术原理和挡风抑尘网的结构组成,对挡风板开孔率、挡风网高度、遮蔽距离等影响削减风速、抑制扬尘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从环境影响角度对煤尘起尘强度、煤尘地面浓度进行了计算,并... 通过对火电厂储煤场扬尘机理的分析,论述了挡风防尘技术原理和挡风抑尘网的结构组成,对挡风板开孔率、挡风网高度、遮蔽距离等影响削减风速、抑制扬尘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从环境影响角度对煤尘起尘强度、煤尘地面浓度进行了计算,并对挡风抑尘技术的节能降耗效果进行分析,认为挡风防尘技术适合西北地区火电厂的煤尘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风抑尘 煤尘治理 环境影响 损耗 开孔率 遮蔽区 起尘强度 煤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粉尘排放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思明 杨冠玲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5期139-141,共3页
针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反馈时间长,不利于指导生产的问题,同时为了简化数据传输的过程,基于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 8.0进行了粉尘排放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该系统使用NI公司生产的数据采集卡,利用数据采集助手DAQ Assistant对数... 针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反馈时间长,不利于指导生产的问题,同时为了简化数据传输的过程,基于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 8.0进行了粉尘排放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该系统使用NI公司生产的数据采集卡,利用数据采集助手DAQ Assistant对数据采集卡进行驱动,并采用DataSocket通信技术进行数据的实时、远程采集,实现了对粉尘排放的远程监控。实验证明该系统是稳定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LABVIEW DATASOCKET技术 粉尘排放 计算机远程在线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胶带转载点气动螺旋雾幕控尘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荆德吉 刘鸿威 +4 位作者 张天 葛少成 孟祥曦 任帅帅 张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3-4350,共8页
为治理煤矿胶带运输巷转载点输煤过程中粉尘污染问题,基于气动喷雾及螺旋雾幕控尘原理,提出气动螺旋雾幕控尘技术。以敏东一矿00工作面3号转载点为例,基于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粒子模型和有限元方法,利用CO... 为治理煤矿胶带运输巷转载点输煤过程中粉尘污染问题,基于气动喷雾及螺旋雾幕控尘原理,提出气动螺旋雾幕控尘技术。以敏东一矿00工作面3号转载点为例,基于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粒子模型和有限元方法,利用COMSOL仿真模拟软件中的κ-ε湍流模型和粒子追踪模型,建立了井下胶带运输巷转载点风流-煤尘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煤尘在受到巷道风流干扰时的运移轨迹及气动螺旋雾幕控尘技术装置气流流线分布,得到其空间分布规律。通过试验研究了技术装置最佳性能参数,结合现场试验对比分析,验证控尘技术高效除尘性能。结果表明,煤尘受到巷道风流及皮带牵引力的影响,大部分煤尘以0.3 m/s以下的速度向地面沉积,小部分煤尘吸附在皮带表面的速度约为1.3 m/s。气动螺旋喷雾装置的主路与侧路气压比为5?1时螺旋雾化效果最佳,除尘覆盖面积最大,具有较强的抗风性,降尘能力最佳;粉尘污染最为严重处总煤尘质量浓度降尘效率为87.53%,呼吸性煤尘质量浓度降尘效率为91.02%,证明气动螺旋雾幕控尘装置在喷头处液滴粒径极小,为治理煤矿井下胶带转载点粉尘污染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持和治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雾幕控尘 数值模拟 煤矿除尘 胶带运输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