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 of closed loop springback compensation for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process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飞 莫健华 +1 位作者 龚攀 李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509-1517,共9页
The closed loop control model was built up for compensating the springback and enhancing the work piece precision.A coupled closed loop algorithm and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were developed to simulate and correct the ... The closed loop control model was built up for compensating the springback and enhancing the work piece precision.A coupled closed loop algorithm and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were developed to simulate and correct the springback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simulation of springback in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process.The closed loop algorithm of trajectory profile for the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based on the wavelet transform combined with fast Fourier transform was constructed.The profile of processing tool path of shallow dishing with spherical surface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ofile correction algorithm.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lgorithm can predict an ideal profile of processing track,and the springback error of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 eliminated effectively.It has good convergence efficiency,and can improve the workpiece dimensional accuracy grea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spingback numerical simulation closed loop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李尚平 甘伟光 +3 位作者 郑创锐 文春明 李凯华 李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4,共8页
针对课题组研发的预切种式智能甘蔗切种机(下称甘蔗切种机)切种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为初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搭建了调刀模拟平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闭环控制平均调刀时间比开环控制少0.21 s... 针对课题组研发的预切种式智能甘蔗切种机(下称甘蔗切种机)切种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为初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搭建了调刀模拟平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闭环控制平均调刀时间比开环控制少0.21 s。样机试验结果表明:(1)电机脉冲频率f=6 kHz时,调刀电机达到最佳速度120 mm/s,调刀绝对位移误差小于5 mm,相对位移误差<1%;当f>6 kHz时,调刀相对位移误差大于5%;当f≥8 kHz时,步进电机出现严重堵步,影响正常工作。(2)调刀速度为120 mm/s时,闭环控制切刀调刀时间为0.95 s/根,调刀效率提高了74.32%。(3)甘蔗传送速度达到0.15 m/s,提高了50%;甘蔗传送间距提升了80%;综合传送效率提升了86.6%。(4)切种合格率达98.02%,伤芽率小于1%,与原系统相比切种机总体切种效率提高83.20%,工作稳定,实现了连续、高效自动切种,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切种机 闭环控制 协同控制 调刀模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闭环控制的三电平逆变电路Simulink仿真实验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文娟 王超 +2 位作者 冯杰 周美兰 高晗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114,134,共6页
针对开环的三电平逆变电路稳定性差、动态响应慢、带载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方案。选取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电路作为被控对象,建立其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别对电流环和电压环进行设计。电流环包括基... 针对开环的三电平逆变电路稳定性差、动态响应慢、带载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方案。选取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电路作为被控对象,建立其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别对电流环和电压环进行设计。电流环包括基于d、q轴的电感电流前馈解耦及PI参数的设计;电压环包括基于d、q轴的电容电压前馈解耦及控制器参数的设计。在Simulink仿真实验平台上,建立了双闭环控制的三电平逆变电路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突变负载情况下双闭环控制的逆变输出电压和电流的仿真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电路 仿真实验 三电平 双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mk的直流调速系统虚拟实验教学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厚升 董硕 +1 位作者 姜吉顺 邢雪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0,共5页
在分析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Simulink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给出了参数设置,利用仿真结果综合分析、比较了闭环调速系统在不同的转速给定值、不同的放大系数、不同的调节器和有、无电流截止负反馈情况下起动与加... 在分析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Simulink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给出了参数设置,利用仿真结果综合分析、比较了闭环调速系统在不同的转速给定值、不同的放大系数、不同的调节器和有、无电流截止负反馈情况下起动与加载的动态调节过程,并对其调速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调速系统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机 转速控制 闭环控制 仿真模型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极氩弧焊逆变电源系统PI控制的Simulink仿真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建萍 孙广 +2 位作者 张春波 吴毅雄 焦馥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9-103,共5页
钨极氩弧焊 (GTAW )逆变电源系统是典型的大信号非线性系统 ,很难用线性化小信号的解析方法进行近似估计 ,作者利用Matlab中具有建模、分析和仿真等多功能的Simulink工具包 ,根据逆变电源的控制结构及GTAW电弧负载的特点 ,建立了由PI调... 钨极氩弧焊 (GTAW )逆变电源系统是典型的大信号非线性系统 ,很难用线性化小信号的解析方法进行近似估计 ,作者利用Matlab中具有建模、分析和仿真等多功能的Simulink工具包 ,根据逆变电源的控制结构及GTAW电弧负载的特点 ,建立了由PI调节的GTAW逆变电源 -电弧闭环系统的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Simulink仿真研究 ,并进行了PI参数的调整。研究表明 ,PI调节的比例系数对系统的e动态响应有较大的影响 ,积分系数对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起着较大的作用 ,同时 ,若这两个参数选择不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电源 动态响应 仿真 PI调节器 钨极氩弧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耦合地热系统热—水—力—化学响应规律研究
6
作者 魏曦 朱朦 +4 位作者 张玉中 阮竹恩 王勇 杨兴国 鲁功达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1,共11页
随着矿产资源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温梯度作用下的深部高温环境为高品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重要机遇,为探索利用废弃矿山实现闭环地热开采的可行性,采用Biot孔隙热弹性理论框架建立了时变胶结充填体多场耦合模型,并嵌入基于Navier-St... 随着矿产资源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温梯度作用下的深部高温环境为高品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重要机遇,为探索利用废弃矿山实现闭环地热开采的可行性,采用Biot孔隙热弹性理论框架建立了时变胶结充填体多场耦合模型,并嵌入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非等温管道流模块,提出了新的矿热协同充填开采仿真系统,分析了不同开采方式与地热环境条件下的充填体多物理场响应以及出口水温发展过程,揭示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热效率与结构稳定性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水化放热是早期核心热源,计算工况下90 d内贡献47.1%能量;地热开采可增强系统稳定性,在充填体、换热流体温度为15℃、围岩温度为35℃条件下,孔隙水压与总应力峰值较无采热工况分别降低40.6%和22.1%,换热流体的冷却作用造成孔隙水的受限收缩并降低充填体水压,提高了系统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深部矿床地热协同开采方案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地热协同开采 尾矿充填 闭环地热系统 多场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增量式PID控制的激光定向能量沉积熔池温度监测与闭环控制
7
作者 苏立志 杨建利 +7 位作者 卢通 徐子法 郭伟 覃祥丽 王文涛 何建群 马新强 成巍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12,共14页
作为激光增材制造的技术之一,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利用送粉器将粉末送入由高能量激光束产生的熔池中,将材料逐层沉积在基板上,可以实现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成形。沉积过程中熔池温度与成型质量密切关联。因此需要对熔池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为... 作为激光增材制造的技术之一,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利用送粉器将粉末送入由高能量激光束产生的熔池中,将材料逐层沉积在基板上,可以实现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成形。沉积过程中熔池温度与成型质量密切关联。因此需要对熔池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为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指导。沉积时熔池温度受零部件散热条件变化、设备波动等外部环境影响易发生波动变化,导致形成性能低、形貌差的沉积层,所以需要对熔池温度实时控制。针对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成形中熔池表面温度难以测量与控制的问题。搭建彩色电荷耦合设备相机(CCD)同轴测温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多组试验。研究送粉速率、扫描速度、激光功率对熔池温度的影响规律。发现激光功率变化对熔池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根据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增量式比例-积分-微分(PID)的熔池温度控制算法,并基于Simulink建立仿真系统,为搭建熔池温度闭环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微软基础类库(MFC)开发闭环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试验,通过添加激光功率、送粉速率变化模拟实际生产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闭环控制下熔池温度的变化,验证模糊增量式PID算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糊增量式PID算法相比于增量式PID算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模糊增量式PID算法通过模糊逻辑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处理非线性系统和不确定性,并在复杂环境下,控制系统的响应更为精确地减少了超调和稳态误差,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模糊增量式比例-积分-微分(PID) 熔池温度 闭环控制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融合”的高损设备分析治理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琨 张志强 +1 位作者 孔海洋 刘鲁楠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67-72,共6页
当前中低压配网高损设备存在治理周期偏长、高度依赖人工、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文章融合网上电网系统电力大数据,深化应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从线损工单闭环管理、高损原因智能诊断、降损方案模拟仿真3个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开展... 当前中低压配网高损设备存在治理周期偏长、高度依赖人工、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文章融合网上电网系统电力大数据,深化应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从线损工单闭环管理、高损原因智能诊断、降损方案模拟仿真3个方面构建分析模型,开展线损工单统计分析、高损原因诊断评价、降损方案定量评估,实现高损设备治理时限压缩42%,基层线损管控人员工作量减少56%,中低压配网线损率下降至2.5%,探索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高损设备分析治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线损 电力大数据 闭环管理 智能诊断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动力电池供电系统研究
9
作者 初香港 王宝超 乔明睿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具有节能减排、续航时间长等优点,但现有动力电池组电压等级较低,无法满足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整机直流母线电压需求。为此,针对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整机500 V电压平台需求,研究了其动力电池供电系统,完成了动力电池供电系统... 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具有节能减排、续航时间长等优点,但现有动力电池组电压等级较低,无法满足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整机直流母线电压需求。为此,针对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整机500 V电压平台需求,研究了其动力电池供电系统,完成了动力电池供电系统硬件设计和控制设计,最终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试验方面,所设计的动力电池供电系统实现了从320 V到500 V良好的升压稳压控制与闭环直流电源供电效果,能够适应与增程器等其他电源并联均流供电需求,动力电池供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满足稳定供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拖拉机 动力电池供电 双闭环控制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闭环控制的高频脉冲电子束偏压电路设计
10
作者 杨波 许海鹰 +1 位作者 桑兴华 王壮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针对脉冲电子束焊接工艺的需求,以快速可控调节的直流偏压主电路结构设计及束流自适应闭环调节的控制电路设计为核心技术,实现束流自适应闭环调节的高频脉冲电子束偏压电路设计;并通过Cadence仿真软件对电路参数进行仿真验证,优化电路... 针对脉冲电子束焊接工艺的需求,以快速可控调节的直流偏压主电路结构设计及束流自适应闭环调节的控制电路设计为核心技术,实现束流自适应闭环调节的高频脉冲电子束偏压电路设计;并通过Cadence仿真软件对电路参数进行仿真验证,优化电路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高频脉冲电子束偏压电路研制,并将高频脉冲电子束偏压电路接入电子束焊接系统中进行特性验证,结果表明,脉冲电子束流可以实时动态跟随设定信号,工作频率可达1 kHz,束流的上升与下降速度较快,波形良好,失真度较小,可有效满足脉冲电子束工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子束 自适应闭环 快速可控调节 偏压 Cadence电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Carsim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联合仿真及其横向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晨 黄立新 朱建柳 《轻工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88-95,共8页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横向稳定性能较差的问题,搭建Simulink电机模型与车轮转向模型,利用自带的PID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实际车速和车轮转角的自由调节,根据Carsim和Simulink的接口参数设置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传动系统模型与电机模型和转向模...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横向稳定性能较差的问题,搭建Simulink电机模型与车轮转向模型,利用自带的PID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实际车速和车轮转角的自由调节,根据Carsim和Simulink的接口参数设置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传动系统模型与电机模型和转向模型的信号传递,进而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双移线试验结果表明,联合仿真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横向稳定性高于传统移动机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 PID闭环控制系统 双移线试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集群体系设计与仿真评估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松 王维平 +2 位作者 李小波 周鑫 井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6,共11页
无人集群作战正在成为一种改变战争形态的新型作战样式。针对当前无人装备试验相对独立、缺乏一体化闭环设计与集成验证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设计与仿真评估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作战概念建模与需求分析、体系设计理念与体系设计、... 无人集群作战正在成为一种改变战争形态的新型作战样式。针对当前无人装备试验相对独立、缺乏一体化闭环设计与集成验证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系设计与仿真评估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作战概念建模与需求分析、体系设计理念与体系设计、内场仿真实验与方案探索、体系原型研发与评估优化、外场集成试验与综合决策五个阶段,创新发展了体系设计、仿真试验、评估优化的理论方法、工具链路、集成环境,为无人集群的体系化、智能化、实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集群 体系设计 仿真评估 一体化闭环设计 集成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氢-储耦合系统的功率优化分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硕 吴旭 +1 位作者 马速良 李成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3,共11页
针对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对光—氢—储耦合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光—氢—储”功率分配方法。首先,构建出光—氢—储耦合系统的整体结构,其中,氢能源系统包括PEM电解槽、氢燃料电池和储氢罐... 针对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对光—氢—储耦合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光—氢—储”功率分配方法。首先,构建出光—氢—储耦合系统的整体结构,其中,氢能源系统包括PEM电解槽、氢燃料电池和储氢罐,其次,根据光—氢—储耦合系统的功率平衡方程,构建出状态空间模型,以PEM电解槽功率、氢燃料电池功率作为控制量,明确系统中的多种约束条件,将MPC优化问题调整为二次规划(QP)问题进行求解,利用s-function函数模块构建MPC控制器,完成了系统的闭环仿真。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MPC实时功率分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氢-储耦合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实时功率分配 系统闭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关闭曲联合微种植体矫正前牙内收矫治力建模
14
作者 姜金刚 谭余健 +2 位作者 李长鹏 翟硕建 张永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1-340,共10页
牙列拥挤是错颌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正畸治疗中,为了缓解患者的牙齿拥挤状况,通常会采用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整体前牙内收的治疗方案。在前牙内收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垂直关闭曲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实现关闭牙齿间隙的效果。然而在治疗过程... 牙列拥挤是错颌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正畸治疗中,为了缓解患者的牙齿拥挤状况,通常会采用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整体前牙内收的治疗方案。在前牙内收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垂直关闭曲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实现关闭牙齿间隙的效果。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多采用定性非量化的方式来描述受力和运动,导致治疗效果难以精确预测。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叠加定理得到以弓丝截面尺寸、形状和微种植体牵引高度为参数的垂直关闭曲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力、矫治力矩预测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各工况理论值和仿真值进行对比和误差值计算,得到了矫治力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值在0.09 N以内,矫治力矩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值在0.75 N·mm以内,基于下颌蜡质牙模完成对矫治力、矫治力矩的测量,得到了低位牵引时矫治力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值处于0.03~0.18 N之间,矫治力矩误差值处于0.51~1.1 N·mm之间,高位牵引时,矫治力误差值处于0.03~0.17 N之间,矫治力矩误差值处于0.23~1.30 N·mm之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仿真条件的可靠性。该模型能够对矫治过程中的力进行参数化表达,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并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内收 垂直关闭曲 矫治力模型 有限元仿真 矫治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拓扑路径形式开/闭环无结网编织工艺
15
作者 孙志宏 陈安琪 邵国为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为了编织不同拓扑路径形式的开/闭环无结网,避免旋转式编织技术中锭子在各方向的干涉,提出一种新的锭子排布表示方法。此方法总结了开/闭环无结网编织时变轨转盘的排布规律和数量关系。基于此规律,可以根据织物的网目数量和开/闭环状态... 为了编织不同拓扑路径形式的开/闭环无结网,避免旋转式编织技术中锭子在各方向的干涉,提出一种新的锭子排布表示方法。此方法总结了开/闭环无结网编织时变轨转盘的排布规律和数量关系。基于此规律,可以根据织物的网目数量和开/闭环状态,设计锭子的排布方案和运行路径,并计算所需的变轨转盘数量,这不仅确保实现编织过程中锭子间的无干涉,还实现各种网目数量的开环和闭环无结网的编织。通过结合计算机编程软件和编织过程中锭子的坐标变化,实现不同拓扑路径形式的编织预制件的实体建模。应用上述方法和规律,设计无结网编织机,并进行了实际编织。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为使用者设计无结网编织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向无结网 干涉 锭子排布规律 开/闭环 织物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K2-PLF的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跃 荣娜 +1 位作者 陈世威 郭元萍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1,共9页
合环电流评估技术对于配电网馈线合环转供电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计算的准确性,文中从融入源荷数据分布特性及预测的角度,提出基于双重K2算法和概率潮流(double K2 algorithm and probability load flow,DK2... 合环电流评估技术对于配电网馈线合环转供电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计算的准确性,文中从融入源荷数据分布特性及预测的角度,提出基于双重K2算法和概率潮流(double K2 algorithm and probability load flow,DK2-PLF)的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方法。首先,采用基于DK2算法的贝叶斯网络描述源荷相关性样本;其次,利用Cholesky分解方法处理获得的源荷相关性样本,以半不变量法计算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的累积概率分布;然后,对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从合环成功率和越限程度两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估;最后,以贵州某城市为算例,对10 kV配电网系统开展馈线合环电流评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概率密度、累积分布、最大误差三方面比较,相比于K2算法,DK2算法源荷预测值的概率密度、累积分布误差较小,验证了DK2算法的优越性;二是从累积分布、最大误差两方面比较,采用Cholesky分解的半不变量法对比未采用Cholesky分解的半不变量法、蒙特卡洛法,其累积分布误差较小,采用Cholesky分解的半不变量法满足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要求;三是从合环成功率、合环越限程度两方面比较,采用半不变量法计算的合环电流安全性指标结果与仿真结果偏差在电网经验误差5%范围内,说明基于DK2-PLF的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方法可为合环辅助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合环操作 双重K2(DK2)算法 概率预测 概率潮流 合环电流评估指标 DIgSILEN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纳米压电定位平台的电容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连壮 刘曰涛 +2 位作者 韩振 蔡如岩 李自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针对纳米压电定位平台中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无法满足定位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双极板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首先,详细分析了电容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理和闭环控制原理。对电容传感器固有的边缘效应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 针对纳米压电定位平台中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无法满足定位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双极板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首先,详细分析了电容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理和闭环控制原理。对电容传感器固有的边缘效应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保护环措施消除其影响。在建立电磁仿真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带保护环结构的电容仿真值与理想值误差小于1.8%。改进了一种基于有源电桥的高灵敏度运算放大器式电容检测电路,使电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线性度。通过对该传感器进行标定,其测量范围在0~30μm内,线性度为0.05%,分辨力优于0.0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压电平台 闭环控制 保护环 电磁仿真 电容检测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卫星星座对时变重力场反演精度和时空分辨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18
作者 郭丁昊 王长青 +6 位作者 朱紫彤 熊宇昊 杨萌 钟敏 沈云中 陈秋杰 冯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5-2140,共16页
近二十年,GRACE/GRACE-FO实现了对地球时变重力场的连续监测.但受单极轨轨道配置、背景模型误差和载荷精度的限制,其时空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不足以探测短时间、小尺度的质量变化信号.以欧空局MAGIC(Mass Change and Geoscience Internatio... 近二十年,GRACE/GRACE-FO实现了对地球时变重力场的连续监测.但受单极轨轨道配置、背景模型误差和载荷精度的限制,其时空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不足以探测短时间、小尺度的质量变化信号.以欧空局MAGIC(Mass Change and Geoscience International Constellation)和中山大学“天琴计划”为代表的下一代重力计划将通过多对卫星星座和新一代高精度载荷来提高时变重力场反演精度.考虑到未来多项卫星重力计划和当前GRACE-FO、中国重力卫星同期观测的可能,本文基于动力学方法对双极轨、Bender、极轨+Bender和双Bender四种星座构型进行了闭环仿真模拟,并对其月尺度解和1~3天短周期解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相较于单极轨,双极轨、Bender、极轨+Bender和双Bender四种星座的月尺度时变重力场恢复精度分别提高了30.7%、85.7%、85.9%和89.5%.(2)多对卫星星座能够恢复高空间分辨率的短周期时变重力场解,且在时间序列中能够保留地球物理信号的高频部分.其中双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1天解时变重力场,极轨+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2天解时变重力场,Bender能够恢复40阶的3天解时变重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重力计划 卫星编队 闭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井闭循环地热系统热提取性能和注入优化数值模拟
19
作者 马永法 周学军 +9 位作者 袁利娟 刘玲 董俊领 王旭 詹涛 何兰 刘新 刘艳 李昌 雷宏武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2-1312,共11页
为了评价单井闭循环的热提取性能,优化注入参数,文章针对中国东北典型场地,基于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和场地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了地热系统短期(热响应测试)和长期(一个供暖季)的提热性能,并优化了系统运行注入温度和流量。结果显示,... 为了评价单井闭循环的热提取性能,优化注入参数,文章针对中国东北典型场地,基于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和场地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了地热系统短期(热响应测试)和长期(一个供暖季)的提热性能,并优化了系统运行注入温度和流量。结果显示,典型东北地区1500 m长度的地热井在平均注入温度7℃,注入流量7.7 m^(3)/h条件下,换热孔出口平均功率为65.2 kW,一个供暖期出口与入口平均温差为4.9℃,地层温度降低影响最大范围约7 m,地层中的降温程度最大为23℃,并可以在非供暖期得到较好的恢复。在不考虑运行成本和可持续开发的情况下,注入温度越低、流量越大,获得的换热功率也越大。在调整注入温度为5℃和流量为6.3m^(3)/h的情况下,可获得同样的换热功率,此时的运行成本最低,比现有方案成本降低20%。考虑运行成本和可持续开发的优化设计对单井闭循环地热供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供暖 垂直井闭循环地热系统 性能评价 注入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反步法的直驱式泵控液压系统控制策略
20
作者 王忠伟 梁全 +2 位作者 张嘉容 高俊 张洲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6-1385,共10页
在闭式泵控伺服系统位置输出控制过程中,会出现非对称缸建模难、参数不确定性和控制算法调试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反步法控制策略(控制器),并采用半实物仿真平台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首先,推导了考虑单向阀和溢流阀的直... 在闭式泵控伺服系统位置输出控制过程中,会出现非对称缸建模难、参数不确定性和控制算法调试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反步法控制策略(控制器),并采用半实物仿真平台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首先,推导了考虑单向阀和溢流阀的直驱式泵控非对称缸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采取引入向量的方式,将数学模型变成了严格反馈形式,以此设计了新的自适应反步法控制器,解决了参数不确定问题;最后,在Linux+Preempt-RT半实物仿真平台下,完成了直驱式泵控非对称缸位置系统自适应反步法控制的阶跃信号、正弦信号和加入时变负载的正弦信号试验,并将其控制结果与传统PID控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反步法的控制器的稳态精度可以达到±3.98 mm,相比PID的控制精度提高了53.6%;同时,在系统位置控制过程中,采用参数自适应律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估计,可以呈现出良好的自适应动态逼近过程。该自适应反步法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闭式泵控液压系统 非对称缸 自适应反步法控制器 半实物仿真 位置控制 控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