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秤漏的结构及其稳流原理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华同旭
-
机构
广州市教育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4,共9页
-
文摘
秤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漏刻 ,在隋唐及北宋前期曾是司天机构的主要计时仪器。渴乌是秤漏中最重要的部件。李兰秤漏和大型秤漏的稳流原理基本一样 ,都是使渴乌和浮子相连 ,从而在保持水头极为稳定的情况下泄水。根据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史料的分析 。
-
关键词
秤漏
马上漏刻
渴乌
结构
稳流原理
-
Keywords
steelyard clepsydra,clepsydra on horseback,siphon,str uctture,principle of steady flow
-
分类号
P1-09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关于马上漏刻的第四第五种推测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薄树人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
文摘
该文对李强就马上漏刻所提出的三种推测进行分析,认为它们的成立均存在困难。因而提出了第四种推测:马上漏刻是一组安装在一块木板上的秤漏。由于马的运动有时可能比较剧烈,这组秤漏难以保持稳定,于是又提出第五种推测:水银从上面的一只玉壶经过一条长而曲折的管道流注到下面的玉壶里。当水银改成弹子时,这就发展成为辊弹漏刻。
-
关键词
漏刻
马上漏刻
辊弹漏刻
推测
-
Keywords
clepsydra
clepsydra on horseback
clepsydra using a rolling ball
-
分类号
P111.1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敦煌具注历日中的昼夜时刻问题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汪小虎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6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计量名家研究"(项目编号:2004BLS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帝国后期的时间管理--明清时代之颁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44)
-
文摘
一些敦煌具注历日标注有昼夜时刻,其功用,为指导漏刻改箭。文章收集敦煌具注历日之历序及年历表两方面的昼夜时刻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梳理了早期历书中标注昼夜时刻的发展演进脉络。结合术数文化典籍,认为敦煌具注历日中昼夜时刻的标注遵循某种特定规则,并将这些历书与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大唐阴阳书》残卷相互参照,整理出了昼夜时刻的编排体系。最后,从天文学史的角度,阐释了敦煌具注历日中昼夜时刻体系的历史地位。
-
关键词
敦煌具注历日
昼夜时刻
《大唐阴阳书》
漏刻改箭
-
Keywords
annotated calendar from Dunhuang, Day & Night Time, Da-Tang Yin-Yang Shu,changing Loujian of Louke (clepsydra)
-
分类号
P19
[天文地球—天文学]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马上漏刻辨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郭盛炽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
文摘
该文对马上漏刻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不大可能是。由计量流体的流量来确定时刻的漏壶,而与辊弹漏刻更为接近。
-
关键词
马上漏刻
漏壶
辊弹漏刻
-
Keywords
clepsydra on horseback
water clock
a clock using a rolling ball
-
分类号
P111.1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李兰秤漏的一种可能结构及其平均流速稳定原理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钱先友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
文摘
秤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漏刻,在隋唐及北宋前期曾是司天机构的主要计时仪器。根据古文献记述,李兰秤漏很可能是使用弹簧联结权器和秤钩,以达到平均流速稳定的目的。
-
关键词
李兰秤漏
渴乌
结构
流速稳定原理
-
Keywords
Li Lan s steelyard clepsydra
siphon
structure
principle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average flow velocity
-
分类号
TB939
[机械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题名汉铜漏壶的保护修复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 6
-
-
作者
杨忙忙
-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4,共6页
-
文摘
为配合西安航天工业园区的建设,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凤栖原考古队对园区的汉墓群进行清理时,在K4陪葬坑发现了一件铜漏壶。通过对漏壶的保护修复及表面附着物的显微观察,不但有效地控制了粉状锈,而且还发现了铜漏壶上携带的大量实物信息,这些遗留物到底为何物,与漏壶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漏壶本身是如何计时的?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研究西汉当时的生活习俗、社会礼制、丧葬制度及计时水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关键词
西汉铜漏壶
保护修复
附着物显微观察
计时机理
-
Keywords
Bronze clepsydra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attachments
Timing mechanism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评《中国漏刻》
- 7
-
-
作者
潘鼐
-
机构
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
文摘
本文对华同旭所著《中国漏刻》作了扼要的评介,指出该书对中国漏刻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崭新的论点,是一部富有成果的优秀著作。大量的科学实验,尤其为天文学史研究树立了可贵的范例。
-
关键词
中国漏刻
计时
天文学史
漏刻
-
Keywords
commentary, China's clepsydra
-
分类号
P19
[天文地球—天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