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肺化痰祛瘀法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沈爱娟 张峰 +1 位作者 胡健 孙雪渊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COPD痰热郁肺证的9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45例试验组和47例对照组。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了口服清肺化痰祛瘀汤药联合外用穴位贴敷,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75%~25%pred、最大呼气流量(maximum expiratory flow,MEF)50%pred、MEF75%pred),比较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or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13.28±2.75)分vs(16.16±2.18)分,P<0.01]。②肺功能: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EV1/pred有明显改善[(45.70±16.63)分vs(52.59±13.67)分,P<0.05],而对于FEV1/FVC、MMEF75%~25%/pred、EF50%/pred、MEF25%/pre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③血清炎症因子IL-6水平: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11.04±8.53)pg/mL vs(16.29±14.68)pg/mL,P<0.05]、TNF-α[(3.34±2.20)pg/mL vs(4.95±2.11)pg/mL,P<0.01];而血清PCT降低水平两组治疗后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提示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采用清肺化痰祛瘀法+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可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炎症反应水平降低,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安全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祛瘀法 穴位贴敷 AECOPD 痰热郁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通络除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IL-6、TNF-α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华威 戴基浩 +1 位作者 董和平 张皖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通络除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5月经甲氨... 目的探讨清热通络除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5月经甲氨蝶呤治疗无效的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托法替布,观察组采用清热通络除痹法联合托法替布,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IL-1、IL-6以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30/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2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RF、CRP、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观察组在降低炎症指标方面的优势。治疗前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观察组在调节炎症因子方面的优势。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5/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络除痹法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疾病活动指标,抑制IL-1、IL-6、TNF-α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通络除痹法 类风湿关节炎 IL-1 IL-6 TNF-Α 疾病活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辨治痛风的特色和理论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妮沁 郗域江 +4 位作者 沈嘉艳 杨小又 李兆福 彭江云 谢招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脉”,据此提出了健脾渗湿和清热通络的治法,并创立了健脾渗湿方和清热通络方分别用于痛风非急性期和急性期的治疗。流派第三、四代传承人彭江云教授和李兆福教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以“清热通络-健脾渗湿”序贯疗法为主治疗痛风的辨治体系,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该文从理论层面对流派的辨治思路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以期为痛风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痛风 清热通络 健脾渗湿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解毒法治疗带状疱疹湿热内蕴证疗效及对神经肽影响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云 李伟泽 +2 位作者 刘厚颖 李蓉 刘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观察由清热利湿解毒法组成之痛痒灵汤治疗带状疱疹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肽的影响。方法:150例带状疱疹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综合组各50例,中药组以痛痒灵汤外涂,西药组以利巴韦林静滴,综合组以痛痒灵汤... 目的:观察由清热利湿解毒法组成之痛痒灵汤治疗带状疱疹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肽的影响。方法:150例带状疱疹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综合组各50例,中药组以痛痒灵汤外涂,西药组以利巴韦林静滴,综合组以痛痒灵汤外涂联合利巴韦林静滴。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视觉模拟(VAS)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浆神经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6.0%和中药组的70.0%(P<0.05)。综合组止疱、结痂、治愈时间、VAS评分及血浆SP含量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血浆β-E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清热利湿解毒法之痛痒灵汤治疗带状疱疹湿热内蕴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解毒法 带状疱疹 湿热内蕴证 临床疗效 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法对热毒证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龚兆会 褚庆民 +4 位作者 卿立金 赵新军 李荣 吴伟 吴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775-1780,共6页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法对介入术后的热毒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试验组加上清热解...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法对介入术后的热毒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试验组加上清热解毒法的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口服。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CK-MB)、超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TnI)、血清磷脂酶A_(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及巨噬细胞M1、M2表型比例,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AQ各项评分均得到改善,CK、CK-MB、hs-TnI、LPPLA_(2)水平均明显下降,试验组SAQ中AS、AF、TS、DP评分高于对照组,hs-TnI、LP-PLA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或0.01),M2型巨噬细胞比例上升(P<0.05或0.01),M1/M2比值下降(P<0.05或0.01)。试验组M1/M2比值比对照组低(P<0.01)。所有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法对热毒证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肌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清热解毒法 黄连解毒汤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宝金运用抗癌解毒药对治疗肿瘤经验探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曦文 杨子禛 +2 位作者 席玉棚 郑红刚 花宝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2-64,共3页
导师花宝金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认为"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癌毒"是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收集导师多年临床组方,归纳、总结后发现清热解毒或攻毒散结之法常贯穿于始终。结合现代药... 导师花宝金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认为"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癌毒"是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收集导师多年临床组方,归纳、总结后发现清热解毒或攻毒散结之法常贯穿于始终。结合现代药物理论及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临床常用七组抗癌解毒药对:(1)夏枯草、半枝莲;(2)石见穿、猫爪草;(3)金荞麦、蒲公英;(4)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5)山慈菇、浙贝母;(6)藤梨根、蛇莓;(7)全蝎、蜈蚣。通过整体与局部的辨病与辨证、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及发病阶段,结合癌毒的病机特点,灵活运用抗癌解毒药对,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毒 清热解毒 攻毒散结 药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活血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叶仁群 林国彬 +2 位作者 宋晓容 曾纪斌 宋银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845-847,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痛风消汤,进行7天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IL-6、TNF-α、ESR、CRP、BUA的水平以及关节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IL-6及TNF-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BUA、ESR、CRP、IL-6及TNF-α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活血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活血法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珠莹 谢齐贵 +2 位作者 夏亮 陈军贤 赵秋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49-2552,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行气的中药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易善复,治疗组给予口服清...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行气的中药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易善复,治疗组给予口服清热利湿、活血行气的中药联合易善复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超评分,肝功能酶(ALT、AST、GGT),血脂(TC、TG、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瘦素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超评分、ALT、AST、GGT、TC、TG、瘦素显著降低,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而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的更显著;治疗组患者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清热利湿、活血行气的中药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活血法 易善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湿疏肝祛瘀法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姚嘉明 于芳芳 +3 位作者 王小奇 叶蔚 刘庆生 张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疏肝祛瘀法组成之中药复方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同时以5g/(kg.d)的中药复方进行干预,熊去氧胆酸[90mg/(kg.d)]为对照,于给ANIT后24、48、72h随...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疏肝祛瘀法组成之中药复方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同时以5g/(kg.d)的中药复方进行干预,熊去氧胆酸[90mg/(kg.d)]为对照,于给ANIT后24、48、72h随机处死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1/3数量的大鼠,取肝组织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取血清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及肝功能所测各项指标在应用ANIT后24h、48h及72h均明显增高,并以48h时为高峰;应用中药复方及熊去氧胆酸干预组大鼠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在应用ANIT后24h及48h时较相对应的模型组显著下降,72h时则与对应的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清热化湿疏肝祛瘀法中药可明显改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损伤及肝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湿祛瘀疏肝法 急性肝内胆汁淤积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化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怡 申春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法代表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疗效。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64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痰颗粒剂(免煎中药颗粒);2周...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法代表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疗效。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64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痰颗粒剂(免煎中药颗粒);2周为1个疗程。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客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好转程度及肺功能、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郁肺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并能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痰热郁肺证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娜 贠可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24-2326,共3页
目的:分析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8例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采用放化疗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观... 目的:分析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8例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采用放化疗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2%,对照组7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肝肾损伤、脱发、神经毒性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瘀毒型宫颈癌 放化疗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类中药 华蟾素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湿消瘀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林 毛成健 +1 位作者 严红梅 张赤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消瘀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降脂益肝汤防治组、东宝肝泰组进行干预,测定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消瘀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降脂益肝汤防治组、东宝肝泰组进行干预,测定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评估肝组织病理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等变化。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降脂益肝汤防治组血清TG、TCH、LDL、ALT、AST明显降低(P<0.01),作用均优于东宝肝泰组(P<0.05),降脂益肝汤防治组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明显改善(P<0.01),其炎症活动程度较东宝肝泰组明显减轻(P<0.05)。肝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1),显著降低血清FFA含量(P<0.01)。明显优于东宝肝泰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降脂益肝汤有明显防治NASH作用,作用机制与其能减少脂类淤积、缓解氧化应激、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大鼠 清热化湿消瘀法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利湿热调理气机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玉明 王云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9-540,共2页
目的:观察清利湿热调理气机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放射性肠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王云启教授经验治法——清利湿热调理气机法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3 g,3次/d。1月后对两组总有... 目的:观察清利湿热调理气机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放射性肠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王云启教授经验治法——清利湿热调理气机法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3 g,3次/d。1月后对两组总有效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利湿热调理气机法治疗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清利湿热调理气机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小梅 王凤敏 +2 位作者 张艺凡 李平 卢秉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学转换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血清学转换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 mg空腹口服,每日1次,研究组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临床疗效、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并评价肝功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为25.00%,HBeAg阴转率为28.33%,HBV DNA阴转率为95.00%,均优于对照组的18.33%、20.00%、8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配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能更好地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 HBEAG血清学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益肾解毒汤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及对GDF-15、Wnt-11、LRP-6水平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苑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益肾解毒汤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GDF-15、Wnt-11、LRP-6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108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登记,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益肾解毒汤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GDF-15、Wnt-11、LRP-6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108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登记,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保妇康栓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热利湿益肾解毒汤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0个疗程。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39/54)、90.74%(49/5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降低,治疗组患者GDF-15水平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P<0.05);③治疗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Wnt-11水平与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F-15、Wnt-11及LRP-6指标水平的变化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恶化程度具有相关性,采用清热利湿益肾解毒汤剂治疗后,3个指标的水平均有降低趋势,表明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清热利湿 益肾解毒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志正医案数据挖掘清化湿热法核心用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凤珍 张小平 +4 位作者 刘宗莲 周雪忠 郭宇丹 董聪霞 刘松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232-2235,共4页
本研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信息技术,对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案386例1 282诊次数据库,进行清化湿热法核心用药分析研究。结果:1)显示清化湿热法选方遣药特点;2)揭示常见证加减用药规律;3)发掘"健运脾胃、清化湿热"核心方架构。本研... 本研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信息技术,对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案386例1 282诊次数据库,进行清化湿热法核心用药分析研究。结果:1)显示清化湿热法选方遣药特点;2)揭示常见证加减用药规律;3)发掘"健运脾胃、清化湿热"核心方架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路师治疗湿病的重要学术经验,该信息技术对于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和核心方药发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志正医案 复杂网络分析 清化湿热法 核心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利湿法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占奎 刘岳飞 考希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983,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法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73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口服清痹汤加减,炎琥宁3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d,共14天。口服来氟米特,前3天30mg/d,...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法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73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口服清痹汤加减,炎琥宁3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d,共14天。口服来氟米特,前3天30mg/d,顿服,3天后10mg/d。对照1组:不口服来氟米特,加甲氨蝶呤(MTX)7.5mg周/,以每周2.5mg递增,最终剂量为20mg周/。对照2组:不口服来氟米特外,其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余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2组发生1例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利湿法联合小剂量来氟米特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利湿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祛湿四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9-1141,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脾胃虚弱,湿邪为患,故祛湿是其主要治则。根据湿邪相兼邪气的不同,总结祛湿四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临证运用清热化湿法、温阳祛湿法、苦辛燥湿法、健脾运湿法时,应明确其适应症,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灵活运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为脾胃虚弱,湿邪为患,故祛湿是其主要治则。根据湿邪相兼邪气的不同,总结祛湿四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临证运用清热化湿法、温阳祛湿法、苦辛燥湿法、健脾运湿法时,应明确其适应症,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灵活运用上述四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热化湿 温阳祛湿 苦辛燥湿 健脾运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生肌散合化湿泻热法治疗口腔溃疡5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培祥 黄彦德 谢忠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2,共2页
目的:观察养阴生肌散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养阴生肌散合化湿泻热剂治疗口腔溃疡患者58例(治疗组),并与锡类散作对照(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积分、溃疡数目积分和... 目的:观察养阴生肌散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养阴生肌散合化湿泻热剂治疗口腔溃疡患者58例(治疗组),并与锡类散作对照(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积分、溃疡数目积分和疼痛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生肌散合化湿泻热剂治疗口腔溃疡患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生肌散 化湿泻热法 锡类散 口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博华 秦建辉 +5 位作者 张东萍 陈蕾 路红 刘凤桐 李友山 林冬阳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205-1206,共2页
在临床上将糖尿病足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糖尿病足、非缺血性糖尿病足。非缺血性的占糖尿病足总数的85%左右,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分型 清热解毒利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