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区晴空颠簸的分类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俞飞 王科 +1 位作者 梁爱民 申红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21,共7页
以2005—2008年发生在北京飞行管制区范围内的18例晴空颠簸为样本,在普查颠簸发生时天气形势的基础上,对造成华北地区晴空颠簸的天气形势进行分类,分为高空急流型、高空槽线型、切变线型和高空脊型。并结合卫星云图,归纳总结了每类晴空... 以2005—2008年发生在北京飞行管制区范围内的18例晴空颠簸为样本,在普查颠簸发生时天气形势的基础上,对造成华北地区晴空颠簸的天气形势进行分类,分为高空急流型、高空槽线型、切变线型和高空脊型。并结合卫星云图,归纳总结了每类晴空颠簸的特点和预报着眼点。通过对2006年1月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飞机颠簸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急流区边缘风切变较大及与高空急流相联系的等温线密集区边缘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易产生颠簸。飞机颠簸的发生,是温度平流通过在高空急流附近的等温线密集区边缘所激发出的垂直运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颠簸 大气环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魏鸣 秦学 +1 位作者 王啸华 蒋维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6-744,共9页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波与湍流混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夜间大气的温、压、湿梯度使湍流出现,但湍流未充分混合使梯度维持,并导致折射指数的梯度增加,出现晴空回波;白天升温后湍流的增强使近地层大气充分混合,温、压、湿梯度减弱导致折射指数梯度减小,回波减弱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晴空回波 边界层 折射指数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武汉市空气污染的地面环流形势及其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龙 智协飞 +1 位作者 覃军 胡航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9-826,共8页
利用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法,分析2004—2013年影响武汉地区的主要地面环流型及其特点,并探讨环流型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武汉地区的主要地面环流型有反气旋型(A)、气旋型(C)、偏东风型(E)、高压系统控制的偏东... 利用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法,分析2004—2013年影响武汉地区的主要地面环流型及其特点,并探讨环流型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武汉地区的主要地面环流型有反气旋型(A)、气旋型(C)、偏东风型(E)、高压系统控制的偏东风型(AE)、偏东北风型(NE)及东南风型(SE)。秋、冬季以A、AE、E型为主,春季A、C、E型出现频率最高,夏季则C、E型出现次数最多。空气污染日出现的主要地面环流型有A、AE、E、SE、C及NE型,影响各季节出现污染的主要环流型不同,其中C型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表现为被弱低压控制;而中度及以上污染日的地面环流型主要为A、SE、E及AE型,受高压系统或偏东风影响时,高浓度污染较易出现。环流型对各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环流 Lamb-Jenkinson环流分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晴天边界层的探测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敏仲 魏文寿 +2 位作者 何清 郑伟 胡文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7-584,共8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8和10月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沙漠晴天边界层湍流、大气温度、水平风速风向以及垂直速度的发展演变特征和日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能较好地反映晴空湍流...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8和10月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沙漠晴天边界层湍流、大气温度、水平风速风向以及垂直速度的发展演变特征和日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能较好地反映晴空湍流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能力,可以详细刻画湍流发展旺盛区域的高度、强度及其演变特征;沙漠夏季白天湍流发展剧烈,旺盛区域顶部可达4000 m高度左右。(2)RASS系统对沙漠边界层大气温度的探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其近地边界层温度符合一般的日变化规律,昼夜温差显著,白天高温维持时间长,升温过程相对滞后于近地表气温。(3)风廓线雷达对大气风场的探测结果与地面风速风向一致,沙漠晴天主要受东风和东北风控制,风速较小,平均在2.0~6.0 m·s^(-1)范围变化。(4)沙漠腹地大气垂直速度变化符合静力平衡理论,铅直方向运动很弱,一般在-1.0~1.0 m·s^(-1)范围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晴空 边界层湍流 三维风场 大气虚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晴空回波的大气风温湿结构及双偏振雷达参量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琴 魏鸣 +1 位作者 胡汉峰 ABRO Mohammad Ilyas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6-537,共12页
晴空回波有助于认识大气的风温湿结构,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为探测晴空大气提供了丰富信息。本文以2015年夏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为例,结合探空资料分析大气风温湿结构及晴空回波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晴空大气... 晴空回波有助于认识大气的风温湿结构,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为探测晴空大气提供了丰富信息。本文以2015年夏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为例,结合探空资料分析大气风温湿结构及晴空回波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晴空大气的反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r以及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回波特征。研究表明:大气温、压、湿梯度造成折射指数分布不均以及背景风场引起的湍流增强,均可造成晴空回波,其回波机理为湍流散射;差分反射率因子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在风场及大气湍团干湿特性不同的情况下,晴空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呈现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有益于深入认识大气风温湿结构特征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的影响以及雷达资料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回波 双偏振雷达 湍流散射 大气风 温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昌北机场雾的分类特征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卫 吴俊杰 邹海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5-1265,共11页
利用南昌昌北机场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常规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南昌市9个站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对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南昌昌北机场的76次雾过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昌北机... 利用南昌昌北机场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常规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南昌市9个站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对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南昌昌北机场的76次雾过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昌北机场的雾主要出现在11—5月,多生成于04—10时,消散于06—14时,持续时间多在4 h以内,以雨雾居多,其次是辐射雾,再次是平流辐射雾,而平流雾最少。昌北机场的雾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雾生成前AQI大都有上升趋势,多数为54~100,雨雾时AQI最大,常有轻度到重度污染。雨雾多发于秋、冬、春季的低空暖湿切变线与地面倒槽之间,多在连续小雨或毛毛雨后出现,生成前地面能见度长时间维持低位,生成后波动不大,能见度多为600~800 m。辐射雾多发于深秋至次年初春的弱高压中,常在雨后云层打开后的早间生成,日出后逐渐消散,逆温层底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雾生成前地面湿度递增,生成后能见度多在200~600 m。平流辐射雾多发于早冬和春季的入海高压后部弱暖平流中,生成前地面湿度突增,生成后能见度多在200~700 m。平流雾多发于春、夏季低空切变线以南地面鞍型场中,常在切变线北抬、雨停后出现,能见度多在400~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特征 气象要素 AQI 环流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