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daptive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sensor with flow pattern recognition capability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Pai LI Yang-bo +2 位作者 WANG Mei QIN Xue-bin LIU L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12-622,共11页
The all tradition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sensors have a static structure, which cannot satisfy the intelligent requirements for adaptive optimization to ERT sensors that is subject to flow pattern ch... The all tradition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sensors have a static structure, which cannot satisfy the intelligent requirements for adaptive optimization to ERT sensors that is subject to flow pattern changes during the real-time detection of two-phase flow.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an adaptive ERT sensor with a dynamic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e electrodes of the ERT sensor are arranged in an array structure, the flow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RT sensor design and accordingly an ERT flow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signal sparsity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uses the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ignal to express the sampling voltage of the ERT system as a sparse combination and find its sparse solution to achie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low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he sensor has an intelligent function of adaptively and dynamically adapting the sensor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flow pattern chan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or can automatically identify four typical flow patterns: core flow, bubble flow, laminar flow and circulation flow with recognition rates of 91%, 93%, 90% and 88% respectively. For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the dynamically optimized senso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RT image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adaptive sensor sparse representation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实验智能化升级及教学研究
2
作者 李辉 吕卓然 +3 位作者 符泰然 霍雨佳 许兆峰 陆规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0,共7页
两相流热工参数测量是能源动力学科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实验系统能够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相流基本现象、流型及其演化规律,在流体力学、传热学及多相流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根据两相流实验教学需求,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及数字... 两相流热工参数测量是能源动力学科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实验系统能够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相流基本现象、流型及其演化规律,在流体力学、传热学及多相流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根据两相流实验教学需求,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技术,在原先开发的数字化两相流流型演示实验系统基础上做了智能化升级,采用小波分析和灰度直方图分析两种特征向量提取方法,以及特征向量法及卷积神经网络直接图像识别法这两种智能算法用于识别两相流流型,拓展了实验台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该文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流型识别方法,也为目前两相流含气率测量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识别 含气率 人工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抗性机器学习的网络欺骗攻击模式辨识研究
3
作者 杨鹏 郭思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0,共5页
为精准、自动辨识网络欺骗攻击模式,提升网络传输安全性,提出基于对抗性机器学习的网络欺骗攻击模式辨识方法。该方法提取可描述网络流量的行为模式、分布状况以及流量间相互关系的网络流表特征集,将其输入生成对抗网络中进行训练,构建... 为精准、自动辨识网络欺骗攻击模式,提升网络传输安全性,提出基于对抗性机器学习的网络欺骗攻击模式辨识方法。该方法提取可描述网络流量的行为模式、分布状况以及流量间相互关系的网络流表特征集,将其输入生成对抗网络中进行训练,构建网络欺骗攻击模式辨识模型;生成器在损失函数的指导下生成接近真实样本的数据集,再将其输入判别器中;判别器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将各个判别器的输出结果进行整合后获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判断依据,结合权重矩阵对该结果进行投票,输出网络欺骗攻击模式辨识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可靠提取网络流表特征,各个网络欺骗攻击类别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结果均在0.014 0以下,最小结果仅为0.005 8,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性机器学习 网络欺骗 攻击模式辨识 生成器 判别器 网络流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信号排列熵的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分析与流型识别
4
作者 李奥 张立峰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3-69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信号排列熵的垂直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使用数字化电阻层析成像系统采集垂直管道气液两相流实验数据,计算每个电阻层析成像(ERT)电极测量值的幅值增量序列,提取每个幅值增量序列的图信号排列熵,并分析各个流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信号排列熵的垂直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使用数字化电阻层析成像系统采集垂直管道气液两相流实验数据,计算每个电阻层析成像(ERT)电极测量值的幅值增量序列,提取每个幅值增量序列的图信号排列熵,并分析各个流型的流动特性,将提取的图信号排列熵作为特征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NN)以识别流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泡状流、泡状-段塞流、段塞流,平均正确辨识率可达9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量 气液两相流 电阻层析成像 图信号排列熵 流型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超声识别方法
5
作者 苏茜 白凡 +1 位作者 刘振兴 刘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6-1793,共8页
气液两相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石油开采与运输、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针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问题,基于有限元多物理耦合仿真技术,建立典型气液两相全稳态流型的二维几何剖分仿真模型。设计双发四收的超声换能器收发方式以及三时... 气液两相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石油开采与运输、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针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问题,基于有限元多物理耦合仿真技术,建立典型气液两相全稳态流型的二维几何剖分仿真模型。设计双发四收的超声换能器收发方式以及三时段组合采样的采样模式对气液两相流全流型进行测试,结合超声波在气液流体中的传播机理对声压信号进行特征映射,并作为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分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实现对气液两相流分层流、泡状流、环状流和塞流4种流型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超声机理对分层流和塞流两类流型进行细分,即区分平滑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和塞状流、段塞流流型,从而实现对气液两相流全流型分类。超声传播机理特征与时域特征分类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搭建的基于超声的多接收分布式超声测试系统能提取更具流型识别性的超声机理特征参数,相较于时频特征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气液两相流分层流、泡状流、环状流和塞流总体识别率为98.5%,其中平滑分层流和波状分层流最高识别率为96.15%,气液塞状流和气液段塞流最高识别率为9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测试 有限元仿真 气液两相流 极限梯度提升树 流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和时间序列模型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6
作者 孙立军 胡雨龙 +2 位作者 张佳伟 杨子涵 杨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3-692,共10页
气液两相流工况,因为存在多种流型,导致科氏流量计的测量误差修正效果不佳.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流型识别方法,识别科氏流量计入口水平管内的流型.针对DN10管径、量程0~1000kg/h的科氏流量计,在液相质量流量200~900 kg/h,体积含... 气液两相流工况,因为存在多种流型,导致科氏流量计的测量误差修正效果不佳.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流型识别方法,识别科氏流量计入口水平管内的流型.针对DN10管径、量程0~1000kg/h的科氏流量计,在液相质量流量200~900 kg/h,体积含气率0~30%的两相流工况进行实验.在选择的工况点,用高清摄像机,按照1 s间隔连续拍摄流型图像;并对每个工况点的图像数据进行滑窗处理,构建时间序列数据集.利用灰度直方图、几何不变矩、灰度共生矩阵和Tamura纹理特征等,多种图像特征提取方法提取特征.将多种图像特征组合使用,并利用排列重要性,对特征组进行特征工程.将得到的优化特征组,作为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数据集输入,对流型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短迭代内就可达到95%以上的准确率,最终准确率达99%,与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传统识别算法相比,对各流型识别的准确率都有一定提升.并通过互斥流量点图像数据集的泛化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证明所提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流量范围内的多种流型进行准确识别,对流型识别中错误的流量点进行分析,给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为气液两相流测量工况的科氏流量计误差修正提供了有效的流型识别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误差修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测量 流型识别 图像分类 长短时记忆(LSTM)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水三相流多模式超声测试信号分析与流型辨识
7
作者 史雪薇 谭超 董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4-1848,共15页
针对水平管道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准确辨识问题,提出一种脉冲波/连续波超声组合式测试手段与多域特征提取方案。研究中,首先利用单晶的脉冲波超声传感器与双晶的连续波超声传感器对水平管道油气水三相流开展动态实验测试,同步获取流动过... 针对水平管道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准确辨识问题,提出一种脉冲波/连续波超声组合式测试手段与多域特征提取方案。研究中,首先利用单晶的脉冲波超声传感器与双晶的连续波超声传感器对水平管道油气水三相流开展动态实验测试,同步获取流动过程中的回波强度数据与多普勒频移数据。通过分析测试数据在不同流型下的响应特性,揭示了油气水三相流不同流型的流动特点,并从回波强度剖面中峰值所在管道径向位置的概率分布、平均流速波动时间序列与多普勒频移的频率分解中提取了相关特征,量化了相界面的空间域分布特性与流速的时域、频域波动特性。最终,利用所提取的多域特征向量搭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分类器,实现了水平管道中8种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准确识别,平均识别率达96.6%。所提方法为复杂工业多相流的流型辨识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非侵入性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三相流 流速 界面 测量 流型识别 仪器仪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扩散式测量技术助力气液多相流监测
8
作者 郭伟 刘传平 +1 位作者 童莉葛 王立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1785,共5页
气液多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动力、冶金等诸多工业领域,其流型的在线识别和流量的在线不分离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气相、液相的热物性不同,在外加热源条件下气液多相流的组分变化会使管壁产生对应的温度响应,本文介绍... 气液多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动力、冶金等诸多工业领域,其流型的在线识别和流量的在线不分离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气相、液相的热物性不同,在外加热源条件下气液多相流的组分变化会使管壁产生对应的温度响应,本文介绍了本文作者课题组基于此现象提出的一种由管壁温度波动间接反演气液多相流流型和各相流量的热扩散式测量法,并已在实验室内完整验证。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多相流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无辐射、低成本、实时在线、无外加阻力等优点,助力工业过程气液多相流的在线监测与智慧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多相流 非接触测量 热扩散 流型识别 流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 Methodology for Taxonomy and Knowledge Base Design
9
作者 Paul P. Wang & Fuji Lai(Fuzzy Logic Research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uke University, Box 90291, Durham, North Carolina 27708-0291)email: { ppw@ee.duke.edu & flai @acpub.duke.edu } .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6年第2期1-23,共23页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dealing with washer and nut taxonomy and knowledge base design, making the use of fuzzy methodology. In particular, the theory of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s, similarity matri...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dealing with washer and nut taxonomy and knowledge base design, making the use of fuzzy methodology. In particular, the theory of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s, similarity matrices, and the operation of fuzzy inference play important roles.A realistic set of 25 washers and nuts are employed to conduct extensive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The investigation includes a complete demonstration of engineering desig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feasibility study are very encouraging indeed because they represent the lower bound with respect to performance, namely correctrecognition rate, of what fuzzy methodology can do. This lower bound shows high recognition rate even with noisy input patterns, robustness in terms of noise tolerance, and simplicity in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Possible future works are suggested in the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ture extra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Fuzzy set theory TAXONOMY Fuzzy similarity matrix Industrial washer and nut classification Knowledge base design Database transformation Cognitive science Industrial part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传感器的CO_(2)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采鹰 闫勇 张文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48,共4页
为了实现碳捕捉与封存(CCS)管道内CO_(2)流量的精确测量,需要对CO_(2)的流型进行辨识。基于递归定量分析和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建立了CO_(2)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识别模型。提出利用小波变换在多尺度下分析CO_(2)气液两相流电容信号递... 为了实现碳捕捉与封存(CCS)管道内CO_(2)流量的精确测量,需要对CO_(2)的流型进行辨识。基于递归定量分析和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建立了CO_(2)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识别模型。提出利用小波变换在多尺度下分析CO_(2)气液两相流电容信号递归图结构特性的方法,对各个尺度下的递归图分别进行定量分析,提取出不同流型下CO_(2)流动的电容传感器递归特征参数。采用FCM算法,对特征参数进行流型聚类,完成了对CO_(2)气液两相流的分层流、气泡流和雾状流3种流型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型识别 电容传感器 递归图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熵分析的CO_(2) 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11
作者 张文彪 王港华 +1 位作者 邵丁 章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4-1030,共7页
利用四电极对壁式电容传感器中对流型变化最敏感的一组极板对,获取CO_(2)气液两相流不同流型的电容时间序列,并采用多尺度熵算法进行分析。依据多尺度熵曲线的3个特征:前端多尺度熵率、中段多尺度熵率和末端多尺度熵截距,对不同气液两... 利用四电极对壁式电容传感器中对流型变化最敏感的一组极板对,获取CO_(2)气液两相流不同流型的电容时间序列,并采用多尺度熵算法进行分析。依据多尺度熵曲线的3个特征:前端多尺度熵率、中段多尺度熵率和末端多尺度熵截距,对不同气液两相流工况进行流型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高速摄像机获得的两相流照片判断的流型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通过电容时间序列多尺度熵曲线能够充分展示两相流动的动力学特征,使用多尺度熵曲线的3个特征进行流型识别,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分层流、段塞流、泡状流和混状流4种流型,识别准确率优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二氧化碳 碳捕集与封存 电容传感器 多尺度熵 流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DBN-ELM的管道流型辨识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武选 任鹏辉 +3 位作者 刘子煜 申昱瞳 李明桥 秦学斌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是一种基于电容敏感场的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传感器测量所需电容数据,实现充填管道流型检测,从而满足管道流型可控性。传统ECT流型辨识方法识别速率较低、运算较为复杂...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是一种基于电容敏感场的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传感器测量所需电容数据,实现充填管道流型检测,从而满足管道流型可控性。传统ECT流型辨识方法识别速率较低、运算较为复杂,成像结果也存在误差。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Deep Belief Networks-Extreme Learning Machine,DBN-ELM)的流型识别算法,电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电容数据并制作相应数据集,经过DBN网络提取电容数据特征,在DBN网络顶层添加ELM完成对抽象电容流型数据的辨识;DBN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影响着整个模型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引入PSO优化算法首先计算出每层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的最优神经元个数。与其他流型辨识算法相比,所需时间短,成像效果较好,对加快工业智能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充填管道 流型辨识 PSO 视觉检测 重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地-平原型城市土地利用冲突区分级识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3 位作者 南昊 雷雅茹 董清榕 姚龙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0-137,149,共9页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叠合分析识别冲突区,并据此制定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长安区共识别生态源地79处(总面积867.57 km^(2)),潜在生态廊道178条(总长258.59 km);2)土地利用冲突类型被细分为12类,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前区域以及主要流域中下游;3)根据冲突区分级结果,划定不同级别的冲突管控区,即一级管控区(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源地等冲突)、二级管控区(与中安全缓冲区冲突)、三级管控区(与高安全缓冲区冲突)并制定相应级别的管控策略。因此,本研究在提升冲突区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土地利用冲突发生,这种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管控实施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平原型城市 土地利用冲突区 分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形电导传感器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与过程参数测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雪薇 谭超 董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648,共12页
针对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提出一种仅采用单模态电导传感器实现流型准确辨识和流速、含率准确测量的综合性测试方法。首先,采用由6个电极环组成的电导传感器在线获取不同流动状态下含率和速度的相关信息。其次,在信号波动分析基础上,揭... 针对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提出一种仅采用单模态电导传感器实现流型准确辨识和流速、含率准确测量的综合性测试方法。首先,采用由6个电极环组成的电导传感器在线获取不同流动状态下含率和速度的相关信息。其次,在信号波动分析基础上,揭示了不同流型下的流动特性,进而提取了量纲为1电压序列的均值和方差及互相关速度作为流型表征的特征向量;采用适用于小样本的支持向量机方法,以“一对一”策略构建了15个以径向基为核函数的二分类器用于分层流、波状流、泡状流、塞状流、弹状流和环状流的划分,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实现了6种流型的准确识别,平均识别率为93.1%。最后,在流型划分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利用量纲为1电压和互相关速度获取不同流型下分相含率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模型,并与入口参考含率和参考流速进行了对比。动态实验表明,含水率和含气率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56%和2.73%,平均流速的均方根误差为0.69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仪器仪表 流速 含率 测量 流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装置立管内下行催化剂的压力特性分析
15
作者 王云池 苟荣恒 +2 位作者 彭威 王飞 贺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8,共5页
针对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再生立管存在催化剂输送不畅,导致催化剂循环量不稳定、双烯收率和产品分布变差的问题,通过测量再生立管不同位置的动态压力和静态压力,分析立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流态和压力特性,探讨催化剂输送不畅的原因。结果... 针对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再生立管存在催化剂输送不畅,导致催化剂循环量不稳定、双烯收率和产品分布变差的问题,通过测量再生立管不同位置的动态压力和静态压力,分析立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流态和压力特性,探讨催化剂输送不畅的原因。结果表明:再生立管内催化剂循环量较低是催化剂脱气较快的主要原因;再生立管内的催化剂流态包括斜管部分的分层流、垂直管顶部的稀相流和下部的密相流;不同流态具有不同的压力特性,可以作为流态识别的依据。另外,对立管内的气固线速进行了计算,气泡运行方向与流态分析结果相一致,可以作为装置进行操作调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立管 再生催化剂 压力特性 流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 被引量:36
16
作者 周春娟 庄东红 +3 位作者 郭守军 朱慧 马瑞君 吴清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9-616,共8页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和香型名称未定的锯朵仔、贡香共7个类型。不同香型凤凰单丛成品茶之间的香型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香气组分及香型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凤凰单丛茶的自然杂交变异及其加工工艺有关。通过分析同一香型不同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可以发现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之间既存在共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又具有个性组分的差异,比如:芝兰香型凤凰单丛茶的异丁香酚,黄栀香型的α–杜松醇,蜜兰香的榧烯醇、β–紫罗酮、石竹烯以及锯朵仔单丛的4–萜烯醇和贡香单丛的氨茴酸甲酯等,这些成分可能是所对应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可作为凤凰单丛成品茶香型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香型 SDE-GC/MS 分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32
17
作者 施丽莲 蔡晋辉 周泽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28-1131,共4页
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准确识别流型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速电荷耦合器件(CCD)获取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后,提取二值化图像中气泡的面积、宽度、高度和中心坐标,结合模糊推理方法对流动图像进行流型识别.实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准确识别流型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速电荷耦合器件(CCD)获取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图像,经过图像处理后,提取二值化图像中气泡的面积、宽度、高度和中心坐标,结合模糊推理方法对流动图像进行流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有效地识别水平管道内的多种基本流型,识别准确率分别为:气泡流93.3%,塞状流85.3%,分层流97.3%,弹状流98.6%,雾环状流92.7%,识别图像速度约为22帧/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流型识别 图像处理 模糊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乳腺癌诊断模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琼荪 何离庆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2,共3页
针对具体的乳腺癌诊断分类问题 ,研究了多层径向基函数 (RBP)网络的分类机理和初始化优化参数 ,采用动量法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两种策略方法 ,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 (RBF)神经网络的乳腺癌两种诊断模型。讨论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 针对具体的乳腺癌诊断分类问题 ,研究了多层径向基函数 (RBP)网络的分类机理和初始化优化参数 ,采用动量法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两种策略方法 ,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 (RBF)神经网络的乳腺癌两种诊断模型。讨论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分类机理 ,同时对数据作了预处理。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并行处理能力和容错能力。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RBF网络模型性能稳定 ,训练时间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分类机理 癌症诊断 识别 乳腺癌 多层径向基函数网络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BP神经网络在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周云龙 孙斌 陆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采用统计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平管内空气 水两相流的压差波动信号进行分析 ,得到了压差均值、标准差、偏斜度、能量份额、盒维数、关联维数和Hurst指数 7个参数 ,并将上述参数作为流型的特征向量输入自适应学习率的改进BP... 采用统计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平管内空气 水两相流的压差波动信号进行分析 ,得到了压差均值、标准差、偏斜度、能量份额、盒维数、关联维数和Hurst指数 7个参数 ,并将上述参数作为流型的特征向量输入自适应学习率的改进BP神经网络 ,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 ,网络可以实现对未知流型的客观识别 .仿真结果表明 :统计参数与分形参数相结合得到的流型特征向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各流型之间的差异 ,网络识别率高达 93% ,并且改进后的BP网络具有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极小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型识别 分形参数 统计参数 B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59
20
作者 谭超 董峰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3-1932,共10页
多相流是现代流程工业及其相关科研领域内常见的控制与研究对象,对其过程参数的检测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工业过程中的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问题,介绍了多相流的特点及其过程参数,并分类介绍了多相流过程参... 多相流是现代流程工业及其相关科研领域内常见的控制与研究对象,对其过程参数的检测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工业过程中的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问题,介绍了多相流的特点及其过程参数,并分类介绍了多相流过程参数检测方法,重点讨论了检测的难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更好地解决复杂工业过程多参数检测问题提供方法基础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过程参数 检测技术 多相流 流型识别 流量测量 含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