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湖清趣图》看南宋园林中的勾连搭屋顶 被引量:1
1
作者 晋亚日 沈实现 《园林》 2024年第5期80-90,共11页
收藏于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西湖清趣图》再现了南宋西湖边情景样貌,图中出现了大量的勾连搭屋顶建筑,建筑体量庞大,屋顶造型独特。为探究画中建筑虚实,复原想象南宋西湖园林真实样貌,从南宋园林概况着手,深入解读《西湖清趣图》,对画... 收藏于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西湖清趣图》再现了南宋西湖边情景样貌,图中出现了大量的勾连搭屋顶建筑,建筑体量庞大,屋顶造型独特。为探究画中建筑虚实,复原想象南宋西湖园林真实样貌,从南宋园林概况着手,深入解读《西湖清趣图》,对画中勾连搭屋顶做了系统的研究与统计;通过平面转译,剖析宋画中近似屋顶建筑平面构成,推演此类屋顶形成与演变;比对历代画作中屋顶形象,进一步推测其产生年代;最后于实景照片、现存实例中查找,还原历史中勾连搭屋顶建筑的真实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清趣图》 勾连搭 屋顶样式 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颂之音”与“讽谕之鸣”:论礼乐复兴视域下的宋初文学
2
作者 罗超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的礼仪书写,但若将之置于宋初礼乐复兴视域下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则于某些赋颂中可观觇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迹象,且雅颂主旋律中讽喻之声的鸣起,又宣示了宋初文人对唐人风雅观的进一步开拓。这些被程式化书写遮蔽的内容,实质是政治与文学的合奏交响,二者间表里经纬的错综关系及由此生成的强力互动,正体现出此间特殊的文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宋代 雅颂 文学风气 儒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学学官“作新斯文”职责与北宋太学文风变革
3
作者 王朋飞 马自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3,共10页
北宋太学学官是太学制度和文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太学规模扩大、学规完善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为太学文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任命制诰中太学学官被朝廷委以“作新斯文”之责,他们自觉履行这一职责并肩负起了改造太学文风的... 北宋太学学官是太学制度和文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太学规模扩大、学规完善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为太学文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任命制诰中太学学官被朝廷委以“作新斯文”之责,他们自觉履行这一职责并肩负起了改造太学文风的重任。这主要表现在庆历间石介等极力排抑西昆浮靡之风、引导太学文风走向“太学体”的险怪,以及熙宁后慕容彦逢、葛胜仲、曾几、陈与义等为振作卑弱文风所作的努力。太学学官“作新斯文”之举是北宋文风改革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学学官 “作新斯文” 太学文风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杭州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园林遗址考 被引量:13
4
作者 鲍沁星 张敏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2-75,共4页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园林之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宋代园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除遗址考古报告发表之外,其并未引起古典园林史研究者的注意。在此,笔者以遗址考古报告为基础,通过追溯宋代文献典籍、考证和调研,对这座南宋皇室宅院园林的性质、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 造园 假山 方池 古典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被引量:14
5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会成为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元代 文章学 古文评点 文法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汉赋的经典化过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0,共7页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去经典化"的文学思潮,但主流还是肯定汉赋的功绩,对汉赋的发展、价值、作家作品、创作手法等方面予以评价。这种肯定对于汉赋经典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宋时期对于汉赋的注释、选辑、摘引等,也是经典化的途径之一,为明清时期大规模的汉赋文献整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唐宋文学 文学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追古雅 学承汉风——从《鹤山集》异文看魏了翁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波 郭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现存魏了翁文集之宋开庆元年成都刻本与四库全书本存在大量异文,这主要缘于四库本的妄改,大致可分为不谙古语、不明通假、不知古今、不懂引申、不辨字形、不晓通用、形近臆改等几种类型。这些异文不仅见出了二本的优劣,更重要的是,结合... 现存魏了翁文集之宋开庆元年成都刻本与四库全书本存在大量异文,这主要缘于四库本的妄改,大致可分为不谙古语、不明通假、不知古今、不懂引申、不辨字形、不晓通用、形近臆改等几种类型。这些异文不仅见出了二本的优劣,更重要的是,结合魏了翁整个思想学术体系加以考察,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魏了翁"强烈的复古倾向"以及"深厚的汉学功底"两大学术特色。魏了翁对小学的精深研究和造诣,在两宋学者中罕有其伦,他应是宋代理学中汉学一派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了翁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宋代汉学 巴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佛教绘画《写经罗汉图》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邵晓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6,共8页
罗汉画在宋代佛教绘画中具有重要地位,《写经罗汉图》以写经罗汉为题材,立意不凡,画风严谨,技艺上乘,内容丰富,可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相关的家具(如案、屏风)、建筑(如斗栱、瓦当)与执笔法以及画风画法带来帮助。通过分析宋代罗汉画在全... 罗汉画在宋代佛教绘画中具有重要地位,《写经罗汉图》以写经罗汉为题材,立意不凡,画风严谨,技艺上乘,内容丰富,可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相关的家具(如案、屏风)、建筑(如斗栱、瓦当)与执笔法以及画风画法带来帮助。通过分析宋代罗汉画在全世界的收藏状况,南宋罗汉画获得杰出成就的背景以及此画与光孝寺旧藏的问题,提出它不仅是南宋画家的作品,还显示了宋代罗汉画的一流艺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宋代佛教绘画 艺术作品 《写经罗汉图》 南宋 家具 画风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南唐范式”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兆鹏 胡玉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抒情范式 南唐 李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东野语》中的纺织考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强 李斌 曹孟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6,共7页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成为宫廷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曾盛极一时;《齐东野语》中"作文自出机杼难"之"杼"应该指筘较宜,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梭子或梭子与筘的混合;《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中的书画装潢部件中的织物类型和品种可为鉴赏古代书画作品真伪的依据,且南宋书画装潢各部件较前、后代其所指不同,需要认真区分;《齐东野语》中关于"轻容、方空"的记载成为研究古代这两种织物较详细的文献,不可忽视;关于绢纸的述说极具训诂价值,为提示纸与纺织之间联系提供了语言依据;《齐东野语》对于火浣布即石棉的研究成为不刊之论;《齐东野语·淳绍岁币》对两宋岁币的记载成为古今岁币(或贡币、赐币)换和平此种言论的有力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东野语 灯笼锦 机杼 绍兴御府书画式 火浣布 南宋岁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时期的三首道教经韵 被引量:1
11
作者 蒲亨强 陈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当代道乐经韵大多来源甚古,但至今仍不明其历史源流之详情。本文运用文献稽考和古今互证之法,择要分析南宋产生的经韵曲目在当代运用的现状特点,进而分析其产生年代和发展演变的轨迹,籍以弄清现存道乐保存传统的程度及其历史价值,为推... 当代道乐经韵大多来源甚古,但至今仍不明其历史源流之详情。本文运用文献稽考和古今互证之法,择要分析南宋产生的经韵曲目在当代运用的现状特点,进而分析其产生年代和发展演变的轨迹,籍以弄清现存道乐保存传统的程度及其历史价值,为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道教 经韵 宗教艺术 南宋 破狱 倒卷帘 召请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二是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是非评议九百多年的变迁过程,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理学 唯物史观 南宋 元明清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文化、文学观与散文风格 被引量:2
13
作者 阮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92,共6页
南朝承续东晋文化而有所发展 ,在世人好清谈的风气之下 ,儒、释、道三教各有所重 ,既相争斗又相融合 ,构成当时社会的主导文化形态。在它们的作用之下 ,孕育了文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观念。“原道”的文学观没有造成文风的一律 ,它所... 南朝承续东晋文化而有所发展 ,在世人好清谈的风气之下 ,儒、释、道三教各有所重 ,既相争斗又相融合 ,构成当时社会的主导文化形态。在它们的作用之下 ,孕育了文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观念。“原道”的文学观没有造成文风的一律 ,它所推重的文学现实性与重性情、尚变化的文学追求结合在一起 ,影响了南朝散文的多重风格 ,并导致文风在“性情”贯穿中的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文化 文学观 散文 艺术风格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荣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7,共6页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妙好词》 词学思想 南宋体词 选词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卫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2,69,共3页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期,其中又以南宋官窑青瓷最具风神。文章以出土实物、传世品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官窑的缘起,探讨了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分析了南宋官窑青瓷艺术风格的成因。
关键词 南宋 官窑 青瓷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宋院体山水画的诗意内蕴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138,106,160,161,共11页
诗画融合是中国古代绘画传统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成就。画史上论述诗画融合,一般都聚焦于文人画传统,将诗书画印合一视为文人画的典型特征。南宋院体山水画在古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已有研究大多从绘画技法上对之加以认可,而无关乎"... 诗画融合是中国古代绘画传统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成就。画史上论述诗画融合,一般都聚焦于文人画传统,将诗书画印合一视为文人画的典型特征。南宋院体山水画在古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已有研究大多从绘画技法上对之加以认可,而无关乎"诗画融合""诗画一律"等相关于诗意内蕴这一中国绘画艺术传统最为推崇的艺术风格与内在精神特质层面。深入南宋院体山水画发展历程,可见大量蕴含浓郁诗意的作品,体现出融于构图、笔墨等形式语言本质层面的诗画融合境界,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中国古典绘画艺术民族特征的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院体山水画 诗画融合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调三分与词学转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水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152,192,共6页
词调"三分法"的出现,在明清词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词学由音乐谱时代进入到格律谱时代,改变了明代以后词选与词谱编刻的体例及其发展方向。"三分法"自从提出以来,成为明清时期最为常用的词学批评... 词调"三分法"的出现,在明清词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词学由音乐谱时代进入到格律谱时代,改变了明代以后词选与词谱编刻的体例及其发展方向。"三分法"自从提出以来,成为明清时期最为常用的词学批评话语,既表现在对词的体性问题的探讨上,也体现在清初不同词派对于词学主张的阐扬和词史观念的表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三分 词学转型 格律谱 体性辨析 南北宋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对“诚斋体”之“自然”特质的深层阐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海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以江西派为代表的宋诗着力表现人文意象和主观世界,改变了唐诗的审美范式。南宋杨万里则把诗笔重新转向自然,并重视在创作中保持和表现性灵本真;他摒弃写作成法、惯用语言及传统意象固有内涵,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直接印象,... 以江西派为代表的宋诗着力表现人文意象和主观世界,改变了唐诗的审美范式。南宋杨万里则把诗笔重新转向自然,并重视在创作中保持和表现性灵本真;他摒弃写作成法、惯用语言及传统意象固有内涵,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直接印象,描画和传递各种未经人道、难以言传的新鲜情景与趣味。"诚斋体"打破成法的自由创作精神引领了南宋中后期的诗歌新变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江西诗派 杨万里 诚斋体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古文运动者对北宋古文运动的反思与超越——以叶适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70,192,共7页
传统的观点以为唐宋古文运动完成于苏轼之手,这种看法是一个误解。苏轼解构了古文运动,南宋朱熹、吕祖谦、叶适在对唐宋八大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深刻的命题,掀起了新一轮的南宋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明清古文运动。叶... 传统的观点以为唐宋古文运动完成于苏轼之手,这种看法是一个误解。苏轼解构了古文运动,南宋朱熹、吕祖谦、叶适在对唐宋八大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深刻的命题,掀起了新一轮的南宋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明清古文运动。叶适对古文提出了义味和典雅的高要求,将唐宋古文运动思想推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古文运动 义味说 典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藏南宋遗民诗人严子安“和唐诗”辑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查屏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49,285,共14页
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万里集九《晓风集》抄卷,参照内阁文库本《三体幻云抄》,可辑得严子安"和《三体唐诗》绝句"一百六十一首,比照相关文献可考知严子安可能是南宋遗民诗人,其身份近似汪元量。他以和唐诗的方式表达了亡国之痛... 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万里集九《晓风集》抄卷,参照内阁文库本《三体幻云抄》,可辑得严子安"和《三体唐诗》绝句"一百六十一首,比照相关文献可考知严子安可能是南宋遗民诗人,其身份近似汪元量。他以和唐诗的方式表达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这些诗在传世文献中多已散佚,长期不为人知。从新辑出的诗作看,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各类"三体唐诗"抄卷的文献价值值得关注。自宋以来就有"和唐"之事,但和写整部唐诗选本是《三体唐诗》一书流传之后的事。这既证明《三体唐诗》一书影响甚大,也反映出"和唐""拟唐"在元已成一时风气。这是当时习诗者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解诗方式与抒情方式。这一风气推动了以选本为中心的唐诗经典系列的形成,强化了人们关于唐诗的经典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唐佚诗 南宋遗民诗人 和唐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