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游离氨基酸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鹏鹏 温丽敏 +7 位作者 吕经秀 卞欢 诸永志 王道营 耿志明 徐为民 张凤翔 姚田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84-291,共8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肉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的综合品质差异,以江苏兴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大类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尾肉为研究对象,测定FAA并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肉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的综合品质差异,以江苏兴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大类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尾肉为研究对象,测定FAA并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分析各氨基酸在克氏原螯虾肉中的呈味特性,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定克氏原螯虾肉的FAA品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肉中均含有17种FAAs,总量在21.80~27.11 mg/g之间。精氨酸(Arg)在所有克氏原螯虾肉中均为含量最高的FAA,远高于其他氨基酸,占总FAA含量的55.64%~67.76%,其对虾肉呈味贡献也最大。此外,还有丙氨酸(Ala)和组氨酸(His)在所有克氏原螯虾肉中的TAV都大于1,对呈味有贡献。谷氨酸(Glu)作为鲜味最强的氨基酸,只在稻虾一稻两虾模式(RC2)的克氏原螯虾肉中TAV大于1。17种氨基酸利用PCA提取到3个PC,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937%,可以代表氨基酸的综合信息。根据综合分析,排名最高的是一稻两虾养殖模式RC2,排名最低的是虾蟹混养模式CC1。聚类分析将所采集的克氏原螯虾虾肉分为3类,该结果与PCA的结果相似,表明稻虾模式养殖的克氏原螯虾肉的FAA综合品质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游离氨基酸 呈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毛阿敏 魏克强 +3 位作者 赵辉 刘婉莎 刘娥娥 吕虹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9-696,共8页
为研究水体中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本实验室测得高效氯氰菊酯致克氏原螯虾的96hLC50为0.2μg·L-1的基础上,将克氏原螯虾分别暴露于0、0.005、0.01、0.02、0.04μg·L-1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 为研究水体中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本实验室测得高效氯氰菊酯致克氏原螯虾的96hLC50为0.2μg·L-1的基础上,将克氏原螯虾分别暴露于0、0.005、0.01、0.02、0.04μg·L-1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中,在24、48、72h和96h后分别测定其鳃、肝胰腺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染毒96h期间各组织中的SOD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肝胰腺中的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而鳃和血清中的CAT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则一直高于对照组,随着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染毒96h后,0.04μg·L-1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肝胰腺、鳃和血清中的SOD活性分别下降了28.3%、44.1%和27.2%,CAT活性分别下降了38.1%、39.4%和12.3%,而MDA含量分别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了0.72、1.09倍和0.46倍。研究结果提示,高效氯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克氏原螯虾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戈辉 黄琪 +7 位作者 胡传峰 谌玲薇 吴文锦 熊光权 于巍 乔宇 涂子仪 汪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出相对滋味贡献较大的组分。结果表明:虾壳粉添加量为0%和20%时,发酵时间对虾酱中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s)含量影响不大。虾壳粉添加量为20%时,虾酱鲜味更加明显。当虾壳粉添加量为40%时,TFAAs含量变化集中在发酵前期,TFAAs含量显著下降,对虾酱的苦味抑制更加显著。呈味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40%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呈鲜味和酸味具有促进作用。利用RTAV、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影响滋味的潜在差异化合物,Ile、GMP、Ala、Val、Leu、IMP、Glu、Asp、Cys、His等呈味物质对虾酱滋味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结合感官分析,总体来看,不同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以为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的滋味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虾壳粉 虾酱 滋味特性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形态与转录组的影响
4
作者 包志明 邹永烽 +4 位作者 曹攀辉 张嘉媛 徐宇 许志强 郭慧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造成了明显损伤,且随着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损伤加剧。与对照组(26℃)相比,在32℃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2 462和4 619个差异基因;在37℃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1 825和7 298个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在内质网蛋白加工、代谢途径等通路中显著富集,其中在同一胁迫时间内胁迫温度从32℃升至37℃时,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富集频率升高,表明其在应对高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GO功能注释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折叠等相关过程中显著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高温胁迫 转录组学 肠道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肝胰腺的蛋白质氧化损伤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魏克强 庞胜喜 +1 位作者 赵辉 宋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0-1315,共6页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潜在的水质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为研究水体中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u2+对其肝胰腺组织的蛋白质氧化损伤作用,在测得Cu2+致克氏原螯虾96 hLC50为30 mg·L-1后,将螯虾分别暴露于0、0.5、1.0、3.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潜在的水质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为研究水体中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u2+对其肝胰腺组织的蛋白质氧化损伤作用,在测得Cu2+致克氏原螯虾96 hLC50为30 mg·L-1后,将螯虾分别暴露于0、0.5、1.0、3.0、5.0、10.0 mg·L-1的Cu2+溶液中,并在暴露24、48、72、96 h后测定各处理组肝胰腺组织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蛋白质羰基(PCO)含量以及DNA-蛋白质交联(DPC)系数。结果表明,在暴露24h时,随着Cu2+浓度的升高,ROS、T-AOC和GSH-PX水平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为先上升后下降,PCO含量和DPC系数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暴露48、72、96 h后,ROS、T-AOC、PCO水平和DPC系数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GSH-PX活性在染毒96 h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而下降。PCO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提示,肝胰腺的蛋白质氧化损伤可能是重金属Cu2+致克氏原螯虾毒性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Cu^2+) 克氏原螯虾 肝胰腺 蛋白质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穆红城 成永旭 +4 位作者 徐旭 孙梦芹 李京昊 李娅 李嘉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面浓度规律为CK>D1>D2>D3。CK组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4.36 mg·m^(-2)·h^(-1)和0.19 mg·m^(-2)·h^(-1),D1、D2和D3处理CH_(4)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9.0%、19.0%和27.4%,N_(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13.4%、21.6%和27.2%。CK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10.14 tCO_(2)e·hm^(-2),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剖面气体、总氮、地温、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环境因子会受到小龙虾密度的调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与GWP的关联度。D1、D2和D3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3.65%、69.26%和67.4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虾净产值最高的是D2组为3.15×10^(4)元·hm^(-2),显著高于D1组和D3组(P<0.05)。不同养殖密度组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为D2<D1≈D3(P<0.05)。研究表明,田块淹水情况下引入小龙虾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随小龙虾放养密度增加而升高,但从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来看,小龙虾放养密度为6.5尾·m^(-2)时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规格,同时具有较低的GWP和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前虾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娟 魏克强 赵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70,共6页
重金属铜是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严重影响甲壳动物的免疫机能。以淡水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实验对象,以亚致死浓度(1.0、3.0、5.0、10.0 mg·L^(-1),96-h LC50=22.14 mg·L^(-1))的Cu^(2+)为胁迫因子,采用静态水... 重金属铜是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严重影响甲壳动物的免疫机能。以淡水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实验对象,以亚致死浓度(1.0、3.0、5.0、10.0 mg·L^(-1),96-h LC50=22.14 mg·L^(-1))的Cu^(2+)为胁迫因子,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通过分析血细胞内酚氧化酶原(pro PO)、丝氨酸蛋白酶(SP)以及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O)、血蓝蛋白(Hc)和血细胞数(THC)的水平,探讨了Cu^(2+)胁迫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pro PO-A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染毒的对照组相比,Cu^(2+)显著抑制proPO、PO的活性以及THC、Hc的含量(P<0.05);但仅在10.0 mg·L^(-1)Cu^(2+)浓度下,SP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提示,水体Cu^(2+)对螯虾具有免疫毒性效应,氧化应激导致的血细胞数、血蓝蛋白含量、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抑制可能是影响pro PO-AS活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血蓝蛋白 酚氧化酶 丝氨酸蛋白酶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加工前后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灵 赵康 +3 位作者 夏开 圣莎丽 解华东 毕旺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以原料小龙虾和卤制加工后的即食小龙虾为对象研究其优势腐败菌种类,为后续研发适宜的杀菌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原料小龙虾与开始腐败的即食小龙虾中分别分离出优势腐败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微生... 以原料小龙虾和卤制加工后的即食小龙虾为对象研究其优势腐败菌种类,为后续研发适宜的杀菌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原料小龙虾与开始腐败的即食小龙虾中分别分离出优势腐败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微生物种类进行初步分类。采用16S rDNA 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以及测序的方法,进行了菌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原料小龙虾优势腐败菌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溶酪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indicum)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即食小龙虾优势腐败菌仅检测到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为代表的芽孢杆菌,而其他类型的细菌在卤制加工过程中已被灭活。小龙虾加工前后优势腐败菌鉴定结果对比分析可知,高温卤制工艺难以除灭原料小龙虾中的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仍存活导致即食小龙虾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优势腐败菌 菌种鉴定 16S rDNA测序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喜才 张新林 +1 位作者 黄业传 陈清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0.5%碱性蛋白酶和300 W超声波联合处理,能有效降低壳分离功21.8%,提高虾仁得率31%,并且显著提高了虾仁的嫩度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硬度有所下降,气味和色泽方面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碱性蛋白酶 超声波 脱壳 虾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类休闲食品的科研及产业概述
10
作者 王彩理 王志勇 +1 位作者 孙彩娇 滕瑜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虾类为代表的水产类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虾类休闲食品是以海水虾、淡水虾等高蛋白低脂肪虾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快速消费品,通过贮藏技术、预处理技术、蒸煮技术、干燥技术、保鲜技术、副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虾类为代表的水产类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虾类休闲食品是以海水虾、淡水虾等高蛋白低脂肪虾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快速消费品,通过贮藏技术、预处理技术、蒸煮技术、干燥技术、保鲜技术、副产物利用、加工工艺等技术研究虾类营养型、功能型和健康型休闲食品,发展前景广阔。虾类休闲食品产业需要在基础性研发与科技创新、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市场革新及需求定向等方面寻求发展,品牌化、生活化、方便化、个性化是虾类休闲食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克氏原螯虾 休闲食品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组织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石丰运 陈明建 +1 位作者 随韶璞 曹忠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71-74,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维生素E(VE)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组织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3.12±0.58)g的幼虾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小龙虾,各处理中VE的添加量分别为0,15,30,60,120和24... 文章旨在研究维生素E(VE)对小龙虾生长性能、组织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3.12±0.58)g的幼虾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小龙虾,各处理中VE的添加量分别为0,15,30,60,120和240 mg/kg,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20 mg/kg及以上的VE显著提高了小龙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含肉率(P<0.05),显著降低了小龙虾的饲料系数(P<0.05),VE添加量对小龙虾的成活率和肝胰腺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120 mg/kg及以上的VE显著提高了小龙虾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同时显著提高了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显著提高了总抗氧化能力,并显著降低了肝胰腺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120 mg/kg及以上的VE显著提高了小龙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了粗脂肪含量(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VE的添加水平可影响小龙虾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及肌肉营养品质,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添加量为12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维生素E 生长性能 组织生理指标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壳源蛋白水解物降糖降脂活性评价及肽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鹏薇 易彤 +3 位作者 李虹辉 吴昊 李彦 褚武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目的:采用酶解法制备克氏原螯虾壳蛋白水解物(Procambarus clarkii shell protein hydrolysates,PCSPHs),并分析其体外降糖降脂活性及肽序。方法:分别采用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不同虾壳蛋白... 目的:采用酶解法制备克氏原螯虾壳蛋白水解物(Procambarus clarkii shell protein hydrolysates,PCSPHs),并分析其体外降糖降脂活性及肽序。方法:分别采用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制备不同虾壳蛋白水解物,分析其体外降糖降脂活性和肽序列;运用Peptide Ranker及BIOPEP-UWM网站在线分析,再以核受体PPARγ配体结合区域的晶体结构作为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模拟,获得具有潜在降糖降脂活性的虾壳肽。结果:胃蛋白酶水解物(PEP-PCSPHs)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 50值分别为(5.42±0.05),(7.11±1.01)mg/mL;胰蛋白酶水解物(TRY-PCSPHs)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最强的抑制能力,IC 50值为(4.71±1.12)mg/mL,且对甘氨胆酸钠表现出最好的体外结合效果。此外,经质谱鉴定PEP-PCSPHs和TRY-PCSPHs中分别得到3391,2086条肽序;通过在线网站预测和分子对接筛选出多条均能与PPARγ结合的降糖降脂虾壳活性肽(PCSAPs)。结论:酶解克氏原螯虾壳制备的虾壳蛋白水解物具有潜在的降糖降脂活性,可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壳 蛋白水解物 PPARΓ 分子对接 降糖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损失函数的克氏原螯虾体特征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春新 王爱民 +9 位作者 阎天宇 郁傲男 张昊轩 张武肖 阳程 刘兴国 朱浩 顾夕章 李进峰 邵鹏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0,共9页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仍面临智能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在养殖及加工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肉眼观察克氏原螯虾规格及完整性并作出相关判断。为解决克氏原螯虾的智能识别问题,提出基于YOLOv8n识别克氏原螯虾的虾...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仍面临智能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在养殖及加工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肉眼观察克氏原螯虾规格及完整性并作出相关判断。为解决克氏原螯虾的智能识别问题,提出基于YOLOv8n识别克氏原螯虾的虾体、虾尾及螯足的算法。通过将原有损失函数CIoU替换为MPDIoU,并引入尺度因子ratio控制辅助边框的尺度大小用于计算损失,与MPDIoU损失函数相结合,提高边界框回归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对克氏原螯虾虾体、虾尾及螯足的精准识别,为研究其分级智能化提供思路。结果显示,在YOLOv8n模型中加入Inner-MPDIoU的算法训练结果相比原有的CIoU损失函数识别率有所提高,mAP从83.7%提高到了90.8%。研究表明,该算法模型有助于对克氏原螯虾的主要部位实现精准识别,对研究克氏原螯虾的智能化精准分级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图像识别 YOLOv8 MPDIoU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方式对小龙虾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曜昆 李强 +3 位作者 朱雅情 王弘毅 林琳 陆剑锋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为研究冷冻方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分别利用空气冷冻、浸渍冷冻、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及液氮冷冻处理小龙虾并探究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空气冷冻,浸渍冷冻或液氮冷冻能够不同程度提升小龙虾肌原纤维蛋白的Zet... 为研究冷冻方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分别利用空气冷冻、浸渍冷冻、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及液氮冷冻处理小龙虾并探究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空气冷冻,浸渍冷冻或液氮冷冻能够不同程度提升小龙虾肌原纤维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抑制总巯基含量的降低,保留蛋白原始结构特征并提升其稳定性;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对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性的提升更加显著(P<0.05),具体表现为相对其他处理组更低的浊度和粒径,以及更高的Zeta电位绝对值和总巯基含量,更加保守的蛋白质结构特征,更低的表面疏水性,肌球蛋白重链也更多地被保留。总之,冷冻小龙虾品质受不同冷冻介质的影响,静磁场辅助浸渍冷冻能够更好地稳定其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肌原纤维蛋白 冷冻方式 静磁场 蛋白质稳定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投饲策略研究
15
作者 周庆 徐晓莹 +5 位作者 郭赛 许巧情 罗凯 郜卫华 田娟 陈效儒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FS2组和FS4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单一粒径饲料(3 mm)投喂无法满足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需求,适宜饲料粒径组合投喂提高了克氏原螯虾的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了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其中以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的组合投饲策略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饲料粒径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旭红 黄凯 +4 位作者 王丹丹 曹鑫盛 罗雨萧 于凯 黄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研究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猪油(LO)、豆油(SO)、鱼油(FO)、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MO)为脂肪源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将600尾克氏原螯虾[(3.50±0.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为研究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猪油(LO)、豆油(SO)、鱼油(FO)、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MO)为脂肪源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将600尾克氏原螯虾[(3.50±0.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按虾体质量的3%饲喂60 d。试验结果表明:MO组和FO组的肌肉与肝胰脏质量比、肌肉胶黏性显著大于LO组(P <0.05)。LO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低于其他试验组(P <0.05),FO组粗脂肪含量低于其他组(P <0.05)。肌肉脂肪酸中:FO组ARA(13.44%)和DHA(5.15%)含量最高。MO组EPA含量最高(9.89%)。FO组(47.31%)和MO组(45.15%)∑PUFA含量显著大于LO组(37.54%)和SO组(39.95%)(P <0.05)。肝胰脏脂肪酸中:FO组ARA(13.44%)和DHA(5.15%)含量最高。MO组EPA含量最高(9.89%)。FO组(47.31%)和MO组(45.15%)∑PUFA含量显著大于LO组(37.54%)和SO组(39.95%)(P <0.05)。综合体组成、质构、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源价格,选用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作为克氏原螯虾饲料添加的脂肪源,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肌肉胶黏性、∑PUFA、DHA、EPA和AR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脂肪源 营养组成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与分馏特征研究
17
作者 陈晓龙 胡乐 +4 位作者 熊飞 喻记新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组和鱼糜组虾种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85±0.0007)d^(-1)、(0.0079±0.0012)d^(-1),成虾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13±0.0001)d^(-1)、(0.0009±0.0004)d^(-1),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系数差异不显著。虾种的相对增长率(1.60、1.57)大于成虾(1.08、1.05),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相对增长率差异不大。相对于饲料组,鱼糜组虾种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在第7天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成虾组δ^(13) C值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和成虾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 N)均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0.0208±0.0040)d^(-1)大于成虾(0.0184±0.0020)d^(-1)。虾种和成虾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0.89‰±0.15‰、1.06‰±0.16‰,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3.42‰±0.08‰、3.63‰±0.13‰,虾种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均小于成虾。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食性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提高食源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碳周转速率 稳定同位素判别系数 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湖北7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18
作者 崔学海 沙航 +2 位作者 曹继增 郜卫华 梁宏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6,共8页
为了解湖北主要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群体遗传多样性本底水平,以湖北鄂州(EZ)、公安(GA)、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潜江(QJ)、石首(SS)7个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0个克氏原螯虾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 为了解湖北主要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群体遗传多样性本底水平,以湖北鄂州(EZ)、公安(GA)、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潜江(QJ)、石首(SS)7个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0个克氏原螯虾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洪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93.58%的群体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7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表明,各群体之间均未出现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洪湖群体和江陵群体之间基因交流最为广泛。基于Nei’s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7个群体分为3支,即鄂州(EZ)、公安(GA)、潜江(QJ)群体聚为一支,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群体聚为一支,石首(SS)群体单独为一支。经Structure软件分析发现,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最有可能划分为5个亚群。本研究的7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具有相对较高的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湖北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PcCRCN-L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在低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
19
作者 韩一鸣 鲁苏皖 +5 位作者 许志强 徐宇 林海 潘建林 杨家新 李旭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虾青蛋白(Crustacyanin,CRCN)在甲壳动物脂类代谢及低氧胁迫应激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获取虾青蛋白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性腺发育和低氧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鉴定出1个类虾青蛋白PcCRC... 虾青蛋白(Crustacyanin,CRCN)在甲壳动物脂类代谢及低氧胁迫应激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获取虾青蛋白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性腺发育和低氧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鉴定出1个类虾青蛋白PcCRCN-L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了PcCRCN-L基因的结构特征和进化模式,研究了PcCRCN-L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探讨了Pc CRCN-L在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模式。结果显示,PcCRCN-L基因c DNA序列长270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残基;DNA序列长6130 bp,位于克氏原螯虾基因组的第12号染色体,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内含子/外显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规则。Pc CRCN-L具有1个完整的lipocalin结构域,包含典型的序列保守区Ⅰ(SCR1)序列G-X-W、保守区Ⅱ(SCR2)序列T-D-Y和保守区Ⅲ(SCR3)序列精氨酸R。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cCRCN-L独立于传统虾青蛋白A和C亚族,单独聚为一支。Pc CRCN-L在克氏原螯虾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在性腺不同发育时期,肝胰腺以及卵巢组织中的Pc CRCN-L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低氧胁迫下,肝胰腺组织中Pc CRCN-L表达量显著降低,复氧后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PcCRCN-L与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密切相关,并参与了克氏原螯虾的低氧–复氧胁迫应激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类虾青蛋白 组织表达 性腺不同发育时期 低氧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虾青蛋白A2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原核表达
20
作者 陈浩 吉宏武 +3 位作者 张迪 刘书成 宋文奎 郝记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虾青蛋白对甲壳类水产品色泽的形成和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克氏原螯虾虾青蛋白A2(PcCRA2)的基因结构及原核表达,作者通过基因克隆获得PcCRA2基因编码序列(cra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ra2基因在克氏原螯虾9种组织中的... 虾青蛋白对甲壳类水产品色泽的形成和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克氏原螯虾虾青蛋白A2(PcCRA2)的基因结构及原核表达,作者通过基因克隆获得PcCRA2基因编码序列(cra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ra2基因在克氏原螯虾9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进行PcCRA2异源重组表达。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cra2基因cDNA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虾青蛋白A2相对分子质量为21 158.9,理论等电点为5.59。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克氏原螯虾cra2编码蛋白质序列与红螯螯虾相似度最高,为91.58%。RT-qPCR结果显示,cra2在所检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表皮的表达量最高(P<0.05)。构建了pET28a-cra2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接种4 h后加入0.5 mmol/L IPTG于30℃诱导6 h;UV-vis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能与虾青素特异性结合,最大吸收峰为505 nm。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虾青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蛋白 克氏原螯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